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轻松幽默侃唐朝

十三:江淮起义领袖:杜伏威(2)

轻松幽默侃唐朝 草军书 3945 2021-04-06 02:5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轻松幽默侃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这个叫杜伏威的人确实威力不小,不但能打,而且善谋,对隋政府来说,是个不好对付的高智商犯罪分子。这样的狠人很快得到了众多亡命土匪的崇拜,大家一致推选杜伏威当他们的大哥。十六岁就成为造反首领,这在隋末众多有影响的造反老大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可见,杜伏威是有造反“天赋”的。

  不久,杜伏威带着队伍从山东南下到江淮地区。在现今江苏睢宁县一带活动。当时这一地区已有一支造反队伍,首领名叫苗海潮。 杜伏威为了壮大自己就想吞并这股势力,可是,人家苗海潮大哥做得好好的,不可能愿意“入赘”杜门做二弟呀。这就好比在大街上看见自己中意的美女就想娶回家当老婆一样不着调、不靠谱。 可杜伏威还真就对苗海潮摆起谱来了。他派辅公祏给苗海潮传话,给他带去了只有A、B两个选项的选择题:A是晓之以情 ,B是吓之以武。A选的意思是说,我们俩造反原因相同,都是“同苦隋政”,但各举各举义旗,力量分散,很容易被隋军击败,如果我们合二为一就力量大增,足以敌隋了。B 选很直接:“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就是说假如你能当主帅,我心甘情愿跟你后面混,要是你估计自己不能作主帅,那最好前来听命,不然我们就打一仗决出雌雄。”

  这哪里是要人选择答案呢,分明是提前把答案填好了,绝对用的是恐吓手段。但在那个用拳头说话的世界里,恐吓也能产生战斗力。杜伏威这种不要命的“一战了之”的横劲吓倒了苗海潮,他同意和杜伏威合并同类项,带着队伍加入了杜营。吞掉了苗海潮部后,杜伏威军队的规模上了一个台阶,实力大增。他带着队伍活跃在淮南一带,并自称将军。

  为了消灭杜伏威,隋政府派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校尉宋颢率兵讨伐杜伏威。宋颢到来的时候,杜伏威先是故意很卖力地和他大打了一阵,然后佯装战败,率军掉头跑进密密麻麻的芦苇丛中,宋颢不知是计,以为自己把杜军干趴下了,于是率领官军追进芦苇丛中。当宋颢以为杜伏威在芦苇地里吓得不敢吱声时,杜伏威已经命人在上风头放火焚烧芦苇了,那些在芦苇中东寻西找的政府军全被统统火葬了。

  正当杜伏威的队伍逐渐壮大的时候,他东边海陵(今江苏泰州市)的山大王赵破陈像他当初看上苗海潮那样地看上他了。赵破陈比杜伏威的人马多出不少,所以很看不起他,他派人叫杜伏威来见自己,想把他的部队兼并掉。杜伏威假装很害怕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叫辅公祏稍后率军到赵营外接应,自己先和十余名亲信先赶着牛、带着酒进入大帐去拜见赵破陈,赵破陈洋洋自得,在营内大摆宴席庆贺。就在他推杯换盏时,杜伏威突然拔刀将其当场杀死在座位上。这一事变太过突然,令所有在场者目瞪口呆。谁会想到这十几个人敢在主将大帐内行凶杀人?在快速杀死数十人之后,赵军“下皆畏服”。此时,赵军群龙无首,而辅公祏大军也已到达赵营,于是赵军上下全部归顺了杜伏威。赵破陈(怎么不叫赵破杜呢?)真是亏大了,本来是想兼并杜伏威的,结果却反成全了杜伏威。兼并赵破陈军是杜伏威表演的一次成功的“蛇吞象”行动,他以弱小者的身份吃掉了比他大得多的大块头,使军队实力大增,达到了好几万人。

  可是 ,杜伏威没想到,一向以算计别人著称的自己竟然被别人以同样的方法算计到了。

  这个“别人”就是李子通。李子通本是一山东渔民,迫于隋末暴政,他也由良民变成了土匪,投靠了在长白山(山东境内,非吉林长白山)起义的左才相。根据史书记载,李子通的形象是比较正面的,在左才相手下担任二掌柜时,他宽厚仁慈,体恤士卒,主张不抢穷人,只抢官府和富人,所以受到士卒的信任,很多人都主动归附他。不到半年,李子通就拥有部众一万多人。这让左才相很猜忌,他担心李子通影响到自己的老大地位,便故意处处刁难他。李子通受不了窝囊气,就率众渡过淮河,与杜伏威汇合到一起。左才相的第六感还是很准的,如果李子通不走,一定会像后来对付杜伏威那样,突然间从内部发动袭击,将他斩杀的。不过,逼走了李子通,左才相也并没有脱离危险区,政府军听说左、李分家后,立即向势孤力单的左才相发起来进攻,将其一举消灭。

  李子通来到江淮后让杜伏威吃了一个大闷亏。他假意向杜伏威示好,然后趁杜伏威麻痹大意的时候,突然对其兵刃相见,想出其不意杀死杜伏威,兼并杜军。杜伏威在这次伏击谋杀中“被重创坠马”,如果不是手下大将王雄诞拼死力战,背着他逃到芦苇丛中,他真的当场就“挂”了。王雄诞是杜伏威众多的养子之一,杜伏威当时在军中挑选了三十多个壮士收为养子。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竟有三十多个儿子,这事在现在听来不是一般的荒唐,但在中国古代属于正常。“养子”在中国源远流长,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曹操的父亲曹嵩便是别人的养子,另外像曹操、诸葛亮、郭威、李克用、朱元璋等政坛名人都收过养子,甚至以养子身份登上皇帝宝座的也不乏其人。

  杜伏威的养子还真没有白养,在最关键的时候,王雄诞两次救了他的命。此后不久,重整旗鼓的杜伏威又遭到隋将来整的袭击,再次被杀得大败。这次,挽救杜伏威性命的除了王雄诞,还有一个女中豪杰----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王氏太不简单了,在杜伏威受伤之后,她一个女流之辈竟然将杜伏威背在身上不停奔跑,而且跑得比鸵鸟还快。靠着王氏的肩膀和王雄诞率领的十几个人断后保护,杜伏威才又一次幸免于难。这个来整将军确实怪能整人的,他整败了杜伏威后,又把李子通整得落花流水,使得他不得不带着剩余的部众逃往海陵,这给杜伏威重新崛起创造了机会。

  杜伏威是个不死鸟,不久,他又拉起了一支队伍,势力复振。当时的隋朝,缺吃缺穿缺钱,就是不缺人,不缺造反的人。随便树起一杆造反大旗,不一会旗杆下就呼啦啦围过来一群人,那会招土匪比现如今招工容易多了。

  公元617年正月,杨广命右御卫将军陈棱讨伐杜伏威。可陈棱来到前线后却并不出战,玩起了李世民在战场上最常用的一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

  怎样才能把陈棱诱出来呢?杜伏威采取了当年诸葛亮奚落司马懿的招式。他派人给陈棱送去了一套女人穿的衣服,还同时送给他一个外号:“陈姥”。本来就说“女人如衣服”,现在杜伏威竟然给他送来了“衣服”的衣服,还骂他是不中用的老太婆。陈棱终于忍不住了,他激愤之下率军出战,结果被早有准备的杜伏威打得全军覆灭。这一仗中,杜伏威因在战场上中箭负伤而声名大震。混战中,一名隋军朝他放了一箭,正中额头。杜伏威气得咆哮如狮吼,他对那名远处的射手恨恨发誓:“不杀汝,矢不拔!”带伤催马直奔那个倒霉的射手,将他抓住,命他拔去额头所中之箭,然后再将其杀死。这种生猛行为和《三国演义》中“拔箭啖睛”的夏侯惇不相上下。曹操的猛将夏侯惇被吕布手下的曹性一箭射中左目后,夏侯惇自行将箭拔出,不想连眼珠一起带出,他并没有将眼珠扔掉,而是在说了句“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的名言后,将眼珠塞进口中像嚼荔枝、桂圆那样嘎嘣嘎嘣地吃掉了。然后再挺枪纵马,将已吓呆的曹性一枪搠死。但夏侯惇的“拔箭啖睛”是虚构出来的,而杜伏威这个“拔箭还系射箭人”是有正史记录的真实事件。

  战败陈棱后,杜伏威又乘胜攻破高邮,然后率兵占据历阳(今安徽省和县),自称总管,任命辅公祏为长史,建立了一个带有政权性质的小朝廷,开始了统治江淮的生涯。他以历阳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展势力,而且十分顺利,大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时间,杜伏威在江淮间威名远播,这一地区的中小造反队伍都争相上门归附,纷纷要求杜老大带他们玩一个。

  杜伏威治军很严,甚至于残酷。他亲自挑选五千人组成了一个敢死队,称之为“上募”。 “上募”成员待遇极为优厚,但要求很严。每有战斗发生时,他总是命令“上募 ”作为先锋部队向敌人发起攻击,战斗结束后,每个人脱掉上衣进行“裸查”,只要发现谁背上有伤就立即处死。杜伏威认为,背部被击伤是因为转身后退的缘故。这种思路太过头脑简单,太过教条主义了,估计冤杀了不少人。背部有伤不一定只有后退一种可能,当“上募”成员以一敌二或敌三时,背部总会暴露给对手,完全不能排除“上募”在背部被敌人击中受伤的情况下,大发神威,将对手全部消灭的可能。可惜杜伏威没听说过“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烧香的不一定是教徒,也可能是熊猫”的名言,不然,他一定会懂得“背上有伤的不一定是逃兵,有可能是勇士”的道理。在杜伏威这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歪理学说主导下,“上募”们的格言就是一句话:“我背即我命”。 轻松幽默侃唐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