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四十九、唐昭宗和四个男人(1)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822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李唐的末日就要来到。

  李家江山传到唐昭宗手上的时候,已经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了。李晔即位时,悲伤的挽歌前奏已经响起,尽管他死得早,有幸没亲眼目睹李家的亡国葬礼,但其实李唐的国家葬礼早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然开始,尽管他在努力抗拒,但势不可违,葬礼的哀歌一直没有停止,以至于在他死后两年,他的儿子唐哀宗李柷就被朱全忠从皇位上赶下台。

  唐昭宗李晔在位十六年,这在晚唐皇帝中算是时间久的了,但总结回顾他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这位二十二岁登基的年轻皇帝的帝王生涯是郁闷沮丧的,这十六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受制于人的傀儡。皇帝,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其权力和权威还比不上那些轮番控制他的藩镇军阀。

  李晔是个悲催的皇帝,他的后半生基本都活在藩镇军阀掌控之下,嘴巴虽是自己的,但必须要看做他主的藩镇的眼色才能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脚虽长在自己身上,但要走向哪里,不是他和他的脚做主,前进、后退还是原地打转,一样由藩镇替他做主。

  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木偶了,一个活着的纯摆设的木偶。

  尽管李晔是个唯唯诺诺的皇帝,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判定他是个昏君,其实他是比较清醒和精明的,如果处在初唐、中唐,相信他会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作为末世天子,他无法抗拒社会大环境的裹挟,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他最终不得不举手投降,变得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回顾总结一下,唐昭宗李晔的帝王生涯也不完全是令人沮丧的灰色或者黑色,在即位的头几年还是有着一抹亮色的。那时候的李晔雄心万丈,豪情满怀,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从实际效果看,李晔即位头三年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目标,铲除了跋扈的神策军总司令、宦官杨复恭,一度增加了自己的权威、打开了朝廷工作新局面。

  其实说起来,杨复恭还是李晔的大恩人,要不是杨复恭,李晔断无成为皇帝的可能。

  杨复恭是继田令孜之后的权力宦官,当时的职务是左神策护军中尉。别看到“中尉”就以为他军衔很低的连排级,这里的“中尉”相当于现在军队的上将总司令,是唐代禁军的最高指挥官。唐禁军部队神策军在唐德宗时期分为左神策军和右神策军两支,各有最高领导左神策军中尉和右神策军中尉统率指挥,所以中尉就是禁军最高首长,权力很大,一声令下,禁军指哪打哪。像唐朝著名宦官梁守谦、吐突承璀、王士澄、仇士良等都担任过神策军中尉之职。“二王八司马”事件时,王叔文就是想夺取神策军中尉之职而激怒宦官,最终被宦官排挤出朝的。

  杨司令手里有兵,说话响亮,没人敢不听。唐僖宗病危时,因为没立太子,又因为僖宗的两个儿子年龄太小,所以群臣有意拥戴僖宗的六弟吉王李保为帝。寿王李晔(当时名李杰)是老七,排行在李保之后,正常情况下,李晔想当皇帝是没戏了。

  但皇位的继承很多时候都是不正常的,这次皇帝人选就是不正常的结果。在众人一致看好李保的时候,杨复恭却特立独行地力挺李晔,用枪杆子把李晔推上了帝位。

  杨复恭拥立李晔并不是因为李晔比李保有才,而是因为他贪图拥立之功,好让皇帝对他感恩戴德,他想让皇帝知道:你看,别人都不投你票,就我一人对你忠心耿耿,以后怎么感谢我,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晔很清楚没有杨复恭的支持,自己就成不了皇帝,所以登基后感恩图报,对他是格外优待,不仅提拔他全面掌管禁军,还赐给他免死铁券。

  但杨复恭这人恃功自傲过了头,他依仗自己的拥立之功干涉朝政,胡作非为,不可一世到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门生。在后来失势之后,他写信给自己的一个部下抱怨说:“吾于荆榛中立寿王,才得尊位,废定策国老,有如此负心门生天子!”

  这人确实是狂妄过分了。“天子门生”倒是一个词组,但“门生天子”这词太新鲜了,没听说过。唐朝拥立皇帝的狂妄大宦官很多,但除了这个杨复恭,没人不可一世地拿天子当门生看,历史上也没哪个宦官这么不可一世过。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唐朝的宦官之祸有“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的全面点评。之所以将唐昭宗时期列为宦害最高峰,就是因为这时期有个杨复恭。

  杨复恭当时的势力大到让皇帝李晔靠边站,他有六百多个养子,这些养子有的是节度使,有的是地方刺史,好几百个宦官养子在全国各地担任监军,这干儿子的数量,全唐朝数他第一,空前绝后,没人比得过他。

  有着六百多个手握实权的干儿子的干爹当然狠啦,他拿李晔根本不重视,上朝时坐在轿子上,叫人直接抬到深宫内殿才下轿。这是严重违反礼制的不臣行为,没有皇帝特批,任何人进宫都只能步行,坐轿、骑马那是可以判你死罪的,给你戴顶想谋反的帽子你就玩儿完了。

  但杨复恭不怕,他知道皇帝不敢治他,治不了他。而他自己则胆子大到敢把皇帝的亲舅舅谋杀掉!

  李晔的舅舅王瑰求皇帝外甥给自己安排个节度使职位,李晔征求杨复恭的意见,杨复恭一口拒绝。为这事王瑰恨死了杨复恭,此后经常和杨复恭较劲,挑起了杨复恭弄死他的想法。

  于是杨复恭装作大度地给李晔上疏,推荐王瑰担任黔南节度使。

  鬼都不知道这个黔南战区在什么地方,因为史籍上找不到任何有关黔南战区的记载,很可能这黔南节度使就是杨复恭随口瞎诌出来的,反正他的目的不是让王瑰去当司令,而是让他去当死鬼的。

  王瑰不知道这着呀,他很高兴地带着家人、幕僚坐船顺江而下就任去了。当他的船行驶到今天的四川广元市附近时,被杨复恭提前安排的人员将船凿沉,王瑰一家老小连同幕僚全部落水淹死,无一生还。

  后来杨复恭将这件谋杀案以水上交通事故上报朝廷,国舅一家就这么被死亡了,找谁去问责?找不着,无法找。意外,纯属意外。

  李晔在这件事情上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上知复恭所为,深恨之。”

  他知道舅舅是被杨复恭算计死的,但拿不出证据又不能乱说,只能打落牙齿吞进肚子里,在心里记下这笔账。

  杨复恭的嚣张霸道让李晔觉得宦官很可怕,不能信任,必须想法除之。于是为了扳倒专权的杨复恭,聪明的李晔采取了“内外兼攻”策略。在外朝,他起用宰相,遇事多和宰相商量,增加宰相的权力,尽量抑制宦官;对内朝的杨复恭,他则从分化其内部堡垒入手,逐渐架空杨复恭的权力。

  杨复恭有个养子叫杨守立,是禁军将领,很有些本事,史载其“勇冠六军,人皆畏之”。 李晔很早就生出除掉杨复恭的心思,因担心这个勇猛的禁军将领会为干爹作乱闹事,所以迟迟不敢行动。

  为拔掉这个行动障碍,李晔决定采取怀柔政策,他对杨复恭说,我很喜欢你那个干儿子杨守立,想把他调到我身边当警卫。

  这事杨复恭不可能不答应,干儿子能近距离地接触皇帝,自己以后想了解皇帝的一举一动不是方便多了!

  这次杨复恭失算了。

  李晔得到杨守立后,马上大加重用,表现出对他的无限欣赏和信任,先是给他赐名李顺节,这就和皇帝同姓一家亲了。然后“使掌六军管钥”,命他负责掌管禁军六军营门钥匙。

  一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管营门钥匙,听起来貌似不是什么好活,跟看大门似的。其实重要着呢,不是皇帝亲信你捞不着这么好的工种。钥匙虽小,但权力很大。禁军营门啥时候开、哪个们可以开、哪个们不许开,没他你就玩不转。这跟早年住旅馆时一样,尽管你是顾客上帝,但你外出回来时想回房间休息,都得扯着喊那握着一大把钥匙的服务员给开门。要是赶上服务员上厕所,你得老老实实等人方便完了才进得去房间。不过,现在宾馆酒店都没有拿钥匙开门这一说了,磁卡一刷就OK了。

  李晔正是把李顺节当成了打开杨复恭这扇门的一张磁卡,而杨复恭最终正是倒在这张开门的磁卡上。为让这张开门磁卡更好用,李晔不断加大卡内的智能内存,接二连三提拔李顺节。不到一年时间就升李顺节为镇海节度使,随后又加“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之职。

  随着李顺节权力的不断加大,杨复恭和这个干儿子因为争夺权力产生了矛盾,二人时不时抡起板砖互拍一下。李顺节气不过,和皇帝站到了同一条战线,枪口对准干爹,把自己知道的杨复恭所干许多坏事全部和盘托出,告诉了唐昭宗李晔。

  看来这干爹干儿子水得很,不太可靠,情形跟今天演艺圈热衷的美女拜干爹差不离,多半是为着各自的利益结合到一起,一旦利益受损,“干”的全变湿。

  收编了李顺节这个污点证人后,李晔拿杨复恭开刀了:“上乃出复恭为凤翔监军。”

  这项任命纯粹是羞辱杨复恭,他本来是个总司令,现在皇帝竟任命他去凤翔军区担任监军,这活以前都是杨复恭那些宦官养子干的活儿,他在全国各军区有好几百个这样的监军干儿子呢!现在叫他去干干儿子干的活,他能去吗?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