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如何达到心斋的境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如何达到心斋的境界庄子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心斋,《庄子·人间世》中假借孔子与颜回之口,阐释了这一概念。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冒昧地向老师求教方策。”孔子说:“斋戒清心,我将告诉你!如果怀着积极用世之心去做,难道是容易的吗?如果这样做也很容易的话,苍天也会认为是不适宜的。”颜回说:“我颜回家境贫穷,不饮酒浆、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说是斋戒了吧?”孔子说:“这是祭祀前的所谓斋戒,并不是‘心斋’。”颜回说:“我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

  听觉停止了,和外界脱离了关系,所以叫他也听不见了,入定去了。心里面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和“道”符合了。这个时候,呼吸之气是空灵的。虽然身心内外一片虚灵,还是跟外面物理世界相待的,内心空灵是第一步的修养。

  所谓的心斋,其实就是在静静的体悟中折射出智慧的灵感。是一种原初静美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到达心斋的境界呢?庄子中还有一段话,“入则鸣,不入则止。”(《庄子·人间世》)。“入则鸣”,外境界一进来,心就引起共鸣了,就好像是“风吹识浪”,即外境界的风一来,人的心波就动摇了,心中的清静境界就消失了。

  有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假设一个辽阔的沙漠里安装了一部公用电话,其初衷当然是为了那些偶尔经过的人,可以使用它来接通城市,以满足物质的、心理的种种需求甚至求救,而绝不会是相反的情形,因为即使有人打过来又能找谁呢?谁会傻傻地在沙漠里等一个电话吗?

  某天,住得离这部公用电话最近的一个人,当然,虽然最近也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此人经过这儿时居然听见电话铃在响——那个人显然是拨错号了,但他与接听电话的人聊了一会儿,聊得挺愉快。后来此人经过时,只要听到电话铃声在响,就去接听,他和每个打进电话来的人都聊得很愉快。但心里不免奇怪,自己与那些人素不相识,他们都是来找谁的呢?

  有一段时间他试着不去接那个电话,渐渐他发现,无论接与不接那电话铃总是在响,就像都市里的心理热线一样。久居沙漠的他当然不知道,对于城市人,这电话还真有点类似心理热线的作用。身居闹市的他们凭借一根电话线接通了一片空旷,如果正好有人来接,他们就可以聆听那寂静无边的美妙声响,如果没人接听,就正好证实了那里空无一人,只是想找一处空灵之地,一处可供心灵迷失片刻的地方。更让沙漠中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电话号码如今已被张贴到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在拨打它。结果是,那头电话铃声整天响个不停,这头拨号时常遭遇忙音。原来,为了找一处心斋,人们竟然争先恐后,拥挤如常。

  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趣的揣测,但是不无道理,不过,真要让心静静持斋,又何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呢?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如果能静下心来思考,往往会恍然大悟,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

  就像庄子所说的“唯道集虚”,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我们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完全是返之内在了,那么一世心斋则随我们任意撷取了。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