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真话——长星杂文选

正能量怎么老是与人性美碰撞

真话——长星杂文选 宋长星 2448 2021-04-05 18:1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真话——长星杂文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正能量怎么老是与人性美碰撞

  “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一个叫肖贤友的武汉市民,被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临终前写下了这11个字的遗言。

  寥寥数字,让本来被疫情搞得烽火连天的自媒体又现风浪,且汹涌澎湃。

  临终前还想着用自己的遗体给医学人员做研究,以帮助他人更好地抵抗病毒,这是个有大爱的人,让人感动。

  现在的人常感叹将爱情进行到底不容易,而这个男人在告别人世以前,还放不下自己老婆,这是个重情义的男人,这是将爱进行到底的典范,弥足珍贵,同样让人感动。

  新闻人是有眼光的,他们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男人虽然比不上无数先烈“砍头只当风吹帽”的革命英雄,死得重于泰山,但在和平年代,这个男人也属胸怀家国情怀、家庭情怀者,充满了正能量。

  《长江日报》一马当先进行了报道。做报道,《长江日报》是认真的,组织了一批记者和编辑,花了大半个版面。

  按说在瘟疫肆虐的时候推出这么一篇报道肯定好评如潮,不料,文章刊出后,差评就像长江的巨浪涌来,《长江日报》简直被长江之水,不,是网民的口水给淹没了!

  问题出在题目上,《长江日报》的题目是《歪歪扭扭7字遗书让人泪奔》。读者直言:明明遗书是11个字,《长江日报》为什么删了“我老婆呢”4个字?这说明长江日报的编辑或记者思想很僵化,还停留在正面人物就该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那些年。

  那些年专指改革开放前的那个年代,当时还没有正能量一词。那些年为了宣传正面人物的革命气概,为了突出正面人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斗私批修公而忘私的精神,新闻报道、小说电影等一切文艺作品里出现的人物基本不管妻儿老小,不管父母兄弟,不管亲朋好友。这些人物除了“爹亲娘亲不如党的恩情亲”,根本没有爱情亲情友情,他们活着只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自己小家的任何事,都属于小我的私事,不值得提起,如果提起,就有违“革命理想高于天”,就贬损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那些年,正面人物总是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碰撞时,为集体利益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比如在黑龙江插队的上海知识青年金训华,为了抢救生产队的木材,跳入汹涌的洪水中,在与洪水的搏斗过程中光荣牺牲。比如黄山茶林场的11位职工,为了扑灭茶林火灾而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最终献出生命。

  那些年的宣传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与革命事业比,生命微不足道。

  那些年宣传正面人物也会涉及一些他们的家事,基本都是他或她每天为了革命工作忙个不停,孩子、老人生病了无人照顾、或者老婆或丈夫有自私自利的想法,他或她坚决与之斗争,以致“斗私批修”斗到夫妻失和,“造反有理”造到父子反目、儿子揭发甚至殴打老子。

  “那些年”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长江日报》还延续那些年的那些做法呢?这就是人们不解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早已从高耸入云、虚无缥缈的不食人间烟火,回归到炊烟袅袅、油盐酱醋、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居家过日子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真善美,就是以人性的善良、爱心为主旋律。

  因此,武汉市民肖贤友的一句“我老婆呢”,是涵盖了饮食男女的真情实感的,是小人物对大家和小家同样关爱的最淳朴表达。

  这激发平头百姓情感共鸣的4个字,偏偏被《长江日报》删了,这又怎么不会激起大众的愤慨?又怎么会不把他们归入思想停留在那个年代的僵化者?

  《长江日报》显然还没有融入时代,没有感知到人民大众需要什么。

  也许指责《长江日报》的编辑、记者不知道人民大众需要什么是冤枉了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普通百姓,也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要生儿育女侍奉老人,也有坛坛罐罐一地鸡毛家长里短的生活,他们是深知什么样的宣传才合百姓胃口的,只是有时宣传人性美会与正能量发生冲突,让他们好尴尬,好为难。

  要处理“好尴尬”和“好为难”确实好为难,弄不好,失去了升迁还是小事,可能就丢了饭碗,影响到生存生活。

  有位作家最近说了句话:自己做的选择,就要勇于承担选择的后果。面对此言,我希望所有媒体从业人员都有所思考,有所作为。 真话——长星杂文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