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心理学一本通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迷恋网络2004年3月,某晚报一个大大的标题令人触目惊心:“妈妈,我让网吧给害了!”该报道讲述了浙江省某市一位16岁少年因迷恋上网无法自拔,无奈之下3次自杀,母亲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
一个名叫王力的高一学生,因为迷恋上网,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继而旷课、逃学,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经过20多天的治疗,王力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据校方介绍,王力于2002年上高一后,成绩一般,并经常旷课、逃学。后来学校了解到,王力学习成绩下降、旷课的原因是沉迷于上网打网络游戏。2003年,由于学习成绩差,王力不得不留级。但留级后,王力依然热衷于上网,并经常旷课逃学。学校为此多次对王力本人进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教育,王力也多次写下保证书,但结果还是一切照旧。2004年开学后,王力到学校上了几节课后又不上了,2004年3月中旬,王力的父亲来到学校,要退注册费和寄宿费,学校才知道王力在精神上出了问题。
负责治疗王力的张医生指出,王力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是上网成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致。
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多,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性心理障碍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关注。心理学专家对众多网民心态进行过分析,对技术的迷信和对速度的崇拜,膨胀着上网的欲望,这是一类网民上网的动力;将上网当成一种时髦、流行如同身着名牌;看破红尘,远离江湖,隐居网络,成了许多人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
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人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其乐无穷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容易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患者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社会生活,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有自杀意向和行为,如前面讲到的那位少年。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500万左右的未成年人网民,在上网的人群中,患“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比例高达14%。
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应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有5%~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中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较高,时间较长,平均每周使用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
网络世界形形色色,把生活需要转移至寄托于网络虚拟空间的事件确实存在,所以,就有了很多现代化的新词:染网瘾、网恋、网络同居、网婚等网络综合征,更为严重的就是网络犯罪。
上网成瘾的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网吧密布大街小巷,成为青少年娱乐的主要场所,有时中小学生邀约集体上网玩游戏、冲浪等;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会体验到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即使那些没有心理问题,但自制力差的孩子同样会患上网瘾。有些成瘾者由于网上谈话自由或互动游戏而引起精神依赖。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形成网瘾的一个主要原因。
1.问题型家庭。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而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上网就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2.暴力型家庭。打骂孩子是父母教育中最恶劣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的传统中,孩子是自己的,打一下骂一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打孩子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孩子仇视父母,这样只能使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于是,网吧就成了他们的避风港。
3.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由于不健康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失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更谈不上什么人生理想,其向上的潜能往往被严重地挫伤或扭曲。这些孩子普遍感到学习的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为摆脱“弱者”地位,特别是当无法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寻找能够满足成就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给他们作为强者的愉悦感。
心理因素
好奇,大多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当初都是由于好奇心理,听经常上网的“网虫”同学或朋友说网络游戏如何如何的好玩,于是心里痒痒就跃跃欲试到网吧一展身手,一次,二次……逐渐就对网络游戏产生了精神依赖。
人格因素
“T型人格”是一种爱寻求刺激的、爱冒险的人格特征,它分为T+型和T-型。T+型从事的冒险活动是被社会所认可的;T-型所从事的冒险就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他寻求的这种刺激可能对他的成长是负面的,对这种孩子就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正确引导,让他接触到健康的活动。
还有就是延迟满足能力差。比如一个孩子产生某种需求时立刻就要满足,否则就要闹,而不考虑满足这种需求的时间和条件。一般来讲,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瘾。网络成瘾的男孩子大多性格内向、对事情特别专注因而易成瘾。
上网成瘾的危害
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上网成瘾是一种危害不亚于酗酒和赌博成性的心理疾病。
目前,“因特网中毒”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上网成瘾者常因担心电子邮件是否已送达而睡不着觉,一上网就废寝忘食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有人发展到每天起床便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和食欲不振。更有甚者,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升高,这种类似于肾上腺素的物质短时间内会令人高度兴奋,但其后则令人更加颓废、消沉。据统计,网络心理障碍者的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98.5%。20~30岁的单身男性为易患人群。有关专家还认为,上网成瘾也是婚姻破裂、对子女疏于管教、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的诱因之一。
网络成瘾还会影响公司职员的工作效率。一项对全美前10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超过55%的管理人员认为,很多雇员把上班时间用在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活动上。纽约一家公司暗中统计了本公司职员上班时间的网络活动,发现其中仅有23%是真正与工作相关的。由于上班时间在网上漫游而被辞退的雇员更是不断增加。
网络成瘾还可能会导致家庭破裂。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金波利·杨在过去三年中亲自访谈了数百名网络成瘾患者,她发现一个患有网络成瘾的丈夫,每天和他心爱的计算机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和他亲爱的妻子在一起的时间要长。更糟糕的是,他已爱上了他的“网上情人”,正准备带上他的电脑与妻子离婚。
上网成瘾的心理调适
对于孩子的上网成瘾,可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首先,要改变患者对网络活动的不良认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首先自己要认知网络,全面提升自己在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概念、方法和知识。青少年自控能力差,迷恋网络容易成瘾,家长应该引导和帮助,而不是呵斥、封闭和阻挠,甚至动不动就关电源、拔网线、拆电脑配件、把孩子锁禁闭,等等。
其次,多与孩子交流。孩子迷上上网,做父母的非常操心,防、管、骂、打,甚至赶出家门,各种方法都试过,但收效甚微。一位父亲无意中看到孩子的日记:“我真不该惹妈妈生气,家里没电脑我就去网吧,其实我很少玩游戏,主要是看些学习资料,后来妈妈越管越严,我才赌气玩游戏的。”父亲恍然大悟,把孩子找回来,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亲密聊天,谈网络上的一些东西,从谈话中他发现孩子的网络知识懂得特别多,于是父亲就给孩子买了两本计算机方面的书,还花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有空就陪孩子一起玩电脑,孩子还成了父亲学计算机的老师,父子俩其乐融融。此外,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帮助孩子从中辨伪识真,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再次,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孩子业余活动内容贫乏,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成了孩子的主要生活内容。上网时间一长就会成瘾,不能自拔,甚至影响学习和健康。如前面例子中,父亲怕孩子陷得太深,就刻意培养他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给他买了钢琴,要求他每年参加考级,假期就送他参加一些球类、绘画、英语等爱好方面的培训,同时又与国外同龄学生结对交友,有时候还全家一起去郊外度假。课余生活丰富了,兴趣广泛了,也就没有更多时间去上网,又能获得广博的知识。
最后,对孩子的上网进行限制。最好事先与其达成协议,约法三章。例如,关键是注意方法,最好与孩子达成协议,对上网约法三章。一是限制网友。一般不加陌生人,添加新好友时,必须经父母同意。二是限制时间。每天晚饭后1小时,周六、周日两小时。三是限制内容。不准上色情网站,不准玩大型游戏,不准告诉其他人自己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不准约见网友。四是限制地点。控制资金,严禁到网吧上网。这些规定中,违反一次,扣1小时上网时间,零花钱减半,严重违反,“禁网”一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提醒孩子言而有信,学会自制。孩子开始有投机心理,发现被处罚后,现在能自觉遵守了。这个方法很简单,用不同的QQ号码试探几次,就能知道孩子有没有违规。 心理学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