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在凤翔城下以表演赢得道义立场的胜利后,朱全忠下令在凤翔周围建立五座军营,将凤翔围了个密不透风。
朱全忠为了抢回唐昭宗,指挥汴军将凤翔城铁桶般包围了半年多,使用了很多现代战争常见的方法:“穿蚰蜒壕、设犬铺、铃架以绝内外。”
蚰蜒是一种多足虫,朱全忠在城外挖了无数似蚰蜒腿那样四通八达的壕沟,并在壕沟旁边设置犬铺,里面放着许多狗。
这狗的功能不是现在常见的破案警犬功能,它们不是靠鼻子吃饭,而是靠嘴巴吃饭的。战场上把它们搁那是起报警作用的,一旦有凤翔军队接近汴军大营,它们便会狂吠,提醒汴军加强戒备。铃架也起类似作用,环绕军营架着许多绳网,网上挂满铃铛,当有偷袭者碰触绳网时,便会铃声大作,和现在战场上通电的铁丝网功能相同。
朱全忠这次围城花了大本钱,多次和李茂贞及其援兵作战,双方交战无数次。汴军和凤翔军一方在城头,一方在城下互相对骂。攻城者骂守城者是“劫天子贼”,守城者则回骂攻城者“夺天子贼”,不但真刀真枪,还打起了口水战,你笑我抢皇帝,我就笑你夺皇帝!
那场面应当挺滑稽。其实双方都没说错,都是打皇帝主意的乱臣贼子,只不过打的旗号都是冠冕堂皇而已,实则干的都是一样的见不得光的勾当。
后来城上的凤翔军不骂了,因为他们饿得懒得废口水,连骂人的力气都快没了。由于朱全忠的全面封锁,凤翔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城池,粮食物资无法运进城内。几个月一过,城里的粮食便告罄了。
当时的凤翔是一片人间地狱景象:“城中食尽,冻馁死者不可胜计,或卧未死,肉已为人所剐。”
双方开战时是下半年,天气很冷,城里百姓饥寒交迫,被冻死饿死不计其数。有的人倒在街头还没断气,就被饥民用刀割下身上的肉拿去吃了。这些平民百姓的命运最惨,谁也没得罪,平白无故遭受最痛苦的凌迟之刑。
饿得人吃人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得太多了,这是真正的骨肉相残,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和填充自己的胃,人类的兽性展露无疑。在被困得凤翔城市场上,人肉和狗肉摆放在一起明码标价、公开售卖:“人肉斤直钱百,犬肉直五百。”
那时候,人比狗贱。如果你骂一个人跟狗一样,那不是贬损他,而是抬举他,因为狗肉比人肉值钱:一斤人肉一百文,而一斤狗肉则需要五百文。
吃人肉的事太残忍,就此打住。
普通百姓没得吃,那同再凤翔城里的皇帝吃得饱吗?
答案是:吃不饱。肯定吃不饱!
皇帝一大家子呢,皇后、嫔妃加上皇子公主,李茂贞每天定量发的那些口粮根本不够吃。唐昭宗只好“鬻御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用”。
太笑话了。天子为了换伙食费,竟然把自己的龙袍和皇子的衣服拿到街上去卖钱!但衣服毕竟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和儿子们卖成光膀子吧。最后,粮食紧张到“一日食粥、一日食汤饼”的程度,只能一天喝稀饭,一天吃面条。
这里的“汤饼”不是汤羹,是面条,唐代所说的“汤饼”即面条。今天我们生日当天吃“长寿面”以示长命吉祥的风俗在唐代时已经很盛行。如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中的“汤饼”即指长寿面。
“长寿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对于被困在死城中的唐昭宗来说,再这么吃下去,他和他的这个第一家庭成员都会饿死为短命鬼的。
李茂贞见此情景,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开城认输,乖乖将昭宗送到朱全忠军营。
当唐昭宗李晔来到朱全忠大营时,朱全忠又淋漓尽致地秀了一回无与伦比的高超演技。他再次脱下战袍,换上素色衣服,见到昭宗时,“顿首流涕”,态度谦卑地以头贴地,眼泪流得哗哗地,一副皇帝受苦,我好心疼的样子。
朱全忠的表演十分成功。昭宗看到这场面,真被他感动了,也是眼泪像断线的珍珠,啪啪往下掉。边抹眼泪边说:“宗庙社稷,赖卿再安;朕与宗族,赖卿再生。”
这话相当于说,你对我的生命有再造之恩。江山社稷、祖先宗庙的平安,全都是因为有你,你是李家大救星!
类似言语,唐肃宗李亨当年也曾满怀深情地对郭子仪说过。但同为李唐家臣子,姓朱的和姓郭的差别何其之大!郭子仪一家三代对唐室忠心无限,有条件称帝自立却始终尽人臣之礼;而朱全忠却是奸猾无比,没条件称帝,创造条件也要称帝。
可笑唐昭宗被朱全忠骗得蒙在鼓里还以为他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过也不能怪昭宗太傻,怪就怪朱全忠太假,把假戏演得太真。在唐昭宗从凤翔返回长安的路上,朱全忠还演了一曲忠臣戏, “单骑前导十许里”,一个人骑着马在唐昭宗的车驾前导引了十几里路。
这是特别尊敬的礼节了,朱全忠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藩镇司令,对皇帝如此毕恭毕敬,在当时那种纷乱的社会环境下,已是非常难得的了。因为以他的势力,他完全可以拿皇帝不当回事地押解回长安,其时天下没人敢管他,也没人管得了他。
说句不靠谱的话,如果朱全忠单人匹马在给唐昭宗做前导时,突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那后世修史者毫无疑问都会根据朱全忠在攻下凤翔城后的系列表演,将其归为大忠臣一类。这就像有人诗吟王莽那样,说以王莽对刘汉家的表现,假如没有最后一步原形毕露的篡位,忠臣贤臣的帽子岂能少了他?
朱全忠和王莽是一类人,至少在弄权心机上是不属巧合的雷同,都是深藏不露,前戏做足,然后毅然决然翻脸的。
唐昭宗返回长安刚一年,公元904年正月,朱全忠为了便于就近控制皇帝,要求唐昭宗将都城迁往洛阳。
为了扩大洛阳的人口规模,并绝了唐昭宗再回长安的念想,朱全忠下令,不仅皇帝要迁到洛阳,长安城所有住户都必须无条件到洛阳定居。这种背井离乡的事情,长安居民当然不肯干,但不干也得干,强悍的汴军部队使用武力强拆:“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至此遂丘墟矣。”
朱全忠动用军队,将长安所有宫殿和政府办公场所以及城内民居,悉数拆除。拆下的建房木料扔进渭河和黄河,让它们随水漂向洛阳。这次大拆使历史古城长安变成一片废墟,从此湮没于历史名城的长河之中,再也没能复兴。
把你房子都给拆了,你走不走?不走你就以蓝天做被、大地为床,全家人天天露营野宿吧!这招够狠,比现在的某些开发商强拆时断水断电、朝人家厨房里泼粪、往人卧室里甩蛇还厉害。不得已的长安市民只有一种选择:成为洛阳市民。
尽管唐昭宗内心一百个不愿意去洛阳,但已完全身不由己的他,只能听任朱全忠的摆布,启程前往洛阳。当他得车驾经过华州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高呼万岁。
面对群众的热烈欢迎,唐昭宗没有丝毫高兴,反而伤感地对大家说:“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
你们不要再称呼我为万岁了,现在我已不是你们的天子了!唐昭宗很清楚,一旦跨入洛阳地界,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所以在前往洛阳的路上,他一方面故意磨磨蹭蹭,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偷偷派人送信给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西川节度使王建等人,秘密向他们求救,要他们组织各战区节度使一起出兵勤王,救自己脱离虎口。唐昭宗的求救信写得可怜巴巴:“朕至洛阳,则为所幽闭,诏赦皆出其手,朕意不得复通矣!”
唐昭宗估计的很对,他告诉李克用等人,赶快来救自己回到长安,不然一旦到达洛阳,自己就会被朱全忠软禁看管起来,以后的朝廷颁发的所有皇帝诏书、赦命都是出自朱全忠之手,自己真正的思想和意见你们再也不能看到。
的确如此。后来的事实证明,唐昭宗猜得很准,到洛阳后,他没有任何人身和政治自由,做得最多事情就是根据朱全忠的意思颁发诏书,任命谁的职务,撤销谁的职务,让谁去办这事,叫谁去做那事。。。。当然,这些诏令都是盖有皇帝传国玉玺的,在当时是具有无可置疑的法律效力的,只不过所有的诏令都是以有利于朱全忠为基本原则的。
唐昭宗在朱全忠的监控下,日子过得很惨,朱全忠此时已完全把他当成了棋子工具,凤翔城下的示忠表演已不复存在,对皇帝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粗暴无礼。当时何皇后刚分娩不久,唐昭宗多次派宫女送信给朱全忠,说皇后刚刚生产,身体经不起颠簸劳累,请求延缓半年再去洛阳。
这一方面固然是唐昭宗拖延时日的借口,但另一方面,何皇后刚生孩子确是实情,若从人道主义出发,延缓个三两月也是应该的。但朱全忠怕夜长梦多,恶狠狠地派一名将领去催皇帝上路:“汝速至陕,即日促官家发来。”
你火速赶到皇上所在的陕州,到达当天就命令他上路前往洛阳!
这种口气哪里是对待天子,分明是对一个可有可无、毫不起眼的下属。
而唐昭宗当时是名副其实、正儿八经的孤家寡人,没有一个人事是他的下属,因为朱全忠把他的下属全部杀光了。
在凤翔之战胜利后,朱全忠杀光了几乎所有宦官,以血洗的形式结束了中国的第二个宦官时代。唐昭宗身边贴身服侍的,当时只有两百来个经常陪他打球的马球手和在内宫听差的青少年。就这些小不点,朱全忠也没放过,他以邀请这些人吃饭喝酒为由头,将他们集中到营帐内全部绞死,然后来了个狸猫换太子:“预选二百余人大小相类者,衣其衣服,代之侍卫。”
朱全忠事先早就选好了两百多个年龄、长相和身材和这帮被绞死的青少年差不多的人等在一边了,等他们死后,这两百多人马上穿上他们的衣服,冒充去皇宫服侍唐昭宗。
这间谍之事真是干得神鬼莫知:“上初不觉,累日乃寤。”
唐昭宗刚开始还像过去一样,跟这帮小儿打球喝酒耍闹,好几天后才发现,这帮人原来不是那帮人了。
从这以后,唐昭宗在朱全忠面前,彻底没了隐私,因为他得吃喝拉撒睡全在这两百多个内宫服侍者监控之下,皇帝的任何一举一动,他们都会报告给朱全忠。
朱全忠把天子抢到了洛阳,很多藩镇都不服气,都表示要出兵勤王,以救天子脱离水火苦海之地。李茂贞、李克用、王建、杨崇本等多名藩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朱全忠。
其实那些满嘴高喊去救皇帝的藩镇们多半是口是心非,他们并非是忠臣不二,只是因为嫉妒朱全忠独吞了占有天子的所有好处而已。皇帝是大家的,凭什么天天住你家?不能上我家住几天吗?
他们多半都是这种心理,所以李唐王国当时的灭亡命运已经是注定的了,无论是谁,只要他势力足够大,他都想取皇帝而代之的。没有朱全忠,也会有王全忠、赵全忠去夺李家天下的。因此,唐昭宗指望别人将他从洛阳救出去,重回长安执政的想法,永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梦想而已。这一次,不同以往,长安,他出得来就再也进不去,最终他死在了洛阳,成为了唐代所有皇帝中第一个死在长安以外的皇帝。唐朝二十多位皇帝,只有两个皇帝不是死在李氏祖先的龙兴之地长安:一位是唐昭宗,另一位则是它的儿子唐哀宗。
好一对可怜的末世皇帝父子!
唐昭宗被朱全忠劫持到洛阳后,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人确实也没闲着,积极联络全国各地藩镇,联合讨伐朱全忠。但此时朱全忠的军事实力已相当于一个巨无霸恐龙,没人能撼得动他。第一次勤王联军短时间内便被汴军击败,但联军并没有停手,很快又发起第二次进攻。
这让朱全忠很头痛,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自己外出打仗,家里的唐昭宗要是趁机弄出点什么违反和谐大局的事情来可了不得,所以为了不至后院起火,他决定更换后院主人,坦白地讲,就是把唐昭宗给杀了。
《资治通鉴》对这段史实的记载是:“全忠方引兵西讨,以帝有英气,恐变生于中,欲立幼君,易谋禅代。”
这个时候还说唐昭宗“有英气”,纯粹是粉饰之词,登基初期这么说大家还能接受,而此时的唐昭宗,已堕落成一个性格暴躁、毫无追求、得过且过的酒徒。史籍上第一次公开出现朱全忠有当皇帝的念头即是此处。朱全忠已生出禅代之心,为了更便于控制朝廷权力,他想杀死老皇帝,重立一个少不更事的小皇帝。
此时的老皇帝其实并不老,只有三十八岁,但他的寿命至此为止了。
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深夜,受朱全忠指派,其养子朱友恭以及其亲信蒋玄晖、史太等人前往皇宫刺杀唐昭宗。
当夜,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来到皇宫大内,在以有紧急军情必须向皇上汇报为借口骗开宫门后,这些人一拥而入,见人就杀。
唐昭宗因酒喝多了正在床上酣睡呢,听见外面杀声震天,知道情况不妙,来不及拿外套,穿着睡衣就奔出房间逃命。但哪里逃得掉!
唐昭宗真的是“躲猫猫”死的,一点不是调侃,临死前他为了活命,确实和杀手玩了回“单衣绕柱走”的躲猫猫游戏,但最终被史太追上砍死。
唐昭宗死后,朱全忠对李家皇帝作了最后一次告别表演。若是再现场观看,相比一定特精彩:“阳惊,号哭自投于地。”
得到皇帝被自己手下杀死的消息后,朱全忠假装大吃一惊,痛苦地以头撞地,号哭不已,边哭边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
这人真有意思,明明是自己下令杀死皇帝,却装着傻啥不知道的样子责骂部下,说你们这帮挨千刀的胆大奴才,竟干出弑君之事,让我这个你们的领导千秋万代都会背上弑君骂名。
为向别人证明自己与弑君之事无关,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为了杀人灭口,朱全忠后来陆续将参与此事的几个将领全部以其它借口处死。他的养子朱友恭被干爸的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行为气得不行,临刑前破口大骂朱全忠:“卖我以塞天下之谤,如鬼神何!行事如此,望有后乎!”
对这种死到临头的愤怒咒骂,我们不必抱以同情之心,就当是杀人偿命好了,是他们得罪有应得。当他们残忍挥刀杀人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呢?况且,杀死皇帝的人多半注定是要被灭口的。当年用长矛戳死曹丕的孙子曹髦的成济,也是上级领导命令他动手的。但事后和朱全忠一样,司马昭同样没有放过成济,毫不客气地将他斩首以平民愤。
这些莽夫,上级叫他们杀人的时候,是把他们当成一壶开水的;当目的达到,任务完成时,他们就成了一瓢冷水了。此时,必须要把这瓢冷水泼到民愤沸腾那锅热水中,起到扬汤止沸、平息民愤的效果。
十七、终局
唐昭宗死后,他的一个少不更事的十三岁的儿子被扶上皇位,这就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宗。
其实这个时候,李唐政权事实上早已不存在了,唐哀宗李柷是完完全全的傀儡,他在位两年,连年号都没有更改,继续使用老爸的“天佑”年号。新皇帝即位却不改元,这在唐朝历史上从未有过,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极其罕见。可见朱全忠轻视皇权的程度,连假都懒得做了。
李柷这孩子两年皇帝生涯没干一件别的事情,就顾着看朱全忠的眼色了。这不能怪他,他只能这么做,因为他没有任何能力办自己想要办的事情。他干的所有事都是为抬高朱全忠的地位和声望为目的,为朱全忠篡位铺好路、搭好桥。
李柷之所以能在皇位上坐两年,主要原因是朱全忠当时正忙于和东北藩镇的刘仁恭、李克用的战争,其时全国所有藩镇几乎都已臣服于他,只有这两大王牌还在和他对抗。朱全忠先是想把这两人给吃掉再做皇帝,但后来战事出现了不利于他的趋势,他赶紧从火线退回来谋求皇位,以激励部下士气。
权臣篡位的套路本书已经说了很多,从王莽以来,都是那个老套路,先是要皇帝使劲地给自己封官晋爵,在自己胸前、背后别满勋章,然后再暗示皇帝主动去求他:我水平不行,求你来当这个皇帝,带领人民奔小康吧!
如此来回求个几次,权臣才会当着天下臣民的面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以示自己没有逼迫皇帝,是皇帝自己心甘情愿把位子让给自己的。
朱全忠也是这样,唐哀宗在他的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等显赫官职基础上,再加授相国、总百揆,进封魏王,还免费赠送“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等特权。
公元907年四月,在李柷的多次上门请求禅让和大臣的多次劝进下,朱全忠觉得火候已到,便撕去伪装面纱,接过李柷的禅让诏书,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梁,改名为朱晃,定都开封。
至此,从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到公元907年李柷逊位,唐朝289年历史宣告完结。此后,中国历史进入纷乱黑暗的五代时期,由唐朝节度使自立而成的众多小王国互相攻伐,半个世纪死人无数,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才结束了这无序分裂的局面。
李柷在让出皇位后被朱全忠降封为济阴王,幽禁于曹州,但第二年即被朱全忠下令毒死。
对于废帝而言,这个结局很正常,一点也不意外。
历史,没有意外,只有轮回。
客观地说,老李家的基因还是不错的,李唐家的皇帝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方面,整体尚可。对照李唐实际,可以总结出唐朝皇帝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在政治上有特别英明的,但没有特别昏庸的;二是在作风上有特别好色的,但没有特别荒淫的;三是性格上有特别暴躁刚愎自用的,但没有特别残忍变态的。这对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的兴衰史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的一个缩影。
历史,没有意外,只有向前 。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