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

祸莫大于轻敌

道德经 文若愚 2716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祸莫大于轻敌本章中,老子先是重述自己对战争的总体观点:“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即反对主动的侵略性的战争,认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自卫反击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接下来,老子则又具体地提出了一条战争的具体战略,即“祸莫大于轻敌”。并且,与其相对应,老子还提出了“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具体做法,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这是老子在之前的章节论述的“慈故能勇”“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等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另一条重要的军事战略。应该说,这条战略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在兵家圣经《孙子兵法》中,同样严肃地提出“不轻寡”的告诫,即不轻视兵力少的敌人。这条看似已经说得很滥的警告之所以被惜字如金的老子和孙子都加以强调,是因为虽然理论上人们都懂得这一点,但在具体的战争中,一旦自己具有优势,往往不由自主地产生轻敌的情绪,进而遭致失败,这样的战例数不胜数。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但很快被镇压。但同时,天下各地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项梁。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寻找到流落民间的楚怀王之后,将其立为楚王,藉此项梁为自己树立了一面具有号召力的大旗。之后,项梁出江东,面对强大的秦军,没有丝毫的怯弱和退缩,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先是派军在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攻城得胜,然后与齐军在东阿(今山东东阿县阿城镇)大破秦军。之后,项梁派刘邦与项羽攻拔城阳(今山东鄄城县东南),这支部队在濮阳东击败秦军,攻定陶不下后绕道雍丘(今河南杞县),大破秦军,斩杀李斯之子、秦三川郡守李由,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项梁自东阿赶至定陶,再破秦军。由于取得连续的胜利,项梁产生了轻敌骄傲的情绪,觉得秦朝军队不堪一击。对于项梁的骄傲轻敌,谋士宋义规劝道:“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根本听不进去,为图耳根清净,干脆派他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问他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回答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果然如宋义所言,秦朝出动大量精锐增援秦将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不过有意思的是,章邯在击杀项梁后,也产生了骄傲情绪,认为楚国起义军不会有大的气候了,没有对项羽、刘邦等人进一步打击,而是率军北上进攻赵国的起义军了。结果,项羽率领楚军北上在巨鹿“破釜沉舟”,击败章邯。

  再看王莽新朝末年的昆阳之战。新莽末年,因为王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军蜂起,其中以绿林、赤眉声势最大。绿林军乘王莽主力向东攻击赤眉军之机,推举汉朝皇室后裔刘玄为帝,恢复汉制,年号更始。王莽于是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阳,与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兵42万南进,号称百万军,企图一举消灭汉军。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为躲避锋芒,刘秀率领起义军从阳关(今河南禹县西北)撤回了昆阳,这更让王寻认定起义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完全不将其放在眼里。但是,由于起义军的坚守,莽军一时未能攻下昆阳。为寻求支援,刘秀率领十几个人悄悄出城,然后调集了万余人驰援昆阳,从背后对王邑的军队进行了进攻。此时的王邑因为轻视起义军,命令各营不准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寻率领万人迎战刘秀的冲杀。但是,王邑的轻敌给自己造成了大祸:在刘秀所率精兵的猛烈进攻下,王邑手下的万余人马很快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阵势大乱。剩下的40万大军因王邑有令在先,谁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军败溃,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阳城内的守军此时也乘势出击,内外夹攻,打得王邑全军一败涂地。昆阳大捷后,王莽新朝便大势已去,天下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

  显然,上面两个战争案例中的项梁、章邯以及王邑都因犯了轻敌的错误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当然,轻敌遭致失败的战争案例绝不仅仅是这两个,古往今来,多少英雄都是栽在了轻敌情绪上。

  其实,进一步讲,老子所说的“祸莫大于轻敌”不仅适合于战争,在商业、体育比赛等所有竞争性领域,这都是一条值得强调的箴言。许多强大的商业公司最后之所以遭致失败,一个普遍的原因便是自恃强大,不再将对手放在眼里。比如20世纪初期,占据汽车行业老大地位的通用汽车公司便是因为轻视福特汽车公司,其行业老大的地位被后起之秀福特汽车公司抢走。而后来,福特汽车公司也犯了骄傲轻敌的错误,通用汽车公司则重新夺回老大地位。此外,20世纪末,强大的IBM公司同样是因为傲慢轻敌,没有将微软公司这个小弟放在眼里,甚至还对其提供了帮助,结果被微软公司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进一步讲,不仅是存在明显对手的竞争性领域,即使做一般事情,我们都有一个隐性的“敌人”,那便是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对于这个我们看不见的隐性“敌人”,我们一旦对其产生了“轻敌”情绪,同样可能会带来“祸事”——失败。因此,这提醒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开始便要对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如此,我们才不会因为“轻敌”而失败。

  总之,“祸莫大于轻敌”的智慧大概是老子的智慧中最通俗易懂的了。但是,通俗易懂归通俗易懂,犯这个错误的人从来也都不缺乏。这是因为傲慢是人很难去除的一种习性,一旦有了优势,能够控制自己骄傲情绪的人很少。但是,这样的人并非没有。那些取得大的成就的人和团队无不是成功地克服了这种情绪的,只不过这种情绪往往在一个人失败时才会被作为原因总结出来,而不会被作为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知道罢了。可以说,在外人看来辉煌洒脱的成功,在成功者本人这里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努力和谨慎。因此,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除了能力之外,在取得成功之后能否仍旧保持“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心态至关重要,这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分野。 道德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