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慧眼识我“一字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慧眼识我“一字师”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代便被认为写得一手好字,自己不免常常骄矜自满起来。有一天,他与几位少年朋友约聚练字。就在他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大字,洋洋得意之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人正好路过,便好奇地走过来,端详了一会儿柳公权的字,又看了看柳公权,皱了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太无力了,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绵绵的,没有筋骨。”柳公权一听,心里有些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有本事,你给写几个字,让我们也来见识见识。”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慢腾腾地说:“不敢,不敢,我是个粗人。”老人边说边敲了敲手中的梆子:“我只是个卖豆腐的,不会写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城里看看吧。”说完老人敲着卖豆腐的梆子就走了。柳公权听了有些怀疑,于是进城去寻那位用脚写字的人。果然在一棵大槐树下见到了此人。只见失去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书写着对联,娴熟的运笔,字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围观的人们无不为之赞叹。柳公权顿时惭愧万分。他跑向前去,“扑通”一声跪在这位老人的面前,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地示意不要行此大礼,沉思了片刻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个孤苦的人,没有双手,只得靠双脚来生活,怎能为人师表呢?”说完老人在地上铺上了一张纸,然后用右脚写下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又慈祥地解释说:“孩子,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50多个年头了。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楼外有楼,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听了老人的一席话,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拜谢这位老人后,便启程回家。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练字。最为可贵的是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让朋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中的不足之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了流芳千古著名的书法家。

  就像柳公权一样,有时候我们很难诚心向他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哪里还要向别人学习?诚然,做人是应当有自信的,但是自信的同时别忘记了谦虚,世界上没有人是全能全知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而我们要善于从生活和工作中寻找自己的老师,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从字面上来看,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肯定有超过我的人。要学习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如果我也有,那么就改掉它。

  确实如此,生活中的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老师。向别人提问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答案,但是可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有个小寓言讲的就是向身边人学习的故事。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啊,我明白了!”云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从此以后,云雀努力向雄鹰学习,她终于能够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了。

  云雀通过向不同的对象请教,得出了自己的志向。寥寥数语,麻雀、公鸡、鹌鹑等胸无大志、甘于平庸者的形象,鲜活地跃然纸上,同时反衬出雄鹰勇于进取、翱翔蓝天的远大志向。而云雀好问深思、向能者看齐的心态,同样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论语》中还有另外一段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身边的人往往就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所以说,一个善于求知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时常记得向身边人学习,向比自己贤德有智慧的人学习。

  唐朝诗人郑谷自幼聪明,7岁就能吟诗作对。郑谷有一位诗友是个和尚,叫齐己。他年长于郑谷,经常和郑谷吟诗唱和,因此二人的友谊十分深厚。有一次,齐己作了一首诗,诗名是《早梅》。诗云: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笔落诗成,齐己吟诵再三,自我感觉十分好,便邀郑谷品评。郑谷看后,说此诗都好,但改一字就更加完美了。齐己听后,问:“哪一字?”郑谷微笑着说,诗中“昨夜数枝开”,如果改为“一枝开”,岂不是把早梅的这一“早”字写活了?齐己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十分佩服。时人于是称郑谷为“一字师”。

  俗话说:“圣人无常师。”即使有学问知识的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而能向任何遇到的人学习长处的人,正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必定能常常发现自己的“一字师”。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