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七十:后来居上(6)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4298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国时期你攻我我伐你,全国五千万人打到只剩下几百万人,这样的朝代你能说它繁荣吗?隋朝三十年时间就把全国人口从四千多万挥霍到了一千万,这样的朝代它能和富强挂上边吗?所以一个人口急剧减少的朝代横看侧看都不可能看出繁盛富强的影子。

  类似这样因政局不稳而使人口锐减的古代历史案例多到数不胜数。现代同样不乏其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七十年代的越南,八十年代的伊朗伊拉克,青壮人口差不多都在战场上干光了,活着的尽是些小不点的剩男剩女和高龄的剩爷剩奶,还谈什么盛世和谐呀。我悄悄告诉你,你要是一光棍,就算是猪八戒的弟弟,四十年前去越南大街上走一趟,当地美眉都能把你长袖褂给拽成短袖衫------你放心,不是找你要影响市容费,而是求你娶她当老婆。他们那男人都在战场上打光了,个个珍稀得跟大熊猫似的。你讨他们做老婆,不但什么房子票子车子统统不需要,而且她还会跟你说,我刷锅洗碗拖地板的水平相当于钢琴八级。

  武则天时代不仅人口增长很快,其它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是同样,可以讲三个文明,除了政治文明不达标外,基本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其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商业相当发达,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商品交流十分频繁。据《旧唐书》记载,当时淮河、运河等各条重要河流上“弘舸巨舰,前轴万艘,交贸往返,昧旦永日”,无数装载着各种物资的巨型船只,每天天不亮就在黄金水道上穿梭往来,可见商品贸易量之大。而如此顺畅的水上贸易足见当时社会之稳定,治安之良好,若是乱世,谁敢开着船儿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地做生意?今天你很有钱,那你明儿个驾着私家游艇去马六甲海峡观光试试,索马里海盗要不把你绑了就算你是海盗家亲戚!

  另外武周时期的粮食储备也是很充足的,关于这个问题,《唐会要》上有“太原蓄巨万之仓,洛口积天下之粟”的文字记载。1971年,考古学者在洛阳发掘出了一座唐代大型粮仓,出土了许多当时登记粮食入库的铭砖,砖上凿刻的天授、长寿、圣历、万岁通天等年号全是武周时期所用,说明这是武则天时代的粮仓,而据专家测算,这座仓库的两百九十个仓窟,每窟可储藏粮食超过50万斤,整个储量达到一亿五千万斤。

  唐朝一斤等于十六两,比我们今天的市斤大,一斤相当于今天六百六十一克,请数学天才们算算这超大粮仓能存多少吨粮食吧,反正我是那种上学时看到数学就头晕,数学老师看见我就头昏的非天才。

  从这些史料当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当时仓禀实、经济活、人民安的真实社会状况。

  综上所述,本人将在民间有着放荡、荒淫坏名声的武则天归为明君行列。

  下面本人从英明、创新、可爱三个方面来对女皇武则天的帝王政事进行一个系统梳理。

  英明的武则天。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英明这个词和武则天连在一起还有点不大习惯,这点本人充分理解。但我们应该明白,因为所谓的生活作风问题,武则天是被严重脸谱化甚至妖魔化了的古代帝王。我认为,武则天完全堪当“英明”一词。

  英明的皇帝是相似的,每一个堪称英明的皇帝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无非是奖励农耕、轻徭薄赋、纳谏求才、任贤用能这类事情,绝对是大差不差。但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武则天在英明帝王所必备的几大硬件方面做得是比较成功的。

  我们在赞扬唐太宗的时候,有一个关键词总少不了:从谏如流。一个至尊帝王,对臣下逆耳的批评进谏,不仅不气急败坏,而且还虚心接受,有则改之,这是一种非凡气度、胸怀与修养的体现,也是明君必须具备的基本硬件之一。

  武则天当政时的纳谏胸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在她的政治地位稳固以后更是表现得尤其出色,对于朝臣的进谏,她多半时候都能虚心接受,以至后世不少人在这方面将她和有中国纳谏皇帝第一人之称的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把武则天和唐太宗相比,显然是拔高了她,但我以为,晚年的武则天在纳谏方面比起晚年的唐太宗并不逊色应该是能成立的,因为贞观后期,唐太宗在纳谏方面是在下坡路的,而武则天却恰恰相反。

  武则天对臣下进谏的重视并非只是玩玩口头语言的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行动中的,她曾在自己编撰的《臣轨》一书中,专门列出《匡谏》一章,指出“君有过失而不谏诤,将危国际殒社稷也”,要求文武官员“外扬君之善,内匡君之恶”。在她的大力倡导之下,这一时期出现了狄仁杰、魏元忠、陈子昂、朱敬则等一大批敢于直言进谏的朝臣,扭转了唐高宗以来因打击进谏名臣褚遂良一案而使朝廷进谏之风几近销声匿迹的恶劣局面,朝廷出现了百家争谏、谏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试举几例。

  武则天是个佛教徒,她十分热衷于铸造佛像,而铸造佛像所需的铜铁金属在当时价格昂贵,所以这是项挺烧钱的活儿。钱从哪里来呢?武则天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欲造大像”但却又差钱的武则天“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

  敢情咱们今天特熟悉的命令式捐款唐朝那会儿就有了呀!女皇决定实施“壹基金”强捐计划,要求天下所有和尚、尼姑每人每天捐款一文钱支持自己铸造佛像。

  宰相狄仁杰听说这事后马上疏谏阻,狄仁杰倒不是同情僧尼,而是担心贫下中农因此而增加负担。他给武则天分析说,不事生产的僧尼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呢?天上掉不下,水里淌不来,最终还是来自最底层的老百姓口袋。狄仁杰的意思是寺庙里的和尚尼姑会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捐款之后,肯定会借化缘和做法事的业务想方设法从百姓香客口袋里多掏银子。所以他建议皇帝不要干这种间接加重人民负担的事情,他还拿梁武帝、简文帝父子俩亡国事例来警醒女皇,说这俩皇帝天天兴建寺庙,不问其他,结果在国家危亡时刻,寺庙里漫天满地的和尚也没见一个来勤王。

  武则天听了这番话后,一点也没怪罪狄仁杰拿亡国之君来教训自己,而是愉快接受了他的建议:“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

  一场强制捐款事件就这样被狄仁杰谏没了。

  武则天真不错,知错即改,比眼下很多地方政府土霸王官员开明多了。他们说捐款盖办公楼谁反对都没用,即便是网络报纸曝光也同样会从你工资卡里把钱“捐”走。

  狄仁杰很厉害,经常毫不客气地给武则天提意见,他跟魏征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属于得理不饶人的主,要不是男女有别,估计狄老先生在建议得不到满意答复时肯定会像魏征一样,在金銮殿上扯住皇帝的衣袖不让皇帝下班。史籍上说他“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武则天特别尊重他,每次为国事当廷争论都是狄仁杰占上风。

  只是这位对唐初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名臣在上面这个建议提出后一个多月就去世了。对于这个为李唐政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奇式人物,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有较为详细的专门介绍。

  关于强制捐款的事还发生过一次,这里一并讲了。

  延载元年时,官居内史的豆卢钦望想发起一项向朝廷献礼的捐款行动:“请京官九品已上输两月俸以赡军。”

  这位三品高官可能是受了女皇的指使,准备倡议京师洛阳所有九品以上官员每人捐出两个月的俸禄作为讨伐突厥的军费。

  “倡议”这词是我说的,其实豆卢(复姓)钦望所用的方法根本不是倡议,而是欺骗。他先拿一空白奏折要所有官员在上面签名,大家虽然不知道奏折上会写什么内容,但碍于面子都不好意思不签。名字签好后才知道是捐款这码事。一下子捐出俩月工资,谁不痛得跟割肉似的,但都已经签字画押了,等于是自愿认捐了,再反悔那不成诈捐了吗,所以朝臣个个都郁闷得跟哑巴吃黄连似的,有苦说不出。

  只有一个人痛就大声说出来。

  这个人是九品小官王求礼。王求礼生气地质问豆卢钦望说:“明公禄厚,输之无伤;卑官贫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夺之乎?”

  从这句话的语气我们可以看出王求礼对豆卢钦望的愤怒与不满,你是三品高官,俸禄优厚,捐俩月工资自然是小意思,为什么捐款消息连我们这些官品低下、生活窘迫,指望着工资养家糊口的当事人都不让知道呢!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