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钟时只想着撞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撞钟时只想着撞钟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地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就养成了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时如此,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老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且还从钟声里听出了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他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沙弥年纪虽小,连司钟时都知道敬钟如佛的禅心,可见其长大之后成为禅师是一种必然。
可见,做人处世如欲安身立命,首要的一点便是脚踏实地,就如故事中的小沙弥,敲钟时正心诚意,心中只存佛,手下只做敲钟的事。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些看似朴素的话却常常是最深刻的道理。人间多少成功事,回想起来其实不过这八个字:一心一意,脚踏实地。
现代人都很聪明,并尤其爱玩小聪明,他们大都视虔诚为痴傻或缺心眼儿。因此,看不起老实人,把老实人视为低能;他们更期望以最小的投入去攫取最大的利润,而不具有倾注一切心血、集中全部精神的虔敬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正不敬的,无论修佛还是求成,都难以实现目标。而虔诚的人,却能凭借虔敬带来的韧性和智慧,创造数不清的辉煌,这对于那些崇尚机巧的所谓“聪明人”,真是一种有力的嘲讽。
森田悟由禅师,在他还是一个小沙弥的时候,就懂得应该正心诚意地撞钟。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有几分愚呆的傻气。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专注地做事,才能收心敛性,将事情做到最好。
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鲁迅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成就大事的人不会把精力同时集中在几件事情上,而只是关注其中之一。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只能让每件事情都做不好。
黑格尔认为,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也不能做。
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果欲有所成,必须专注于一件事,而不分散他的精力在多方面。当人类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点时,就很少存在不能解决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突破不了的难关。这个问题解决了,“触类旁通”的事情也会发生,与问题有关联的其他事情也能迎刃而解。可见,专注无论在搞研究、做学术还是生活、事业中,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撞钟时就想着撞钟,专注使人成功,专注也容易产生快乐。当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会产生更大的能量。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