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血沃关东

第六十四章移民文化

血沃关东 一颗红心 10219 2021-04-05 19:4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血沃关东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侵入平谷几年之后,经过不懈地努力,哈尔滨方面终于让步,小原也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扩军,如今他的麾下有了一个联队的皇军,尽管是乙种部队编制,那也是很难得了,他也由中左晋升为大佐。在方伯良的帮助下,平谷治下的各级政府已经建立健全,可以行使职权了。

  下级政府的治安部队也都部署有序,按理说他应该高兴,但是小原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几年来的不断讨伐,皇军非但没有消灭平谷地区的抵抗力量,反而抵抗力量越发强大了,更多的民众加入到抗日的行例中,使抵抗力量如鱼得水。尤其是共产党的力量大批进入,他们宣传鼓动民众的反抗能力超强,结果皇军不能不一次次地采取高压政策,到处去杀人放火,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方伯良说的是为渊驱鱼,让更多的老百姓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不再相信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

  就连很多商人和有钱人也开始反对他们,这当然和他们对中国人财富的掠夺有关。不过小原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日本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本来就不是来行善的,目的就是掠夺物资,财富,没有这些东西,战争就没有办法进行,只有军队是无法进行战争的。随着广田弘毅军政府的上台,日本内阁已经决定了对华扩大战争,不再满足于占领东北,把目标瞄准到了华北。那么军部想扩大战争就必须储备物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啊!如此一来竭泽而渔似的掠夺只能招致更多地中国人反对他们。

  既然战争规模要扩大,平谷作为战争物资的转运基地尤其重要,否则上面也不会给他小原增加这样多的兵力。问题是兵力是增加了,平谷的安全系数却没有得到保障,尤其是那些新建的集镇更是如水上浮萍,没有根基,是抵抗力量主要地攻击目标。随着军部对物资需求的增加,自然要增加运输线,如此一来就必须增加兵力来保护运输线,因为运输线一旦断绝,矿山和山里的物资就可能被困死,兵力调配还是捉襟见肘,越加显得不够用了。

  就在这时,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传来:共产党要组织平谷的抵抗力量联合。小原当然知道这个消息的分量,立刻把方伯良招到了司令部。

  这时的方伯良有些发福了,前额也有些发亮,这几年因为得到小原重用,有权有钱有人拥戴,心情顺畅多了,虽然事情繁多,到增加了体重。因为按照他的主意进行的管理,平谷进入了按部就班的治理,各级政府已经建立,混乱局面结束,一切工作都上了轨道,小原对他更加信任,他的话语权自然就更重了。

  方伯良不仅仅是在平谷,在哈尔滨日军总部也有了名气,桥本将军就准备调他去哈尔滨,如果不是小原拼命阻挡,他自己也不大愿意去,早早就高升了。方伯良的做人方针是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他知道去哈尔滨面子是好看了,但是权利不会像在平谷这样大,也不一定会遇到小原这样理解自己,信任自己的将军,那就不如留在平谷。

  一旦小原高升走了,离开平谷再说。做人就是这样,有些事情需要看远一点,把事情看明白了,脚下的路就好走了。因此可以说,这些年的方伯良算是春风得意,身体发福就是必然的。

  “方县长,你的请坐,知道我的找你为了什么事情?”看见方伯良进屋,小原从办公桌后面的靠背椅子上走了出来,来到招待客人的茶几旁边,脸上带着笑容。如果是别人,小原是不会这样客气的,自然也不会这样的恭敬,但是对于方伯良他心里明白,必须保持绝对地尊重,因为这个人的确是个大才。

  几年前他们曾经为如何治理平谷有过不一样的意见,小原要把有限地兵力用在扫荡抵抗力量上,方伯良则坚决反对,因为方伯良明白,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如果小原手下这一点兵力去搜剿抵抗力量,最后弄得人困马乏不说,也不可能把抵抗力量消灭。最要命的是,那样一来平谷地区会出现很多真空,就容易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因此方伯良的主张是看守好家园,保护住物资的正常收集,运输,这样政绩就有了。

  结果方伯良最后说服了小原,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方伯良的预见脚踏实地,因此才让哈尔滨方面认可小原不仅仅是个带兵的将军,还是治事的能臣,小原这才有了大佐的晋升。在事实面前小原是清醒的,所以他更加倚重方伯良,方伯良也就更加能够施展开自己的才干,像方伯良这样军事政治治事都高明的人才小原在平谷找不到第二个,当然不舍得放弃。

  方伯良摇摇头坐下了,眼里露出奇异的目光,心说小原想干什么,扔出这样没有头绪的话题,他又不是神仙,能够看见小原肚子里在想什么。他那白皙的手指伸了出来捏住了茶杯,茶香还是吸引他的。

  小原有些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方伯良是无所不能的,不应该有不知道的东西。“方县长,你难道没有听说平谷地区的抵抗力量要开联合大会?”

  方伯良听说小原是为了这件事把自己找来,眼角里立刻射出了讥笑的光芒,感觉小原神经过敏,小题大做了。在他看来抵抗力量早就应该这样做,但是他们一直各自为政,说明这些人散沙一片的劣根性一直在作怪。这种事稍稍一想就明白了,在平谷地区哪一只部队可以和皇军单挑?不用说皇军,如果正面摆开战场,就是皇协军他们也不是对手,因此他们要是懂得兵法,有政治头脑,早就该这样干了,拖到今天才准备这样做,说明这些抵抗力量只是喊叫很凶,其实没有真正地战略家。

  一支没有战略眼光的力量是很难进入方伯良的法眼的,因此他怎么可能把这种事情当回事,况且有些工作他早就在做,只是没有必要事事告诉小原,因为他喜欢我行我素。

  “太君,这件事情丝毫不奇怪,他们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你的为什么这样的认为?”小原感到奇怪了,心说这样的大事怎么到了方伯良手里就不屑一顾了?难道他不知道抵抗力量如果联合就可以进行真正地军事行动。而皇军在行动的时候也会投鼠忌器,因为计算军事力量的时候容易出现误差。

  “太君,在平谷地区那一股力量是皇军的对手?没有是吧!那么他们为了生存是不是要想办法?所以我说这种事情早晚会发生,只是我没有想到发生的这样晚。”方伯良对小原解释说,然后又道:“太君应该知道中国历史有一个时期叫春秋战国,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的时候,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枝独秀。其余的列国时刻受到威胁,但是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拿出办法。

  后来出了一个叫苏秦的能人,他提出合纵才教会了列国怎么样去对付秦国。当然,这个世界有矛就有盾,苏秦创造了合纵,又一个能人张仪出来了,他就创立了连横之术,专门破坏合纵。”方伯良对于中国历史早就熟读,因此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他自己的很多智慧就来源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虽然他现在帮日本人做事,其实用的招数都是中国人的招数。小原虽然也读了一些中国的书籍,和方伯良比相差太远,而日本人自己在古代留下可用的东西又很少,做起事来缚手缚脚就成了必然。

  “方县长可否具体地讲讲这一段的历史?”这就是小原聪明地地方,通过方伯良的解释,他立刻意识到了古文化的玄妙,意识到了自己的欠缺。但是他这个人不是固步自封,像很多日本军官那样,一味迷信日本人什么都比中国人强,而是虚心求教,当然这和他身边有一个方伯良有关系。

  小原在方伯良身上已经看出了,真正想做好平谷的事情,最佳的方法是以华制华,完全采用西方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也早就认识到了中国人论智谋非但不比日本人差,就战略战术能力来说,还高于他们日本人,那么吸取中国古人的精华就是必须的。方伯良为什么好多事情都能够料事在先?因为他从来不读西方的书籍,书柜里的书籍都是春秋,左转孙子兵法这一类的,智慧却高于很多人,这足以说明问题。当小原明白了这一点当然就渴望学习中国的知识文化,这就是他的可怕之处。

  方伯良明白小原是在真心求教,他也愿意小原懂得更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这样两个人交流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就不厌其烦地从商鞅入秦开始讲解,一直讲到张仪回到魏国任宰相,小原也听的津津有味,似乎忘记了找方伯良来的目的,直到方伯良停止了讲述他才站起来,主动给方伯良的杯子里续茶,然后满面笑容地说:“方县长就是我的张仪,拜托了。”

  方伯良并没有谦虚,坦然地接受了小原的恭维,随后说:“太君,虽然皇军的兵力扩大了很多,实力比当初大了,但是太君管辖地地域也比当初宽了很多,而且上面对太君的要求也高了很多。地域大了收集物资是好事,可是需要的部队也多了,防守起来当然吃力,这只是其一。

  其二,水涨船高,抵抗力量这些年也增长了不少,凭皇军现有的兵力看家守业富富有余,全面出击则不够,所以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地策略还是必须的。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即使会议召开也不容易意见统一。绺子,帮会中某些人都不愿意被别人管辖,他们本来就没有雄心壮志,没有信仰,国家观念并不是很强。某些力量不过是借抗日招牌谋取利益,遇到风吹草动就会瓦解。而且孙国华这支部队底子是东北军,他不大容易让出领导权。他们信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尿不到一块去,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地地方。”

  听到方伯良的全面分析,就事说事,小原感到脸上发热,心说又输给方伯良了。原来这几年孙国华的部队发展很快,的确给小原他们找了不少麻烦。后来当小原知道孙国华是孙不良的儿子,不但撤销了孙不良乡长职务,还把他投进了监狱里。是方伯良听说后找到他,极力反对小原的株连做法才把孙不良给放了。

  当时方伯良告诉小原:父子两个观点不同,信仰不同在中国很普遍,不能因为儿子抗日父亲就有罪。当时方伯良还给小原讲了一个《乐羊卫国》的故事,通过这个典故来告诉小原,中国人是接受父子之间不同立场的,关键要看这个人的出发点。方伯良告诉小原,孙不良这个人最爱的是他自己,因此他不可能爱国,所以也不可能接受儿子的主张,他们把孙不良关进监狱对孙国华没有丝毫伤害,反倒是打击了为日本人做事的人。小原最后被方伯良说服了,放了孙不良不说还恢复了他乡长职务,这件事情又一次证明了方伯良看人看事有眼光。

  “方县长这样说是有了可以支配的人手了?”

  方伯良笑着点点头。“太君还记得孙不良这个人么?他就是个可以利用的人才。”

  看见方伯良说孙不良是个“人才,”小原不解地眨眨眼睛,随后明白方伯良是在讽刺孙不良就心领神会地笑了。“方县长是要孙不良找他的儿子做说客?”

  “这只是其一,其二是这个人和好多江湖匪类都有来往,可以给他一部分钱财让他去活动,他是个有利益什么都可以做的人。”

  “呦西。”小原信服地同意了方伯良的安排。

  小原当然相信方伯良的判断能力,但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在他看来孙不良这个人就是个垃圾,人品极差,为了当官不惜走上层路线,把自己的矿山都送给了日本人,这样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亲情,甚至是没有心肝的人,方伯良为什么派他去搞破坏?这样的人说的话会有人信?

  方伯良左手玩弄着茶杯,眼睛在看着小原,心说这个聪明地日本人也有短板,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更不知道东北民众的特点,因此习惯于按照常理来推测问题的根源,这就必然吃亏。要知道一个真正能干的,理智的政治家是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处理事情的,那么你就必须了解这一地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了解这个地区的民众心理。

  方伯良明白,中国因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同的文化沉积过多,国民的特性是大相径庭的,只有把握住他们的脉搏才可以对症下药,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书本是不可以的。虽然小原也喜欢读中国的书籍,毕竟读的书有限,接触的民众有限,因此在判断上出现误差就不奇怪了。既然小原想对此做些修正,想知道他为什么选择孙不良这种人去攻关,他也不准备保守,让小原对中国的事情多了解一些有助于双方的沟通,这是好事,因此他就清清嗓子,条理清晰地从头说起。

  “小原太君,这件事情说起来话就长了,你要有足够地耐心。”

  “耐心我的有,方县长只管说好了。”小原说完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正襟危坐地挺直了身体,他知道方伯良的毛病,当他说话的时候,不喜欢听话的人走神。

  “东北地区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都统治过这块土地。比如姑苏慕容,靺鞨这些种族太君都不太熟悉,可是他们在东北历史上都曾经辉煌过。据说商纣王的兄弟萁子和微子也到过这一地区,传播过正宗地大汉文化。当然,统治时间最久,最有成就的是辽国,金国和满清,他们都分别拥有独立地文化和信仰。如此一来太君就应该明白,一个地区被不同的民族轮换统治,文化和信仰自然容易分裂。何况还有一种特殊地文化进入了东北,就是移民文化。”

  “移民文化?”小原听到这不仅打断了方伯良的话语,他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因此感到奇怪,当然会问。

  “对,就是移民文化。”方伯良用肯定地语气说,看见小原眼睛里白茫茫地,一片雾气,知道他不明白什么叫移民文化。这种文化在当地人叫“杂种”文化,只是这话太粗鲁,方伯良从来不用,其实还有一个叫法,叫做多民族文化。

  “东北因为地大人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不断地有山东,河北的难民迁移到这里,后来因为迁移地人多,和当地的文化经常发生冲突,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文化,就是我刚才说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以家庭,同性,邻里为单位,自成体系,外部很难进入,内部则有自己的潜规则,也就是说有自己的生活法规,因此他们不大认同朝廷的法律,对朝廷也没有信任感。因为当初他们闯关东到这里来落户的时候,一切都靠自己,朝廷并没有关照他们。那么太君想想,这里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家乡,当地的官员又不管他们,对朝廷怎么可能有归属感。一个没有归属感的民族,爱国心从何谈起?而原住居民又是各有各的文化,当然也缺少归属感,一个没有归属感的种族说穿了,只能是散沙一片。”

  听见方伯良如此透彻地分析东北地区的民族特性,小原顿时感觉受益匪浅,也明白了为什么少量地日本皇军就可以占领大片的黑土地,原来东北老百姓并不觉得这里是自己的家,管理他们的政府是自己的政府,看来他们认的家只是少数人的小集体。小原顿时感到心中透亮,感激地目光射向了方伯良。心说不是方伯良的博学,他可能到死那一天也不会搞懂东北民众的心里。

  “太君想,当地的所有武装都是由这些人组成的,那么他们最关心地利益是什么?当然是自己不能吃亏,因此这些人也不不可能有政治远见,说到国家民族不过是挂在嘴头而已。我之所以派孙不良去做他们的工作,因为孙不良就是某些东北人的典型代表,自私自利,小农意识,他会洞悉这些人的内心,说话会说到他们心里去。而且我会告诉孙不良对这些人说:只要他们不故意和皇军作对,皇军就不会打他们,这样一来他们中很多人为了地盘不受侵害就不会参加联合。”

  “方县长说的真好啊!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不看重这件事情,原来你像诸葛亮一样,已经看明白这里面的机关了。”小原这话是发自内心说的,没有一点恭维地意思。此刻在他心里,方伯良就是他的张子房诸葛亮。

  “太君过奖了,我能够做出准确地判断,不过是比一般人多读了几本书而已。”方伯良说,他到不是故作姿态,心里就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也是,当身边的官员把更多地时间用在官场的应酬上,用在吃喝玩乐上,他的确大部分时间在读书。而且他会读书,不像某些读书人只会吊书袋子,是为了窄小利益而读书。

  方伯良读书是从心里喜欢,是从兴趣出发,绝不是为了装饰门面而读书,而且一切虚幻地,负能量多于正能量的书都不读。比如老子,庄子,还有各种佛教,基督教的书都不读,这样就省下了很多时间,算是真正会利用时间的人。史岳峰,关羽鸿遇到这样的对手的确是不幸的。

  “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只是我还是不明白,既然你们有这样的历史,为什么国家如此地稚弱?”小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没有遇到方伯良之前,他尽管也读了不少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总的感觉是中国人不行,结果被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因为方伯良的表现告诉他,中国人非但不差,而且很行,所以才有这一问。

  方伯良明白小原话中的意思,就是堂堂地中华帝国,为什么被小小地日本国打的满地找牙,就冷笑地说:“小原太君,你看看春秋战国就全明白了是为什么?齐桓公称霸是因为有了管仲,魏文侯称雄是因为重用了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秦国大治是因为秦孝公重用了商鞅。”

  “方县长,你的是想告诉我,中国人并不差,差的是要有好的领导人,满清的落后是他们用庸才治国,包括后来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小原本来人就聪明,听见方伯良这样说,哪里不明白他的话,因此就抢过话头说。

  “闭关锁国,拒绝使用人才。首先是满清的乾隆皇帝,而后来的皇帝又都是庸才,庸才的皇帝当然不会认识精英,使用精英,这当然包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所以才把中国弄的积贫积弱。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说法:一人兴邦,一人灭国,可见人才才是一个国家能否存在,兴盛地灵魂。”

  方伯良每当提到这个问题就有一肚子气,这种气就是怀才不遇。当然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讥诮,只是那讥诮地光芒很短,几乎是一闪而过,小原当然没有看出来。在方伯良的心里,一直有着另外的一套理论,或许这就是他不在乎做卖国贼,愿意为小原服务的根源。

  昨天晚上他和方雅琴之间发生的那场争论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时方雅琴问他:“爸爸,你读的书几乎没有西方的,说明你从骨子里崇拜中国文化,那么为什么要给日本人服务?要知道,日本人的目的是灭亡中国?你这样做是不是助纣为虐?”

  “你觉得日本人有能力灭亡中国?在我看来日本人进入中国越深,最后就是中国人灭亡日本民族的时候。”方伯良回答。

  “我不明白爸爸的话。”方雅琴感觉方伯良的话没有道理,就气鼓鼓地反驳说。

  “你当然不会明白,知道我为什么要求你多读一些历史?这样你就明白了。你想一想,五胡乱中华的时候,孝文帝的改革为什么成功?因为他采用的是汉文化。当他们进入中原后,后来的五胡还有么?唐朝的李氏王朝就是突厥的后裔。你再想想,元朝的骑兵开始为什么强大无比,那么到了元顺帝的时候,强大无比地蒙古骑兵哪里去了?为什么八十年不到就滚出了中国。还有满族为什么后来稚弱无比,要知道开始的时候满族八旗子弟可是所向披靡地,进入北京之后他们开始全盘接受汉化,汉化之后的满族还有多少满族的味道?

  太平天国起义,没有曾国藩,李鸿章领导的湘军和淮军,满清立刻就完蛋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什么?异族进入中国,要么被汉化,本民族消失,要么站不住脚早早地滚蛋。你说日本人想灭亡中国不是痴人说梦?我敢说,真到了日本人占领中国的那一天就是大和民族消亡的一天,这是宿命,日本人同样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爸爸,你这是什么谬论?给日本人做事就是汉奸。”方雅琴大声地说,脸色涨红。

  看见方雅琴生气,方伯良没有和方雅琴继续辩论,因为他特别疼爱这个女儿,怕深入进入这个问题,父女之间会在感情上产生裂痕,但是方伯良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只是他明白日本人不会这样想,因为他觉得日本人的文化根基过于浅薄,视野狭小,看不见很多年以后的事情。

  “方县长说的没有错,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也在证明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就说在平谷,不是有方县长这样的人才帮助我们,事情做起来一定是缚手缚脚。”小原感觉方伯良说的没有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中国在古时候为什么可以横扫东亚,始终占据最耀眼地位置?就是因为他们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帝王,有姜子牙,张子房,刘伯温这样的大臣。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崛起?不也是因为有了明治天皇,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这样的君臣?

  方伯良对于小原的说法表示满意,就谦虚地说:“在下没有做多少事情,我到认为平谷有了小原太君这样的领导者是幸运。韩愈在《马说》里写道,千里马长有,伯乐不长在就是这个道理。”

  方伯良这个马屁拍的恰到好处,小原听后也感觉舒服,就竖起了大拇指。“方县长是难得地千里马,这一次破坏抵抗力量的联合就靠方县长了。”

  看见小原又把话题转到眼下要进行的“连横”之计上,方伯良明白小原还是不放心,就进一步告诉小原:虽然这个“合纵”的发起人是谁他们不知道,但是他相信他们绝对没有苏秦的本事,况且本地区抵抗力量的素质也比不了列国诸侯,这些人不过是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其中最主要的是,方伯良相信,史岳峰和孙国华代表两种不同力量,他们都不会让出领导权。 血沃关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