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四十一、归心似剑(5)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260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太可恶了!人性在这里变得非常面目可憎,一败涂地。

  这些带着抢劫目的从军的群众告诉了我们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庞勋的军队在此之前对百姓的剽掠就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不然,那些新加入的农民也不会有这种阴暗的想法。这样一支专以鱼肉百姓为乐事的土匪军队失去民心、塌台灭亡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四、内讧。

  内讧是农民起义军必不可少的副产品,自陈胜、吴广那会就开有了,几千年来就一直后继有人地没断过。隋唐时期,李密的瓦岗军那声势还得了,差点就得了天下,但最终他还是以失败到底的代价为自己残杀翟让一事埋单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也曾经所向披靡,但内讧的梦魇也一直若隐若现;太平天国之所以没有太平到底,不就是被洪秀全和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一帮天国大佬内讧给毁了么?

  庞勋的声势虽然没法和上面的几位牛人相提并论,但内讧也在他的军队内真实存在。有些手下将领见队伍已经壮大,见庞勋一个小粮料官都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大军阀,内心也生出自立门户搞单干的念头。

  庞勋手下有个大将叫孟敬文,此人驻守在江苏丰县,“狡悍而兵多,谋贰于勋”,手握重兵的孟敬文对庞勋生出二心,不想再给庞勋打工,想自己当老板。庞勋知道这事后,就策划拿掉他。

  正好官军攻打丰县,庞勋于是派一名心腹将领带着三千精兵去支援孟敬文守城。这意图很明显,明为帮助守城,实则是趁其不备,干掉孟敬文。

  孟敬文都想当老板的人了,哪能傻到这么点名堂都看不出来?于是他将计就计,对那位新来的将领说,咱俩联合好好打一仗。你灵活勇猛,先打前锋,我随后跟上。

  结果等那个将领和唐军刚交上火,他就带着自己的人马撤离战场,致使前锋部队全军覆没。

  他没料到,在他把老大的心腹成功忽悠死了后,他的老大紧跟着也把他忽悠死了。庞勋派人对孟敬文说,我要去淮南督战,想挑一个能力出众者代我镇守徐州,你快来我这商量一下。

  孟敬文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自己如果能负责徐州防务,那大事不就成了嘛!等庞勋一出城,自己立刻宣布自立门户,兵不血刃白得一座重镇,老板事业就上新台阶了。

  他心里乐开了花,快马加鞭往徐州赶,生怕庞勋改变主意不去淮南了。结果在离徐州城只有几路地的地方,他被庞勋设下的伏兵逮捕,第二天即被处死。你死我活的敌人还在眼前,内部大将就相继因内讧死亡,这种损失不仅是军事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会给全军将士带来心理阴影,严重影响部队士气。

  内讧之事不止一件,还有两个将领平时是关系很差的对头,某天一名将领战败后被官军追赶,逃到另一名将领驻守的城池。这名将领一看讨厌很久的对头落到自己手上,竟把对方给杀死。

  内讧削弱了庞勋的力量,使他更快地坠入败亡深渊。

  第五、遇到了克星外援。

  庞勋这支队伍最后之所以被唐军打败,唐廷带来的外援----沙陀军团起到了重要作用。沙陀是属于突厥人种,游牧环境使得这个民族弓马功夫非常了得,作战骁勇无比,连同样英勇善战的吐蕃民族都对他们存有惧怕戒备心理。

  沙陀最早是依附于吐蕃的,为吐蕃干活卖命,吐蕃指哪打哪,为吐蕃立了不少功。谁知功立多了,不但没得到好报,反而被吐蕃猜忌。吐蕃首领见沙陀人打仗太厉害,担心他们将来威胁到自己的政权安稳,便打算把他们强迁到国土南方。沙陀得知这个消息后,抢先东奔投降了唐朝,被唐政府整体安置在蔚州(今河北省蔚县)。这次随唐军出战的沙陀首领就是蔚州刺史朱邪赤心。这名字挺拗口,不过这次征战回到朝廷后,他的姓名就改成好记好念的好名字了:李国昌。因为这次立了大功,唐懿宗给他起了个“国昌”名,再赏赐他国姓李。这名字挺中国的,去百度一下,跳出来一排又一排叫这名的。

  李国昌不太出名,但他的儿子李克用、孙子李存勖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李克用是东北地区说一不二的大军阀,李存勖更牛,他指挥强大的沙陀军团风卷残云般消灭了北方及中原地区的所有军事集团,灭掉了朱温创立的后梁,建立了五代中的第二代----后唐。沙陀民族在五代时期出尽风头,五代政权有三个出自沙陀,除了后唐李存勖,还有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皇帝刘知远。不过石敬瑭是个大大的“汉奸”,把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国,给后来的中原政权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战乱。

  李国昌这次是平灭了战乱,他的沙陀军团多次给庞勋以重创,以至于后来徐军在战场上条件反射,只要一见到沙陀兵马出现,就吓得自动解散。徐军大将王弘立多次击败唐军,曾在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将唐将戴可师的三万人马杀得只剩几百人逃回。在之后河南境内的一次交战中,王弘立又成功将唐军包围,正当徐军发起冲锋,唐军节节败退之时,沙陀骑兵突然杀出,徐军无法抵挡凶猛的沙陀军,三万人的主力部队不是被杀死、淹死就是互相践踏而死,让徐军大伤元气。

  而庞勋最终败于沙陀兵的追击。庞勋最后一次出击带着两万人马一路坏事干尽,“所过焚掠无遗”,这人真是太垃圾了,把被屡被唐军打败的愤恨都发泄到百姓身上,真的该死。

  唐军总司令康承训探悉到庞勋的行踪后,立即命令李国昌带领数千沙陀兵作为前锋紧急追赶,自己率领七万大军随后推进。在亳州附近,庞勋终于被沙陀军锁定。庞勋正带着士兵抢得带劲呢,看到沙陀兵后,不敢交战,只顾向前猛跑,想逃回徐州固城自守。他们怕沙陀军怕到什么程度呢?两万人的军队被几千沙陀军逼得“不暇饮食”,连停下来吃饭喝水都不敢。结果庞勋被追的慌不择路,直接撞到了后面带着七万大军的康师傅枪口上。前面七万人一拦,后面几千凶猛的沙陀兵一夹,徐军顷刻间就报销了一万人,剩下的都缴械投降了。

  不过庞勋没有投降。别以为他是临死不屈,他是死于乱战之中,古时候打仗,跟打群架没啥区别,士兵大呼隆一起上,抡起刀枪你杀我杀他也杀,没有固定目标,逮着谁杀谁,所以,庞勋不知道是谁杀死的。要知道哪个是庞勋,估计战场上得乱,七万人没有一个人不想亲手杀死他,倒不是这七万人都跟庞勋有仇,而是以庞勋的影响,谁要是杀了他,就是奇功一件,立刻会飞黄腾达,赏赐无数的。这等诱惑,要是知道哪个是他,谁不死命冲上前抢着去砍他?

  但庞勋是默默死于乱军之中的:“勋亦死而人莫之识,数日,乃获其尸。”从史料上看,唐政府还因为没在俘虏中发现庞勋而紧张了一阵子,于是派认识庞勋的降卒到战场去辨认尸体,几天后才从尸堆种扒出庞勋的尸体。幸亏当时是十月份,要是六、七月大夏天,尸体在野外几天一暴晒,早已腐烂生蛆辨认不出来了,如此,庞勋便会像骆宾王、建文帝一样,又成为一个历史失踪人士,因为你无法确认他是死了还是跑掉了。

  沙陀在此战中功不可没,柏杨在评价沙陀在平灭庞勋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时说:“假设没有沙陀兵的介入,没有人敢预料它的发展。”

  本章用较多的篇幅交代庞勋起义,是因为这次起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这次起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死伤十几万人,且发生在唐朝的东南腹心地区,给李唐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给唐政府的经济和财政问题带来严重破坏,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根基。《旧唐书、懿宗本纪》中直言不讳指出这次起义对国家的破坏性:“徐寇虽殄,河南几空。”经过这一年多的战争破坏,唐朝黄河以南的粮赋重地遭受重创,使得此后的唐廷的军费及行政经费开支捉襟见肘,影响了朝廷的政令畅通和运转效率。

  经济上的打击还不是最严重的,更为严重的是这次的庞勋起义和上次的裘甫起义一起,逐步唤醒和激活了唐朝百姓沉睡已久的反抗基因,让他们感觉到:原来造反可以更美的!

  由裘甫到庞勋,期间间隔了十年,而由庞勋到黄巢,只过了短短五年!庞勋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毋容置疑这次起义成为随后黄巢起义的先声,为黄巢的胜利培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起义失败后,很多人或为躲避官府追捕、或因衣食无着,全都上山下海操起打家劫舍的强盗勾当,到黄巢起兵,天下大乱时,这些人又纷纷加入黄巢的反朝廷队伍,成为黄巢军的骨干力量。所以,史书上有“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的说法,庞勋是导火索,黄巢是雷管。正因为有了庞勋,才会有冲天大将军黄巢那能量无穷的冲天一爆!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