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善贾,有张有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君子求善贾,有张有弛中国人是富有谦虚精神的民族,不擅长表现自己是很多中国人的共同特点。我们总是满怀希望地等着,等着伯乐从远方来发现我们、提拔我们。只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并不是所有人都独具慧眼,将机会拱手送上。所以懂得进退之道的人无论做人做事,都会明白修炼一种推销自己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论语》中就有一段关于这个话题的论述。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是《论语·子罕》中孔子与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很聪明的一位,他见老师空怀着满腹的学问和品德,却不能做天下的大事,因此疑惑便想试探一下老师内心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冒失地直接去问老师,而是以隐喻的方式,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老师!你说我是把它当宝贝藏起来好呢,还是出个高价把它给卖了?”孔子自然一听便明白子贡的意思,所以回答说:“还是卖了吧!放在这里也无人知晓,更没有发挥它的价值。我在这里等人来买,可是卖不出去,没有人要!”
这是孔子的自嘲语,他感到礼乐崩溃而自己无法力挽狂澜,内心又不能做到像道家人物那样去归隐,因而有时难免会心生感慨,觉得大道不行,自己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不过通过孔子的话我们能看出一个人要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真的是难上加难。一个人就算有再高的才干,也要设法让他人知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也就是类似毛遂自荐的意思。但是,自荐也绝不是沽名钓誉,所以孔子说“我待贾者”,需要智慧,和坚守君子道德原则。
有一匹千里马,身材瘦小,但却能矫健如飞,日行千里。这匹千里马混在众多马匹之中,黯淡无光,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有与众不同的奔跑能力,因为它看起来实在太瘦弱。马场的马一匹匹被买主买走,这匹千里马始终没有被人相中。但千里马并不为之所动,在心里甚至耻笑那些庸庸之辈,对那些买主更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与其被他们挑中,宁愿自己永远这样待着。马场的老板对这匹马渐渐地没有了信心和耐心,给的草料数量和质量越来越糟糕。但千里马仍然信心很足,它相信总有一天,伯乐会相中它的。
有一天伯乐真的来了,他在马场转了半天,来到了这匹千里马面前。千里马高兴极了,心想,这下机会来了。伯乐拍了拍马背,要它跑跑看。千里马见对方如此举动,心里很是不快:如果是伯乐,肯定一眼就会相中我,为什么还不相信我,还要我跑给他看呢?这个人一定不是真伯乐!于是千里马拒绝奔跑。伯乐失望地摇摇头,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马场的马只剩下千里马了。老板见它可怜,本想骑着它回老家去,好好饲养它,可千里马就是不走。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千里马杀了,拿到街上去卖马肉。
千里马至死也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
千里马的一生非常悲惨,“怀才不遇”,终年混迹于平庸之辈中,普通人不能看出它的不凡之处,伯乐也错过了提拔它的机会。但是,造成这悲剧的究竟是谁呢?是马场主吗?是伯乐吗?都不是。千里马应该反省自身,假如它抓住机会,站出来,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假如它能让自己比那些平庸的凡马显得更高贵、更光彩,假如在伯乐面前它能够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用速度与激情证明自己的实力,恐怕它早就可以离开马场这个狭窄的空间,到属于自己的广阔领域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了。
有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不知误了多少英雄。要有多么浓郁的芳香才能从深巷里传入人们的鼻端呢,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寻找这芳香的源头呢?只怕最终也不过是“长在深巷无人识”。
孔子的叹息多半是因为他生不逢时,但今天已经不是“玉在椟中求善价”的时代了,做人要懂得自我推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把握尺度,有藏有露,能退能进,不能冒冒失失地张扬自己,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谦虚退让。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