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司空图

  图,字表圣,河中人也。父舆,大中时为商州刺史。图,咸通十年归仁绍榜进士。主司王凝初典绛州,图时方应举,自别墅到郡上谒,去,阍吏遽申:“司空秀才出郭门。”后入郭访亲知,即不造郡斋。公谓其尊敬,愈重之。及知贡,图第四人捷,同年鄙薄者谤曰:“此司空图得一名也。”公颇闻,因宴全榜,宣言曰:“凝叨忝文柄,今年榜帖,专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名益振。未几,凝为宣歙观察使,辟置幕府,召拜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主簿。卢相携还朝,过陕虢,访图,深爱重,留诗曰:“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就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遂表为僚佐,携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丁黄巢乱,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知制诰、中书舍人。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昭宗在华州,召为兵部侍郎,以足疾自乞,听还。

  【注释】

  ①河中:府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

  ②父舆:即司空舆,曾任安邑、两池税盐使,检校司封郎中,后入朝为司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等职。旁及医学,著《发焰录》,已佚。

  ③商州:州名,治所在今陕西商洛商州区。

  ④归仁绍: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

  ⑤王凝:字致平,历任中书舍人、湖南团练观察使、盐铁转运使诸职,曾率部打退黄巢起义军。绛州:州名,治所在今山西新绛。

  ⑥阍吏:守门人。遽:匆忙。

  ⑦郡斋:郡守的府第。

  ⑧尊敬:据《北梦琐言》,当为“专敬”,专心敬慎。

  ⑨司空图:《北梦琐言》一作“司徒空”,盖“图”“徒”有别,作“图得一名”,即讥讽其用心图得进士功名,作“空得一名”,则讥讽他名不副实,俱可也。

  ⑩叨忝(tiǎn):忝列。文柄:指考选士子之权柄。

  ⑪未几:据学者考证,从司空图考中进士到王凝担任宣歙观察使,中间已八年,不得云“未几”。

  ⑫宣歙(shè):方镇名,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⑬殿中侍御史:官名,属殿院,掌纠察殿廷各种仪节并分知京城内外的左右巡。

  ⑭不忍去凝府:据学者考证,时王凝病重。

  ⑮主簿:具体为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掌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办公地点在东都洛阳。

  ⑯卢相携:即宰相卢携,字子升。乾符元年(874)拜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同平章事,五年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次年,复入为兵部尚书,进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广明元年(880)黄巢入潼关,朝廷震惧,归罪于携,罢为太子宾客,旋服毒自尽。卢携与司空图交往,当在乾符五年(878)前后,非还朝之后,辛文房误。

  ⑰陕虢:方镇名,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

  ⑱“氏族司空贵”以下几句:引诗题为《题司空图壁》,意谓司空图的姓氏很贵重,官位中御史也很雄伟。老夫如果还在朝廷,就不许司空图这样的人才感叹自己穷途末路。

  ⑲卢渥:字子章,大中年间举进士,任中书舍人,乾符初守丧期满,授陕府观察使,官终检校司徒。司空图称其文“实一时之典则”(《卢公神道碑》)。

  ⑳礼部员外郎:官名,为礼部郎中佐官,掌礼乐、学校、衣冠、符节、表疏等。

  (21)丁:遭遇。

  (22)凤翔: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

  (23)景福:唐昭宗年号(892—893)。

  (24)谏议大夫:官名,分左右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25)华州:州名,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华州区。

  (26)兵部侍郎:官名,尚书省兵部副长官,掌武官选授及地图、甲仗等事。

  【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人。父亲司空舆,大中年间担任商州刺史。司空图咸通十年(869)归仁绍那一榜的进士。主考官王凝初次担任绛州刺史,司空图当时正要考进士,从自己山庄到州郡去拜见王凝,离开后,守门的官吏匆忙来报告说:“司空图秀才走出城郭的外门。”后来司空图又进城探访亲人朋友,就不再去拜访州郡官府。王凝认为他专心敬慎,更加器重他。等到王凝主持进士考试,司空图以第四名的成绩告捷,同时鄙薄司空图的进士说:“这是司空图图谋策划而获得的一个功名啊。”王凝听到不少这样的话,因此宴请榜上的所有进士,宣布说:“我王凝忝列考官,今年张贴的进士榜,专门为录取司空图前辈一个人而已。”从此司空图名声更加振起。不多久,王凝担任宣歙观察使,把司空图征辟到幕府中任职,朝廷下诏拜任他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心离开王凝府第,御史台弹劾他,把他降职为光禄寺主簿。宰相卢携回到朝廷,经过陕虢,寻访司空图,特别喜爱器重他,离开时留下一首诗说:“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并嘱托陕虢观察使卢渥说:“殿中侍御史司空图,是高尚之士啊。”卢渥于是上表奏任司空图为自己的僚佐,卢携再次执掌朝政,征召拜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任礼部郎中。遇到黄巢叛乱,坎坷流离到山西永济,唐僖宗驻扎在凤翔,司空图担任知制诰、中书舍人。景福年间,拜任谏议大夫,不赴任,唐昭宗在华州召他担任兵部侍郎,因为脚有病乞求归隐,听任他回去。

  图家本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庐,遂隐不出,作亭榭素室,悉画唐兴节士文人像。尝曰:“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遂名其亭曰“三休”。作文以伸志,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言涉诡激不常,欲免当时之祸。初以风雨夜得古宝剑,惨淡精灵,尝佩出入。

  【注释】

  ①中条山:山名,在山西永济东南,山狭而长,因西为华岳,东为太行,此山居中,故名。王官谷:又名横岭,即今山西永济东南王官峪。

  ②素室:不加装饰的房屋。

  ③耄(mào):古称八、九十岁,泛指老年。聩(kuì):耳聋。

  ④三休:据司空图《题休休亭》,当为“休休”。

  【译文】

  司空图老家本来在中条山王官谷,那里有祖先留下的田地和草屋,于是隐居不出去,建造亭台和素室,画满振兴大唐的节操之士和著名文人的画像。曾说:“我做官的情怀消沉索然,很多事都无能为力。打量我的才能,是第一个应该退休的原因;揣测天命本分,是我第二个应该退休的原因;又老又耳聋,是我第三个应该退休的原因。”于是给他的亭台取名叫作“三休亭”。写作文章来表达志向,称自己为“知非子”“耐辱居士”。言辞颇涉奇异偏激,不合常理,这是想避免当时的灾祸。起初在风雨之夜获得古代的宝剑,宝剑黯淡无光,仿佛有精灵护持,曾佩戴着进出。

  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自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沾醉高歌。客有难者,曰:“君何不广耶?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岁时祠祷,与闾里父老鼓舞相乐。时寇盗所过齑粉,独不入谷中,知图贤,如古王蠋也。士民依以避难。后闻哀帝遇弑,不食扼腕,呕血数升而卒,年七十有二。先撰自为文于濯缨亭一鸣窗,今有《一鸣集》三十卷,行于世。

  【注释】

  ①绳检:约束。多指世俗礼法。

  ②圹(kuàng):墓穴。

  ③沾醉:大醉。

  ④王蠋(zhú):战国时齐国画邑(今山东淄博)人,布衣有贤声。齐湣王十七年(前284),燕军攻入齐国,闻其贤,令军卒勿入画邑。已而燕军强迫他为将军,如不从命,将屠画邑,遂自杀。

  ⑤哀帝:即李柷,初名祚,昭宗第九子。乾宁四年(897)封辉王,朱温杀昭宗,矫诏立为太子,俄即帝位。天祐四年(907)禅位于朱温,徙居曹州,封济阴王。次年为朱温所杀,谥哀帝。

  ⑥濯缨:《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⑦一鸣:战国时齐威王用“大鸟”“一鸣惊人”比喻自己将有作为,唐诗常以“一鸣”喻指中第或擢升。

  【译文】

  司空图天性写诗勤苦,缘于兴致提笔写诗,几乎有成千上万首。把自己放在世俗规矩之外,预先准备好坟冢棺材,遇到天气很好的日子,带着宾客坐在墓穴中,写诗喝酒,大醉放歌,宾客中有难以尽兴的人,就对他说:“您何不开怀呢?活着跟死去没有不同,何不在墓穴中暂时游玩一番呢?”司空图过年时到祠堂里祭祀祈祷,跟乡里的父老乡亲们敲鼓舞蹈,互相取乐。当时乱寇盗贼所经过的地方都化为齑粉,唯独不进入王官谷中抢掠,知道司空图贤达,就像古代的王躅一样啊。士人百姓都投靠他躲避战乱。后来司空图听说唐哀帝被朱温杀害,吃不下饭,扼腕叹息,吐血好几升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之前已在濯缨亭一鸣窗下把自己创作的诗文编撰成册,如今有《一鸣集》三十卷,流传在世。 唐才子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