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露时,国内民众因恐慌心理抢购食盐时,曾产生过一个由“颜如玉”异化出的俏皮流行语“盐如玉”。这个“盐如玉”只不过是大家的调侃而已,和“糖高宗”、“姜你军”、“蒜你狠”是一样的意思。但在唐朝,“盐如玉”真的是名副其实,白色的盐和白色的玉一样金贵,对贫苦人家来说,盐比玉更实用,当三餐温饱都难解决的时候,一切能吃到肚子里的东西都比穿戴在身上的东西金贵和实用。晚唐时代,唐朝军队系统有时会将食盐作为福利发放给士兵。像我们现在,逢年过节时,单位都会发点米呀油呀面呀啥的,唐朝部队也会发福利,每人发两斤盐巴,士兵们就会高兴得不得了。
平常的食盐之所以会弄得如此不平常,根本原因在于唐朝廷的贪婪。朝廷因弥补税收赤字,将盐、铁、茶等物资经营权收归国有,由朝廷独家专卖。其实食盐实行国家专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法子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发明的,对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好处十分明显。之后,汉武帝也这么干;再之后,所有的王朝都这么干过,直到今天,食盐依然是国家专卖。国家专卖这事不是说不能搞,要是搞得对头,政府和百姓双赢,比如号称“春秋第一相”的管仲,他就把这事处理得很好,国家怎么控制,老百姓都不缺盐,把盐巴当成咖啡冲泡都成。但唐朝中后期对食盐的专卖走入了搜刮百姓钱财的误区,为了填补财政窟窿,不断在食盐销售上加价,愣是差点把盐巴卖出了人参价。从“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文献记载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唐政府以食盐对人民的盘剥,全年的赋税收入,竟有一半是出自卖盐利润。
唐玄宗时期,盐每斗只要十钱,一缗钱能买十斗盐巴,一家人多少年都吃不完。可到唐德宗的时候,一斗盐涨到了三百七十钱,比粮食还贵,粮盐差价是“以谷数斗易盐一升”。 盐太贵,老百姓就吃不起了,但盐又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长期不吃盐,不单是味蕾受委屈,更严重的是会使人因缺碘而浑身浮肿,影响劳作和健康。这么着,贩卖私盐的盐贩子就应运而生,他们利用各种路子从盐池弄出盐,然后以比政府专卖价低很多的价格卖给百姓。
你知道,这是朝廷绝对不允许的投机倒把行为,抓住是要被判刑甚至砍头的。为确保盐利流失,唐朝许多皇帝都出台了严厉惩罚贩卖私盐的法律法规。唐宪宗规定,盗卖一石食盐,即是死刑;唐宣宗更酷辣,盐池周围以篱笆遮挡,盐巴禁区,闲人莫入,故意损坏篱笆者都会被处死,至于那些“盐盗持弓矢者”,更是杀无赦。
而黄巢家族就是属于“盐盗持弓矢者”一类的朝廷严打对象。当时东南地区由于临近大海,盐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民众加入贩盐行列。而朝廷针对这种情况,则派出缉私人员到处逮捕盐贩子。后来,盐贩为了自保,逐渐发展成武装贩运集团,各人都带着兵器家伙,碰到捉拿他们的朝廷缉私队,毫不退让地跟对方拼杀。你有刀我也有刀,你有枪我也有枪,我盐贩子我有钱,买的刀枪比你官军还先进,谁怕谁呀!
黄巢就是在这种猫鼠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民兵队长。
不过,黄先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打打杀杀地贩盐卖盐,毕竟商人在唐朝社会地位很低,毕竟私卖盐巴干的是黑市生意,他的理想不在于此,且相当高远。他曾一直矢志读书,并多次进京参考,希望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无奈黄先生跟那个太平天国首领洪先生一样,每次都不被录取,最后,黄巢先生自尊心受伤了:“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
唐朝的高考害死人,硬生生把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好青年逼成了强盗。李家皇帝要知道这个“考考不休”的山东考生有弄出那么大动静的能量,肯定会直接赏他给一个进士及第的。
黄巢对屡考不中之事一直耿耿于怀,他的《不第后赋菊》中“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中,虽然透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但也带着一种不服气的不满。其实考不中这问题,黄巢大可不必较真,因为考不上进士并不代表他水平不行,也可能只代表他“拼爹”拼不过人家。唐朝晚期的科举已经堕落得一塌糟,功夫都在考场外,能否进士及第很多时候都是考前考生走门子、递条子,考试结果都是被宦官操纵的。很多没关系、没路子的寒门考生完全没机会成为新科进士。黄巢不知道考了几次,在他同时代,有个叫皇甫镇的考生,“举进士二十三上,不中第”,考了二十三次都没考中。和他相比,黄巢的“屡举进士不第”就不算啥了。
黄巢当初怎会想到,自己在考场上没成功,当盐老板不算成功,却在造反界成功了。
不过黄巢的造反事业领路人王仙芝却没有成功,他在和黄巢分开发展三年后战死,余部投靠黄巢。这一年,黄巢建立政权,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
又一个急不可耐称王的主。此类人的结局我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这个取得跟洗发水牌子差不多的年号,最终会像水一样地快速流逝。
但黄巢比那个拿下一座徐州就建元称王的庞勋出众多了,他手下虽然也没什么出名的谋士,但他本身是高级知识分子,头脑子还是有的,这从他的战略决策以及战略路线的选择上都能看得出来。
刚开始时,黄巢先是在河南、安徽一带到处打杀,虽然是胜多败少,常有战绩,但也因为破坏力太强而被朝廷列为重点剿灭对象。就在唐廷四处调集人马将其包围,准备吃掉他时,反应过来的黄巢突然打破常规地在众多围追堵截的政府军面前,来了个漂亮的三分球远投,从今天的安徽宣城转攻浙江绍兴,然后“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
绍兴在浙江北部,要从这个地方进入到位于浙江南方的福建,等于是纵穿浙江全境,不知道当年的黄巢是如何凭着士兵原始蛮力打通了荒山野岭间七百里山路的?这个工程太浩大了,是四面堵截他的唐军无论如何想不到的。他们以为黄巢是土行孙呢,怎么从他们扎好的口袋里钻到他们身后了呢?
在东南富庶之地将朝廷的大粮仓破坏一番后,黄巢又率军南下,快速攻下了岭南重镇广州。
在岭南期间,因水土不服,黄巢军团士兵大量死于瘴疫,为取得更大发展,彼时已拥有五十万兵力的黄巢再次挥军北上,趁湘江涨水之机,几十万大军乘竹排木筏,自桂州(广西桂林市)沿江而下,相继攻下湖南、湖北、浙江地区等多个州县,于广明元年七月从采石(今安徽省当涂县)渡过长江,完成了其北伐战略的最重要一步。
以上我用简略语言叙述了黄巢的初期战斗历程。不能详细讲解他的所有战斗情节,不然光这些战斗的来龙去脉就能写满一本书。为让大家看得更清晰,我把黄巢的反抗政府历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从875年6月起义,到884年3月战败身死,黄巢的对革命经历可用三个阶段概括之。第一阶段就是上面就是上面所讲的那些,到渡过长江为止。
黄巢率军横渡长江的时间880年七月,距他起义已整五年,这一阶段,我将其称之为创业阶段。
资料表明,黄巢的创业之路是非常艰险曲折的,在“一五”创业期间,他曾多次死里逃生,其中在桂州北上途中差点被唐军两位节度使生擒活捉,如果不是那两个司令官有意放水不想抓他,黄巢当时就可能沦为战俘被押送长安斩首了。
当黄巢北上进攻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时,遭到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江西招讨使曹全晸的联手阻击。在得知黄巢要攻打襄阳时,刘巨容、曹全晸两人提前在前往襄阳的必经之城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市)摆下了战场。
黄巢当时自桂州出发以来,在湖南、湖北境内连打胜仗,根本没把荆门小城看成是拦路虎。几十万人,一人一块砖就能把荆门城墙给强拆了,比开发商拆民房的速度还快。
但这次是“拆”多了一点,黄巢“折”了。那刘司令和曹司令根本没给他接近城墙的机会,在半路上设伏把他给整趴下了。
设伏情节很老套,但再老套都有人上当,不知道为什么。曹全晸带着一帮骑兵迎击黄巢,打着打着就老套了:“阳不胜而走。”
黄老大,你太厉害了,我招架不住,跑了先。曹司令假装干不过黄司令,落荒而逃。
黄巢也没怀疑啥,觉得确实是自己的强大打跑了敌人,下令追歼对方,部队催马跟进,咬着曹全晸的屁股不放。
结果是曹全晸的屁股还没咬着,自己的屁股就被刘巨容给咬了。在农民军全力追击曹全晸的时候,早就埋伏好的刘巨容突然从背后杀出,农民军措手不及,被打得土崩瓦解,仓皇奔逃,被唐军撵着追到了一百多里地,几十万人死伤了七八成,几乎是全军覆没。黄巢灰溜溜地乘船渡江,跑得比兔子还快。
刘、曹两人指挥唐军追到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就停止了,没再往江东去追。如果这次紧追不放,已失去战斗力的黄巢很难逃脱政府军之手。这种趁胜追击的大好前景,刘、曹身边不少人都看出来了,都劝他们赶紧过江抓住黄巢立大功。
但这一正确建议被刘巨容拒绝,拒绝的理由他说得很明白:“国家多负人,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冀后福。” 轻松幽默侃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