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世民嘴上不好直接说,心里一百个希望窦建德做回好人,把军队带回去。即使是三千五百名援军已经在虎牢各就各位,李世民暂时还是不希望和窦建德交战,因为他的兵力很吃紧。此时,他还抱着一丝窦建德看完他的信后能带着军队撤离洛阳战场的想法。因为去夏营侦察的路上,李世民在说自己和尉迟敬德不惧百万兵后 ,紧跟着又说了一句:“贼见我而还,上策也。”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心思,他不想以一敌二,而是想窦建德保持中立。但作为一国之君,窦建德也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不可能既来之,又退之。他不是坏蛋,也并非故意捣蛋,而是心里希望李世民和窦建德都完蛋,这样他才有机会变成珍惜珍贵的恐龙蛋。
窦建德虽然没有回师退军,但也没有对唐军占据的虎牢关发起大规模攻击。他指挥十几万夏军驻扎在虎牢之下裹足不前,“留屯累月”。在一个多月的虎牢生活中,窦建德几次想突破虎牢防线,但都被唐军凶猛的守击逼回。四月底,李世民使出奇招,派大将王君廓率领一千多名轻骑兵,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建德的后方,伏击夏军粮道,大获全胜。不但杀人毁粮成功,还俘虏了窦建德的手下大将张青特。这回,天命之年的窦建德被青春正盛的李世民结结实实地撞了一下腰,他有点吃不消。打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打后勤,一旦后勤保障供给环节出了问题,那这支军队就会有大问题。名扬天下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以一万军队击溃袁绍的十万精兵,就是由于袁军的粮食基地乌巢被曹操奇袭烧毁所致。而这次唐军袭击夏军粮道成功在夏军中影响很大,所有人都知道,既然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长时间的滞留和败北让夏军将兵们士气衰落,人心思归,厌战情绪开始在军营内蔓延。
对于唐夏两军为什么在虎牢关相互对峙了几十天,许多人觉得很费解。因为 窦建德拥有十几万大军,而虎牢的守军撑死也就万把人。兵力如此悬殊,而相持时间却拖得如此之长,似乎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有两个原因造就了这样的局面。一个是客观环境。这是指唐军占有绝对的地理位置优势。虎牢关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北边是黄河天堑,南面是嵩山摩天,而在关门正前方则横亘着一条汜水,虎牢关就是卡在山水之门间的一道要冲,要想攻击关隘,必须要先渡过汜水才能近身,而且左右没有回旋余地。这样易守难攻的关口,再加上李世民亲自坐阵指挥,窦建德要想强硬带军突破,必将付出重大伤亡代价,这正是窦建德最害怕和最不愿意看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纯粹的主观因素。窦建德之所以来救援王世充,并不是“学雷锋,见行动”的结果。他是带着算盘、背着麻袋想趁乱来摘桃子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并没有对虎牢关发起大规模的主动进攻,而是一直在徘徊观望。他觉得可以等等,再等等,让洛阳的王世充和围困他的唐军在火并中多消耗点有生力量,因为这两方,无论哪边中弹,对他这个第三方都是利好。他寻思着等鹬蚌相争得差不多的时候,才闪亮登场,剖蚌壳、拔鹬羽。
可是,唐军袭击粮道得手之后,窦建德感到事态没他想像的那么简单,趋势发展似乎越来越严峻。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国子祭酒凌敬劝他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重辟蹊径,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率部直捣李唐京都长安!
凌敬当时提出的这一作战方案的具体步骤是:夏军主力放弃虎牢,转头北上,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后再翻越太行山,“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 这么写估计大家有点绕,如果按照现在的中国地图说出来就是趟过黄河以后,向西攻取今天的河南沁阳、孟县,然后抄近道翻过太行山后迅速向西北方向移动,拿下沿途的重镇临汾、汾阳后直插太原,最后挥师南下,抢夺山西永济。凌敬就像一个班主任老师似的,把一道方程式的几种解法,几种答案都交代得清楚明白,他告诉窦建德,照此用兵有三大好处:“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骇,郑围自解”,同时他还劝窦建德说:“为今之策,无以易此。”就相当于拍着胸脯直接对他讲,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这确实是一条避实就虚的天才计谋!假如窦建德严格“遵照执行”,虽不可能做到像凌敬说的那样,在山西全境来来回回随便画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洛阳之围问题将立即迎刃而解。
当我们了解了其时整个中国的大环境、大形势后就会知道,凌敬的这一迂回作战方案是夏军当时最可行的一种选择。这一时期的李唐王朝虽然实力在各路割据政权中最为强大,但也是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翻船。最让李渊头痛的问题是突厥犯境。唐军主力东进洛阳之后,突厥处罗可汗在长安北方政权梁师都的怂恿下,曾计划兵分五路南侵中原。李渊得到这个可怕的消息后,马上派遣使臣郑元踌带着礼物赶到突厥,请处罗不要出兵,但处罗可汗一定坚持要到南方去“走一走”。可就在这紧要关头,处罗可汗却突然暴毙,不是“走一走”,而是永远地“走”了。突厥人怀疑唐使郑元踌对前可汗做了手脚,便将他扣押起来。李渊于是又派皇弟李环带着大批金宝前往突厥,贿赂新立的颉利可汗,才使得突厥和唐朝的大规模战争得以避免。至于那个一心想去唐朝“观光旅游”的处罗可汗为什么没说走就走了,谁也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谜案本身就比谜还多。可那个新上台的颉利可汗也不是什么善茬,他仗着“士马雄壮,久有凭凌中国之心”。虽然全面战争是免去了,但他欺负李唐朝中无军,还是经常派部队南下侵扰唐境内州县。
李世民在虎牢和窦建德顶角的时候,唐王朝的形势紧张、处境不妙。李唐在东向用兵的同时,也不着痕迹地对南边湖北的萧铣政权动手了,一部分唐军已经深入到荆楚之地。当时,唐朝只有太子李建成驻守在山西蒲州的部队可以机动,但这支部队自突厥和梁师都不断南侵后,已被牵制在黄河以东不能挪窝,因为必须要有一支劲旅扼守蒲州重镇,不仅是由于蒲州战略位置很重要,还因为唐朝的米袋子华阴仓就和蒲州隔河相望。在这种情势下,很想支持李世民的李渊已经派不出军队去增援洛阳了,最后,他只得把巴蜀驻军调回,派上洛阳战场。可见,洛阳会战那时候,唐王朝已经是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连毛票分币都掏出来了。
这时候,如果一支十几万人的虎狼之师突然间从正面前线掉转枪口,侧击唐王朝的山西故乡,“鸣鼓建旗”,拔州下县,不用说,整个李唐必将震惊震动。而此时,唐朝廷已经无兵可调,只有从战场撤军自卫,湖北兵太远,山西兵不能动,剩下的就是李世民了。如果窦建德真的杀向山西,按照当时的全局形势推测,估计李世民比窦建德跑的还快,他一定顾不上围困王世充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和窦建德赛跑,抢占战机。这并不能怪李世民的失算,因为窦建德的不请自来本来就是个意外,李唐打王世充的时候,根本就没准备他的酒杯和碗筷。
窦建德也觉得凌敬的计策很好,决定依计实施。而此时,王世充从洛阳城内派出的向窦建德告急的使者“相继于道”,一拨接着一拨。王世充真是望眼欲穿,窦建德刚抵达虎牢的时候就派人通知他说,我来了。可王皇帝等了一个多月也没等到人,他当然急不可耐。而当郑国高级使者王琬、长孙安世得知窦建德要绕开虎牢北上山西时,不是急不可耐,而是直接赖上了窦建德。两人每天都跑到窦建德那里表演“男子双哭”,请求他不要拐弯去山西,直接去救援洛阳。作为郑国在夏国的驻京办正副主任,他们俩知道光“朝夕涕泣”是没有用的,必须要用经济手段去拉支持票。两人“阴以金玉啖建德诸将,以挠其谋。” 反正他们来的时候带的金银玉帛很多,往那些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有选举投票权的将领家偷偷的送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阻止窦建德北渡黄河。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不用说凡胎俗体的人了。“糖衣炮弹”很快便起到了作用,因为收了王家的礼物,那些高级将领都对凌祭酒的北上行动方案表示反对。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凌敬书生,安知战事,其言岂可用也!” 言下之意超级明显,就是“哥哥你大胆地往前走”,别拐弯!窦建德见手下将军们都想以战报国,自己也深受感染,突然坚定了和唐军决战到底的信心。都说冲动是魔鬼,而窦建德这次却是为魔鬼冲动的。他不知道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将领都已成了推磨的魔鬼。哎,窦建德确实是个老实人,别人一说什么他就信了。可是,他的手下却都不老实。股东偷偷开会把董事长卖了,董事长却还蒙在鼓里。得到武将们的“唱多”支持后,窦建德对“唱空”的凌敬说,现在众将斗志很旺,凭借这样的军心士气去和唐军决战,“必将大捷”,他明确告诉凌敬:“不得从公言。”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