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必失,不如沉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言多必失,不如沉默南唐广陵人徐铉以学识渊博和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
有一次,江南派徐铉来纳贡,照例要由宋廷派官员去作陪伴使。宰相赵普不知究竟选谁为好,就去向宋太祖请示。
太祖想了想,令殿前司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太祖御笔一挥,随便圈了其中一个名字说:“这个人就可以。”
这使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就催促那侍者马上动身。那位侍者得不到任何明确指示,只好莫名其妙地前去执行命令。
一见面,徐铉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所有人都叹服他的能言善辩。那位侍者大字不识,当然无言以对,只好频频点头称是。徐铉不知他深浅,更加搜索枯肠喋喋不休地想和他辩论。但是在一起住了好几天,那个侍者无一言相对。徐铉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只好闭嘴不说了。
实际上,当时宋廷上有陶毅和窦仪等博览群书的大儒,说起论辩之才,未必就输给徐铉。但宋太祖作为大国之君,接待小国使臣,没有派他们去争口舌之长短。因为两强相争,谁也不会服谁,反而有失大国体面。
读罢此文,不由不让人佩服宋太祖的智慧。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这不仅是保住自己不惹祸端的好方法,更是一剂绝妙的做事药方。当我们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或不擅长的事务之时,不如以沉默之精神以待,反而能更好地达成任务。
《论语·为政》中谈到,子张学干禄。孔子回答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当子张问孔子如何才能求仕,孔子说:“多听别人的意见,把你觉得疑惑的问题放在一边,先不要下判断,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别人的行事,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暂时放下,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去做,那么就能减少懊悔,发言少有过失,执行少有过错,禄就在这里呀!”常言道,“马有失蹄,人有失言”,把话说满了往往会掐断自己的退路,就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从而在交际场上招来误会,为自己留下隐患。孔子在这里虽然讲的是“干禄”之道,其实这个道理放在人生的各处都是适用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那么自然能减少犯过失的次数。
正如灵性大师奥修所言:所有的辩论都是没有用的和愚蠢的。辩论原本是很傻的,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讨论、辩论达到真理。宋太祖与徐铉的这段故事给予我们的正是这样的启发。
古人讲写作时有一大诀窍,“含而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见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其实这也是做人一大诀窍,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就是“晚唐之作”,不可取。含蓄是一种大气、一种教养、一种风度,真正会做人的,总是含蓄的,总是懂得明明占理十分却只说三分,总是记着“得理也让人”。
不过,这是很难的。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一吐为快”,何况占理的人,常常会不知不觉“理直气壮”起来。因此,许多人虽然有“热心肠一副”,也自认为不乏“温柔二片”,等等,却总成不了气候——常常就在这多说几句之中,将功劳一笔勾销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时候,话多却是祸端的导火索。历史上“言多必失”的教训实在数不胜数。
隋朝有位大将军,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别人低而怨声不断。他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当上宰相。对同僚他不屑一顾,对上司更是出言顶撞。一些过分的话传进皇帝耳朵里,他被逮捕入狱。皇帝责备他嫉妒心太强,自以为是,目无尊长,但念他劳苦功高,便将他释放了。换了别人,这样的教训已经足够让他清醒过来,低调行事。可他偏偏不领情,开始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功劳卓著,并大肆宣传自己与皇族的亲厚关系,甚至说出“太子与我情同手足,连高度机密也对我附耳相告。”他的对头立刻告发了他,并添油加醋,说他早有谋反之心,常常说些大逆不道的话。这一次,皇帝还是饶恕了他,但撤销了他的官职。
大将军的政治生命就此结束了,他的遭遇是可悲的。其实,只要他低调一些,少说几句没分寸的话,何至于落到这种境地。
说话过多有百害而无一利。言多必失,话一出口,不加思考,匆忙之中妄下结论,所造成的影响,是再用几百句、几千句话也弥补不了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放纵你的口舌,让那些言语的毒汁四下喷溅,在伤害别人的同时,最终肯定是伤害自己。
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每个人的成败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
由于“言多必失”的教训很多,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那些成功的人,说话就会把握分寸,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说话时候非常得体,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人际交往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应看对象、看场合说话,并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许多人总是不假思考、滔滔不绝地讲话,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和自己将面临的后果。有的人性情直爽,动不动就向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但他们没有想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严守秘密。直到这些不可与人言的隐私成为对头手中的把柄时,他们才会翻然醒悟,追悔莫及。有的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结果当时确实在口头上胜过了对方,但却深深损害了对方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后果不堪设想。有的人喜欢当众炫耀,陶醉在别人羡慕的眼光里。岂不知在得意忘形中,某些人眼睛已经发红,那些心理不平衡的人,表面上可能是一脸羡慕,背后却开始做小动作……
所以,不要再希冀用言辞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说得越多,你所能控制的也就越少,说出愚蠢的话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所谓,花不可开得太盛,盛极必衰;话也不可说得太满,满必有所失。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所有你所说的,都将被用来反对你自己。给自己留些余地,才不会常受“坦率”之害。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