三〇、投身汨罗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〇
投身汨罗江
楚国王族有昭、屈、景三姓。
统治王族乃国政之本,担任这项事宜的大臣叫做“三闾大夫”。
屈原系屈姓王族,曾经担任三闾大夫要职。
但屈原与其说是政治家,毋宁说是个诗人。他不是那种能施展政治手腕疏通反对派或与之妥协的人。他非常正直,有其刚正不阿、择善固执的一面。
在秦国的策士张仪,已将谋略之手伸向楚国。正直的屈原在这样的环境下置身于楚国政界,是极不幸的。
“他是个绝不示弱的人,看起来很难缠。”
派至楚国的间谍如此报告楚国重臣屈原的作风时,张仪却莞尔一笑,说:“谁说难缠?这样的人反而容易对付啊!”
越是耿直的人,越容易以谋略诱其上当。因为这样的人作风刚直,只朝前看,所以,只要略施小技,就能将其扳倒。张仪根本未把屈原视为强劲对手。
屈原则由衷厌恶张仪这类诡计多端的人。
——张仪是饱学之士,同时也是才华出众的人啊!
听到这等赞美之词时,屈原每次都摇头说:“纵使学富五车,智力超人,但尽以玩弄策谋为能事,这样的人我非常讨厌。大丈夫做事应该光明磊落啊!”
屈原不但看不惯张仪,对张仪所出仕的秦国也非常厌恶,这是因为秦国起用大臣或将军时,只重才华而不重人格的缘故。
楚国要人分为两派。一是亲秦派,另一是亲齐派。
由衷厌恶秦国的屈原,当然属于亲齐派。
“秦乃超级强国,亲秦政策无异屈服于秦。与之相较,齐之国力与我国不相上下,与之结交可以保持对等关系。我国当然无法单独与秦为敌,所以,与齐结盟,应该是权宜之计。”屈原如此主张。
事实确是如此。只要楚齐紧密结盟,强秦断然不敢对两国出手。倘若企图攻齐,会有背后受楚偷袭之虞。同样,企图攻楚,齐亦随时会有发动突袭之可能。
——这样的事情绝不能让它发生!
一代策士张仪,当然会为破坏楚齐同盟而倾其全力。
首要目标在亲齐派巨头屈原!张仪断然决定了这个方针。
方针既定,他立刻展开“黄金策略”。用银弹攻势将对方重臣一个一个收买——张仪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彻底。资金丰富,且在细密的谍报活动之下,对楚国国情了如指掌,因此,目标清楚而弹无虚发。
楚怀王不是聪明人,这一点更使张仪容易推动工作。怀王溺爱一个名叫郑袖的女人,大小事情都听从于她。张仪的收买工作,甚至也到了这位国君宠妃的头上。
亲秦派巨头是居上官大夫职位的靳尚。屈原和靳尚在宫廷的官阶属于同级,两人向来水火不容。
——只要有屈原在朝廷,你的地位是不会安泰的!
张仪悄悄派人给了靳尚这个忠告。
——可是,屈原才华出众,权势也大,要扳倒他谈何容易!
得知靳尚如此回答之后,张仪又派人对他说:
你必须针对他的缺点,以他那不轻易与人妥协、动辄得罪人的性格为攻击目标!你只要登高一呼,一定会有许多人起而附和!怀王就会第一个响应啊!
对!国君对屈原确实也不大“感冒”……靳尚若有所悟地自言自语。
屈原不似其余家臣对待国君极尽阿谀之能事。他对国君,以强硬态度进谏的时候居多。因此,一向不英明的国君对他确实有些反感。
——国君最大的企盼是建立自己的威望,将国政上的建树完全归功于他。你就利用这一点吧!
以遥控方式操作的张仪,最后给了这个具体进言。靳尚于是向怀王上奏:“这次订定的法律确实顾虑周详,堪称明智——屈原却说这完全是他的功劳哩!”
楚国一切法令,都由国内文笔最佳的屈原起草乃是事实。但怀王听了靳尚的奏言后,甚为怏怏不快:“虽然起草的是屈原,但法律是在我的授意之下订定。屈原如此大放厥词,难道就不把我放在眼里吗?”
怀王遂逐渐疏远屈原。
——既然主张与齐修好,你就到齐国去做外交工作吧!
怀王以此为借口,命令屈原使齐,以达到将他赶出朝廷之目的。
屈原离开后的楚国,对张仪来说,就是可以随心所欲料理的对象了。于是他亲自来到楚国,对怀王说:“秦视齐为眼中钉。倘若楚、齐断交,秦愿意奉赠商、于之地六百里,以为谢礼。”
商、于之地在陕西省,是过去商鞅受封的土地。庸愚的怀王未能看出这是骗局,因贪念而接受张仪这一美丽的谎言,断然与齐绝交。
张仪因而顺利地破坏了使秦芒刺在背的楚、齐友好关系。
事后,怀王派遣使者到秦,要求依约给予六百里土地。
“六百里?你们没有搞错吧?我答应怀王的是六里,怎么变成六百里呢?……我不可能说出六百里这种离谱的数目,这一点你们用常识判断也知道嘛!”张仪厚颜无耻地对使者说了这样的话。
听到报告时,怀王着实怒火攻心。
“可恶的家伙,竟敢诳我!”
他于是下达动员令,派兵直驱秦国。而早就料到这一点的秦,在丹水与淅水之间迎击楚军,不但击溃八万楚军,更俘获将军,进而占领楚地汉中。
“我要跟他们拼到底!”
不愿认输的怀王继续动员,派兵攻到蓝田。这已是明显的意气之争。但战争不是光凭意气就能打赢,何况这是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当楚国正因意气之争而疲惫不堪时,突然又冒出了魏国军队,乘虚攻打楚地邓。
楚只有撤回军队一途。倘若同盟关系还存在,齐这时候应会派兵前来救援才对,既已断交,这便是冀求不得之事。
在张仪指导之下的秦国谋略,可谓考量周详。换句话说,秦并未对楚穷追不舍。若逼人太甚,楚说不定会不顾颜面,向齐乞罪恢复同盟关系。万一发生这样的事情,秦反而会因此蒙受不利。
秦对失意中的楚怀王表示好意:我们把占领的汉中之地归还贵国吧!
未料怀王并不对此表示感激。他在赌气之下说:
我不要土地。你们把欺骗我的张仪交给我吧!我要将他凌迟处死。
“张仪,这该怎么办呢?”秦昭王问张仪道。
“我到楚国就是了。”张仪当场回答,“牺牲臣属贱躯,就能保留广大汉中之地,我是死而无憾的。”
“怀王不是好惹之辈,到楚国后,你会被他凌辱至死的。”
“他会不会把我凌辱至死,大王慢慢看就是了。”张仪回答。
样子看起来似乎充满自信。原来他已想好下一步棋,并且有所部署了。
他通过上官大夫靳尚,把下面这个消息传到怀王宠妃郑袖的耳朵里——张仪乃秦国宠臣。秦国为拯救张仪一命,正在物色全国第一美女。选拔绝代佳人的目的,当然是献给楚国,用以赎回张仪。你不在乎这样的美女来到大王身边吗?
郑袖已年近三十,在当时,这是“徐娘半老”的年纪。虽然她对自己的美貌很有自信,但姿色渐退乃是事实。倘若怀王移情于别的女人,这如何是好?由秦举国筛选的美女,在姿色方面一定会比自己强上许多倍。倘若大王迷上她,该怎么办?
——及早释放张仪,这位秦国美女就不会来到。
她一下子就相信了靳尚的话,因而声泪俱下地向怀王哀求:“惹怒秦国的结果,楚国前途实在堪虑,迟早会遭秦报复。大王不如现在就让我离开楚吧,不然,请大王释放张仪,以免后患无穷。”
“好,好,我听你的话,释放张仪就是啦!”
窝囊的怀王果然听从郑袖的话,在释放张仪的命令上签字。
由于与齐断交,这时已归国的屈原,即刻进谒怀王:“难道大王忘了张仪带给我国的苦难?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轻易释放呢?”
听到屈原说这句话时,怀王果然后悔了:“对!快派兵把张仪追回吧!”
在紧急命令之下出动的士兵空手而归。因为机警的张仪日夜兼程,早已越过楚界了。
秦之策谋丝毫未尝松弛,怀王在对方收放自如的翻弄之下,被耍得不知所措。
张仪暗中派出的谋略人马,收买工作进行得更加彻底,怀王身边已是清一色亲秦派人物。
唯有屈原一人始终是持反秦原则。他过的是孤军奋斗的日子。由于为人耿介,不易与人妥协,所以,没人同他站在同一阵线。
——屈原不是会被收买的人。
做此判断的张仪,独未对屈原进行收买工作。
——愿把秦国公主献给大王,以缔结秦楚和约。有关细节,尚请大王前来敝国一叙。
秦国派使者前来传达此意时,怀王不顾屈原的猛烈反对,决定前往。在张仪的部署之下,楚国在外交上已完全孤立,因此,怀王格外重视秦国这项提议。
在宫廷召开会议时,列席人员大多为亲秦派人物。其中,怀王幼子子兰更是极其热心的亲秦论者,对父王前往秦国之事极为赞成。
怀王到秦后,却被扣留。
以国君为人质,要求割让领土——秦采取的是如此卑鄙的手段。对此,楚却无可奈何。由于外交的失策,楚已无任何同盟国,以单独之力抗秦,无异以卵击石。
怀王在秦去世后,由长子顷襄王继位。
宰相为子兰,因此,楚国国政仍然采取亲秦态度。
被放逐的罪人屈原,蓬头垢面地来到长江江畔徘徊。这时的他骨瘦如柴,一脸憔悴。
“咦!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来到这种地方呢?”在江边遇到的一名认出他的渔夫,如此问道。
“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我是因此而被流放,来到此地的。”
“既然世人皆浊,您为何不一起浊;世人皆醉,您为何不一块儿醉呢?”
“哈哈!……”屈原发出空洞笑声说,“这样的事情我做不来。要我这样,不如让我死去,还来得称心。”
屈原遂于汨水与罗水交会处的汨罗江怀石投江。他被视为遗书的诗作称为《怀沙》,取意:怀沙石投江。
后世人怜惜屈原之志,为了慰藉其冤魂,于他自杀的五月五日这一天,以盛米竹筒投入江中,作为供物。这就是粽子的起源。
屈原一生抵抗强秦,绝不与之妥协。中国人每当受强国压迫时,一定会想起屈原。他可说是抵抗精神的化身。
失去抵抗中心人物的楚国,后来走的是向秦奉承的屈辱外交路线。但这并非拯救楚国之道。领土不断遭到蚕食后,楚终于在屈原死后数十年,为秦所灭。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