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乡愁篇·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先秦·无名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名片】选自《诗经》,作者无考。
【释疑】薇:即野豌豆。|作:起,指野豌豆初露地面。|止:句末语气词,无实意。|曰归:即归。曰,句首、句中语气词。|莫:通“暮”,岁暮,即年末。|靡:无。|狁(xiǎn yǔn):秦汉时匈奴的先民。这里也代指战争。|遑:闲暇,空闲。|烈烈:强烈,猛烈。|载……载……:即又……又……。与现今的“载歌载舞”中同义。|我戍未定:边疆尚未平定。|聘:探问,指向家报平安,回家探问。|刚:硬。|阳:指十月小阳春。|盬:止息。|孔:非常。疚:忧苦,内心痛苦。|来:归家。|彼尔维何:那盛开的花是什么?尔,花盛开的样子。维,无实意。|常:棠棣,一种植物。|华:同“花”。|路:车,战车。|斯:语气词,无实意。|君子:做官的人,即将帅。|戎车:士兵,军队。|四牡业业,四匹战马高大威猛。古时战车以四匹马拉。(亦可参见“国殇”)业业:高大威武的样子。|骙骙:马强壮的样子。|依:依托,指将帅们坐在马车上。|腓:庇荫。|翼翼:整齐的样子。|象弭鱼服:象牙装饰的弓箭,鱼皮制成的箭袋。|戒:戒备。|棘:通“急”,急迫。|依依:轻柔的样子。|思:句末无实意。|雨:音“遇”,动词,下。
【读解】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作品,表达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薇的成长阶段,来表现时节的变化。以采薇起兴,讲出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战士们对回家的无限渴望和边疆未定、敌人不断来扰的无奈。之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春归冬,不仅是讲来与归时的季节、景物、天气,更暗示了一种年龄变化。参军时正值血气方刚之时,而回家时已成白首老者。对时光已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溢于言表。
■ 汉·无名氏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名片】汉无名氏,作者无考。
【释疑】交疏结绮窗: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阿阁三重阶: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指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曲音清越,多表现哀怨之情。|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惜:痛。|知音:识曲的人。能够听懂乐曲的人。|鸿鹄:鸿指大雁,鹄指天鹅。鸿鹄连文者则专指鹄。双鸿鹄就是两只天鹅的意思。|高飞:远飞。
【读解】此诗慨叹知音难觅,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形象和各种明晰的意象,曲折地表达了彷徨失意的复杂情感。全诗细腻生动,缥缈空灵,发人深思。诗人在这里写的是歌者的歌声,其实更是在抒写自己的悲酸心声。
■ 汉·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名片】作者无考。
【释疑】重:重复,又。|生别离:生离,以后难以再见了。|去:距离。|涯:边际,边。|阻:路难走。|胡马: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越鸟:南方的鸟。|去:离开。|缓:宽松。|反:通“返”,返回。|捐:意思与“弃”相同,都是舍弃的意思。|道:说。
【读解】诗的开头真切地再现了女子看着自己的爱人离去时,站在送别地点,久久不愿离开,爱人每跨一步的背影都记在自己心里的样子。一个“生别离”将二人的处境和诗的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以“胡马”奔跑时顺着北风,“越鸟”筑巢是朝向南方,来表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女子对游离在外的丈夫的心疼。最后一句“努力加餐饭”,将女子质朴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质朴的关爱胜过了无数华丽的表达——将千万的思念之苦埋在心底,最牵挂的还是丈夫的身体。句句有爱,处处含情,质朴中见清新。
■ 汉·张衡
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名片】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诗今存数首,《同声歌》《四愁诗》是五言诗、七言诗创始期间的重要作品。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释疑】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涕:眼泪。|翰:衣襟。|金错刀:汉朝王莽摄政时铸的一种钱币。|英:同“瑛”,美石。|致:到达。倚:通“猗”,语气助词,无实意。|琅玕:美玉。|双:两个。|怏:郁闷,闷闷不乐。|陇阪:陇山。|襜褕: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明月珠:即夜明珠。|纡:郁闷。|雰雰:雪下得很大的样子。|巾: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段:通“缎”。
【读解】张衡的诗歌,以这首《四愁诗》最有名。诗分四章,分别列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地名,表达诗人心中广大辽远无可逃避的惆怅忧伤。四章结构相同,按“所思、欲往、涕泪、相赠、伤情”的次序层层递进,表达了对美人的向往和追求,其实是委婉地表达了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彷徨,从侧面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险恶。清代沈德潜称此诗“心烦纡郁、低徊情深,风骚之变格也”。
在此以前,七言诗或是杂以八言、九言,或是每句前三字、后三字而中间夹一“兮”字。《四愁诗》全诗均为七言句式,每句都采用上四、下三的形式,已具七言诗的雏形。全诗纷错起伏、深沉跌宕,循环往复,回肠荡气。张衡的文论也颇有影响。
■ 三国·曹丕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名片】曹丕(187—226),字子桓,曹魏的开国皇帝,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去世后庙号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他的诗、赋、文学皆有成就,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他的《典论·论文》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也很高。
【释疑】摇落:凋残。|雁:天鹅。|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茕茕:孤独无依。|援:抚。|清商:乐名。音节短促。|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
【读解】曹丕的《燕歌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我国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这首诗是《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诗的开头借写秋景来追诉离别时的情感,接着通过想象和心理变化来描写远方的丈夫思念故乡的情状,然后细腻地描写女主人公的居家细节,表达寂寞的渴望之情,最后把笔触转向星空,借神话传说表达深深的伤感和浓浓的忧郁。全诗形式新颖,整齐别致,文辞亮丽,情深意挚。全诗辞藻华美,假拟女子的口吻,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其中也隐约展示自己渴望实现政治理想的心中衷曲,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心与同情。另外,这首诗句句用韵,音调和谐,清丽宛转,对后世歌行体影响很大。
■ 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名片】同前。
【释疑】少:少年时代。适:迎合。|俗:世俗。|韵:本性,气质。|性:天性,本性。|羁鸟:笼中鸟。羁,束缚。|守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里:村落。|虚室:空室。|樊笼:比喻官场生活。樊,栅栏。笼,蓄鸟工具。
【读解】 《归园田居》共五首,此为其一。叙述了诗人自幼的喜好:无适俗韵,本爱丘山。之后,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诗人归去之后的田园生活:在榆柳、桃李的荫蔽中,显出几间房舍。村中鸡犬之声相闻,充满了生活气息。整个场面质朴而温暖。“久在”与“复得”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官场尔虞我诈以及腐败生活的厌恶和重返自然、归于质朴的轻松愉悦心情。
■ 东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名片】同前。
【释疑】南山:指庐山。|兴:起床。|理:清理。|荒秽:原意为污秽之物,此处指杂草。|荷:负荷,扛着。|长:生长。|愿:指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志愿。|违:违背。
【读解】《归园田居》共五首,此为其三。这首诗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生动写照。讲了诗人全心投入种植作物的工作中,从一大早便开始劳作,直到晚上。这种生活和诗人之前做官的生活差距很大,那么他会不会后悔了呢?诗的最后一句给了我们答案:但使愿无违。作者的“愿”其实就是遵循自己的意愿,就是在那喧嚣的世路上保持清醒的自我,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里的一个“但使”,道尽了诗人的义无反顾和对归隐之后质朴、自然生活的满足。整首诗中,质朴却并不使人觉得粗俗,读完有种淡淡的向往。或许,这就是自然的魅力吧。
■ 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名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晚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作品大多散佚,诗歌存19首,收入《全唐诗》。
【释疑】偶:偶然想到。|少小离家:贺知章37岁中进士后离开家乡,86岁才还乡。|老大:老了。|乡音:家乡的方言。|无改:没有变化。|鬓毛:鬓发。|衰:稀疏。|相见:见面。|相识:认识。|近来:走进来,指回乡之后。|消磨:变化,变迁。|镜湖:作者贺知章家乡的湖泊,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
【读解】诗风朴素,文字浅白,情感浓烈,有无限沧桑感。字里行间荡漾着浓郁的乡愁。贺知章写这两首诗时已86岁,距他离开故乡的时间已有五十多年了。第一首非常细腻地描绘了儿童们的天真和好奇,表达了心中的感叹和喜悦。第二首表达人世变迁的感慨,表达自己的初心不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表现幽默生动的儿童笑问的场面。全诗感情深沉,语言朴实,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感动。第一首诗最后的“笑问客从何处来”为什么有问无答呢?儿童的这一句天真的问话,引起诗人心中的很多感慨,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所以诗人在这有问无答中悄然结束了全诗。这样写更凝练,更生动,也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回味。
■ 唐·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名片】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现存诗仅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
【释疑】春江花月夜:原是曲牌名,乐府旧题。|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芳甸:芳草葳蕤的郊野。|霰:天空中降落的细密的白色小水珠,形容月光下晶莹的花林。|流霜:飞霜。比喻月光洁白清凉。|汀:沙洲。|纤尘:纤细的尘。|穷已:穷尽。|悠悠:逍遥悠闲的样子。|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市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水边地区。|扁舟子:坐着小船飘荡江湖的人。|明月楼:月夜下的绣楼。|离人:相思的人。|妆镜台:梳妆台。|玉户:华丽的楼阁。|逐:追随。|文:同“纹”。|闲潭:静深的水潭。|碣石:在河北昌黎。泛指北方地区。|潇湘:湘江与潇水。泛指湖南湖北地区。|乘:趁。|摇情:心潮澎湃,情绪飞扬。
【读解】这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中描写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情感,闪烁着画面美和音律美,可以说是营造了一个美不胜收的清明澄澈的精神空间。春、江、花、月、夜在诗人的笔下洋溢着光辉,让每一个字都变得明亮起来,有着浓烈的艺术冲击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充满哲思,感伤中又洋溢着对人生的热爱,惆怅中又流露出对美好的追求。诗人的抒情视角最后集中在月的意象上,从月升、月悬、月斜、月落,描写了明月在美好夜晚的完整轨迹,也清晰地勾画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脉络和思路历程。
■ 唐·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名片】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曾任尚书司勋员外郎等职。最有名的诗歌作品就是《黄鹤楼》,据说李白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风骨凛然,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释疑】黄鹤楼:在湖北武昌。|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江汉平原。|历历:清清楚楚。|汉阳:地名,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日暮:黄昏。|乡关:故乡。
【读解】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曾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由写景到抒情,这首诗气韵贯通,高古清逸,颇为动人。
■ 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名片】同前。
【释疑】闻:听到。|官军:政府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指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一带地方。河北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老巢。河南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安史之乱时,被叛军占领。763年,河南河北都被官军收复。|剑外:四川剑门以南地区称剑外,这里代指当时杜甫流落的蜀地(四川)。|忽传:忽然传说。|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初闻:刚听说时。|涕泪:眼泪。|衣裳:衣服。|却看:回过头来看。却,回头。|妻子:妻子孩子。|漫卷:随便卷起。|诗书:指手中拿着的书本。|白日:白天。|放歌:放声歌唱。|纵酒:尽情喝酒。|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还乡:指回到洛阳。|即:即刻,立即。|巴峡:嘉陵江上游、今四川重庆一带的江峡。|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巫山县东,因附近有巫山而得名。|襄阳:城市名,在今湖北省。|洛阳:城市名,今属河南。
【读解】这首诗是诗人听到官军胜利收复河南河北时写的,抒发了自己喜极而泣的快乐心情,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激情。前几句用了“初闻”“却看”“漫卷”“放歌”“纵酒”等动作来表现诗人的欢乐,后两句则展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愿。全诗刻画了诗人激动的表情和神态,节奏轻快,语言流畅,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动词用字非常准确。“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距离很远,但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几个字把它们连起来,就形成了电影里的快镜头一样飞速闪现的艺术效果。从“巴峡”到“巫峡”,峡窄浪急,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而下,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不再坐船,而是走陆路,所以改用“向”。几个动词用字,都非常准确。
■ 唐·岑参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名片】岑参(715—770),南阳人,宰相岑文本曾孙,唐代边塞诗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现存诗403首,擅长七言歌行。
【释疑】故园:故乡。|龙钟:年迈体弱的样子。|凭君:借助你。
【读解】这首诗就像一个小折子戏,生动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偶遇对话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五代·李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名片】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在位十五年,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后期词作清丽凄凉,多写亡国之痛。
【释疑】潺潺:象声词,雨声。|阑珊:衰残,将尽。|罗衾:绸被。|不耐:受不了。|客:指被拘汴京。|一晌:片刻。|贪欢:指沉醉梦中欢愉。|凭栏:身倚栏杆。|无限:没有穷尽。谓程度极深,范围极广。|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别时:指投降被俘,从金陵被押往汴京。|见时:指重回金陵。|流水落花:形容残春景象。
【读解】这首词的上阕是对梦的回忆,下阕是对故国江山的怀想。感情沿着“从清冷的现实到贪欢的梦忆再到伤感的望乡”的脉络推进,最后再回到现实的暮春风景,呼应上阕的开头“阑珊”二字,感叹流水落花,茫然无绪的心态被和盘托出。注意这里的“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两种解释。一种作“莫凭栏”,是说不要一个人凭栏远眺,徒惹伤心。另一种是说“莫”通“暮”,作“暮凭栏”解,是说黄昏时候凭栏远眺,思念故国。两解之间,我取“莫凭栏”说,觉得这样解释更直接和顺畅。另外,关于“天上人间”也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说天上人间构成整个迷茫世界,烘托自己茫然无绪的现实感受,写作手法类似李白“惟见长江天际流”。另一种是说“天上”和“人间”比较,比喻国盛和国破的境遇悬殊,俘虏生活是从天上降到人间。我取第一种说法,认为符合诗人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现实遭际。
■ 五代·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片】同前。
【释疑】春花秋月: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多少:几何,若干。|故国: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不堪回首:谓不忍心回忆过去。|雕栏:雕花彩饰的栏杆;华美的栏杆。|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亦用为台阶的美称。|只是:仅仅是;不过是。|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读解】这首词极写亡国之痛。故意用两个问句,牵出对故国往事的万千感慨,春花问地,秋月问天,往事问自己,使澎湃的情感波涛在急切的问答间自然流淌,既吸引读者注意,又给自己的抒情提供了顺畅的抓手。同时也用漫然无辜的眼神打量这个复杂的世界,让蜿蜒的浓愁曲折回旋地在回答的语境中贯穿流走。
词很浅显,不多叙。这首词在他被俘三年后的生日(七月七日)命歌伎演唱,惊动宋太宗,再加上“小楼昨夜又东风” “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被认为有复国之情,故而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 宋·王安石
明妃曲(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名片】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官至宰相,主持变法,推行新政。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半山园。封荆国公,人们也叫他王荆公。他的散文成就较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词流传下来的不多。今存《王临川集》。
【释疑】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两:同“辆”。|胡姬:胡女。|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能弹出和美声音的手。|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宫女。|青冢:昭君墓。
【读解】这首诗共二首,这是其中第二首。作者一反众论,超越民族恩怨,从相知心的角度,提出了关于王昭君的新视角,认为她能够得到胡恩,能够和单于彼此知心,未尝不是幸福的。
■ 宋·潘阆
酒泉子·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名片】潘阆(?—1009),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释疑】长:通“常”,经常。|满郭:满城。|来疑沧海尽成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空了,全部集中到钱塘江的大潮里。|万面鼓声中:形容潮声猛烈。|弄潮儿: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向:朝着,面对。|觉:醒来。|尚:仍然。|寒:惊心动魄。
【读解】这首词回忆了钱塘观潮的壮丽景象,描写了观潮人群的热烈气氛,赞美了弄潮儿的英姿和勇气,抒发了对钱塘潮的怀念之情。诗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分别描述了人和潮的不同情境,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动人心弦。人的倾城而出,其实也是侧面烘托潮水的壮观。潮水的万鼓轰鸣,其实也是为了侧面烘托弄潮儿的勇敢矫健。观潮盛况、潮声轰鸣、弄潮搏浪,都是为了侧面烘托梦中的思念,具体体现长忆观潮的“忆”字。正因为有了这环环相扣的景象,才更加令人念念不忘,长忆观潮。
■ 清·郑板桥
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名片】同前。
【释疑】隋堤:隋炀帝开凿运河时所建,所以称隋堤。|瓜步:地名。在江苏六合东南。有瓜步山,山下有瓜步镇。古时瓜步山南临大江,南北朝时屡为军事争夺要地。|红桥:桥名。在江苏省扬州市。明崇祯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冷淡:不浓艳;素净淡雅。|不成:不像。|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酒人:好酒的人。|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功课:借指每日必做的事情。这里是调侃。|折腰:《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将毋:表示选择的疑问词。|左:违背心愿。
【读解】这首诗描写对扬州的思念,表达了不愿低眉侍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意愿。
■ 清·丘逢甲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名片】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仓海君又作沧海君。清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人。客家人,祖籍广东省嘉应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因在清雍正年间不少“丘”姓者因避讳孔子之名,改成了“邱”姓,故丘逢甲宗族姓“丘”或“邱”者皆有。丘逢甲有时也被写作邱逢甲。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曾参与抗日运动,擅长诗文,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释疑】难遣:难排遣,难消除。|潸:流泪的样子。|四百万人: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也。|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
【读解】诗人面对春天的美景,却觉得忧愁填胸,难以排解。因为他始终忘不了去年这一天台湾被从祖国割裂出去的伤心往事。诗人在这首诗里抒发了真实强烈的家国眷恋和悲愤情怀。这首诗朴实无华,浅白直接,却又震撼人心。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主动请命组织台湾义军,抵抗日军来犯。计全台共编160余营,以“诚”“信”“壮”“靖”等16字编列,丘逢甲被推举为义军统领。第二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台湾各界“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丘逢甲当众咬破手指,血书“抗倭守土”四字,哭道:“清廷虽弃我,我岂可复自弃耶?”毅然坚持率兵抗敌。7月底失败后,撤退到广东。临行前写下的《离台诗》非常感人。如:“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里的“宰相”指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孤臣是指作者自己。
此后,丘逢甲几乎每年都写“怀台诗”。他传世诗篇有3000余首,其中“怀台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其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