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一颗机心,放好一颗初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收好一颗机心,放好一颗初心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描述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所寓意的是超出了一切日常规范束缚的人的本真状态。《庄子·人间世》一篇中,庄子用七个寓言来讲述自己对人间世各种世态状况及应对措施的见解。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庄子通》一书中对此作了解释,他强调,个人身处世间,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否则就会像“韩非知说之难,而以说诛。扬雄知白之不可守,而以玄死”。既然一个人不可“挟心而与天下游”,那就说明人生在世,不可处处怀揣着一颗世故机心,而要学会放好自己的那个初心,能够“以真示人”。但很多人都自认为聪明,可以骗得了天下人,其实,人的智慧相差无几,一个人的那点小小的伎俩怎么可能瞒得了其他人呢?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此,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要总以势利世故心待人做事,甚至有时使用一些手腕希冀自己能够“瞒天过海”,否则到终了受害的还是自己。
东晋时,王家是大家族,社会地位很高,因此当时的太尉郗鉴就想在王家挑选女婿。郗鉴这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爱如掌上明珠,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一定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王家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嗣甚多,个个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嗣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您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一个袒腹的青年人仰卧在靠东墙的床上,似乎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去向郗鉴报告:“王家的少爷个个都好,他们听到了相公要挑选女婿的消息以后,个个都打扮得齐齐整整,装模作样,循规蹈矩,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那个人就是我所要的好女婿!”于是马上派人再去打听,原来那人就是王羲之。郗鉴来到王府,见到王羲之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王羲之因为自信倜傥,也更因为心中没有通常世俗人的处世机心,所以并不为有人来挑选女婿就刻意打扮自己,反而袒腹东床,自顾自无拘无束,却因此得到赏识,这正是他天真本色示人的结果。可见做人收好一颗机心,以真示人,放好初心,更能为自己争得立足的天地。
相反,一个人假若总是想着如何从这个世界中攫取什么利益,或者迎合世人,处心积虑地生活,不仅自己活得累,最后也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生命就像一个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是平均而且缓慢的,除了弄坏它,谁都没办法让很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人,也如同沙漏,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烦心事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否则沙粒便将堆积于心。这就是所谓的“沙漏法则”。
世上的美好有很多,但如果我们想把它们都装在自己心里,心灵承受得了吗?所以生活中,我们不妨常常告诫自己:做人当懂得奉行这种“沙漏哲学”。“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就行了”。
一个人在社会上面对生活中的诱惑久了,心中免不了受到大众的浸染,充满机心,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不妨试试故事所说的“沙漏法则”,让心中的势利机心漏出。
其实,人的心灵能否体验到安宁、自由和幸福,关键在于干净与否。不净则不静,不静就会为各种烦恼所困扰,生活在追名逐利的尘世之中,周围弥漫着自私自利的气息,甚至有污秽肮脏的恶臭,你若同流合污,可能一时痛快,却要经受长期的心灵煎熬,无论现实生活还是历史中,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说,做人不如学习道家,收好一颗机心,放好一颗初心,人生自然简单快乐。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