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无为而为才是最高明的管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无为而为才是最高明的管理老子曾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将能力表露在外面是人的天性。但貌似强悍、威风凛凛的人并不是最有能力的,真正有本领的人懂得隐藏自己的实力,不会轻易将才艺外露,韬光养晦才是聪明人之所为。“大智若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智谋的人保护自己的一种成事和处世计谋。

  而放眼古今,懂得无为而为的人,更容易做成大事。尤其是那些处在领导位置上的人,对他们而言,不管理才是最高明的管理。汉高祖刘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表面看来,满不在乎、大而化之,当他统一天下、登上帝位后,他曾坦白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天纵睿知应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许多人自以为做到了大智若愚,其实不过是流于表面,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心好张扬,斤斤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外智而内愚。那些善于驾驭人才的人,善于不管理,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这个问题,骤然看来,矛盾且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做到的?历史中所记载的黄帝或者尧、舜,都是标榜天纵神武睿知,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哪里有一个无知的人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明明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是十分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缺点。因为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能够看清他人的长处,利用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让自己更为强大。所以,真是天纵睿知的人,绝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即天纵睿知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

  “知不知”与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异曲同工,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能守道家清静无为之道,以不管理为管理,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

  天纵睿知之人能成永世而不朽的功业,正因为他善于运用众人的智慧而成其大智。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一个天纵睿知、极懂管理的杰出代表。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摔阿斗,对子龙言:“竖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也!”这一句话换来赵云的万死不辞。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痛哭:“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句话让诸葛孔明战战兢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有识人之明,临终之时,曾经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他基于长期的共事,对马谡作出了中肯评价,不可大用并不是不用,又担心诸葛亮因亲近而任人失准,可谓高瞻远瞩,无奈诸葛亮不以为然,后痛失街亭。

  刘备深明用人不疑的道理,对手下人推心置腹,对其尽心竭力,看似毫无主见,实则成竹在胸。刘备深明韬光养晦之道,大智若愚,一时骗尽天下英雄。煮酒论英雄,曹操笑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谓一语中的。只是曹操过于自负,在刘备种菜浇花、心无大志的假象之下,掉以轻心,使得龙归大海,鹏程万里。

  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刘备软弱无能,只知痛哭流涕,成就蜀国千古功业的只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将,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骁将,文有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的卧龙凤雏。然而,刘备成就帝王霸业的关键却在于他能够一一收服这些清高孤傲、桀骜不驯的文武之士,让其对自己甚至自己的儿子都肝脑涂地以求报答知遇之恩。将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各用其能,让其各展所长,称得上是用人的大智慧。

  古语道:“大智者,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穷尽生灵之性,故其灵台明朗,不蒙蔽其心,做事皆合乎道与义,不自夸其智,不露其才,不批评他人之长短,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骄不馁,看其外表,恰似愚人一样。”喜好夸夸其谈、才华外露,必然容易得罪于人;好批评他人长短,必然容易招人怨愤,这些都是智者竭力避免的事情。

  因此,天纵睿知之人光华内藏,以愚钝的表象遮盖其内在的智慧,看似不为不管,其实正是最善于管理和作为的智者。所以,善于做事者,知以不为少为取胜,能够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以清静无为之智慧把握大局,这样也就足够了。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