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无谋不是真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有勇无谋不是真勇人们常说见义勇为,在如今,这个词常常只是指与歹徒搏斗,或参加救火抢险,遭受牺牲,这就是把“见义勇为”原先的含义缩小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对勇的理解。《论语·为政》中孔子说道:“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的这段话是说,拜祭别人的祖宗就是谄媚,看到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敢去做,是没有勇气的人。
孔子强调“忠恕”之道,认为人就应该时刻做到“勇以赴义”,看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敢于去做,见义勇为。生活中许多人见义不为,对许多事情,明明知道应该做,却总是推说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到头来,只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义,就是指应该做的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求“见义勇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这个“义”字,认为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之处。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以义为上”,把道义放在第一位;生死、利害的取舍,是非、善恶的判别,都要以“义”为准绳;遇到合于道义,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去做。
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勇”,并且谈勇总是与仁、智相联系,把智、仁、勇并称为“三达德”。在中国文化里,勇不仅仅是指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的鲁莽行为,也不仅仅是指天不怕,地不怕,不计胜败,敢于拼命的行为。真正的勇是:坚持道义而无所畏惧,不屈服于权势,不为利诱动心,不为死亡威胁动摇;真正的见义勇为不是不问一切地冒险,它是智、仁、勇的统一,既反对见义不为,也反对鲁莽盲动;本身包括了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牺牲的要求。
人们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或许都不陌生。司马光救小伙伴时将缸砸烂,水流光后小伙伴得救了。但如果只凭一时的勇气,而没有动脑筋的话,这个故事恐怕就得改写了。那样他的做法肯定是自己跳到缸里,然后把伙伴抬出缸面。这样一来,伙伴也许得救了,但他自己的结局肯定是死亡。
所以,救人应该讲究方法和智慧,靠着自己的一股蛮劲,就算你是救到人了,但又避免不了原本可以规避的损失,甚至是生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实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人们往往选择逃避。所谓的理由是:“只是一个路人而已。”萍水相逢,为何不助一臂之力呢?别悄悄走开,你将是一个勇者!
很多时候,或许你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不要总是把见义勇为想象成是多么复杂的事情,有时候,它的确平凡到让人们足以忽略,但是同样闪烁着伟大的精神光芒。
当然见义勇为,这个义和勇,在儒家看来,都绝不是一味刻板的说教,什么是符合义的事情,什么又是符合勇的行为,这中间都有一个度的把握。比如一个小学生,遇见歹徒抢劫路人,如果上前制止,那绝不是儒家所提倡的见义勇为,因为他没有这个力量。相反,如果悄悄地报警,然后躲在一旁为赶来的警察提供线索,那就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义者。这才是大义大勇。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同样,孔子也说,暴虎冯河,吾不与也。这个度要我们好好把握。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