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四十:房谋杜断(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679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难得有这么居安思危的皇后,她认为,要使自己亲属的子孙得以保全生命,善始善终,就不能将他们安置在位高权重的部门和岗位。这是告诉唐太宗,如果你重用他们,不是让他们走向幸福,而是让他们走向毁灭。

  权力的引线确实在很多时候都连着滴血的铡刀,对于这一点,长孙皇后洞若观火,这真是个一切都走在一切皇后之前的极为少有的皇后!

  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好到能令布衣夫妻都羡慕的程度。唐太宗因患有气疾,经常发作。每次发病时,长孙皇后都亲自照料侍奉,“昼夜不离侧。”最让人惊讶的是,皇后“常系毒药于衣带”。身上长期带着毒药,听起来怪可怕的。不必害怕,她从没想过用毒药去暗害别人,这是她为自己准备的。她曾经说过,夫君“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就是说,唐太宗如果死在她之前,她绝不一个人独活于世。而她之所以会选择追死者而去,除了感情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竟然是她说她“不能当吕后之地耳”。她不愿成为皇太后,不愿成为左右朝政、将自己娘家兄弟全部破格封王的外戚总后台吕太后。

  何其壮哉!何其烈哉!只是这种行为不可取,更不值得提倡。

  一心想着国家和别人是长孙皇后身上最耀人眼的亮点。在她的病情经多名御医诊治仍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太子李承乾向她建议:“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这是最绝望的方法了。儿子对妈妈说,希望通过朝廷大赦犯人和度俗人出家为母亲祈福两件事为她增加去阴间后的福祉。

  这真是让人伤心落泪的建议,等于是宣告治疗无效,等待死亡了。即使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长孙皇后仍以国事为重,用“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之言拒绝了儿子的提议。在即将降临的死神面前,这位堪称楷模的皇后说出了一段至今听起来仍很有哲理的话语:“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如果行善积德便有福祉,那么我并没有做过恶事;如果不是这样,胡乱求福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句话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和许多现代人共勉。

  对大赦之事,长孙皇后认为“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大赦是封建社会很常见的一种“司法红包”,当然,这是派发给广大坏蛋们的红包。帝王们经常一高兴就大赦天下,平常得就跟请客吃饭似的,登基,赦;结婚,赦;生儿子,赦;儿子生儿子,赦。。。。。。除了十恶之罪,其他犯罪都可以从轻从免处罚。有时候运气好,头天晚上你喝醉酒把别人嘴巴打得连汤都喝不了,被官府抓进看守所,天亮的时候碰到皇帝大赦天下,那么恭喜你,你被无条件无罪释放了,可以回家继续喝酒。

  这事看起来太荒唐了,但不光是唐朝这么“荒”,其他朝代都是这么“荒”的。唐太宗知道这里的弊端,他牢记“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这句名人名言,严格控制大赦行为,所以大赦比较有分寸。贞观时期只有七次全国性的大赦,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大赦的次数则超过了老爸的两倍。为了阻止朝廷做这些事,长孙皇后严肃地对儿子说:“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如果一定要照你说的那样去做,我还不如立刻死去!

  这样一来,太子就不敢再向父皇禀奏了。但和母亲感情很深的李承乾还是将这一想法私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马上将话传给了唐太宗。

  当唐太宗决定一切照办时,长孙皇后却照例不容许他办。

  长孙皇后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好了一切从简的安排。她的临终遗言有三条:

  一、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二、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

  三、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

  不要浪费财力营建陵墓,依山做坟,随葬器物用瓦木就可以了;不必让儿女们前来吊唁;希望陛下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摒弃谗言,节省劳役,停止游猎。

  长孙皇后表示,如果夫君能做到这三点,自己“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我不知道读者朋友是怎么个感受,我是带着感动和崇敬之心写作这一章的。细心的朋友也许能看出来,在写作长孙皇后事迹时,作者很少用调侃之言,因为怕有失庄重。这样的皇后太让人尊敬,她的遗言穿越了千年时空仍让人感动不已,可以肯定,这样的遗言,即使再过一千年,依然会熠熠生辉!

  公元636年,贞观之治的第十年十月,长孙皇后驾崩。她去世的那一年只有三十五岁。她的死,对于唐太宗和唐太宗所领导的李唐政权都是一个无法言喻的重大损失。如果她能再多活二十年,唐太宗的身体不可能垮得那么快;她的儿子们不会因为争太子之位而斗得你死我活;身为先皇才人的武则天也不可能有机会和李治搅到一起。。。。。。。但这些本应该真实的一切,都因为长孙皇后的过早离世而变成永远的虚无缥缈!

  和唐太宗病因相同,长孙皇后也是“素有气疾”。 “气疾、风疾”可能是涉及到肺脏和呼吸系统一类的疾病,从唐史记载看,这都是无特效药可治、不定期发作的顽固性疾病。而风疾极有可能是李唐家族的遗传病,因为唐太宗的父亲李渊、儿子李治以及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都患有这种病,李丽质因气疾而死时才二十三岁。而在中后期的李唐皇帝中,唐顺宗、穆宗、文宗、宣宗都曾是风疾患者。家族遗传病是和人体基因紧密相随的,即便是医学科学已相当发达的今天也无法知道其所以然。遗传是种神秘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看得见摸得着,中国历史上各姓王朝都可以看到遗传的影子。西汉刘家的同性恋、东汉刘家的人丁不旺、北齐高家的变态暴君、赵宋家的血气不足、朱明家寿命短促、爱新觉罗满清家的素养勤政。。。。。。

  长孙皇后是唐朝三百年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后,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此后终唐一世,再也没有出现这样贤良大义的皇后,而在她之后的另一个皇后武则天则将大唐的天空搅得天翻地覆。

  没有更好,最有最好------这句话送给可敬可爱的长孙皇后!

  十五、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合作开发”出来的一个成语。这两人特点不同,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长于决断。唐初政权刚建立时,各种繁杂事务千头万绪,唐太宗对房玄龄及其他大臣提出的众多积极实用的政策、规章有点眼花,不知道到底该选择哪一条。这时候,他总是感慨:“非如晦莫能筹之。”而当杜如晦被特招到现场时,总是能很快地作出决断,而每次的决断结果都是一样:“竟从玄龄之策。”最终采用的都是房玄龄的谋策,这就是房谋杜断的由来。两人分工明确,一个专门想点子,一个专门管拍板。黄金搭档,耶!

  房、杜两人都是唐初宰相,有宰相合作开发的类似成语还有一个“萧规曹随”。这里的萧、曹分别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宰相萧何以及汉惠帝刘盈的宰相曹参。这四位宰相在世时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名会字随着这两个成语而千古不朽。

  在唐朝产生的五百多位宰相方阵中,房玄龄和杜如晦最为著名,两位贤相的历史功绩得到了后人的一致公认。晚唐诗人皮日休在他的《七爱诗·房杜二相国》一诗中夸他们“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并表示,如果和他们同生在一个时代,“愿为执鞭竖。”连皮日休这样的大才子都心甘情愿当他们的马前卒,可见两人的魅力之大、影响之广。

  唐代受人称道的贤相还有姚崇和宋璟,对于唐代的宰相,后世有“前有房杜、后有姚宋”一说。姚、宋两人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这四个人分别处在两个黄金时代:房玄龄、杜如晦是贞观盛世、姚崇和宋璟则是开元盛世。这两个时代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富庶发达的时期之一。这种并非巧合的巧合似乎可以说明,宰相对于一个政府的极端重要性!

  让我们来全面认识一下房谋杜断中之“房谋”。

  房玄龄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他在十八岁时就考中了隋朝进士,才名远扬。当时的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曾经感叹说:“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古代的识人伯乐好像遍地都是,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高尔基的高孝基真是眼力独到,此郎后来果然“耸壑昂霄云”,位极人臣。

  唐太宗在早期革命过程中认识房玄龄后,即一见如故,将他带在身边作为参谋。房玄龄确实有让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倾心的魅力,他的身上有很多常人无法具备的优点。每次作战攻下城池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别人都趋之若鹜地去争抢财物宝货,而他却去寻找那些有才能的人物,并将他们带回来安排到军中幕府为朝廷效力。

  南宋名将岳飞曾经说过,只要“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惧死”,就能创出太平天下。而房玄龄正是唐初最典型的不爱财的文官代表。每当李世民率军攻下重要城池后,第一个冲进府库封存保护文史图册的人总是房玄龄。这和萧何的行为何等相像。当汉军进入秦朝豪华的咸阳宫时,面对满眼的美女和满屋的珍宝,萧何不屑一顾,而是直奔秦朝国家图书馆,将馆中的各种地图、书籍、账册全部搬运一空。在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中,这些翔实反映国内军事、经济、地形状况的图册资料,为汉高祖最终挫败西楚霸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难怪唐太宗在分封功臣时,将房玄龄和萧何相比较,说他“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