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王世充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杀人益多而亡者益甚”。这就是恶性循环的道理。既然跑一家杀四家,那干脆一家和四家一起跑,一个也杀不着。这种“逃逃不绝” 的现象最后恶化到了“樵采之人,出入皆有限数”的程度。连出城砍柴都要控制樵夫人数,实行行政审批。农民子弟刘海要是生在那时候,估计是没得机会出城“砍樵”了,因为“樵票”紧张啊!不知道那会洛阳城里有没有倒卖“樵票”的“黄牛党”? 太多的人头也不回地离去让王世充对谁都不信任,后来,他的手下将军出城作战,都要把家属留在宫内当作人质。这招很绝,意在警告他们,如果想一去不回头,那你一个人就净身出户吧!
皇帝做到这种一盘散沙、兵叛将离的程度,就像是现今某些歌唱选手把“英国首都在哪里”的素质考题答成是巴黎一样,也是很有幸才能碰到的。
王世充能力太次,无法有效管理好一个由众多高知人士组成的团队群体,这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他的心思不在治理国家上,而在防范别人背叛他。裴仁基父子就是他疑心病下的牺牲品。裴仁基、裴行俨这对勇武父子在李密兵败后被迫投降了王世充。刚开始王世充很重视他们,对二裴敬重有加,封老子为礼部尚书、儿子为左辅大将军。后来,由于裴氏父子在军队系统内的威望太高,王世充便渐渐开始猜忌他们。在任何朝代,一旦被皇帝猜忌上了,当事人只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主动向皇帝递交辞职书,以办理病退、停薪留职、告老还乡等由头请求放弃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另一种是突然向皇帝打黑枪,将皇帝“黑掉”,剥夺皇帝当皇帝的权利。否则,就不单是“猜忌”那么简单了,迟早会“猜忌”变“忌日”的。军方背景深厚的裴氏父子决定采用“另一种”处理方法。他们私下联络了朝廷内多名大臣,准备“谋杀世充及其党,复尊立皇泰主”。但由于保密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消息提前泄露,结果一干人全被王世充杀死并诛灭三族。这起未遂政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皇泰主杨侗的死亡。王世充的哥哥王世恽王世恽对弟弟说,裴仁基等人之所以谋反,就是因为皇泰主还活着的缘故,不如早些除掉皇泰主,永绝后患,于是杨侗成了这次“事故”的次生灾难遇难者。
裴氏父子死亡后,王世充手下能拿得出、顶得住的名将已基本损失殆尽,他离灭亡的日子越来越近。
十九:洛阳鏖战
武德三年六月,唐高祖李渊将收拾王世充的洛阳政权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和众臣商议攻打王世充之事。王世充闻讯后,加强了洛阳守备,从下属各州镇选拔骁勇之士集中到洛阳,准备和唐政权进行正面抗衡。
公元620年七月,李渊下达命令,“诏秦王世民督诸军击世充”,正式吹响了进攻洛阳的集结号。这次十几万东征大军是关中的最精锐主力部队,尉迟敬德、屈突通、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刘弘基等勇将悉数而出,跟随李世民杀往洛阳。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屈突通。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两个儿子当时都在洛阳城内。李渊问他:“今欲使卿东征,如卿二子何?”面对皇帝“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的提问,屈突通的回答气冲霄汉、掷地有声 。他说,我过去作为阶下之囚时是理当被处死的,但陛下不但释放了我,还对我“加以恩礼”,那时候我就在内心发誓,“期以更生余年为陛下尽节”。如今正是报效皇帝的时候,“二儿何足顾乎”!在屈突通心里,家事第二,国事第一。不管这话是真是假,也只能这么回答了,总不能说:慢,先别打,等俺走后门把儿子捞出来后再打吧!人很多时候的言不由衷是可以理解的。
唐军从关中出发的二十天后到达了洛阳西边的军事重镇新安(今河南新安县)。新安自古就是中原要塞,地处函谷关要塞之东,是屏护洛阳的西方门户,离洛阳只有七十余里。“诗圣”杜甫名垂青史的《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即写于此地。李世民以此为基地,开始了这场被后人列进“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次战争”的洛阳大会战。
拉开唐郑大战序幕的第一场战争地点是慈涧。慈涧位于洛阳西侧不远处,是进围洛阳的重要通道,要想直达洛阳,就必须先拔点这个据点。李世民将首战慈涧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从王世充那儿投靠过来的大将罗士信。罗士信出道很早,军龄很长,出名很早,是个十四岁就出来“混事”的“罗小鬼”。他和秦叔宝曾经是同事,最早时都在隋朝名将张须陀手下从军。张须陀见罗士信年纪太小,“疑其不胜甲”,总是不让他上阵实战。罗士信见部队首长竟然怀疑自己承受不住一套盔甲的重量,特别生气,他特地“被重甲,左右鞬”,穿上两副盔甲,挂上两壶箭支,飞身上马,在首长面前表现了一番。隋时,骑兵穿戴的盔甲都是重装铁甲,两副至少有好几十斤重。小小年纪的罗士信却“穿重若轻”,灵动自如,张须陀既惊奇又高兴,立即将其招为自己的侍卫。后来罗士信随张须陀到处征战,每一回都表现不凡。有次在山东打仗时,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单枪匹马冲入对方阵地,连杀数人,并割下其中一人的首级抛往空中,再用长矛接住,然后用长矛顶戳着那颗人头,在阵前高声挑战。结果,“贼皆眙惧无敢亢”,没一人敢接招。小罗有一个很残忍的“爱好”-----搜集人的鼻子。他在战场上每杀死一个敌人,“辄劓鼻纳诸怀”,把阵亡者的鼻子割下来纳入怀中,回营以后按照鼻子的数量报功。一个鼻子一条命,他的功劳是有无数个鼻子堆起来的。那么多鼻子,也不恶心鼻涕。幸好割的是鼻子,要割的是耳朵,就是“罗纳耳多”了,球迷们会有意见的。
从此,“罗纳鼻多”成为名震天下的少年猛将。他跟着张须陀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这对“黄金搭档”到处赶场子镇压农民起义军,获得军功章无数,隋炀帝杨广还曾特地“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就是派遣宫廷御用画家专门深入前线,将两人的作战实况画出来,然后带回皇宫供皇帝观赏,有点类似现在的连环画。这相当于隋朝中央媒体的现场采访,规格已经是高无可高了。
和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猛将一样,罗士信的从军经历也是曲折坎坷。张须陀死后,他跟随了裴仁基,裴仁基投降瓦岗后,他又变成了李密的部下,李密和王世充决战时,罗士信拼死力战,身负重伤,被王世充所擒。王世充因其勇猛,没有杀他,而是“厚遇之,与同寝食”。后来罗士信见王世充对李密的降将邴元真也同样“厚遇之,与同寝食”,觉得很受侮辱,因为在他眼中,邴元真是个品行低劣、卖主求荣的龌龊小人,故此,罗士信开始“耻与世充为伍”。直接将罗士信推向李渊怀抱的是一次“夺马门”事件。王世充哥哥的儿子赵王王道询看上了罗士信的一匹好马,便向其索讨,遭到罗士信的拒绝。于是赵王找他的皇帝叔叔帮忙。王世充爱侄心切,对罗士信采取了强硬措施,“夺之以赐道询”。这下气坏了本来就看不起王世充为人的小罗将军,他冲冠一怒为骏马,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名部下投靠了唐朝。李渊早就听说过这个“罗纳鼻多” 的大名,见其来降,十分高兴,不仅“遣使迎劳,赐帛五千段”,还封其为陕州道行军总管。行军总管属于军队实职,相当于纵队司令级别,若是论军衔的话,至少一颗金星扛肩膀了。
从对待同一个罗士信的不同态度上,李渊和王世充两个割据皇帝的水平高下立现。李渊求贤若渴,量才任用;王世充是貌似求贤若渴,实则惟亲是举。他登基后,忙不迭地将自己家族的十九位王姓宗族子弟全部封王,他们家这姓可真是名副其实了,王姓人个个成王,他的两个儿子王玄应和王玄恕是实打实的“王子”。王世充太“扒家”了,他似乎把家族族长的角色排在了国家家长之上,显然是本末倒置,目光短浅。“夺马门”事件便是发生在其身上众多因小失大的典型案例之一。被他逼走的大将罗士信本应为他效力的,结果反倒带人来拆他的台,并多次打败他的军队,在第一次带人攻打慈涧时,还刺伤了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要不是王太子逃得顺溜,鼻子就被小罗给割了。这一正一负,王世充的损失太大了。
根据李世民的命令,罗士信率领先头部队迅速包围了慈涧。王世充担心慈涧安危,亲率三万兵马赶往慈涧救援。在慈涧附近,秦王李世民遭遇了东征以来的第一次极度危险。喜欢当侦察兵的李世民带着少量轻骑前去侦察王世充军情时,突然遇到王世充的大部队,并且很快被王世充部包围。这种身处敌人重围之中的险情,李世民一生遇到过多次,但凭着机智和勇敢,他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安然脱险,这次也不例外。绝处逢生是需要有绝招的,李世民遗传有老爸的神箭绝招。在敌阵之中,他“左右驰射”,箭无虚发,“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当然,如果一支箭消灭了两个敌人,有一个敌人肯定不是被射死的,而是被他的百发一百零一中给吓死的)。靠着“箭霸”神功,李世民不但安然脱险,还俘虏了郑营的一个将军。不过,这次这个“围李捉李”的插曲把李世民搞得够呛,左躲右避之中也是狼狈尽显,当他跑回新安大营的时候,“尘埃覆面,军不复识,欲拒之”。跟在张难堡追击宋金刚时的“待遇”一样,守城士兵见其满脸脏兮兮的无法看清五官,把他当成了来路不明的可疑分子,拒绝为其开门。在他摘下头盔发话验明正身后,军士才打开城门。可见,唐军的岗位责任心还是很强的,值得后人学习效法。
李世民见王世充增援慈涧,立即进行针对性的反增援,第二天,他率领五万步骑兵开赴慈涧。没想到王世充是个纸老虎,未战先怯,几万人大老远兴冲冲地赶来,还没正式开战就灰溜溜地离去。他主动撤去了郑军在慈涧布设的所有防线,退守洛阳,把慈涧当作接风洗尘的见面礼送给了对手李世民。这么隆重的接风“洗尘”,也不枉在第一回合中李世民被王世充围追得“尘埃覆面”的尴尬了,再多的尘埃,有“涧”就行。
李世民首战告捷,大军进驻慈涧。拿下慈涧后,李世民并没有心急火燎地追着郑军的屁股去包围洛阳,而是采取了“先四边,后中间”的战术,即攻打洛阳外围州县,清除其周边所有护卫屏障,使洛阳成为一座孤城后再进行攻击。
于是,李世民以西边慈涧为起点,以洛阳为圆心,将唐军向四面辐射:行军总管史万宝进据南边的龙门;上谷公王君廓屯兵东边的洛口,切断郑军粮道;将军刘德威攻占北端的河内(今河南沁阳),同时命令淮州总管黄君汉从刘德威所部南侧进攻回洛城,而李世民自己则率唐中军主力驻扎在洛阳东北面的制高点邙山,居高临下监视着城内的一举一动。自此,唐军对洛阳形成了“四面五方”的泛包围圈。
当时,郑政权占据着现在的河南、河北和湖北部分地区,在其统治的狭长国土内,王世充设置了百十个州。但他的统治根基很弱,缺乏群众基础,很多地区都是刚刚占领的地盘,这些地盘上的主政长官都是持观望态度的风中草,完全没有誓死忠王世充的想法。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