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二十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4)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959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李忠在被废黜到被害死的几年间,成了武则天手上的一颗政治棋子,被武则天多次利用,只要她想扳倒谁,就诬陷谁和前太子谋反。这次她想扳倒长孙无忌,所以理所当然地会说长孙无忌想和李忠谋反。

  许敬宗在审理前太子宫官员韦季方在朝廷互结朋党、拉帮结派一案时,对韦季方刑讯逼供。遭人故意陷害的韦季方被整得痛苦不堪,于是便在狱中自杀以求解脱,但却被抢救过来,没有死成。

  他这一自杀让许敬宗利用上了。

  许敬宗向李治报告说韦季方是畏罪自杀。说他和长孙无忌早就相互勾结,试图谋反,阴谋推翻现政府,事成后让长孙无忌执掌国家大权。而今因为事发,韦季方打算丢卒保车,所以自杀。

  这个理由编的有模有样,有动机有过程,足以让糊涂的李治上当受骗。许敬宗是个才子,但才子如果是流氓,就比单纯的流氓可怕了一百倍;如果才子是个政治流氓,其可怕程度就无法用数字去量化了。

  许敬宗就是比才子加流氓还高级的才子加政治流氓,他的疯狂将会导致政权的地震和国家的灾难。

  控告长孙无忌谋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永徽元年就有一个洛阳人告长孙无忌想谋反,结果是“上立命斩之”,李治想都没想就把这个诬告者给杀了。但这次却不一样了,虽然舅舅还是那个舅舅,皇帝还是那个皇帝,但告状人却不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告状人了,而是个才子加政治流氓。

  李治一开始不相信舅舅有谋反之心,他对许敬宗说:“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

  如果他一直这么清醒就好了,面对许敬宗的上奏,李治说,不可能有这种事,舅父一定是遭到了小人的离间陷害。他告诉许敬宗,舅舅之的小猜忌小不愉快之心也许会有,但决不至于到了谋反程度。

  许敬宗很了解这个年轻的皇帝,他知道,只要坚持忽悠,一定会有自己满意的结果的。于是他摆出一副为国为民、正气凛然样子说他对这件案子从头到尾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长孙无忌谋反征状已经十分明显,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皇上却仍然持怀疑态度,恐怕不是国家之福。

  果然是老奸巨猾的才子,一句话就把李治的外甥身份架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

  软巴巴的李治哭起来了,他边哭边说,我们李家真是不幸,亲戚当中总是不断有人生出异心,往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舅父又要谋反,简直让我没脸再见天下百姓。末了,他眼泪汪汪、抽抽搭搭地问许敬宗:

  “兹事若实,如之何?”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该怎么处理舅父呢?

  问许敬宗怎么处理这事不就相当于杀猪的询问买肉的吗?答案当然只有一个字:杀。

  为了让李治将长孙无忌治以死罪,许敬宗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子特色,他有条有理地从两个方面分析长孙无忌应该必杀的道理:一方面恶言恐吓,一方面好言劝诱。

  恶言恐吓方面,他把事情讲得比地球爆炸还要严重,说房遗爱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和一个女人谋反之事怎能和担任丞相三十年、“天下服其智、畏其威”的元老重臣长孙无忌相提并论?他警告李治,长孙无忌一旦谋反,无人能制,到时候皇上你就乖乖拱手让位吧。

  硬的说完了他又说软的。别犹豫了,大义灭亲的事历史上多着呢,薄昭是汉文帝刘恒惟一的舅舅,不也是被外甥皇帝给杀了吗?他杀死了舅父,并不影响他作为明主的光辉形象。你还犹豫什么呀,杀吧杀吧不是罪。

  惟恐无忌不死,许敬宗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在劝杀长孙无忌的话语中,他将自己渊博的文史知识发挥到了极致,分别引用了宇文化及杀隋炀帝、汉文帝薄昭以及奸雄王莽、司马懿等正反两面教材对李治实施心理战,一门心思地要把长孙无忌送进鬼门关。

  关于人才、关于心口不一和言行不一,荀子曾有过一段精辟的“三级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处之,国之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

  对号入座,许敬宗和李义府当仁不让地进入第三级,他们都是国妖,嘴巴说得冠冕堂皇,私下里却干尽妖孽坏事。

  李治是个昏懦君王,他没有生就他父亲那样一双能识别妖孽的火眼金睛,他像一个唐僧,被妖怪忽悠几句后就深信不疑。听了许敬宗一番忽悠之后,李治完全相信了舅舅会谋反的言论,觉得如果不采取措施,自己的2012就提前到来了。于是他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太尉之职及所有封邑,将其流放黔州。

  又是黔州。

  黔州这个地方似乎成了李唐皇家首选流放地,四十年间共有四位皇子和一位重臣被流放到这个相同的地方,除去长孙无忌,还有两任太子李承乾、李忠和两个“十四子”------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四个儿子霍王李元轨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四个儿子曹王李明。

  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李明的两个儿子李俊、李杰,这两人当是一群阴柔无比的李唐皇室后代中最有血气的俊杰男儿。

  李明被流放到黔州后,黔州都督谢佑为讨好武则天,逼迫他不得不自杀而死。不久后的一天夜晚,这位和十几个婢妾睡在一起黔州军区司令的脑袋不翼而飞,没有人知道谁割走了他的头颅,谢司令之死成了一桩名副其实的“无头案”。

  多年后,当武则天迫害李唐宗室成员,将这对“俊杰”兄弟斩首抄家时才揭开了这件无头案的谜底。查抄官员在李家发现了一个用人的头颅做成了尿壶,尿壶外层的漆面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两个字:谢佑。

  原来是李家兄弟干掉了害死自己父亲的凶手!虽然以暴制暴不符合现代法治理念,但站在彼时彼地的历史角度上评价,这俩哥们真挺爷们的,既然朝廷不为他们做主,那他们自己给自己做主的行为没多大不妥。著名作家柏杨对这对兄弟俩的行为也给予了正面评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生子当如李俊、李杰,为冤死的老爹,作出恰如其分的报复。”

  李治如果具有他两个侄子那样的硬气和血性,那么李唐皇室成员不可能出现后来几乎被屠杀殆尽的惨象。从他处理舅舅长孙无忌一案的行为中,我们就能窥视到李治既不想杀死舅父、又不愿得罪老婆的两徘徊心理。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知道,李治对长孙无忌谋反案的最终处理结果是很滑稽的。他撤掉了长孙无忌所有官职,却又对其“准一品供给”,就是流放期间,继续按照当时官员最高的生活标准供应长孙无忌。根据《唐六典》记载,当时的一品大员的生活物资供应相当充足,每天的各种食物配给有二十多种:每日白米二升,粳米、梁米三升,油醋蒜椒蜜水果若干。荤食按月供应,每月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三十条。

  有点奇怪,长孙无忌到底是不是反贼?如果是,依照法律,他当为灭族死罪,怎么可能还能有享受朝廷一品大员待遇的机会?

  从历史事实来看,对于谋反者,即便是最仁慈的帝王,或念及亲情不忍杀害,但至少也会终身监禁,让其和外界永远失去联系,以免生出事端。不可能将谋反之人流放到外地,因为这是处理谋反事宜的最大忌讳。把反对党首领长途押送到千里之外,不正好让他的同谋者有机可乘吗?他们组织人员在半道上开展一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黄泥岗智取生辰纲”那样的活动太简单了。到时候,人救出后,就地反旗一竖,多方便呀,这种行为等于是放虎归山,送鱼入海。这样的道理李治怎会不懂?就算他不懂,精得能捉鬼的许敬宗、武则天还不懂吗?

  可见,武则天团队成员心里都清楚长孙无忌没有同伙,走在大街上、山头上,不会有打着红旗的鲁智深、阮小二们跑出来劫走他、支持他的。所以他们才会放心大胆地把长孙无忌像一个碍事的破皮球一样踢得远远的。

  基于以上分析,答案已经很清楚:李治肯定明白舅舅没有谋反之心,所以才会问心有愧地好吃好喝地供养招待着舅舅。

  那么既然李治明明知道长孙无忌不会谋反,为什么还要昧着良心将舅舅以谋反罪流放呢?

  我以为这里头有两种原因。

  一种原因是李治是个妻管严,用长孙无忌的流放地黔州方言说就是“粑耳朵”。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关于唐三世怕老婆的事,我会在后文穿插讲解,这里不再多嘴。

  在感情心理上很依恋武则天的李治,可能不想让武则天不高兴,想顺着她的意思办事,以讨得她的欢心和高兴。他知道皇后想把长孙无忌赶出朝廷,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李治采取了默许和纵容态度。

  这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来自有根据的推理。

  很简单,如果李治想知道长孙无忌是否真的有谋反意图,自己和舅舅当面求证一下总是应该的吧?退一步讲,就算自己不想亲自出面,牵涉到国舅谋反这么大的天字号案件,派个专案组调查核实一下当是人之常情吧!

  但这些常识性的基本问题李治都没去做,他仅仅是听了原告单方面的汇报就把被告按照谋反罪给定性了。

  杨乃武和小白菜也没这么冤吧,他们好歹还有机会在公堂上大喊了几声冤枉。可长孙无忌这个原告和主审法官连面都没见着就稀里糊涂地被判谋反了。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