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窦建德是个正儿八经的大老粗,他在家种田栽菜到三十多岁才靠造反发迹,对凌敬提出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远景规划似的战略建议,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很容易被眼前一点马上看得见的小便宜吸引。当他做出这个决定时,他已经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眼光高远的凌敬坚决不同意他的强攻战法,而是据理力争,希望窦建德改变决定。但力争的结果是“建德怒,令扶出。” 窦建德算是客气的了,只是“令扶出”,相当于不耐烦地下了逐客令,比李神通直接将进谏的崔世幹囚禁起来温柔多了。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通。两人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当然是此路不通了。窦建德的老婆曹氏很赞同凌敬的建议,他规劝老公说:“祭酒之言不可违也。”希望他挥师北上,并提醒他,如果总是劳而无功地驻守在这里,“老师费财,欲求成功,在于何日?” 窦建德连大男人的话都不听,更何况小女人呢。他对自己的皇后老婆说:“此非女子所知!” 窦建德认为,自己是专程来救郑国的,现在郑国势如倒悬、危在旦夕,如果这时候“舍之而去,是畏敌而弃信也,不可。”好一个诚信楷模啊!没签条约协议,没付定金首款,但凭口头承诺就甘冒生死风险为为曾经的仇家舍生取义,这种“重合同、守信用”的人现在是越来越不多见了。只不过窦建德在突然得到众将撑腰的情况下才说出这种义薄云天的毫言,似乎并不让人觉得他多么高尚磊落。这就好比一个捡了一沓现金的人,正当他准备私吞现金的时候,被其他人看见了,于是他高调宣布说:做人要厚道,拾金不昧是必须的。
当窦建德觉得决战是必须的时候,唐军东征主帅李世民也觉得必须要和窦建德大打一场。正是因为凌敬的这条让李世民大吃一惊的北击山西计谋促使他改变战术,变被动守关为主动出击。以前李世民的宗旨是一个拖字,把夏军在虎牢多拖一天,洛阳就多一分破城的希望,所以,窦建德不急他更不急。而当他得知凌敬的意图后,觉得问题严重,必须要想办法主动攻击夏军,变“要我打”为“我要打”,以断绝对方转头北渡的意图。就在这时,唐军的情报机关给李世民送来了一条重要情报:“建德伺唐军刍尽,牧马于河北,将袭武牢。”这种绝密级情报都被唐军谍报人员搞到手,窦建德身边十有八九有唐军“特高科”。情报显示,窦建德想等唐军战马草料用尽,在黄河北岸放牧战马时,率军偷袭虎牢。李世民一听,正中下怀,他现在就怕窦建德不和他打,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引诱夏军出战。
武德四年的五月一日,在这个劳动的节日里,李世民开始了引诱窦建德的劳动。窦建德虽然对女人兴趣不大,但对马,特别是唐军的马,尤其特别的是唐军正在野外吃草的马兴趣很大。因为如果大批战马处于散放吃草状态,就表明战马的拥有者草料紧张了。窦建德等的就是这个机会。马匹对现在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一点军事功能。但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是极端重要的战略武资,一匹马比一个士兵值钱多了。唐初时期,战马更是珍贵稀缺资源,所以,骑兵和战马基本是如影随形的,马到哪里,骑兵就在哪里。假如野外出现大量战马的话,就说明虎劳关内守卫兵力不多,窦建德准备趁此机会打唐军一个时间差,快速偷袭虎劳关。偷袭向来是窦建德的拿手好戏,农民军首领魏刀儿和隋朝名将郭绚、薛世雄等,都死在他的偷袭行动中。
当日,李世民玩了一个早出晚归的游戏。他一大早就到黄河北岸搞侦察活动去了,并特意“安排”一千多匹战马在河滩上吃草,目的就是让窦建德知道。千余匹骏马在一起“聚餐”,那场面比一般的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还要壮观若干分。等李世民傍晚时分返回虎牢的时候,窦建德已经知道了这条信息。
第二天,窦建德“果悉众而至”,他带来了全部军队。可能是觉得自己是力量很强的大腕,窦建德又临时改变了打算趁虚偷袭虎牢的想法,而是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和唐军打正面歼灭战。他带着十几万军队自板渚屯兵点倾营而出,将军队在汜水边由北向南,一字排开,绵延二十里。首尾相接一万米的军阵长龙,枪戟耀日,鼓声震天,阵势颇为吓人。和不久前的谷水大战一样,面对密密麻麻的敌人,唐军“诸将皆惧”。将惧帅不惧,见大家都有点怕怕,主帅李世民带着几名骑兵登上了一个土丘高点了望夏军战阵。实地调研了一小会,李世民就马上回营向所有将士宣布:“与公等约,甫过日中,必破之矣!”拉钩上吊,一天都不要。半天功夫就把比自己多得多的敌人给人间蒸发了?凭什么呀!所有人都觉得李主帅这回是李忽悠。为了让大家相信这真的是真的,李世民以他天才的思维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敌军的劣势和自己的优势归纳总结出来。他说貌似强大的夏军存在着素质差、作风散、性情骄三大致命弱点。因为自“造反圣地”山东起事的窦建德手下兵将多为贼寇出身,没思想、没文化、没几个懂兵法。这支“三没军队”现在“度险而嚣”,在阵地上交头接耳,鼓噪而进,显然是军纪散漫。而且夏军长期以来都是靠偷袭取胜,小大小闹居多,“未尝见大敌”,今天“逼城而陈”,在靠近唐军城池的地方列阵迎战,是极度轻视唐军的骄兵之行。军事家看人家的军队都有“事”,而天才军事家看别人的军队更是万“事”如自己意。李世民就属于那种“万事如意”的绝顶军事家。他对敌阵短暂的惊鸿一瞥就能准确地看出端倪优劣,并对自己的将士扬劣宣优,以达到鼓舞军队士气的最好目的。在说完夏军的九字缺点后,李世民对全军宣布了作战思路:“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陈久卒饥,势将自退,追而击之,无不克者。”大致意思是先关门不理,待对方饥疲退兵时再从后面追击,必胜无疑。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等着瞧好吧您啦。
窦建德和李世民直接对阵算是吃大亏了,一个大专生怎么能干过博士后?李世民在各方面对窦建德都有居高临下的资格,他好像是窦建德肚子里的蛔虫,窦的所思所想都在其预料之中,窦建德想声东击西,而李世民早在东的对面挖好坑等着他了,窦建德想偷梁换柱,却不知道自己换的柱子都已经被人家换过好几次了。
正如李世民所归纳总结的那样:“建德意轻唐军。”他确实看不起、瞧不上李世民的万把来人。见唐军坚守不出,窦建德傲心十足地派出三百名骑兵渡过汜水,一直行进到距唐军大营一里左右的地方才停下脚步。这三百个人不是来走亲戚的,而是来挑战的。窦建德也真敢搞,唐军好歹也是雄兵万余,你派三百个人来就想“砸场子”,也太横了点。这三百人是趟河过来的,是不折不扣的孤军悬入,如果唐军冲出三千人,把他们当饺子给包了,河对岸的夏军根本来不及出手相救。但李世民是一个战场上的超级高手,他对包小饺子不感兴趣,他想做大汤圆,想将十几万郑夏大军一次给“团圆”了。
夏军的三百先遣队派人给李世民送来战书:“请选锐士数百与之剧。”自己来了三百人,却一定要对方来“数百”,而且还是“锐士”。这是既横又狂了(当然,也可以说是英勇无畏)。虽然两百人和九百人都叫“数百”,但夏军来的这二百五又五十人说的“数百”显然不包括两百在内。李世民这个小伙子真硬气,他还就挑了个“数百”中最小的一个级别两百人与之交战。这两百人都是长槊军,领头的是王君廓。
王君廓这人是唐初一个重要将领,《新、旧唐书》中都有列传,以后本书还将有其出场,这里先简单作个介绍。总体上看,王君廓是个有才无德的人,他作战勇猛,但德行很差,功成名就后还强抢民女、劝人造反。后世有人称王君廓是“无赖将军”是不无道理的。《新唐书》对他的操行评价是“无行,善盗”。确实如此,这个“无赖将军”小时候就是个“乡里患之”的赖皮。青少年时代,他干了两件很有代表性的事。有一次,他背着竹笱(竹制捕鱼设备,大腹、大口小颈,颈部装有倒须,鱼入而不能出)去捕鱼,在路上看到一个卖丝绸的商人,便动了抢劫之心,于是他趁商人不备,将竹笱套在他的头上。连身材那么苗条袖珍的鱼钻进竹笱里都跑不出来,何况那么大的人头卡在里面呢?在丝绸商想着用什么办法把头弄出来的时候,王君廓已经抱着丝绸无影无踪了。那丝绸商真冤,被人算计了,还不知道算计自己的人是谁,在清醒状态下,竟然跟被蒙汗药麻翻后再抢劫的结果一样一样的。看来当地的投资环境很不好,招商引资有困难。
还有件事更猛料。杨广当政末年,全国各地造反成风,王君廓也想赶回时髦,“欲聚兵为盗”。他邀请自己的叔叔一起落草造反,在遭到叔叔拒绝后,他对亲叔叔使了一招“逼上梁山”之策,诬告叔叔的邻居和叔婶私通。叔叔听说邻居竟敢动自己的老婆,一气之下便和王君廓一起将邻居给杀死了。成了杀人犯后,王叔叔不得已和侄子亡命天涯,造起反来。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