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四:马踏半岛(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932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八:马踏半岛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边境整体是稳定的,并且向东、西两个方向拓展了大量国土,曾将今天的朝鲜半岛和部分中亚国家都纳入了大唐版图。

  在李治执政三十年间,唐朝的边境战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平定西突厥,一块是占领高丽,还有一块是安抚吐蕃。

  公元657年,唐朝名将苏定方率军一举击平了西突厥,并在其地设置了两个都护府,牢牢控制住了那里的局势,为唐朝固定了一个经营中亚的基地,这事我们已在上本书中简单说过,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不过那个被唐军生擒活捉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倒是值得唠叨几句。他成为俘虏后没有主动磕头请求饶命,而是主动要求把他杀了:“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

  他惟求一死的理由是“先帝遇我厚而我负之”。觉得自己太对不起唐太宗生前对自己的信任了,希望唐军在唐太宗墓前把自己斩了,以表达自己的谢罪之心。

  阿史那贺鲁在贞观年间被唐太宗任命为设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瑶池都督府都督,可谓军权在握。唐太宗在世的时候,他老实的很,在西部边境为唐政府戍边守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唐太宗一死,他马上就反了,拥兵自立,脱离唐中央。

  其实不光是这个贺鲁都督,李世民死后头几年,唐朝出现了一股造反热,许多以前归顺唐朝的少数民族将领都相继宣布独立,不再接受长安政权领导,害得刚上任的新皇帝不得不派人四处灭火。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更加佩服唐太宗的伟大。他活着的时候,那些桀骜不驯的草原、山区少数民族,都对大帝毕恭毕敬,一个都不敢跳出来操事。李世民真的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天可汗”的领袖魅力和威仪,只要他活着,就是大唐的定海神针,头再难剃的刺头都甘愿无条件地对他心悦诚服地顶礼膜拜。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好几百个在长安工作、生活和来长安出差的少数民族兄弟,“皆恸哭,剪发、剺面、割耳,流血洒地。”

  听到“天可汗”的死讯后,他们觉得自己的天塌了,纷纷以自残表达自己的哀痛,有拿刀割自己耳朵的、有把刀像铅笔一样在脸上划拉的、有把自己头发剪掉的。。。。。。这可不是拍戏,那掉在地上的头发、耳朵和鲜血,都是实打实的真品!

  还有比动刀子自残更猛的,猛将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向刚刚即位的李治上奏,请求自杀为唐太宗殉葬。

  一个人在没有被拔高宣传、没有被特别神化的情况下,凭自己的政绩和人格让人狂热崇拜到如此地步,令我们如何不感叹唐太宗的不凡与伟大呢!

  位于唐朝西部的吐蕃问题在唐朝是个大问题,这是个令长安十分头痛并且吃尽苦头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个国家的缔造者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在李世民死后曾经十分侠义地力挺刚登龙位的李治。他在唐太宗驾崩的当年曾致书大唐,立场鲜明地支持新帝:“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这话说得让人心里像塞进个火炉子似的,暖和和的。如有给新皇帝投反对票、唱对台戏的,只要你吱一声,我松赞干布马上带兵去灭了他!

  只是这位唐朝的铁杆国际友人说完这话后不到半年就病死了。于是,吐蕃朝政大权落到丞相手中,其后,这个高原国家开始了扩张之路,不断对唐朝发起进攻。逼得李治不得不多次对吐蕃用兵,但却败多胜少。

  关于吐蕃和唐朝的恩恩怨怨,我会在本系列图书的以后章节中详细叙述。本章内容着重讲解唐高宗时期动用军队最多、用兵规格最高、绵延时间最长的一次重大战役---------灭百济、平高丽。

  自唐建国以来,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从来就没消停过,三方你抢我家地、我杀他家人、他夺你家城,打得像根扭在一起的麻花。每次的最终结果都一样,吃了亏的、撑不住的那一方,都会跑到三方共同朝贡的老大------唐朝天子那里告状,可怜兮兮地请求老大出手制止对方的进攻。

  每当这时候,长安城的大唐皇帝都不会袖手旁观,总是派遣人员带着消防车和灭火器跑到半岛上对着不依不饶的一方一顿猛浇狂喷,示威军演一番后就把事态压下去了。

  不服不行,我拳头亮出来比你的脑袋还大,大腿露出来比你的小腰还粗,泡沫灭火器里的泡沫喷出来就能把你们国家的王宫给埋了,你还有啥子瓜皮啃呢?战场上讲的就是比大比粗,无它。

  上本书中唐太宗征伐高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最后没能如愿拿下平壤,但唐军摧枯拉朽、激昂澎湃的战场攻势把高丽王吓得眼珠子差点都没睡在眼眶里,从此再不敢和长安叫板,猫着腰装起了孙子,老实了好些年。

  但高丽人是很阴坏的,他们自己虽然很少亲自在战场上动手,却一直在背后给自己的盟友百济出主意,怂恿百济去进攻新罗。

  新罗和百济在朝鲜半岛的南边,两国一东一西瓜分了南半岛,高丽一家占据了北半岛和今天中国的吉林、辽宁部分地区。

  高丽和百济一直穿一条裤子,两家死盯着新罗的大片土地,想把他灭掉,然后把他们家城池你一座我一座地给分了。

  贞观和永徽年间,新罗两任国王都是女性:金善德和金真德,姐妹俩。因为老国王没有儿子,他死后王位就传给了女儿。而在同一时期,和新罗隔海相望的日本天皇也是女性,再联系到永徽末年之后开始在大唐政坛崛起的武则天,东亚这地儿当时跟中国今天的体育界似的,颇有点那么阴盛阳衰的意思。

  面对百济猛烈的进攻,永徽初年,抵挡不住的新罗女王真德向大唐求救。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忠心和虔诚,真德女王创作了一首二十行的五言长诗《太平颂》,并亲自操针刺绣,一笔一画地绣出了整整一百个方块汉字,然后派人千里迢迢敬献给大唐皇帝李治。

  这得费不少功夫,比现在在女生中间很流行的十字绣可难多了。唉,女王不好当,势力弱小的国家女王尤其不好当。

  其实刺绣这玩意咱天朝大国根本不稀罕,这东西就是咱们祖宗发明的。刺绣技术发展到唐朝时,技艺已相当成熟,若是在你衣服上绣只老虎,绝不可能把你家房子里所有的老鼠都吓得举家含泪搬迁的。

  不过,虽然真德女王送来的刺绣作品相当于唐朝的出口转内销产品,但其价值含义不一样。同样是刺绣,普通刺绣女工绣出来的和一国之女王绣出来的,价值能相同吗?好比同样是面条,你在路边小摊上随便扒拉一碗和在五星级饭店的钢琴伴奏下吃下一碗,那感觉肯定不是一回事。

  之所以在女王刺绣这个问题上费了一些笔墨,是想带出一个问题。

  这个新罗女王真正是韩国人的祖先,他们当年所在的地方多半都在今天的韩国境内(一部分在北朝鲜)。不知道韩国历史教科书上为什么不登载他们的祖先当年声泪俱下请求我们的祖先去解救他们时的那些真实历史事件?他们总是拒绝承认他们当年的弱小与不堪,总是不顾一切地想“去中国化”,甚至把首都“汉城”的名字都改掉。真要是那么牛的话,就把“汉江”的名字也改了,把偷师于中文的韩文中的汉字统统改了,把纯中国式建筑的“韩国一号国宝”也给拆了,那才算去得彻底呢!不然人家跑去一看:呀,还是中国货嘛!

  一切试图遮盖和否认历史的行为,都是最不聪明、最愚蠢的行为。

  真德女王就很聪明,她一有难的时候就来找唐朝老大,而且每次都能因为老大的出手而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新罗每年都想长安进贡,这等于是在向唐老大缴纳保护费呢。当然,百济、高丽也是每年都不欠费的。不过既然都是缴费用户,那唐老大就只能一碗水端平了:你们三个小矮人都不许掏掏打打,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井水别犯河水。否则,谁不老实我尅谁!

  当真德女王投诉百济不老实的时候,李治马上就有了反应,立刻拟了一道《与百济王义慈玺书》送给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这封玺书现在在《全唐文》中能一字不落地查到。

  像当年唐太宗警告在西域地区搞打砸抢的高昌王麴文泰一样,李治也是以大国首脑的身份严厉敦促百济“归所侵之城,若不奉诏,即自兴兵打取”。

  李治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百济王,见字后立即把所有兴兵侵略攻取的新罗城池,全部无条件返还给新罗。如不照办,唐军将出兵攻击百济。

  看看这封诏令的强硬口气,李治登基之初也挺爷们的,不知道后来怎么把皇帝当得那么娘们了。

  大家有必要知道,李治这可不是在恐吓百济王,而是实实在在的警告,如果扶余义慈拒绝执行诏令,唐军可以随时出兵百济,把他们国家给端了。唐朝在当时真的是一个巨无霸,狠得不得了。如果有不相信的,听我讲完下面一个故事就一定会相信的。

  这个故事和前文中有出现的那个外交家王玄策有关。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今印度)。印度当时分属五个国家,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天竺。王玄策一行三十人到达天竺后,五个天竺国家纷纷向大唐使节进献礼物,请求去长安朝贡。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