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五十、唐昭宗和四个男人(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937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杨复恭当然拒绝赴任。不过这时候他已经成功被李晔架空,也只能扯着嗓子说不去、不去了。但这是组织安排的工作,不服从组织分配那就只有下岗回家。杨复恭情愿回家也不愿去成为干儿子们的同事,于是他“称疾,求致仕”,跟皇帝打报告要求病退,说自己身体有病,请求退休。

  李晔拿到这份报告可高兴了,他早就等着这结果呢,马上飞快地批准这老干部退休。

  唐昭宗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成功赶走了一直控制着自己的大宦官杨复恭,这是他即位后政治斗争的第一次胜利,但也是最后一次胜利。他一生就干了这么一件漂亮的扬眉吐气的事儿,其后的十几年,他的命运更凄惨,被比宦官更强大、更狡猾的藩镇节度使捏在手中丝毫动弹不得。

  唐昭宗李晔的一生命运和四个男人戚戚相关。第一个是上文说过的杨复恭,第二个是接下来要说的李茂贞。还有第三、第四个,别急,后文自有分晓。

  李茂贞是凤翔节度使。凤翔这个地址在本系列图书中曾多次出现,因为这地方离长安太近了,直线距离大约只有一百四十公里。这个地名现在依然存在,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相对于长安而言,凤翔的军事地位很重要,这里的军队进攻长安特方便,如果顺利的话,朝发夕至,跟“一日游”一样方便。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军事优势,李茂贞特别张狂,他潜心在凤翔招兵买马,扩大武装,一直有干涉朝政的想法,瞅着机会就对朝廷把手伸得老长。

  杨复恭让他找着了一次机会。

  杨复恭退休以后并没在家老老实实待着,而是和唐昭宗唱起了对台戏,他逃出长安,跑到自己的养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那里,并联络了自己的另外两个节度使养子杨守忠、杨守贞一起,共同反对朝廷。

  这事被李茂贞小题大做、别有用心地利用了一把。

  李茂贞装作愤愤不平、忧国忧民的口气对唐昭宗说,杨复恭是个十恶不赦的叛臣,而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竟然和叛臣为伍,对抗朝廷,太没大没小了,我要为朝廷出兵去教训他!

  为了让唐昭宗批准自己的这项作战计划,李茂贞还拉来镇国节度使韩建、静难节度使王行瑜以及同州节度使王行约等人和自己一起共同上书朝廷,请求皇帝任命自己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山南西道在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靠近四川,李茂贞一直垂涎这块地方,想把这地儿吞并了,使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南扩展,这是他提出攻打山南西道的真正目的。

  但皇帝李晔岂是傻子?他对李茂贞的小九九一清二楚,知道本已猖狂的李茂贞如果再控制了山南西道,将会对朝廷形成更大威胁,所以李晔没批准这个请战报告,而是要求和平解决问题。

  但这个时候,皇帝的话已没有丝毫权威,但凡手里有点兵权的人都没把皇帝当皇帝,对皇帝的话,他们高兴了就听,不高兴了,理都不理,当没有皇帝这个人。唐僖宗时,禁军将领杨守立和凤翔上一任节度使李昌符因为争道,谁先给谁让路的鸡毛蒜皮小事而大打出手。僖宗听说这事后,亲自派宫内宦官前去做两人的调解工作都没用,李昌符直接带兵攻打皇帝行宫找杨守立算账,放火把僖宗行宫烧得一团糟。晚唐的那些李家皇帝当得跟放置了好几天的白开水一样,没味道且不是个味道。

  僖宗的弟弟昭宗这次依然是没味道,李茂贞从自己的战略利益考虑,在唐昭宗否决了武力解决方案后,他仍然自作主张率兵杀向山南西道。李晔没法子,见生米已做成熟饭,只好下诏任命他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犯迷糊,说既然皇帝对自己已完全没有了约束力,李茂贞为什么还一定要李晔封自己为招讨使呢?自个儿放手去打下山南西道不就得了,管皇帝他答应不答应!

  这里面有个政治考量原因。当时虽说各大战区都已基本脱离唐朝廷的直接领导,但李家皇帝还是名义上的全国天子,还拥有向全国臣民颁发诏令的权力。如果有天子下诏任命,那为自己打的这一仗就是名正言顺地为朝廷而打,别的节度使也就没话可说,没茬可找了。这个原因正是唐末皇帝存在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各路藩镇军阀都想利用皇帝,让皇帝以朝廷国家的名义办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唐末各节度使抢皇帝来自己地盘的怪诞现象,都想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茂贞是个争抢皇帝的积极分子,这事咱们稍后再说,先把他前面干的许多馊事说完。

  李茂贞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他打过黄巢,多次立功,前面说到的那个凤翔上一任节度使李昌符就是被他打败并杀死的。那家伙很狂的,但还是被比他更狂的李茂贞给砍了。杨复恭和李昌符结局相同,他的干儿子不是李茂贞的对手,被杀得大败,杨复恭在逃往李克用军营的路上被李茂贞的盟友韩建抓住处死。

  打败了杨守亮后,李茂贞立即占领了山南西道的所有土地,为使自己的占领行为合法化,他又给唐昭宗打报告,要求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唐昭宗接到这封报告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就像讨厌瘟神一样地讨厌窝在京师旁边的李茂贞了,巴不得他赶快走,大家可以去看看陕西省地图,汉中市比凤翔县到长安的距离可远得多了。昭宗这心里能不高兴吗?你这活祖宗,你快离我远点吧,我很烦你呢!

  为支走李茂贞,唐昭宗不但依李茂贞所请,任命他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还买肉搭排骨地送给他一个武定节度使,职务全称是山南节度使兼武定节度使。武定是今天的陕西省洋县,在汉中市的东边,可见唐昭宗确实下了大本钱想把李茂贞从长安近郊挪走。

  不过对这个以二换一的任命,李茂贞不但不领情,还十分生气,因为这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他的意图是想要皇帝让他以凤翔节度使身份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的,没想到皇帝免了他的凤翔节度使,让他去交通不便的秦岭以南当官。这种走下坡路的工作调动不符合他的政治经济利益,他当然一口拒绝:“不奉诏。”

  李茂贞不奉诏,不接受皇帝调动,唐昭宗也没办法,当时就是那个形势,皇帝只能认输,在家唉声叹气吧。

  在狂妄的李茂贞面前,还不光是唉声叹气那么幸运,要是有点血气的皇帝,李茂贞的所作所为能让皇帝撞墙。

  这次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未遂后,李茂贞心里特不爽,他依仗自己势力强大,对朝廷态度骄横得不得了,给皇帝上奏章以及给宰相杜让能写信时,语气都傲慢不逊,十分无理。甚至对皇帝李晔公开嘲笑奚落:“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包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

  作为臣子,这话确实太无礼,太过分了。他竟嘲笑唐昭宗贵为天子,连自己的舅舅性命都保护不了,而对于杀死自己舅舅的凶手杨复恭的一个小小的养子都不敢伤害!

  这话戳到了唐昭宗的痛处,他气得要出兵讨伐李茂贞,命令宰相杜让能筹划出兵事宜。

  杜让能是个很明白的宰相,他苦劝昭宗别冲动行事,说李茂贞军力强大,又在京师附近,不能和他开战,万一失败,将悔之无及。

  杜宰相的话太客气了,其实朝廷禁军和凤翔军交战,不是“万一不克”,而是肯定败北。李茂贞时候是靠镇压黄巢起家的,他手下那些野战军是很厉害的,唐昭宗想跟他打仗,纯粹是脑袋发热,激情出兵。

  确实是激情出兵。李晔当时才二十来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很想恢复唐室以前的权威,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皇权衰落境遇非常窝火,经李茂贞这么一刺激,他热血上涌,发誓要打一场皇室扬威之战。面对杜让能的规劝,他发出“朕不能甘心为孱懦之主,愔愔度日,坐视陵夷”的感慨,说他不愿意再做没有实权、被人欺负的皇帝!

  这时候的唐昭宗颇有点化悲愤为力量的意味。但杜让能比他冷静务实多了,无论李晔怎么激情澎湃,杜宰相都劝他冷静再冷静,不要和李茂贞玩刀枪。

  年轻的皇帝发火了,他生气地对宰相说:“卿但为朕调兵食,朕自委诸王用兵,成败不以责卿!”

  李晔太想打一场胜仗了,他以为杜让能怕因万一战败而被自己追责不同意对凤翔用兵,所以先摊牌跟他讲,你只负责为我调运粮草就行,至于军事行动,我交给亲王负责,如果战败,一切后果本人自负,与你无关!

  这话说得多气派、多豪迈、多感人肺腑啊!

  但请不要盲目感动,要看这话是谁说的。如果是其他人说的,可谨慎相信,但若是皇帝说的,一个答案:千万别信!

  打有皇帝那天起,皇帝的一切承诺基本就不靠谱,关键时刻他们都会舍卒保帅的。杜让能对这点认识得很清楚,他准确地向唐昭宗预测了自己的结局:像晁错一样。

  果如是。

  唐昭宗派了三万禁军去攻打凤翔,而李茂贞率领六万人迎战。

  朝廷这三万人多是七拼八凑来的市井少年,上战场前才一人发给一根红缨枪,而李茂贞的六万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双方还没开打,这边三万禁军一看对方凶狠的架势,都来不及地溃散而逃。

  这下给李茂贞口实了,他挥军直达长安,长时间驻扎在城外,要求唐昭宗处死杜让能,否则他不退兵。因为他觉得这个杜宰相太明白事儿了,如果留他在朝廷,那会严重增加自己以后干涉朝政的难度,所以,杜让能不死,他不安心。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