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简单快乐地生活本章所表达的乃是老子的一种社会理想,老子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他所认为的一种理想社会。从老子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比较关键的地方有三个:一、国家不存在战争;二、人民物质生活丰富;三、人们精神上淳朴自然,简单快乐。而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老子所提出的三个关键条件,其中的第三条,即人们内心的淳朴自然、简单快乐乃是最为核心的条件。因为,战争之所以发生,说到底是因为人内心的欲望和冲动,想要掠取更多的财富,想要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势。而所谓的物质丰富,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内心欲望很多,即使拥有了很丰厚的物质生活,可能仍然感到不满足。而一旦内心安闲恬适,知足常乐,则即便物质生活稍微差一点,也同样能够过得舒心快乐。为进一步分析这一点,我们不妨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幻想出来的世外桃源为例来进行分析。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经虚构过一个名叫《桃花源记》的故事,说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渔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走到一片陌生的水域,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桃林有数百步宽,其中没有其他树,花朵鲜艳,青草美丽,坠落的花瓣繁错交杂。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看林子尽头是什么。结果他发现林子尽头是溪流的源头,源头旁边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隐约能够从洞中看到一些光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洞内开始比较狭窄,一个人只能勉强通过,而越往前走则越开阔。走着走着,突然前面一片光亮,呈现出了一大片开阔地,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茂密的桑竹。田间小路也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之声。接着,他也看到了一些人,这些人来来往往地在田间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和桃花源外的世人差不多,而老人和小孩,都逍遥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便有人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全都来凑热闹,并和渔人交谈。渐渐地,渔人便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原来这些人的祖先在秦朝时,为了躲避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就此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桃花源里的人还好奇地问渔人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汉朝的存在,更不必说魏和晋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待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去了。渔人离开时,一路上作了标记,但回头试图根据路标重新寻找桃花源时,却再也找不到了。
其实,仔细对比的话,会发现陶渊明所虚构的“桃花源”,便具有老子理想社会的影子。在“桃花源”内,没有战争,甚至都没有政府,人们自然也不用缴纳赋税;同时,根据他们对渔人的招待也大致可以看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是不高不低,大致小康水平;而这里的人明显的是淳朴自然,简单快乐的。因此可以说,“桃花源”便是老子在理论上所勾勒的理想社会的具体形象化。但是,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在故事中逻辑合理地)维持了几百年,其中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这里的人们内心的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试想,如果有人欲望膨胀,不满足于自己的既得,内心产生机诈的念头,便会打别人的主意。这样,“桃花源”内势必出现偷盗劫掠、恃强凌弱之事,也会出现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强权势力。如此一来,这里便会出现一个政府维持其统治秩序,继而,人们自然便需要缴纳赋税,甚至接受统治者的盘剥乃至压迫。显然,“桃花源”也就和外面的世界一样了!
其实,这里想要说的便是,老子的理想社会,说到底还是要以个人的清心寡欲、知足常乐为基本的前提。如果个人不能够做到简单快乐地生活,所谓的理想社会也就不可能存在。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内心能够保持一种快乐简单的思维,乐天知命,随遇而安,不强争强为,不耍弄机巧,即使在不那么美好的社会中也能够过得快乐充实。简而言之,这番分析所要启示大家的便是,要学会简单快乐地生活。
汤普森急救中心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家著名的医院,但其名声却不止限于伦敦,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们都知道这家医院。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该家医院的医生的医术高明,而是因为该医院大楼墙壁上的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到底有多少人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不得而知,至少有一个人看到这句话后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美国石油大亨默尔。默尔他因为为生意过度操劳而患了心脏类的疾病。刚住进去时,为了避免遍布美洲的数十家公司在自己生病期间出现意外,默尔在病房里安置了五部电话机和两部传真机,除了必须的治疗时间外,他依旧不肯放下手头的工作。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默尔看到了墙壁上的那句话。令医生和护士感到惊讶的是,第二天,默尔便撤销了自己病房里的通讯设备,并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结果,他的心脏手术十分成功。一个月后,默尔出院。默尔出院后,突然将自己价值几十亿的公司全部卖掉,所得金钱全部捐给了社会慈善和卫生事业。然后,他在苏格兰乡下买了一栋别墅,自己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1998年,八十高龄的默尔在参加了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时,有记者问他:“当初为什么要卖掉自己的公司?”他神采飞扬地指着刻在大楼上的那句话说:“是它提醒了我。”默尔在乡下别墅中曾经写了一本自传,其中有句话是这样的:巨富和肥胖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都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默尔因为领悟了人生真谛而毅然将自己从繁杂忙碌的对金钱的追逐中抽身出来,开始过上简单快乐的生活,从而获得了幸福。
让我们来进一步分析一下当代人的生活。应该说,如今之世,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国际间相互制约的政治秩序,加上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血的教训,战争已经很少了,至少大规模的战争很难再打起来。同时,因为步入现代以来的几次工业革命乃至信息革命,人类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甚至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以前的达官贵人乃至帝王才能享受到的生活。应该说,老子所说的理想社会的前两个关键因素已经普遍地实现了,但是现代人快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焦虑、困惑、空虚已经是现代人挥之不去的精神顽疾,在和平和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并不感到快乐。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人们内心失去了简单,不再淳朴自然,欲望总是在蠢蠢欲动,想攫取更多的物质财富,想获得好的名声。总担心自己活得不如别人精彩,总想跟别人攀比一番,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无孔不入的广告总是在不断刺激我们的神经,暗示我们要挣到更多的钱,去购买更多的商品,殊不知我们想要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本来所需要的。我们时刻关注股票走势,为大盘的起落而喜悲,先不说赚钱赔钱还不一定,即使是赚了一点钱,我们为此增添了多少烦恼和焦虑,丧失了多少平静和快乐。况且这焦虑和烦躁本身还可能导致我们生病,说不定挣到的那点钱还不够我们因此生病所花费的医药费呢。我们时刻将手机带在身上,一刻都离不开它,似乎随时都有多大的事情要发生似的,试问以前的人们连电话都没有该怎么过。实际上这根本是不必要的,身上随时带着手机只能使我们随时被人“扰动”,使我们时刻被定于这个繁杂的社会网络之中,使我们时刻处于复杂之中。另一方面,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已经失去了独处的能力和心境,害怕自己独处,渴望被人打扰。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在没必要时便不将手机带在身上,我们必将会多一些时间思考或回忆自己的往事,看一看路边的风景、天空的白云,总之多一份闲适和趣味。诸如此类,让我们就从这些具体的细节做起,找回我们简单快乐的生活!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