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德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总是无所作为,可是天下又没有什么能够离得开它的作为。类似的话语在《老子》一书中反复出现,也就反复地强调着老子极为看重的这样一个核心的观点:无为而治。在老子看来,只有做到了“无为”,才可以做到“无不为”,一个人如果去做了什么,看上去可能他做得很多,然而即使他做得再多,也毕竟是很有限的,远远不能达到“无不为”的程度;相反,看似什么都没有做,才能够做到“无不为”。那么,既然是“无为”,又如何能够实现“无不为”的目的呢?奥秘就在于,去掉人为,而让之于“道”,也就是老子接下来所要说的:“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如果能持守着“道”的精神,那么天下万物就会自行化生,而无需你再去亲自操心。
也就是说,在这一章里,老子把道落实到国家治理中,指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许多人认为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这其实是对无为而治的误解。作为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无为而治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无为而治是指治国不要瞎折腾,瞎指挥,胡作非为,强行干预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在老子看来,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有一个客观规律支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育过程,人为的干预,一厢情愿地瞎掺合,不自量力地强行推进,代替民众进行行为选择,种种指手画脚的统治方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只能延迟、破坏乃至扼杀社会的自由发展。与其这样做,不如静观其变,尊重民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无为而治的核心要义在于这个理论有前提,这个前提是统治者首先要遵守大道。当社会的发展合乎大道的时候,就任其发展,不加干预;当社会发展背离大道时,应该加以引导,使之走上合乎大道的轨道。为与不为的选择,在于统治者对大道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判断。比如,战乱过后,百废待兴,实施休养生息的国策,不去干扰百姓,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这是无为而治;社会经济发展到繁荣阶段,土地兼并严重,社会风气奢侈浮华,统治者就应当强化思想教育,扭转社会风气,校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这也叫无为而治。总之,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遵循大道而为,不是按自己的想法而为。
再者,无为而治还包含有所不为的思想。比如作为统治者,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不能干违背常识和社会道德的傻事,不能干害人害己的蠢事,也不能干损人利己的坏事。无为而治还教导统治者,对社会要保持静观状态,使自己始终处在可以选择的地位上,这样在处理各种事情时,都可以不被动,不匆忙,有时间从容应对,有空间进行回旋。
社会经济和人民幸福不需要统治者的干预,按照自然的规律,市场会自发地调节。在市场中,人人会选择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干自己最喜欢也最拿手的事情,获得最大收益。社会上如果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创造出个人的最大价值,相应的整个社会经济的总量自然会获得充分和快速的发展,走向繁荣。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一思想,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事实上,不要说是手握实权的统治者,就是一般人,都是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作为的。这是人类的天性,譬如,动物原本都是野生的,可是后来有一部分被人类驯化了,一代代地传续下来,就与野生的同类出现了差别,成为了两个种属。人工蓄养的动物,需要人们投入很多的精力去进行管理,否则动物的生长就会出现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讲,那些家养的动物,如果离开了人的饲养,就会难以生存。可是,这些动物原本就是不需要人们去进行照料的,它们原本就能够在自然环境下自行健康地衍生,只是人们出于自己的贪心,才改变了它们的本性。老子说,不要这些人为的东西,大家岂是不会生活得会更为轻松和愉快吗?然而在现实中,人们总是做得太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有着太过强烈的欲望。那么,对于人的欲望,老子提出了什么办法来对待呢?他说道:“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人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我就用无名的真朴状态来让他安定下来。这种“无名之朴”,指的也就是化同于自然、没有任何强为之意、完全不为欲望所左右的得“道”的状态。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