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二十七:唐太宗的魔镜(3)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362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辩选手魏征并没有被李世民的机关枪打蒙,他后发制人,回击了一辩两颗比子弹更具威力的炮弹:一颗经济弹和一颗军事弹。魏征从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给李世民讲了目前不适合封禅的道理。

  经济方面。魏征说,现在国家虽然和平安定、四夷臣服,但隋末大乱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好似一名大病初愈的患者,“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举行封禅仪式,必将有千乘万骑随行,这么大的财力花费,不但会让国库空虚,而且会加重人民负担,得不偿失。

  魏征还提出,从军事机密的角度看,当下就更不能去封禅了。因为封禅程序一启动“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唐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民族政策最为开明的时期,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早在贞观四年的时候,唐太宗就被少数民族首领真心诚意地尊奉为“天可汗”----天下共主。天可汗家里无论是红白喜事,那些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头面人物都是要来随礼恭贺的,这和我们现在带个红包祝贺别人的婚礼、生日是一样的道理。

  有个问题必须要知道,那些“远夷君长”之所以对唐太宗毕恭毕敬,是因为唐朝有强大到随时能让他们国家毁灭的国防军。换句话说就是,武力威慑是他们对唐朝臣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那些少数民族夷长们都有着一颗驿动的心,一有机会就想驿动一回。

  魏征说,在封禅必经之地的洛阳以东地区“烟火尚希,灌莽极目”,那里人烟稀少,草木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如果让那些夷长们看到这种破败残景,是“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这话很在理,很有军事价值,戎狄酋长如果看到他们崇拜的偶像国家腹地这般凄凉不堪,一定会减少敬畏之心而增多驿动之心。这还真不是魏征杞人忧天地瞎说,贞观年间确有这样的例事发生。后来,唐太宗东征高丽时,北方的薛延陀部首领趁势造反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看见唐朝北方边境人烟稀少、土地荒凉的缘故,他觉得如此荒芜人烟的局面,会使前来打击他们的唐军的后勤补给无法保障。还有唐代宗时期,回纥也是看见唐朝境内因战乱而变得村城萧条而产生轻唐之心的。

  魏征之所以比他同时代的同事有名不是偶然的。他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进别人不敢进的谏,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棋。

  贞观时期,只要是魏征反对的事情,结果基本是可以预料的,李魏辩论的结果是:封禅“事遂寝”-----唐太宗放弃了封禅打算。当然,唐太宗这次停止封禅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黄河地区好几个州县发生了水灾。但魏征的两点中肯建议再一定程度上打动了唐太宗,不然,在那个基本年年都有旱水灾的时代,区区几个州县的自然灾害根本无法挡住皇帝夸耀功绩的决心和脚步的。

  李世民一定不会想到,当时才三十四岁的他此后将永远没有机会完成自己十分渴望的封禅夙愿。其后的十几年中,东巡封禅数次提起又数次取消,有一次李世民甚至已经从长安走到了洛阳,但因为彗星突然出现“乃下诏罢其事”。 彗星就是民间俗称的“扫把星”,它在古代被认为是“妖星”,是古代人最忌讳最害怕的星辰,帝王都认为他的出现是上天对自己所作所为的震怒和不满,只要它一出现,再暴虐的君王都会收敛自己的言行。真的要感谢这种不常出现的星球,因了它的存在,让我们的先民们多了一点庇护,让不可一世的君王有了一个忌惮的“上司”。

  唐太宗死后的第十六年,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想完成但一直未完成的心愿,于公元666年成功封禅泰山。唐朝三百年间,共有两位皇登泰山帝封禅,除李治外,还有一位是李世民的重孙、杨贵妃的老公唐玄宗李隆基。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老泰山”这个与封禅有关的俗语的由来。大家都知道“老泰山”是老丈人的代称。这个词语就是因唐玄宗封禅泰山而得来的。皇帝封禅时,随行的各种人员可以用“多得数不清”来形容。对官员来说,能参加封禅大典是绝对的美差,因为按照惯例,凡随皇帝参加封禅者,宰相以下官吏都可以递升一级。其时被唐玄宗任命为封禅使的丞相张说却利用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女婿、九品官阶的郑镒连升四级,一跃成为五品官。后来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身着五品官服的郑镒,觉得他官位腾跃太快,便“怪而问之”。郑镒支吾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问话。正在郑镒傍边的宫廷乐师黄幡绰一语双关地说:“此泰山之力也!”此后,“泰山”便与丈人连在了一起。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是五岳之长,久之人们便转而把妻子的父亲称做“岳”,于是“岳父”、“岳翁”、“岳丈”等词流行开来。现在这个称呼已经深入人心,谁也不会认为岳父是岳飞的父亲、岳母是岳飞的母亲。而和“泰山”一词流行度很广不同的是,其对应的“泰水”一词则鲜为人知。“泰水”不是水,而是指令很多第一次登女朋友家门的准女婿们最紧张、最害怕的丈母娘。

  镜头再切换到永远也没有机会成为别人“老泰山”的刚直谏臣魏征身上(魏征只有四个儿子,没有女儿)。

  前文已经说过,魏征所谏内容题材广泛、主题众多,连唐太宗私生活方面的问题他都照谏不误。

  某年,林邑和新罗两国分别派使者到长安进献礼物,林邑送的是五色鹦鹉,新罗送的是美女两名。林邑在现在的越南境内、这地方以盛产大象、鹦鹉出名,《汉书》之《武帝纪》中就有“南越献驯象、能言鸟”的记载。当时的林邑比原始时代先进不了多少,还处在“以藤为甲,以竹为弓,乘象而战”的蛮荒状态。这样的社会形态也就只能进贡一些能从热带雨林中捉到的动物了。

  新罗是朝鲜半岛统一前存在的三个国家之一。贞观时代,唐朝周边类似这样的小国家都变着法子想讨唐太宗李世民开心,希望唐老大带自己玩一个,给自己的国家撑腰,让别人不敢欺负自己,所以,他们国内有什么好玩的珍奇的东西,都先想着作为礼物送到长安去。这两样礼物很对唐太宗的胃口,特别是新罗的“贡品”。唐太宗是很喜欢美女的,他的后宫美女数以万计。贞观初年,为了提高社会人口生育率,他一次就从宫内放出宫女三千人。随便一放就是三千人,可以想像宫女的总人数会是多么庞大的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但光唐太宗喜欢不行,魏征不喜欢。对于鹦鹉和美女,“魏征以为不宜受。”他觉得两样一个都不能要。史籍没有记述魏征反对接收美女和五色鹦鹉的具体原因,但想必这些原因是有说服力的,因为唐太宗爽快地听从了魏征的劝告,将鹦鹉与美女“各付使者而归之”,让两国使者怎么带来还怎么带走。虽然我们不知道魏征反对的原因,但唐太宗的拒绝不受的原因是很明确的,他说:“林邑鹦鹉犹能自言苦寒,思归其国,况二女远别亲戚乎!”

  五色鹦鹉果然不是一般的鹦鹉,居然会向人诉说自己水土不服、怕冷想家,这表达水平简直能比得上一个幼儿园大班的优等生了。在怜惜鹦鹉的同时,唐太宗好像更同情那两位美女,在意她们远离亲人的悲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令我们有点迷惑不解的是,既然唐太宗如此体谅新罗美女和家人生离死别的哀伤,为什么不能将眼光由远及近,看看长安宫殿内那些专为自己一个人服务的众多离家别亲的妙龄宫女呢?真不明白一个男人霸占那么多女人做什么?以贞观时期唐太宗后宫宫女的数量计算,假使一个漂亮女孩十六岁被选进皇宫,而皇帝按照每天御幸一名宫女的频率进行不间断地“流水作业”,从她进宫第一天被皇帝御幸后就开始等待,她不可能想得到,当第二次御幸到来时,她已经从青春少女变成了白头媪妪!这比方也许打得有点荒唐,但现实情况其实比这个比方还残酷一万倍,因为很多宫女在宫里呆一辈子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更别奢谈什么御幸了。连侯门一入都深似海,皇门,简直比太平洋底的马里亚纳海沟还深。而对那些掉进沟里的美丽宫女,英明的唐太宗也不英不明、不能免俗,没有普遍给予她们绽放亲春、享受爱情和亲情的机会。

  但有一个很幸运的美女,在即将掉进沟里时或者说已经掉进沟里时,被魏征给拽住并捞了出来。

  这位幸运的美女是曾经在隋朝廷官员郑仁基的女儿,郑美眉其时年方二八,是长安第一美人,《贞观政要》用八个字形容她的美貌:“容色绝姝,当时莫及。”值得一提的是,发现美丽的郑美眉的并非唐太宗本人,而是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长孙氏一点也不嫉妒宫内比她漂亮的嫔妃,她一心只想让老公多享点艳福。美女星探长孙皇后发现了郑美眉后,立即请求李世民将其聘为嫔妃。这个请求唐太宗当然答应得很干脆,马上下诏礼聘郑仁基之女为后宫充华。

  充华乃九嫔之一,是皇帝“睡睡团”成员中的高级老婆,级别属于正二品。这个“起步嫁”是很高的了,要知道,在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政府架构中,只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的一把手才是正二品,而像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刑部尚书这样的朝廷大员的级衔只是正三品,比九嫔还差着两级呢!郑美眉一入宫就跳过了婕妤、美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多个皇帝基层老婆岗位,直接插队到九嫔的高级岗位,可见其相貌一定是相当漂亮。

  感谢朋友们一年来的关注!春节长假期间休息一下,停止连载一周,抱歉!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永远开心!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