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认得几个字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59 临
寒假期间,家里经常多了三个孩子,来练习写毛笔字的。十五岁的大哥哥已经能够临欧阳询的《九成宫》了,他来学写字,交换条件是指导张容下围棋。至于另外这四个小的,还只能在一旁叽叽喳喳到处甩墨汁、画鬼符以及没事找事、问些他们并不认真好奇的问题。
“为什么写字要叫‘临’?”他们看着大哥哥,大哥哥看着帖,帖上的字却硬是不肯跟着他的笔下到棉纸上来。
“就是学书上写的字的样子吗?”一个说。
“可是写得一点也不像呀!”另一个说。
大哥哥脸红了,苦笑了,手笔一起抖起来了。
临(臨),是一个从来不曾出现于甲骨文中的字,这意味它出现得较晚,所以字义的形成也比较复杂。左边的“臣”,过去一向被解释成“臣,屈服也,临(臨)下必屈其体”。这样的说明委实过于迂曲,还不如索性将“臣”看作像監(监)字、鑒(鉴)字里的“臣”那样,就是一只表情夸张的大眼睛,这只大眼睛的主子(也就是右边上方象征着人的形符)正弯着腰,直愣愣瞠目下视。三个口,谓之“品”,一般的解释是“众物”的意思。原先在金文和石鼓文中,这个“品”的位置不在右边,而在“臣”的下方,三口成一横列,在上俯瞰的眼睛甚至还发射出三条短短的“视线”,一一指点到位呢。
这就是“臨”字原初的意思了——一个在高位上的人瞪大了眼睛,仔细审视在低位之众物(这里的众物当然也可以指人民)。所以《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和《荀子·劝学》中所谓的“不临深壑,不知地之厚也”就是既准确又丰富的描述了。只用一个“临”字,非但状述了这个动词使用的位置,也勾勒出环境的形势以及这登观的心情。此外,作为一种战车而命名为“臨”,顾名思义,一定是辆造型高大的侦察车。
一直到了小篆时代,原本被观望的众物(那三个口)才改变了位置,使得“臣”(眼睛)底下只留存一口,另两口堆成一上一下的位置,写到右边来。再发展到隶书时,今日书写的形体才告确立。可想而知,小篆以后的变化一定是为了书写美观、结体均衡的缘故。如此则造字的精微之义往往就给牺牲掉了。
孩子们对一个字里有那么一只直立的大眼睛很有兴趣,不停地拿笔描摹,居然在无意间将“臣”字画斜了、画横了,这就更加清晰地看出“臣”之为眼睛的底蕴来。
“所以临帖的学习不单单是让你对照着一笔一画地写,更是让你仔仔细细地看。”我跟那大哥哥说。
大哥哥几时能够学书有成,我可不敢说。但是张容的围棋却一日千里,刻进有功。连带地,在和我下象棋、五子棋甚至跳棋的时候,都有了布局的远见。这天晚上,他在连赢了我三盘之后得意地跟他的妹妹说:“小孩子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已经来临了吗?”张宜睁大眼睛,十分好奇地跟着起哄。
“没错,大人已经一点一点被打败了。”
“是哪一个小孩子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张宜有些不放心地追问。
“还没轮到你,你不用太着急。”张容站到椅子上,双手叉腰,向下俯瞰着我,不错,是个“臨”字!
送给孩子的字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临(臨)”字原初的意思——一个在高位上的人瞪大了眼睛,仔细审视在低位之众物(这里的众物当然也可以指人民)。一个“临”字,非但状述了这个动词使用的位置,也勾勒出环境的形势以及这登观的心情。 认得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