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德经

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 文若愚 1556 2021-04-06 02: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在本章中提出的核心观点便是“清静为天下正”。前面提到的“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等,都是老子为使人们更具体地理解他的观点而举的例子。而“躁胜寒,静胜热,”,则是对“清静为天下正”的一种补充说明。老子告诉我们,凡真正具备完满、充盈、正直等优点的事物,表面上看上去往往并不怎么起眼,乃至反而十分差劲。这正是因为真正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内敛、不事张扬的。清静才是天下的正道,清静无为的统治者才能治理好天下。

  其实,老子的这种观点与其一向所坚持的一样,乃是提倡人们的行为顺应天道和自然。关于此,从“正”这个字本身我们也可以看出。《说文解字》曰:“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意思便是守“一”而止,而这个“一”,便是老子所说的“道”。道的本性便是无欲无求,无为而治。因此,一个人也只有能够做到清静无为,才符合了道,才能够成为天下的君长。具体而言,清,即是清心寡欲;静,即是无为、镇定。而与其相反的便是躁动,而躁动的原因便是过多的欲望。并且,与之呼应的是,老子在二十六章便曾同样指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思是稳重乃是轻浮的根本,静定乃是躁动的主宰。

  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于中国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历史上的统治者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个大大的“静”字。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中国人都深深地懂得,一个人只有静定才能够产生智慧,不做出莽撞之举;一个国家也最怕动乱,需要一个静定的秩序。在宗教方面,道教一向讲究打坐以达到空寂的状态;佛家传入中国后,则发展出了以静坐参禅为修行方法的禅宗,且蔚为大观,不能不说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所谓的修身养性也同样强调了“静”之智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喜欢的围棋、钓鱼等娱乐活动,无不透露出一个“静”字。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最知道静的作用,其表面上不采取主动,无所作为,其实却是达到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谚语说“以不变应万变”,讲的便是静的效用。

  具体到现实中,老子的智慧给以我们两点启示:从宏观的方面来讲,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收敛自己过多的欲念和过于浮躁的心理。也即是说,做事应该盯住自己的目标一心一意地去努力,不可左顾右盼,三心二意。试看那些最终取得成就的人士无不是在一种沉静的心态之中努力拼搏,最终才做出了自己的成绩。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在父母去世后闭门谢客,埋头于创作,花费二十年的时间最终写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牛顿边煮饭边思考物理学的问题,竟然将怀表放在了锅里,甚至为了他的物理学,他最后连婚都没有结。中国明代人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为了实现自己从小立下的遍游名山大川的梦想,放弃了科举考试,30年间,游历流连于中华山水之间,最终成为一代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并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部皇皇巨著。

  从微观的角度讲,老子又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以静制动的智慧。事实上,不仅老子如此说,佛家也强调:静生定,定生慧。即冷静才能催生智慧。因此,在我们做事时,不要毛躁,而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顿时慌手慌脚,失去方寸,而要镇定地想办法解决。以静制动,以静制躁,万事方能成功。 道德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