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圣人被褐怀玉本章中,老子以自己为例,阐述了一种观点,即“圣人被褐怀玉”。表面的意思是圣人就好像是一个身上披着旧衣服的人,可是怀中却揣着宝玉。实际上这句话所比喻的意思是得“道”的圣人往往不被人理解,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却具有宝贵的品质。老子的这个观点可以分作两个层面来进行解读,一个层面是人们对自我的心态,另一个层面则是一个人该如何看待别人。
从第一个层面来说,“圣人被褐怀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自我的智慧,即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低调、不争、朴实、追求内在精神的态度去做人。这其实又可分为两个层面,即首先我们应该不去追求外在的衣服的华丽,而应该追求怀中有宝。也即不追求外在显赫的地位和名声,而追求内在精神的纯朴宁静。其次,在我们怀中有宝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在乎披在身上的衣服。也即只要具有了内在的高贵精神,不被人理解和重视也无所谓。实际上,这也是老子一向提倡的态度,比如,“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所提倡的便同样是这样一种不争、处下、谦卑的处世观点。对于老子的这种观点,继承了其思想的庄子也有所探讨。在《庄子·让王》中,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意思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居住在卫国的时候,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提一提鞋,脚后跟露了出来。但是他依然“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意思是拖着破鞋唱《商颂》,声音充塞天地之间,像从金石中发出的一样悦耳。另外,在《庄子·山木》中还记载:庄子穿着一件粗布衣,而且上面打着补丁,鞋上的系袢没有了,用根麻绳绑着,就这样去见魏王。魏王说:“何先生之惫邪?”庄子反驳道:“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敝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说明衣服破只是贫穷,并不是精神困顿萎靡,也就是说,圣人有德,不在衣饰如何。这两个故事,都是庄子对于老子的“圣人被褐怀玉”的形象化阐释。
庄子以儒家的曾子为例阐释自己对于“道”的理解,也显示出道家学派虽然不同意儒家的具体见解,但对儒士追求高贵精神的态度是认可的。事实上,孔子的为人也是“被褐怀玉”的典型。当年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带着一干人等,辗转流离卫、曹、宋、郑、陈、蔡、叶、楚诸国。这一路上,君主们虽然大都很热情,却只是仰慕孔子的名声,而对他的“仁”政主张兴趣不大。因此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甚至有几次差点把老命搭进去。尽管如此,在陈、蔡之间被围困,几天没有粮食,差点饿死的时候,孔子还依旧弹琴自娱,这显然是“被褐怀玉”之行。当然,老子和孔子具体所怀之“玉”是有所不同的,老子所指乃是天地大“道”,孔子所指乃是“仁”、“义”、“礼”、“智”、“信”,但他们对于“宝”的基本态度是一致的,即应该追求内在的“宝”,而不要为外在的物质、名声所羁绊。事实上,无论是老子的通达大“道”还是孔子的“仁”的境界,我们常人都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所能学习的应该是这种不看重外在的虚华,而注重自我内在价值的做人心态。在生活当中,我们不应该出于迎合外在眼光的目的而去刻意表现自我,不为争得别人表面的尊重而买名牌衣服,不为赢得别人的羡慕而做虽体面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不为赢得别人的欣赏而刻意卖弄自己的才能,因为这些外在东西其实并不值得追求,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自己内在的价值。只要我们内心明白自我的追求,按照自我的原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自欺欺人地追求自己并不需要的华丽之物,那么,即使在外面不被人重视,乃至遭到势利之人的白眼,但我们的内心是充实完满的,因为破烂衣服之下,我们怀有珍宝啊。
从第二个层面讲,“圣人被褐怀玉”则是提醒我们在看待别人时,不要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我们知道,许多人在看待别人时,习惯于通过外在的东西去下结论。比如,看到一个人地位高,便认为这个人有才能;看到一个人夸夸其谈,便认为这个人知识广博,非等闲之辈;看到一个人口碑好,便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个好人,其实这些都是不一定的。地位高的,可能是善于钻营而已;夸夸其谈的,往往没有真才实学;口碑好的,没准是个善于作秀的沽名钓誉之辈。根据老子的“圣人被褐怀玉”智慧,我们知道,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通常不让人们知道他的才能,给人一种没有什么才干的表象;那些真正有才学的,恰恰三缄其口,很少展露;那些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做好事总是故意不让人知道,所以默默无闻。总之,正像老子所说的“物极必反”,一个东西达到了极点之后,看上去往往像是其反面。此外,更通俗地讲,“圣人被褐怀玉”所包含的一层意思便是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即不可从表面上去判断一个人,这个道理无须过多理论,我们就讲个故事作为启迪吧。
19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对老夫妇来到了哈佛大学的校长接待室,想要见哈佛校长。校长秘书看这对夫妇中的老太婆身上穿着褪色的棉布衣服,老头则穿一套价格便宜的旧西装,便对他们爱理不理的。这位先生礼貌地表明来意,声称想见哈佛校长。秘书因为校长提前交代过不要让不重要的人随便打搅,因此不太耐烦地告诉他们校长很忙,意思是没时间接待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没想到他们却不知趣地表示他们可以等,并且真地坐了下来耐心地等待。秘书没说什么,一直不理睬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没想到他们就这么一直等了两个小时,秘书无奈只好通知校长,校长有些不太高兴地同意了。
校长在办公室很事务性地接待了这对不起眼的夫妇,希望他们能尽快离开。这对夫妇告诉校长,自己有一个儿子曾经在这个学校读一年大学,但在到欧洲去旅行的时候出了事故死去了。他们知道儿子在哈佛的一年过得很开心,因此想在校园里为自己的儿子建造一个纪念物。校长一听,想也没想就回绝道:“如果每个在哈佛读过书的学生在死后都要在校园里留下个纪念物,哈佛校园看上去不就像个墓园了吗!”女士一听,赶紧纠正说:“我们不是要为儿子建造一座纪念碑,而是要建造一栋大楼。”校长一听,又看了一眼这对夫妇身上穿的衣服,然后有些阴阳怪气地说:“你们知不知道建造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里的建筑物造价最低的都在100万以上。”这位女士一听不吭声了,校长以为他们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想法的荒唐了,没想到女士沉默了一会儿后对丈夫说:“建造一栋楼才花费100万元?我们有一亿,何不干脆建造一所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丈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建设了另外一所大学,这便是后来美国现在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而这对其貌不扬的夫妇便是美国加州的铁路大王老里兰德·斯坦福及其夫人。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