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用人篇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高昌 19807 2021-04-06 01:4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用人篇·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先秦·接舆

  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名片】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平时“躬耕以食”,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另有记载说他原名陆通,字接舆。楚王闻其贤,遣使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之,陆通不答应。使者走后,其妻从集市回来说:“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事先生穷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后夫妻变名易姓,隐蜀峨眉山。

  【释疑】德:品味。|衰:低。|谏:挽回。|追:追悔。|殆:危险。

  【读解】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讽刺孔子周游列国的举动是自降身价。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品位怎么这么低俗呢?过去的已经难以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追悔。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当政者真是没救啊!”孔子想和他谈谈,接舆却赶紧避开了。

  ■ 秦·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名片】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释疑】逝:跑。|不逝:跑不动。|若:你。

  【读解】值得关注的是这首诗中的“气”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气”是一个内涵十分深厚的名词。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庄子认为气像风一样存在于天地之间,无形而运行不息,“通天下一气耳”,又代表着人的生命活力:“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管子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他们把气看成一种精神气度,一种修养胸襟。孟子则认为,气存在于人体内,为“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项羽这里所说的气,应该就是孟子所说的这种“浩然之气”,是一种意志力量,一种精神气概,一种品德禀赋。正因为有了超越一切世间凡俗的精神力量,所以才能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盖世”说的是内在气度,“力拔山”说的是外在力量,这一句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自信和自负。这是昔日霸王在败亡前对自己心爱的人唱的歌。作者用第一句简单明了地概括自己之前的功业,以第二句说明现在的境况。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无奈和慨叹。憾恨中依然带着霸气和王者风范。

  ■ 汉·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名片】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后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他成为皇帝之前又称沛公、汉中王。

  【释疑】兮:语助词,相当于今天口语中的“啊”。|威:威武,威猛。|威加海内:威震四海。|安得:哪里寻找。

  【读解】《大风歌》其实是一首思贤若渴的自白书。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汉高祖刘邦当时的心理状态。风起云翻的局势造就了刘邦威加海内。衣锦还乡时,思忖往事今时,不知如何守住已得的天下,希望贤才猛士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短短二十多字的内心独白,有声有色,大气非凡,表现了作者的胸襟和气概。

  ■ 汉·刘邦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名片】同前。

  【释疑】鸿鹄:即大雁,也有人说是天鹅。|举:腾飞。|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这里指羽翼。|横绝:飞遍。|矰缴:“矰”指拴着丝绳而能收的箭。缴指弓箭上的细绳。矰缴在这里表示利箭。|施:做。

  【读解】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刘盈的母亲吕雉按张良的主意,请出当时的名士“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辅佐刘盈,使刘邦以为刘盈深孚众望,随后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并吟唱了这首《鸿鹄歌》,意思是说:“大雁腾飞天空,能到一千里高度。它的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飞遍四海,弓箭还能将它怎么样?”这首诗歌比喻巧妙,含蓄深沉,颇有深意。

  ■ 三国·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名片】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他的诗风悲凉慷慨,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与儿子曹丕和曹植合称“三曹”。现存乐府诗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有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

  【释疑】当:应该。|譬:譬喻,比喻。|去:过去。|当以:为了使节奏和谐而用,无实意。|忧思:心中忧愁的情绪。|杜康:夏国第五代国君。酿酒业的鼻祖,被尊称为“酒圣”,因而其名字也代指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本是表现女子对爱慕人的心理,这里表现作者求贤的心理。青衿为古代读书人的代称。|沉吟:沉思低吟,低声吟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引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重视与渴望。|掇:拾取。|中:内心。|陌:乡间小路,东西走向。|度:越过。阡:乡间小路,南北走向。|枉:屈尊,屈就。|存:问候。|契:相合,投合。|讌:通“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原句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周公吐哺:引用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明礼贤下士之心。

  【读解】此诗是一首求贤诗,用典是其一大特色。引用《诗经》中“子衿”和“鹿鸣”表现对贤才的倾慕和渴望;引用《管子》的“形解”和周公的做法,表达自己礼贤下士的决心。本诗作于作者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正准备渡江与孙权、刘备一决高下之时。从诗的结尾,一句“天下归心”中,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三国·诸葛亮

  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名片】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署名诸葛亮,学界有争议,认为是误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封为武乡侯。病逝于五丈原后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释疑】步:走。|齐城门:齐国城门。在现今山东临淄附近。|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山东临淄。|累累:接连成串。|田疆古冶子:齐景公时田疆、古冶子和公孙捷为齐国三勇士,后被晏婴设计自刎而死。|排:推倒。|文:应为“又”的误写。|一朝:一天。|齐晏子:齐国晏婴。

  【读解】传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陇亩时,常爱唱这首《梁甫吟》。《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种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本诗为咏史诗。在齐城门望着荡阴里,看着三勇士的坟墓,不禁心生感慨,想到曾经忠勇的为国君出生入死的三位武臣只因一时不慎,功高盖主而被晏婴设计,纷纷自刎的历史典故,谴责之意不言自明。整首诗用词朴素,结构严谨,发人深思。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他的一些政论文章如《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在历史上影响更大。

  ■ 西晋·左思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名片】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

  【释疑】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的谷地。|离离:繁盛,茂密。|苗:初生的草木。这里指小树。|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荫:遮蔽。|百尺条:指涧底松。条是树枝的意思。|世胄:世家子弟。蹑:履、登。|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金:指金日家族。据《汉书·金日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冯公:指汉冯唐,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伟:奇。|不见招:不被进用。

  【读解】这首诗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对封建门阀制度进行了辛辣讽刺。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卑微而受到压抑,世家大族的高干子弟无论是否有才能,却都占据要位,当了大官。“郁郁涧底松”等前四句,巧妙地以松和苗来喻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写的是人间不平。诗名“咏史”,实际上影射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可谓典型的以古讽今。全诗形象鲜明,含蓄隽永,简洁有力,意味深长。

  ■ 唐·李世民

  赐魏征诗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䪥。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名片】李世民(598—649),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释疑】醽(líng)醁、翠涛:均为魏征所造酒的名字。|兰生:汉武帝百味旨酒。|玉䪥(xiè):隋炀帝时酒名。|败:坏。

  【读解】这首诗的题目后加有题注:“魏征善治酒,有名曰醽醁,曰翠涛,世所未有。”诗是为诤臣魏征写的。字面意思是夸赞魏征所酿的美酒,实际也是借酒喻人,称赞魏征可贵的品质。魏征病逝后,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唐·魏征

  暮秋言怀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名片】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人。曾任尚书右丞、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进封郑国公。敢于直谏,史称诤臣。卒谥文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编撰,撰《隋书》总序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等。

  【释疑】首夏:初夏。|杪秋:秋末。|三河:黄河、析支河、湟河。|日夕:日夜。|乡思:思念故乡。|剪:侵袭的意思。|捎:带走。|沦歇:衰落,衰歇。|式微歌:指《诗经》中的《国风·邶风·式微》。这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表达了夜以继日地在野外为君王辛劳的心声。第一段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意思就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谁还在露水中!后来“式微”成为后世诗歌常见的意象。

  【读解】作者对暮秋风景进行了细腻描绘,情景交融,抒写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为国事操劳的心声。全诗至最后一句表白沉郁慷慨,有悲凉慷慨之气。

  ■ 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名片】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曾任右拾遗等职,后世称陈拾遗。家世豪富,性情豪迈,因为给朝廷提意见被免官。回故乡后又受到诬陷,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为初唐诗坛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存诗共100多首,以《登幽州台歌》最为著名。

  【释疑】幽州台:又名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市。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用于招纳贤才而得名。|古人:指古代重用人才的君主。|来者:指当世能够识才用才的人。|念:思索。|悠悠:广阔。|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读解】这首诗用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寂寞的心情和苦闷的处境。语言明白晓畅,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前两句写出了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这样从古到今、广阔无边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悲哀的情绪,两相对照,动人心弦。前两句是古人和来者的纵向对照,后两句是天地之大和独自一人的大小对照,巨大的孤独感笼罩全诗。“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指的是诗人生活时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这是一首俯仰天地、纵览古今、落寞抑郁的孤傲悲歌,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悲怆跃然纸上。

  ■ 唐·陈子昂

  感遇诗(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频。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名片】同前。

  【释疑】圣人:贤明的人。|忧:关心。|济:济助。|元元:百姓。|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名,车盖用黄缯作里子。|瑶台:用玉石装饰的楼台。|安可:不必。|化:习俗,风气。|弥:更。|敦:敦厚,淳厚。|穷:穷尽。|云构:高大的建筑。|夸愚:炫耀愚蠢的行为。|适:只。|累:累赘。|昏:糊涂。

  【读解】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对不顾人民死活而大兴土木、愚昧迷信、穷奢极欲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直接抨击和指斥,犀利尖刻,一针见血。

  ■ 唐·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名片】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别人也叫他孟襄阳。因为他曾经隐居在鹿门山,也被称为孟山人。他的诗风格清淡,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和王维齐名,合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释疑】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开元年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职权相当于丞相。|涵虚:包容虚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混太清:水天一色。太,高;清,指天空。|云梦泽:古云梦泽指湖北湖南部分地区。洞庭湖为其一角。|气蒸:雾气蒸腾。|波撼:波涛激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欲济:想渡湖。比喻想做官。|端居:闲居。|圣明:指圣明君主,这里是恭维话。|坐观:坐看。|徒:空。|羡鱼:羡慕垂钓。鱼,动词,垂钓。

  【读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了《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唐朝没有直接的丞相官职名称,这首诗题目中的张丞相,指张九龄。他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职权相当于丞相,所以题目中美称其为张丞相。

  孟浩然给张九龄写这首诗,是希望张九龄向朝廷引荐自己。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古代的求职书。作者通过洞庭湖气势磅礴的风光描写,以及欲渡无舟心情的曲折表述,委婉地阐发了自己的憧憬、抱负和苦衷。颔联气势磅礴,历来被人称道。由于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的缘故,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不卑不亢,同时又简洁得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 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名片】 同前。

  【释疑】三川:指洛阳。因河、洛、伊三川而名。|北虏,指安禄山叛军。|四海南奔:指举国官员百姓纷纷南逃。|永嘉: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刘曜攻陷洛阳,中原贵族纷纷南逃、避乱江东。|但用:只要起用。|谢安石:指东晋谢安。东山是谢安隐居处。|静:即靖。|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这里比喻入侵中原的胡兵的势焰。

  【读解】永王李璘带兵东击安禄山叛军,李白写了一组《永王东巡歌》,这是其中第二首。诗人以东晋谢安石自比,带着强烈的自信,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抒发了渴望为国破敌立功的热切愿望。

  ■ 唐·孟郊

  答姚怤见寄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

  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如将舞鹤管,误向惊凫吹。

  大雅难具陈,正声易漂沦。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行吟楚山下,义泪沾衣巾。

  【名片】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的诗注重炼字炼句,苦心琢磨,属于苦吟诗派,和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释疑】姚怤:唐代人,与孟郊、张籍有诗词唱和,余不详。|见寄:寄我。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贤哲:贤明睿智的人。|苟合:随便。|出处:谓出仕和隐退。|待时:等待时机。|迷见:见解糊涂。|异士:杰出人士。|舞鹤:仙人王子乔骑鹤飞升的典故。|管:乐器,指笙。传王子乔喜吹笙作凤鸣。|惊凫:受惊的野鸭。|大雅:即正声。|具陈:详细陈说。|正声:符合音律的声音。|漂沦:衰败;飘零。|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行吟:且走且唱。|楚山: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有抱玉岩,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这里暗喻姚怤怀才不遇。

  【读解】从另一位唐代诗人张籍《赠姚怤》中的“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推测,姚怤是一位到老仍居下位、得不到朝廷重视的贤才。孟郊的这首《答姚怤见寄》是他回赠给朋友姚怤的一首诗,对姚怤的境遇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对其高洁的品行和杰出的才华表示欣赏,对贤才得不到重用而进行了控诉和反讽。

  ■ 唐·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名片】同前。

  【释疑】纨绔:指富家不学无术的子弟。|不饿死:不会饿死。|儒冠:指儒生。|误身:穷困潦倒。|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贱子:作者谦称自己。|具陈:全面陈说。|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国之光尚宾也。”这里指杜甫以乡贡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破万卷:读透读懂的书很多。|扬雄:西汉辞赋家。|敌:匹敌。|子建:指三国时期的曹植。|亲:接近。|李邕:唐北海郡太守,曾主动结识杜甫。|王翰:唐著名诗人。|卜邻:作为邻居。|挺出:杰出。|尧舜:上古的圣君。|旅食:寄食。|主上:指唐玄宗。|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纵鳞:任意游泳的鱼。|猥:谦辞,犹言辱。|贡公:西汉人贡禹。他听到好友王吉显贵了,高兴得弹冠相庆。|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怏怏:气愤不平。|踆踆:进退两难的样子。|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去秦:离开长安。|白鸥:诗人自比。|浩荡:浩荡的烟波。|驯:约束。

  【读解】杜甫当时困守长安,希望得到韦左丞丈的帮助,所以说这首奉赠诗带有一定的社交性质。杜甫写得不卑不亢,既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创伤,也控诉了当时社会的不公,抨击了当时压抑人才的社会现实。排比句的大量运用,使全诗读起来有回肠荡气之感,非常成功。

  ■ 唐·李绅

  答章孝标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名片】同前。

  【释疑】第:进士及第。|高心:心高气傲。

  【读解】章孝标(791—873)是唐代诗人,字道正,诗人章碣之父。李绅镇守扬州时与他相识。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经李绅鼓励,才坚持再进行考试,至元和十四年(819年)方才及第。回家路上先写了一首《及第后寄李绅》:“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说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我骑的马已经快要到扬州城了,所以寄这首诗报告大家,请洗洗眼睛改变对我的评价。唐代以考上进士为镀金,“金汤”即“金液”。现代人把出国留学或获得某种高一级的资格,也称为“镀金”,就是从唐代传下来的。李绅写这首诗,对章孝标进行了坦率的批评和规劝。章孝标读后非常惭愧。

  ■ 唐·白居易

  鸟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名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朝著名诗人。祖籍太原,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在洛阳逝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释疑】微:微贱。|枝头鸟:枝头跳跃的小鸟。

  【读解】这可以说是古代的一首生态文明之歌。诗的意思很浅显,大意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就微贱,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骨肉皮毛。奉劝先生别击打枝头的小鸟,雏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呢。诗人在这里发出了保护小鸟、众生平等的理念,体现了一颗善良悲悯的护生之心。

  白居易的这种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考,对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唐·白居易

  放言二首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名片】同前。

  【释疑】底事无:什么事都没有。|臧生:指臧孙纥,又称臧武仲。鲁国司寇,封邑在防(今山东费县东北)。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却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诈圣:欺诈圣人。|宁子:即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武子。孔子评价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后来人们就把宁武子作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取:拿。|燔柴: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这里指火光。|兼:比较。|照乘:珍珠的名字。|殊:异。|君:这里指友人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钻龟、祝蓍:古代占卜活动的名称,钻龟壳看其裂纹以定吉凶,或以蓍草的草茎来占卜。|试玉: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辨材:作者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周公恐惧: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在有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时,也会感到恐惧。|王莽谦恭: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向使:假如。|复:又。

  【读解】本书选录的《放言》,也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几年后白居易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赴任途中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元稹。这里选录的是其中两首,主题都是关于政治上真伪辨别的思考。“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提出了比较才能鉴别的问题。“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则提出了时间考验的问题。通篇议论说理,却因为妙用比喻和典故,并不枯燥,反而通篇给人一吐为快的感觉。

  ■ 唐·窦庠

  醉中赠符载

  白社会中尝共醉,青云路上未相逢。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名片】窦庠,生卒不详,字胄卿。曾任国子主簿、殿中侍御史和登、泽、信、婺四州刺史等。与白居易、元稹等为同时代人。他和家中四位兄弟窦常、窦牟、窦群、窦巩俱有诗名,合著有《窦氏联珠集》。《全唐诗》收有窦庠诗作二十一首。

  【释疑】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青云路: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途径。|莫小:以……为小。|无妨:想不到。|卧龙: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读解】作者通篇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提醒人们不要光从门第、考试成绩之类条件来小看符载这样暂处下位的人才,就像不要小看一池浅水,因为说不定水浅处也会有卧龙呢。

  ■ 唐·杜荀鹤

  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名片】同前。

  【释疑】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蓬蒿:泛指野草。|直待:等到。|凌云:耸入云霄,喻其高。|始道:才说。

  【读解】小松树小的时候埋没在杂草中,人们很难注意到它。直到它成长起来,人们才了解它的高大。这首诗其实是在借松写人,既是勉励小松一样的人才不要因一时被埋没而气馁,同时也讽刺了那些不能识别人才,只能到成功时才为人家叫好的封建官僚。诗人托物讽喻,呼唤为人才成长给予更多的爱护和帮助。

  ■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四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

  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乡国论文集古欢,幽人三五薜萝看。

  从知阆苑桃花色,不及溪松耐岁寒。

  【名片】同前。

  【释疑】己亥:农历己亥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浩荡:庞大貌。|吟鞭:诗人的马鞭,也泛指马鞭。|东指:去的方向。|落红:落花。|温文:温和而有礼貌。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照人:肝胆相照的意思。|岭上云:比喻友情像岭上白云一样崇高、素洁而绵长。|寄语:传话,转告。|瞿塘: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收帆:停船。|九州:中国。|生气:生气勃勃。|恃:依靠。|风雷:形容声势巨大。|喑:哑。|究:终究,毕竟。|重:重新。|抖擞:振作。|降:出现。|乡国:故国。|论文:评论文人及其文章。|古欢:借称旧好,老朋友。|幽人:幽隐之人;隐士。|三五:三五位。|薜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这里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阆苑:借指苑囿。|桃花色:粉红色。|不及:赶不上。|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

  【读解】道光十九年是己亥年。诗人这一年写了315首绝句,统一取名《己亥杂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流传比较广泛的5首诗。第一首诗形象地以落花比喻辞官,以春泥比喻失去官职后的自己,表达了博大的胸襟和进取奉献的情怀。后来这首诗的后两句常被引申为甘于奉献、乐于扶助后辈的精神。第二首是写给为自己送别的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是广东番禺人,叫黄蓉石,在刑部任职。这位友人温文尔雅,而又有英武之风,和诗人肝胆相照,感情很深。第三首警告某些官吏,该收手时就要收手,不要贪得无厌,恋栈不止。第四首控诉了万马齐喑的社会现实,呼唤改革和创新,期待不拘陈法,勇于担当,呼唤启用各种人才。第五首描写老友聚会的议论,品评了为人和识人之道。表面上桃花绚丽,而真正耐寒也就是经得住考验的还是溪松的坚贞。

  ■ 清·严复

  人才

  人才鹦鹉能言日,世事蝤蛑换壳时。

  如此风潮行未得,老夫掩泪看残棋。

  【名片】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文科进士,历任海军一等参谋官、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翻译过《天演论》《原富》等西方名作,著有《瘉野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

  【释疑】能言:长于辩论。|蝤蛑(yóu móu):即青蟹。|掩泪:偷偷抹泪。

  【读解】关于治学,严复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并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他认为民族复兴所需要的人才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而不能仅仅明哲自保,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如果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他在深刻的中西文化比较中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自由的思想和博大的胸襟。这首诗是对清朝末年政治风习尤其是人才政策的一种讽刺。当政者选人只把“学舌鹦鹉”当作标准,却不知道外部世界正在发生激烈的新旧变革。蝤蛑即青蟹,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作者这里用蝤蛑换壳来比喻时局的变化。出于对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和深思,他预感到清王朝的日薄西山之境,悲哀地将当时形势比作一盘残棋。

  严复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提倡西学,认为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说:“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