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理政篇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高昌 15712 2021-04-06 01:4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理政篇·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先秦·壤夫

  击壤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名片】作者传为帝尧时期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晋皇甫谧《高士传》称其名为“壤夫”,生平不详。

  【释疑】击壤:即敲击土地。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古代的投掷游戏,壤用木制成,前宽后窄,其形如履(鞋子),长一尺余,阔约三寸。玩法是置一壤于地,后退三四十步,以手中之壤击地上之壤,击中为胜。|帝力:指帝王的力量。全句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否定的意思: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读解】作者使用白描手法描绘出唐尧时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太平盛况,表现了古人朴素的“求大同”的美好愿望。《击壤歌》被清人沈德潜《古诗源》称为古诗之始。全诗赞颂劳动,藐视“帝力”。意思是说太阳出来就去干活,太阳落山了就回家去休息,凿井来取水解渴,耕田来获得食物。遥远的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 先秦·虞舜、八伯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名片】虞舜介绍同前。八伯,为虞舜时代畿外八州的首领。这里代指舜帝周围的群臣。

  【释疑】卿云:彩云,喜气的意思,古人认为是吉祥的预兆。卿,通“庆”,所以卿云在后人诗词中也写作庆云。|糺(jiū)缦缦:糺,即“纠”,结集、连合;缦缦,萦回舒卷貌。|旦,即日出,“旦复旦”也就是一天又一天。|明明:明察。|弘:扩充,光大。|从经:遵从常道。|允诚:公正诚信。|论乐:论,通“伦”,有条理。和谐安乐。|配:祭祀中的配飨礼。|迁:禅让。|咸:都。|鼚(chāng):鼓声。|轩乎:翩然起舞的样子。|褰裳(qiān cháng)去之:撩起下衣飘然而去,引申为让贤。

  【读解】相传这首诗是舜和八伯相和之作。舜首唱前四句,八伯和唱接下来的四句。舜接下来赓唱后面十二句。祥云灿烂,喜气洋洋,日月光辉,万古不灭。诗歌借助彩云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祥和景象,恢宏壮丽,异彩纷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德行的崇尚,对清洁光明政治的渴慕。

  这首诗在民国初年与北洋军阀时期,曾两度被短暂地改编为国歌。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暂用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后两句为汪荣宝所加。1919年2月,北平的国歌研究会经过讨论决定仍以《卿云歌》为歌词,删掉最后两句,由音乐家萧友梅配曲。1922年3月大总统徐世昌颁令规定为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先秦·祭公谋父

  祈招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名片】祭公谋父为周朝人,是周穆王当政时期的大臣,曾向穆王提出过很好的建议。

  【释疑】祈招:祈求召唤。|愔愔:安详和悦。|式:虚词。|昭:表现。|德音:有德者的声音,好声誉。|度:风度,风采。|形:积蓄。|醉饱:酒食过度。唐孔颖达解释说:“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餍足过度之名也。”

  【读解】这首诗是祭公谋父献给周穆王的,在赞美的词句中暗含讽谏之意。意思是说,“祈求呼唤安详和悦,彰显有德者的声音。想起我们穆王的风采,真是如玉如金。积蓄百姓的力量,自己却没有醉饱之心。”周穆王曾想到全国各地游玩,在听了这首诗后改变念头,得善终。

  ■ 先秦·无名氏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名片】选自《诗经》,作者无考。

  【释疑】甘棠:杜梨,枝干高大。|蔽芾(fèi):茂盛的浓荫。|茇(bá):草屋,这里是指在草屋中居住。|败:毁坏。|拜:拔除、折断。|说:休息,歇息。

  【读解】这是一首歌颂周召公勤政爱民的诗篇。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司马迁的《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这首诗描述了周召公因为认真替百姓做事,体恤百姓疾苦,不搅扰百姓生活而换来了百姓对他的爱戴。“甘棠遗爱”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离任官员的怀念,或者赞颂离任官员的政绩。只有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的利益,才会真正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有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是的,老百姓们心中也有一棵甘棠树,纪念着为他们谋幸福的那些真正的人民公仆。人们吟诵起这首《甘棠》,就联想起一个好官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

  ■ 先秦·无名氏

  荡(节选)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名片】选自《诗经》,作者无考。

  【释疑】荡荡:骄纵放荡、无所约束的样子。|辟(bì):国君。|疾威:暴虐。|辟(bì):邪僻。|烝:众多。|谌(chén):诚信。|靡:没有。|鲜(xiǎn):少。|克:能。|咨:感叹声。|女(rǔ):通“汝”,你。|颠沛:跌仆,指树木倒下。|揭:指翻出树根。|害:被妨害,受伤。|本:根。|拨:断绝,折断。|鉴:镜子。|后:君主。

  【读解】《荡》诗讽刺周厉王的暴政。《毛诗序》说:“厉王无道,天下荡然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全诗用呼告语气,直斥“疾威”的“上帝”。其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意思是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 先秦·无名氏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名片】选自《诗经》,作者无考。

  【释疑】嘒(huì):微,微光。|三五:概数,三五个。|肃:通“速”,迅速。|宵征:连夜奔走。|夙夜在公:从早到晚,为公务忙碌。|寔:实。|参、昴:星宿名。|抱:抛。|衾(qīn)、裯(chóu):被子、被单。|犹:相同。

  【读解】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认为这首诗是“咏使者远适,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

  ■ 南北朝·庾信

  徵调曲(其六)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

  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翱翔于礼园。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

  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

  赤玉则南海输赆,白环则西山献琛。

  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林。

  【名片】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曾是“梁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后梁为西魏所灭,留在西魏为官。北周代魏后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著有《庾子山集》。

  【释疑】《徵调曲》: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庾信《周五声调曲》中的诗,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徵调曲》一共六首,这是第六首。|正阳:指日中之气。古人认为世间有六气,“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和气: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道合:志趣相同;气味相投。|黎人:黎民百姓。|翱翔:遨游。|礼园:指修习礼仪之处。|落:击落。指收获。|实:果实。|怀:怀想。|咎繇:即皋陶。舜之贤臣。咎,通“皋”。|士会: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升任执政后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克宽:能够宽容。克,能够。|昆虫:虫类的统称。|内向:归附。|彰信:彰显诚信。|宅心:归心。|月支:即月氏,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时遭匈奴攻击,大部分西迁塞种故地,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抱马:牵马。抱,引取。|乌孙:西域古国名,去长安八千九百里。|输赆:贡献礼物。|献琛:进献珍宝。表示臣服。|无劳:不须。|凿空:开通道路。凿,开。空,通。|大夏: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不待:用不着。|蹶角:以额头叩地,表示臣服。|林:匈奴。

  【读解】这首诗典故迭出,文字考究,风格绮丽,主题却很简单:全文描写的是实行德政、顺应民心、天下太平的一幅理想景象。

  ■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名片】同前。

  【释疑】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径:乡下的小路。|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读解】这首诗通过对春夜雨景的描绘,表达了喜悦兴奋的心情。全诗虽没直接出现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诗的开头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好像懂得人们的心愿似的。中间四句写雨中的景象。最后两句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余味悠长,非常生动!这首诗中的喜雨被称为“好雨”。“好”在什么地方?好在“知时节”,细雨“选择”了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好在“润物细无声”,滋润万物而且寂静无声,绝不四处张扬,大声喧哗;好在“花重锦官城”,经过春雨滋润,鲜花才开满了锦官城。

  ■ 唐·杜甫

  前出塞(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名片】同前。

  【释疑】强:硬弓。|长:长箭。|有限:应该有制约。|自有疆:本来有边界。|苟:假如。|制:制止。|侵陵:侵犯,侵略。|杀伤:指牺牲。

  【读解】这首诗是“希望通过谈判和对话等政治手段来解决争议问题”的古代先声。诗的前四句充满智慧,洋溢着辩证法的光芒,提示了做事要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整首诗全是议论,但是因为成功运用了比喻、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结构分明,脉络清晰,读起来一气呵成,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这首诗是《前出塞》中的一首。

  ■ 唐·白居易

  太平乐词二首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湛露浮尧酒,熏风起舜舞。

  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名片】同前。

  【释疑】岁丰:丰收年景。|时泰:太平时期。|销兵:防范战争,销,有防范的意思。|圣念:君主的心。|湛露:浓重的露水,这里指《诗经》的《湛露》篇,王宴时演唱,所以用来比喻君主之恩泽。|熏风:和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相传舜唱《南风歌》,有“南风之熏兮”句。|尧舜意:尧舜圣明的原因。|人和:民心和乐。

  【读解】第一首居安思危,第二首写人和为上。辞章短小,意蕴深厚。

  ■ 唐·白居易

  七德舞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征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名片】同前。

  【释疑】七德舞:原诗名为《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唐太宗亲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正式更名为《七德舞》。|七德: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情。|白旄黄钺:旄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杆之首。钺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较大的板斧。|擒充戮窦:指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亡卒遗骸散帛收:唐太宗下令收埋所有战死者的遗骸安葬,并颁布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发生大饥荒,民间发生父母因饥饿而卖儿女的事情,唐太宗下令用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女,还其父母。|魏征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征病危,唐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梦见魏征来辞别,惊醒后忍不住哭泣。|张谨哀闻辰日哭:贤臣张公谨去世,唐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怨女三千放出宫:唐太宗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死囚四百来归狱:贞观六年,唐太宗亲自理狱,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就知道不仅仅是善于打仗和抓住战机。|垂:垂范。

  【读解】这首诗是一首颂歌。诗人用饱满的激情赞美了唐太宗拨乱反正、艰苦创业的历史过程,提醒后来的君王与朝廷大臣不要忘记前人的艰辛和仁德服人的精神。“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是《七德歌》中最为有名的两句诗,意思是说唐太宗为什么能神速地平定乱世、建立功业?原因就是能够换位思考,体察民情,做到了将己心比人心。

  ■ 唐·刘禹锡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名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宾客等,诗文俱佳,有“诗豪”之称。存世有《刘宾客集》。

  【释疑】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东)。蜀先主指刘备。|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三足鼎:三只脚的鼎,这里比喻魏蜀吴三国并立。|业:功业。|复:恢复。|五铢钱:钱币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重五铢,上篆“五铢”二字。这里比喻保住的汉室政权。|相:诸葛亮。|儿:指后主刘禅。|象:动词,效法。|故:原来的。

  【读解】诗人凭吊蜀先主庙之后写的这首诗,回述了刘备的功业,称道诸葛亮的才干,感叹刘备之子的昏聩,最后用蜀故妓却在魏宫献舞这样一个历史细节,巧妙地抒发了对蜀汉兴衰的复杂感情。

  ■ 唐·齐己

  苦寒行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跔。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名片】齐己(863?—937?),僧人,俗名胡得生,长沙(今属湖南)人。他与皎然、贯休被合称为中晚唐三大诗僧。《全唐诗》收录他的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排在第五位。他的诗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积极意义,艺术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释疑】矗矗:高峻貌。|海陆:山珍海味。这里指水陆精华俱被封锁之意。|杀:抑制,压抑。|伤:伤害。|欲:天性。|根株:侧重于根,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拳:蜷缩。|跔:天寒筋脉抽搐,手足关节不能屈伸。|膏雨:滋润作物的霖雨。|自然:动词,指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融融:和乐,恬适。

  【读解】诗意很浅显,就是对苦寒所象征的苛政的规劝,呼唤尊重万物天性,实行送温暖、送和煦、送膏雨的仁政,盼望百姓们和乐恬适生活的太平图景。

  ■ 宋·李纲

  寄吕相元直

  许国精忠不计身,据鞍矍铄迈前闻。

  亲提貔虎三千士,力破豺狼十万军。

  江表已欣迎骑气,淮壖行庆扫妖氛。

  劳公力赞中兴业,衰病安然卧白云。

  【名片】同前。

  【释疑】吕相元直:即吕颐浩,字符直。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曾拜右相被罢,绍兴元年(1131年)复任左相,力斗秦桧,后罢免了秦桧右相。有《忠穆集》。|精忠:纯洁忠贞。|据鞍: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貔虎:比喻勇猛的将士。|豺狼:比喻凶残的恶人。|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骑气:谓云气如骑兵之阵。|淮壖:是淮安的一种别称。壖(ruán),即城下、河边隙地的意思。因淮安地处淮水之阴,故有“淮壖”之称。|行庆:犹行赏。|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

  【读解】这首诗带着昂扬的热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忠贞之情,对吕元直带兵抗金寄予厚望。同时为避免猜忌,最后又用衰病自称,以卧白云为告,可以想见当年官场的诸多微妙。李纲多次给吕元直上书赠诗,但并不为吕元直采纳。

  ■ 元·元好问

  四哀诗·李钦叔

  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名片】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仕金官至知制诰。金亡后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遗山乐府》等。

  【释疑】陆沉: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金汤非粟:典出《魏书·薛虎子传》,“臣闻金汤之固,非粟不守。”即使坚固的城池,如果没有粮食也难坚守。金汤指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侵寻:渐进,渐次发展。|避事:谓逃避职事。|平生:一生;此生;有生以来。|文采:指文学才华。|无我:没有谁比得过我。|山阳笛:晋向秀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吕安,因作《思旧赋》。后以“山阳笛”为怀念故友的典实。|同衾:谓共被而寝。比喻亲近。

  【读解】这首诗名为《四哀诗·李钦叔》,我推测作者一共写了一组四首律诗,哀悼四位友人。这首诗是哀悼李钦叔的。因资料所限,一时尚未见到其他三首,不知“四哀”题解的推测是否准确,暂存疑。

  李钦叔,名献能。祖籍河中,也就是今天的运城,是元好问的山西老乡,元好问和他多有诗歌唱和之作。因李家祖上有人当过金吾卫上将军,号称“李金吾家”。其从兄、仲兄、从弟四人相继及第,家有“四桂堂”之誉。元军攻金时投笔从戎,曾任镇南军节度副使充河中帅府经历官、陕州行省左右司郎中、陕州经历官等职。1232年陕州发生“赵三三兵变”,李献能在乱中被杀,年仅41岁。

  元好问这首诗从感叹天下大势写起,歌颂了社稷为重、敢于担当、视死如归的官德。后四句直接抒发自己和亡友的深厚友谊,至感情高潮处以泪湿襟戛然而止,留无限悲凉见于言外。

  ■ 明·刘基

  沁园春·和郑德章《暮春感怀》呈石末元帅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柰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成江。中泽号鸿,苞荆集鸨,软尽平生铁石肠。凭阑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苍茫。

  不须踽踽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笑扬雄寂寞,刘伶沈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名片】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释疑】郑德章:作者友人,余不详。|石元帅:指石抹宜孙,元末将领,字申之,父石抹继祖为沿海上副万户。他袭父职,守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后升浙东宣慰副使。刘基曾在他军中参谋军事。1359年,朱元璋进入处州,他败逃至庆元(今浙江省庆元县),战死。|万里封侯:即封侯万里。《后汉书·班超传》有“封侯万里之外”。|八珍鼎食:即鼎食八珍。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这里泛指珍馐美味。鼎食,列鼎而食。指世家大族的豪奢生活。|柰:通“奈”,无奈,怎奈。|狐狸夜啸:暗示天下不太平。陈胜吴广起义时曾学狐鸣。|蛟螭:犹蛟龙,能引发洪灾。蛟、螭白天飞舞,暗喻水灾爆发。|平陆:平原;陆地。晋陶潜《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本句指陆地被江水淹没。|中泽:沼泽之中;草泽之中。喻困境。|号鸿:悲鸣的鸿雁。|苞:丛生,茂盛。|荆:荆棘。|集鸨:聚集鸨鸟,这里比喻被埋没的人才。|铁石肠:铁石心。|明灭:谓忽明忽暗。|烟草:烟雾笼罩的草丛。亦泛指蔓草。|踽踽凉凉:落落寡合貌。《孟子·尽心下》有:“行何为踽踽凉凉?”这里是远离人群、自悲自爱的意思。|扬雄:西汉文学家,谈玄避世。|刘伶:晋人,以饮酒避世。|嵇生:嵇康,司马篡位之后,只以放诞示人。|贺老:唐代诗人贺知章,号四名狂客。李林甫弄权时,他还乡养老。|江左夷吾:指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相齐桓公成霸业。《晋书·温峤传》:“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江左即江东。后来诗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关中宰相:指汉相萧何。刘邦与项羽在前方征战,留萧何镇守关中。|桑榆:这里实指桑树与榆树,比喻暂时归隐田园的生活。古人说“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所以有以桑榆代指日暮的说法。此处并非此意。|轻阴:薄云彩。|未是斜阳:不是落日时分。

  【读解】这首词是一篇自叙抱负的明志词,胸襟开阔,激昂慷慨。作者写此词前已经辞官暂时归隐故乡。他在这首词中畅论天下,历数古今,展示了自己的宏图大志。最后说尽管薄云挡住太阳,但现在还不是日落时分,豪迈地表达了济世拯民的远大抱负和政治自信。

  ■ 明·刘基

  沁园春

  士生天地间,人孰不死,死节为难。羡英伟奇才,世居淮甸,少年登第,拜命金銮。面折奸贪,指挥风雨,人道先生铁肺肝。平生事,扶危济困,拯溺摧顽。

  清明要继文山。使廉懦闻风胆亦寒。想孤城血战,人皆效死,阖门抗节,谁不辛酸?宝剑埋光,星芒失色,露湿旌旗也不干。如公者,黄金难铸,白璧谁完。

  【名片】同前。

  【释疑】士:大丈夫。|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淮甸:淮河流域。|面折:当面批评。|指挥:发令调遣。|风雨: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拯溺:救援溺水的人。引申指解救危难。|文山:指南宋丞相文天祥。|廉懦:顽廉懦立的省称。《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效死:舍命报效。|阖门:全家。|抗节:坚守节操。|埋光:犹韬光。收敛光芒,比喻隐藏才能。|完:完整,全部。

  【读解】作者经过元末参知政事余阙庙,哀吊寄情,对余阙的品德才能进行了充满激情的赞美。余阙是镇守安庆时,与陈友谅军作战时死节的。作者对余阙的钦佩,也亮明了自己的人生标杆和从政尺度。

  ■ 清·弘历

  杂诗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吹芋三百人,隐笑齐宣王。

  【名片】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代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能诗善画,精于骑射,武功赫赫。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著有《御制诗集》等。

  【释疑】无徒:没有朋友;没有同伴。|水德: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孤:孤单。|潜渊转江湖:从深水转到浅水,比喻失去安全环境。|通变:通晓变化之理。|达常:知道怎么保持平安。|不逆:不违反规律。|不亿:不臆测。亿,通“臆”。|抑亦: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先觉:事先认识觉察。|吹芋:指滥竽充数的故事。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在这三百人里充数。

  【读解】这首诗议论较多,揭示了人要容忍、通变、务实的诸多道理。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