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三十三:一山能容二虎(4)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5643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治和萧淑妃所生的许王李素节十二、三岁时就受母亲牵连被贬出京城。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最渴望父亲疼爱的年龄,他在外地孤孤单单地过了十年都没有见过一次父亲,他特别想回到长安看父亲一眼、见爸爸一面。为此他饱含深情地写了一篇《忠孝论》呈送给李治,希望能感动父亲,让父亲下诏,准许自己回京城探亲。但此事被武则天知道后,不但不准他回京,反而把他从亲王降为郡王,同时将他从离长安较近的河南贬到离京城更遥远的江西。此后,这个少小离家的皇子连老大回的机会都没能再有,直到父亲死去也没能再见上父亲一面。也许他对父亲定格的形象永远只是童少时期离开父亲时那依依不舍的最后一瞥。想到他死前所说的那句“病死何可得,而须哭哉”的悲情之语,怎不令人潸然泪下!

  所以我说,李治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好父亲。

  上官仪事件之后,武则天加大了对李治和朝政的控制力度,唐朝进入“二圣”时代。

  顾名思义,“二圣”就是两个皇帝。上朝的时候,李治坐在前面,武则天“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

  这就是中国人超熟悉的垂帘听政了,“垂帘听政”这个成语即出于此。这四个字后来因为慈禧的原因而在中国几乎变得家喻户晓。

  女人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但多是因为继位皇帝太小,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才有太后们出面代行皇帝职权的。像李治这样的不孬不傻、思维正常的成人皇帝身后却坐着一个垂帘的平辈女人,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

  “二圣”的出现使唐朝的政治出现了“武化”,此时的李治已完全徒有皇帝其名,所有的事情都是武则天说了算:“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

  “甩手掌柜”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吧?不知道不要紧,现在你就知道了。“二圣”时期的李治就是个甩手掌柜。他的身份是唐朝的掌柜,大唐控股公司的营业执照上法人代表一栏里填的是他的名字,但他实际上清闲得什么事儿都没有,也就只能甩甩手活动活动筋骨了。

  本来皇帝是太阳、皇后是月亮;本来是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现在却是天上有两个太阳,水中没有月亮-----月亮擅自串岗,跑天上去了。

  武则天权力膨胀到顶峰的是第三个阶段。时间是麟德二年到弘道元年,也就是李治病死的那一年。这一时期已经无所谓什么代表事件了,因为那时,唐朝已经完全是武则天的天下了,只是差了一个皇帝头衔而已。

  在第三个阶段武则天又做了两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一是泰山封禅。公元666年,在李治封禅泰山的时候,武则天竟然能以“亚献”身份,跟在皇帝首献之后祭拜天地。

  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封禅是封建社会一项最为神圣的重大活动,自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是让女人走开的,从未有女人参与到祭拜仪式中。本来封禅议程安排上是没有武则天的名字的,作为皇后,去看看热闹可以,若要想让别人把自己当热闹看,没这规矩。但武则天觉得不行,她坚持要参与献祭活动。你说,她要干什么事谁还能不让她干么?

  二是她抛弃了皇帝、皇后这个称呼,在此基础上搞了个升级版本,将皇帝改称天皇,皇后改叫天后。自此,秦始皇发明的、已沿用了九百年的“皇帝”一词被武则天弄下岗了。

  这两件事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绝版,之前没人做过,之后没人仿过,跟武则天的女皇身份一样,独一份。

  唐高宗在位后期,武则天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中心都已经发生转移,不用再像前期那样,挖空心思地用设计陷害别人的手段来抢权夺权了。因为该抢的该夺的都抢过来夺过来了,没抢没夺的就剩下李治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了。武则天知道,那把椅子绝不能强抢,弄不好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进去。不过,她的眼睛一直没离开过那把椅子,第三阶段的工作就是坚持以椅子为中心循序渐进展开的。

  这期间,武则天着重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为李治驾崩后控制朝政走向做好一切准备。她团结了一大批当时的著名学者,名为编纂书籍,发展文化事业,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偷偷把朝廷的许多奏章表疏拿给他们参决,一来可以锻炼学士们的议政能力,二来可以牵制和限制宰相们的权力。

  执政后期,李治的身体每况愈下,头痛和眼病深度折磨着李治,以至于使得他对皇位都失去了兴趣,曾一度想把国家大权交给武则天:“上苦风眩甚,议使天后摄知国政。”

  他不想再当皇帝,他想让皇后管理国家。

  李治的想法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让皇后摄政?那时候,太子李贤还没有被害死,如果实在不想干皇帝或者想休长假,完全可以让位给太子或者命太子监国,二十多岁的李贤是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搞不明白他为什么眼里只有老婆却没有儿子?这个问题无法解释,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莫名其妙。

  意料之中,李治的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受到不少朝臣的反对,宰相郝处俊言辞激烈地批评他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子孙而委之天后乎!”

  李治如此关照老婆,但老婆对他却不咋的,一门心思地盼着他快病快死。

  公元683年十一月,即李治驾崩前一个月的时候,他的头痛病再次发作,眼睛完全看不见东西,于是急召御医秦鸣鹤前来诊治。

  秦鸣鹤对李治讲,要想止痛复明,必须“刺头出血”才行,就是拿根针在头上的穴道部位刺戳,而且还必须要刺到流血才有效果,其原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针灸。

  正在李治身边的武则天一听御医之言急得不得了。千万不要以为她是急李治的病医不好,恰恰相反,而是生怕御医把老公的病医好了。见秦鸣鹤说得那么胸有成竹,武则天想以暴怒的责骂吓阻他对李治的诊疗:

  “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

  你这大逆不道的家伙竟想把天子刺得头破血流,真是该死!

  这个理由好崇高好伟大好冠冕堂皇!

  其实是好阴险好歹毒好不可告人!

  武则天真的不想让李治的病痊愈,她从心里希望李治早点死去,面对他对自己碍手碍脚。《资治通鉴》也说武则天斥骂御医的目的是“不欲上疾愈”。

  武则天已经很不耐烦了,她等得太久太长了,她心里一定对李治头痛了二十年还没痛死而恼火满腹。

  李治患头痛病的时间确实很长,史籍第一次说他有头痛病的时候是在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到李治去世时,他得此病已经二十多年了。

  根据武则天后来对李治的态度,后世有史家怀疑李治的病是武则天下的慢性毒药所致。

  这种观点有点爆炸,笔者不置可否。不过也不能说这种怀疑全无道理,因为在660年之前,从未有任何史料记载李治有头痛病症。李治第一次出现头痛症状的时候已在位十一年,当时他已经三十二岁。莫非这病是中老年病,专门在三十岁以后才开始发作?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他此前大半生的时间都没有一点症状呢?

  但若说是吧,有一点我又很迷惑。如果说武则天真的给李治下了慢性毒药,那这种毒药也太慢了吧?二十年的时间,保健药品都见效了,毒性还没发作吗?使用二十年以后才能见效的毒药,投毒者必须要对自己的寿命有相当的自信才行,否则,在那个医疗保健水平很低的年代,极有可能出现下毒者自己已经死了,被毒者还没被毒死的囧事。

  御医秦鸣鹤当时也被武则天骂得很囧,见皇后发怒,他吓得不住叩头。不过病人李治态度很配合地替他辩解道:“但刺之,未必不佳。”

  结果秦御医在李治的百会和脑户穴上随便那么刺了几下后,李治马上高兴地大喊:“吾眼明矣。”

  这就是中医的神奇--------嘘,注意!这事千万别让韩国人知道了,省得到时候他们又说秦御医是从朝鲜半岛搬家到长安去的韩国人。这帮“韩改改”崽子都能把中医改成“韩医”后申报世界遗产,还有什么他们不敢说、不敢改的?

  我们就把李治的这次惊喜当作一次回光返照吧,因为他确实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再战胜病魔。针灸之后的第二个月,李治就因病医治无效在洛阳驾崩。

  临终之前,李治最后一次改元。他想登上城楼宣布大赦诏书,但却“气逆不能上马”,连骑马的力气都没有了。无奈,只好在殿前对百姓宣诏。

  尽管李治有些昏懦,但他的本质确是善良爱民的,他为帝期间,没做什么耸人听闻的害民之事。在面对百姓宣读完大赦诏书后,他还牵挂着黎民百姓,问身边的侍臣说:“民庶喜否?”

  这是让人感动的,自己都快不行了,还在乎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遗憾的是,他没有把这种爱心移植到自己的子女身上,从来没有问过“皇子、公主喜否?”他的那些子女,那些花儿一样的子女,都在他的注视之下枯萎死去。

  人生匆匆,白驹过隙。如今,他也将永远闭上那双时常看不见东西的眼睛。当夜,这位一生唯皇后是从的皇帝死于洛阳真观殿。

  现在朝中只剩下一只老虎了,再也没人能挡着武则天这只老虎了。从此,她可以虎啸山林、大展拳脚了。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没有尾巴,真奇怪。”

  这虽然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好像唱的就是李治、武则天夫妻俩。

  不是吗?他们俩就是一座山上的两只老虎,一个眼睛总是得病看不见,一个狡猾得把尾巴都进化掉了。武则天确像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杀人、下毒、诬告,你都抓不住她的尾巴。

  也许是为了让这只老虎跑得更快,李治在遗诏中规定皇太子“柩前即位”的同时,还赋予自己的皇后一条特权:“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正是这句话让武则天以后成为“武霸天”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大事有拿不定主意的就让天后拿主意。

  李治去世那年,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已经二十九岁,不知道李治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一定要给这么大的儿子安排一个监护人?

  说不清、道不明、看不穿、悟不透、想不通、、、、、、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