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预留退路,后事无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预留退路,后事无忧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廷对其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是此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对朝廷构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曾国藩的任用经常是“用你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廷的疑虑。

  忽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顾命大臣虽说有数人之多,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有他为自己说话,再好不过了。

  曾国藩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气也有脾气。他又想起西太后,这个女人现在虽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且权力欲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没有写这封信。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孔子的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人如果做事情鼠目寸光,不深谋远虑,那么他一定会受到事情的困扰。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理解,但是等到我们真的要去决定一件事的时候,又会常常犯了目光短浅的错误。所以有远见的人,做事懂得为自己想好退路。曾国藩无疑做到了,所以后来免掉了一场灾祸。

  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雷厉风行,行事不思,不给自己留出任何余地;一种人三思而行,谨小慎微,没有十足把握绝不行动,处处留有退路,却不主动寻求出路;第三种人激情与理性并存,谨言慎行又行事果断,积极谋求出路,又不让自己陷入绝境。通常大部分人都会犯前两种人的错误,而能够像第三种人一样生活的,大多可以走进一个广阔的天地。

  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误区,很多人说,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其实不然。破釜沉舟的勇气固然可嘉,背水一战或许能够充分激发个人潜力,但大多数时候,孤注一掷的人往往都会输得一败涂地。所以做人要居安思危,早早为自己多准备几条退路。说到这点,除了曾文正外,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也可称得上是各中翘楚。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以及召忽三人很要好,决心在事业上互相合作。他们曾经合作做过生意,但他们更想合作治理齐国。

  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纠,一个叫小白。召忽认为公子纠是长子,一定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牙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人就像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管仲说:“这样等于吊死在一棵树上。万一公子纠没继位,我们三人不是都完了?国中的百姓都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本人。公子小白自幼丧母,人们必定可怜他。究竟谁继承王位很难说。不如由一个人侍奉公子小白,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样,不管哪一个当了齐王,我们当中都有功臣,可以相互照顾,进退有路,左右逢源。”于是他们决定由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由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

  后来,管仲射杀小白,小白装死。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从容地陪公子纠回国继位。不料公子小白已先回国当了国王,成了齐桓公,鲍叔牙成了功臣,管仲和召忽成了罪人。

  正因为管仲事先想到了退路,所以,鲍叔牙可以在齐桓公面前说情。齐桓公不但没杀管仲,反而让管仲当了宰相,协助自己干出一番霸主的事业。

  人生无常,不会处处顺风顺水。今天的退路正是明天前进成功的进路。凡是有远见的人都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在适当时机,都能为自己留条后路,既是为后来提供一个大展宏图的余地,更是为自己留一条全身之道。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才不会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以生于忧患。就像攀山,对自己熟悉的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打算,比如往旁边小径走走,看看周围有没有新的风景。对不熟悉的路,则要作退一步的打算,在每个分岔路口都做个记号,好知道怎么下山。只有那些知道退路的人才能攀上巅峰。

  有人说人的命运就是因为选择而造成的,确实如此。我们在决定一件事的时候肯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而通常匆忙下决定的人将来一定会为他的选择后悔。人生也像一盘棋,深谋远虑的人每走一步就能看到下面几步棋的走势,而有的人只会盯着眼前的一步。这样的人就是孔子口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们站得低望不远,只能将自己的人生之棋下得乱七八糟。

  所以说,无论何时,做人都应该为自己留一条退路,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押上原本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切。“狡兔三窟”,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记得提醒自己事情不能做尽做绝,如同话不能说尽说绝一样,否则不是伤人就会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与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也无力回天了。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