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的海尔”的两个标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修订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无边界的海尔”的两个标准
“无边界的海尔”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有哪些标准和指标?张瑞敏把“距离”这一概念引入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中,并为“无边界的海尔”设定了两个重要标准:用户零距离、协同零距离。
对于“距离”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我们常常说“距离产生美”,尽管这可能是一个伪命题。距离通常导致信息失真,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决策,而由此所产生的美也只能是虚幻之美。当然,“距离”不仅仅是一个常见的生活用词,它在管理学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里,学者们使用地理距离、文化距离、经济距离和管理距离等概念来解释企业国际化战略。而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距离”是主导社会关系的主要因素。应当说,海尔提出的这两个标准抓住了无边界组织的本质特征。
用户零距离
这一标准主要用于衡量海尔外部边界的“可渗透”程度。张瑞敏指出,“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对外建立一个有机、动态的网络组织去黏住外界迅速变化的需求网并创造价值”。在没有互联网的传统时代,用户和企业之间的距离非常远,边界相对清晰,用户也很难知道所有企业的信息,选择的主动权较弱,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主要集中在企业手里,用户的决策更多地被企业所左右。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之间的“零距离”成为可能,用户通过互联网几乎可以看到所有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其选择的主动性大大增加,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转交给了用户。而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其“创新的速度要跟上用户点击鼠标的速度”。张瑞敏将海尔与外部用户的“零距离”作为组织变革的首要目标,以使海尔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他说:
用户个性化需求是碎片化的,打个比方说,它就像一面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墙,企业也不能是单色的,企业必须和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墙对应起来。 注释标题 张瑞敏在2012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演讲,“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创新”,海尔集团提供。
“用户零距离”主要聚焦于用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张瑞敏将其延伸到“外部零距离”,即推倒海尔与所有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围墙”,增强海尔外部组织边界的可渗透性。张瑞敏将“外部零距离”与“体验经济”结合起来,他认为所谓的“体验经济”,其实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互联网经济。在规模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靠大规模取胜,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靠平台取胜。张瑞敏的梦想是把未来的海尔打造成一个无边界的平台型企业:
平台型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了网络经济效应。网络经济效应就是放大效应,利用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放大,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种资源;第二,这个平台可以让所有的用户参与进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 注释标题 张瑞敏,“时代的海尔”,《中欧商业评论》,2012年第11期。
协同零距离
这一标准主要用于衡量海尔内部垂直边界和水平边界的“可渗透”程度。对许多企业而言,如何提高内部的协同性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海尔也不例外。组织内部的协同性不强是创造力和绩效的最大杀手。从垂直边界上来看,上级领导和管理者容易紧握权力不放,多以指挥者的角色出现;从水平边界上来看,各个部门紧紧地防守着自己的地盘,咬定自己的利益不放松。协同的零距离就是要打破这种“筒仓式”结构,让信息、资源等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进行顺畅的流动。
张瑞敏要求海尔内部“协同零距离”,实际上是向既得利益者发起挑战,让位高权重的人交出权力和资源,并把资源和权力交给真正需要的一线员工。同时,这一标准也是向管理者的传统角色发起挑战。在传统的组织体系中,上下级的关系和边界区分得非常清晰,而海尔要做的是打破传统的层级管理,用“契约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张瑞敏在访谈中指出:
在海尔,没有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契约关系。原来我是你的上级,但现在不是了,我要给你提供资源。比如过去研发人员研发出产品,符合要求了交给销售人员销售便完成任务了。现在变成契约关系后,在设计环节销售人员就可以参与进来,如果销售人员认同了产品设计,就要保证销售100万台,如果将来销售不了100万台,销售就要负完全责任,你可以按照契约来索赔。同样反过来,研发人员在研发的时候也要提前先到市场上去了解用户需求,否则设计的产品不符合用户的需求,销售人员也可以不要。 注释标题 张瑞敏,“管理创新与IT”,张瑞敏在SAP中国商业大会上的演讲,2011年。
“契约关系”的建立使海尔内部“协同零距离”成为可能。契约关系的本质是价值和利益的交换,在这种关系中,“适者生存”是最高的原则,只有能够提供价值的部门和个体才能够存在。由于海尔内部各部门之间互为用户,连接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契约”,这种关系使得各部门之间建立了相对平等的关系。张瑞敏将这种部门称为“节点”:
我们最后想做到的,是把海尔内部的组织变成一张“网”,(把部门或者个人)真正变成一个个的节点。原来的管理模式是从上到下下达指令,现在你只是这个网上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和别人之间必须互相提供资源,这在我们内部就叫作“连线”,你必须连上。 注释标题 邓勇兵、王以超,“张瑞敏:寻找‘终极颠覆’”,《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2年第2期。
要想和其他部门成功“连线”,部门就不得不开放自己的边界,让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流入,同时也必须把自己部门的信息和价值传递出去,否则部门就会消亡,因为当某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连线”不成功时,就意味着它找不到自己的用户了。
在“用户零距离”和“协同零距离”这两个标准的要求下,海尔正在搭建两个大网络: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网、基于节点的网络组织。“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的核心目的是促进这两个网络组织融合在一起,实现两网相融,无缝对接,这就意味着,海尔内部网络组织中的某一个节点,所具体对应的可能是市场某一个产品线或者某一个社区,最终形成全动态的网络组织。
我们不要轻视距离给管理带来的挑战,距离常常是产生误解的根源,它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2012年11月的一天,北京有位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哪里,当我告诉他在哥本哈根时,他非常惊讶地说:“哇,你怎么跑那么远!我知道那个地方,很漂亮,芬兰的首都。”其实,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芬兰的首都是赫尔辛基。这位朋友“张冠李戴”的说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随后我又测试了一下丹麦人,看看他们是否了解中国。我在哥本哈根随机询问了10位丹麦人,问他们是否知道北京?有7位丹麦人回答知道。当我让他们猜猜北京大概有多少人口时,一位说大概有500万人,其他几位猜测大概有200万~300万人。当我告诉他们,北京居住着2000多万人时,他们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城市竟然有如此多的人口,因为丹麦一个国家的人口也只有500多万!
正视距离和消除距离是两码事,距离的消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海尔为了实现与用户零距离和协同零距离,从组织结构设计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包括重构权力体系、沟通体系、职位体系等。很多变革都是对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颠覆,当然变革之难也超出我们的想象。 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