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不等于没主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无为不等于没主见《庄子·齐物论》记载了一个故事。魍魉问影子:“先前你行走,现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苉鳞和鸣蝉的翅膀吗?我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会是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魍魉和影子都不能自己决定自己,所以只能跟着别人转。一个人,如果像魍魉和影子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是承受别人的支配,这个人就只是一个傀儡,恰如行尸走肉,不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做人对于主要的问题自己把握,其他的稍微放任一些也无妨,但是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主心骨,不要总是盲从于他人的意见,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终将导致一事无成。比如在管理上,对人们的意见只是参考。一个企业核心团队人很少,这些人坐一起的时候,才把所有的意见汇总,提出建议,采取方案,事情才能解决。然后以这个为基础,一个人说了算。否则几个人都算,那还是没有办法运转。
人们常说曾国藩善用黄老哲学,我们翻看清朝历史,就会发现这话不假。曾国藩曾说过“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意思是只想着为自己一个人谋利益,那必然失败,利益可共享而不可独贪。一群人拿主意则等于没有主意。所以现实中,他是个真正能把清净不为运用自如的人,不会刚愎自用,也不会盲目随大流,而是常常能够听取一群人的意见,然后和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一个人拍板决定。这个才是无为而为的完整境界。否则一味跟着别人走,自己心中没有个主见,那么最终只会什么事也做不成。就像下面这则寓言中绣花的鹤。
鹤拿起针线要在自己的白裙子上绣一朵花。
刚绣了几针,孔雀过来问:“鹤妹你绣的什么花呀?”“我绣的是桃花,这样能显出我的娇媚。”鹤羞涩地说。“咳,干什么要绣桃花哩?桃花是易落的花,不吉祥,还是绣月月红吧,又大方又吉利!”鹤听了孔雀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把绣好的线拆了改绣月月红。正绣得入神时,只听锦鸡在耳边说道:“鹤姐,月月红花瓣太少了,显得有些单调,我看还是绣朵牡丹吧。牡丹是富贵花呀,显得多么华贵!”
鹤又觉得锦鸡说得对,便又把绣好的月月红拆了,重新开始绣牡丹。
绣了一半,画眉飞过来,在头上惊叫道:“鹤姐,你爱在水塘里栖歇,应该绣荷花才是,为什么要去绣牡丹呢?这跟你的习性太不协调了,荷花是多么清淡素雅,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多美呀!”鹤听了,觉得也是,便把牡丹拆了改绣荷花……
每当鹤快绣好一朵花时,总有人提不同的建议。她绣了拆,拆了绣,最终还是没有绣成任何花朵。
就像故事中的鹤一样,很多人都有一种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这就导致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常常无法很好地把握无为的尺度,有时候反而因此随大流,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所谓过犹不及,一味不为不问导致失去主心骨,这在道家看来,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许多人就是如此,做事的动机往往不是那么明确,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行动,有时还把这个说成是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尤其是在通往“成功”“幸福”“快乐”之类的道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其实,都是走入了误区。而且,长此以往,人就会逐渐失去自我。所以,作为个体会和大多数有一个博弈过程。
道家智慧不仅提倡无为,同时也警谕我们,做人也不能丢掉自己的想法。否则,在谋事上面,我们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且由于参者众,所以力量更分散,使得本来可以很强大的一股劲,给分解掉了。我们看历史上的朝代,凡开明盛世,不光是有大批有识之士能为国家作最好的参谋,更关键的是盛世的天子,往往能够从善如流,但是又独守本分。对于别人的意见作最合理的分析,讲究听,但是更讲究统筹与变通。倘若是一个软耳根皇帝,这个也听,那个也听,最后是成不了事的。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