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所有人都望向青霞的时候,青霞突然感到揪心的惭愧。面前这些河南籍的爱国留学生,他们为了捐资创办《河南》,省吃俭用,女会员甚至典卖自己的手饰来支持创办《河南》。可自己的呢,为了莫明其妙的炫耀,竟然在日本的东京,疯狂的扔银子,购买些无用的贵重物品,回到住处又弃之不要,与这些爱国学生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卑贱呀!那个年轻的留学生骂的太对了,自己真的是中国有钱的贱民呀!
突然之间,青霞如梦初醒,丝毫都不憎恨骂自己是“中国有钱的贱民”的那个年轻留学生了,她甚至感激不尽他的刻骂:这是不刻骂呀!这是指点迷津,如果不是他的即时刻骂,自己说不定还在日本的繁华街店上,正疯狂的购物呢,正疯狂的挥霍呢!好以此在日本人面前显示来自中国的自己,是多么的有钱。
刘青霞想到这里,心里惭愧的疼痛难忍。而面前的河南籍同盟会会员,还在为筹集《河南》经费而焦头烂额,而群起群策的发表己见。于是,青霞抹了一把潮湿的眼睛,抬头望向张钟端,愧疚地问:“鸣飞,现在创办《河南》杂志,总共还差多少钱?”
张钟端的心里,是迫切想让青霞为《河南》捐款的。可是,这所谓的捐款,可都是自愿的,青霞如果愿意捐款,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青霞如果不愿意捐,那也不能强求呀!因为她毕竟不是同盟会会员。
现在,张钟端见青霞如此问,立即感觉到了青霞有捐款的意思,欣喜若狂的同时,急忙看了看预算单,又仔细的重新预算了一下,这才激动地望着青霞说:“就目前为止,还差一万六千元……”
可还没等张钟端说完,刘青霞立即站了起来,面向所有的河南籍同盟会会员,激动说:“剩余的一万六千元钱,我刘青霞全包了。现在,我宣布,我刘青霞为创办《河南》杂志,捐款两万元银洋,多余的四千两,冲做流动资金,但愿我们的救国刊物早日创刊,早日传播救国的革命思想……”
不等青霞说完,周围突然静止的能听到空气流动的声音,能听到每个人的表情和呼吸的凝固声。因为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所有的人都惊诧的忘记了呼吸,忘记了一切。
青霞望着周围的异常,望着众人凝固的表情,莫明其妙的坐了下来,莫明其妙地环顾左右,突然感到一种巨大的难堪和窘迫。她不明白,自己为《河南》杂志的创办捐助巨资,这周围人的反应,怎么会如此的冷漠和沉寂呀,按理来说,是应该给来点掌声的,或者是应该给来点欢呼声的。
可此时此刻,青霞却没有听到掌声,更没有听到欢呼声,甚至连表示赞成的点头都没有看到。
当缓过神来的张钟端带头鼓掌的时候,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所有的人才如梦初醒。于是,河南籍同盟会会员们立即暴发出如破堤之水的沸腾和欢呼声,并且,伴随着沸腾和欢呼声的还有盈眶的滚滚泪水,还有压抑不住的相互拥抱和动作。
几位女国盟会会员也在沸腾的欢呼声中,跳将起来,挤拥到青霞身边,热泪盈眶地簇拥着青霞,忘记了自己的女性身份,也像男同胞一样欢呼着,跳跃着,并激动而忘情地唱起了女同盟会会员们经常唱的《勉女权歌》。
青霞被这突如其来的沸腾场面给震住了,这一下,也轮到她目瞪口呆了,也轮到她的表情凝固了。可当她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立即欣慰地笑了,于是,她也激动地站起身,与女同盟会会员拥抱在一起,跟着她们唱起了《勉女权歌》:
吾辈爱自由
勉励自由一杯酒
男女平等天赋就
岂干居牛后?
愿奋然自拔
一洗从前羞耻垢
责任在肩头
恢复江山劳素手
……
二:
有了青霞的巨资捐助,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河南》杂志就创办起来了。
杂志张钟端为总经理,刘积学为总编辑。刘积学1880年出生,河南新蔡人,清末举人,1905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河南籍的同盟会会员:潘印佛(潘祖培),余诚,曾昭文,陈伯昂,王传琳等人担任编辑,还准备派遣刘锦公回到国内开封,以开办书社为掩护,暗中传播并发行《河南》杂志及进步的革命思想。
创刊《河南》有了资金,有了总经理、主编及编辑们,剩余的就是拟定杂志内容的宗旨和简章了。张钟端、刘积学及刘青霞,针对杂志的宗旨和特色,作了以下的拟定:
《河南》简章及十大特色:
《河南》杂志简章
第一章:定名及宗旨
第1条:本报为河南留东同人所组织,对于河南有密切之关系,故直名曰《河南》。
第2条:本报以牖启民智,阐扬公理为宗旨。
第二章:体例及办法
第1条:本报体例,分门编篡,次序如左:1,图画及讽刺画;2,社说;3,政治;4,地理;5,历史;6,教育;7,军事;8,实业;9,时评;10,译丛;11,小说;12,文苑;13,新闻;14,来函;15,杂俎。
第2条:如有特别事项,在前条所规定之范围外者,可临时登录。
第3条:本报设经理二人,编辑、翻译、会计、书记、庶务、监察各一人,均自尽义务,不别享权利。
第4条:本报为消息灵通起见,内地特设调查员本人,访事员若干人。
第5条:河南省城内设总派处一所,不惟扩充本报销路,其东京所出著名杂志,均约代派,以期交换智识。
第6条:本社内设翻译一部,其东西洋所出之最新科学及时事等书,均择要汉译,陆续出版,以饷学界。其洋细办法有专章。
第7条:本报月出一册,至少登足一百二十页,定于阳历每月朔日发行,决不衍期。
第8条:凡代售本报者至十份以上者九折,三十份以上者八折,邮费在外。报资按期汇付,三期未清,即行停寄、结算。
第三章:
第1条:报稿除社员担任,按期出版外,其本省及他省诸君子,有与本报宗旨相同者,均可自由投稿。
第2条:同志惠稿,一经本报登录,即以本期报奉酬;若能按期投稿,即以撰述员相待,每期另有特别酬金。
第3条:本社所有经费,均尉氏刘青霞女士所出,暂以二万元先行试办,俟成效卓著时再增巨资,以谋扩充。
第4条:无论海内外,有热心志士,愿表同情,慨捐本社十元以上者,奉酬本报全年;五十元以上者五年;百元以上者永远奉酬,并将姓氏登录报端,以表高谊。
附则:第1条:本报编辑所附设于河南编译部,在日本东京牛区西五轩町五十二番地,通信者请径投披处。
第2条:本报发行至一年后,有临时增刊一册,设事关要紧,则即时付刊,以快先睹。
本报十大特色
特色一:世界上神圣不可侵犯者,莫如军人、学生。吾国同胞者,凡有军人、学生定购本报,必于规定价目之中,特减一成,以彰优待。
特色二:机关不灵,则时事莫祥。本社于通都大邑、要埠、名镇均订有。访事时相函告复,特派调查员数人遍行游历加意采访。冀以发潜阐幽,毫无遗憾。
特色三:学非专家所见,终属隔膜言苟不文,行之乌能致远。本报于所定门类,均延请科学精深识见五大之,名士通儒按期担任撰述。
特色四:炊而无米,则巧妇束手。战而乏饷,则名将灰心。本报经刘青霞女士出资钜万,既有实力以盾,其后庶几乎,改良进步骎骎,焉有一旦千里之势。
特色五:天下最足使人油然动其兴观群怨之感者,其滑稽之绘事乎。本报每期必就社会腐败状态、宦场魑魅情形、时局危机景况、列强经营迹象,绘成十数幅插入报端,庶触于目者,有所动于心。
特色六:风云变化瞬息万状,今之外交亦多类是英、法、日、俄四国之协约,成而吾国危亡之势迫。本报每期必于最近中外交涉事实详为译论,以供有心人之研究。
特色七:豫省地滨大河文明发达,最早历史,所产人物又最多,其余韻风猶有存者。本报每期必采录铁事,摹仿故迹极力发挥,表章以存国粹。
特色八:路矿者,吾人之生命财产,而各国野心侵略之第一目的物也。本报于矿地路线调查详明,绘图立说,指陈利害,庶皆如集股自办利权,不至外溢。
特色九:爱国之人自爱其乡里始。本报于豫省全国及本府县分图均以次登出,并将山水、土产、人物事蹟,明确标识,彩色灿烂,形势活泼,则指顾之间珍贵保守之念或自生乎。
特色十:一誉而人知劝,一毁而人皆惩治,此清议之责也。本报持论之际是非,必关其大好恶。一采诸公,决不以个人喜怒,谬加褒贬,亦不以琐屑事故浪费笔墨。
三:
《河南》杂志的创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首版五千份很快售完,不得不再加印五千份以满足读者的迫切需求。
而河南籍的女同盟会会员朱炳麟,见到《河南》杂志如此成功,心想:现在的中国,虽说报刊杂志,但却缺少一份女性杂志。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中,就是男女平等。现在,女性连自欺欺人己的报刊都没有,谈什么男女平等呀!
一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炳麟的身体里,便开始热血沸腾起来,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并且,在热血沸腾的同时,似有电闪雷鸣在轰轰烈烈的作响。因此,男人性格的朱炳麟,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经过了几天的,她便突发奇想,准备创办一种专刊载女性事项的杂志,并且,她在心里连杂志的名字都起好了,因为她即将要创办的女性杂志,目前还是中国第一份女性杂志,所以,她给杂志的名字取名叫做《中国新女界》。
朱炳麟,女,祖籍浙江,后迁入河南开封,1902年曾与刘积学在开封创办学堂,1905年留学日本,入日本早稻大学学习,认识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和蔡元培等人,并加入了同盟会。
朱炳麟因为在几年前,就在国内就与刘积学一块创办过学堂,所以,此时此刻的她,很自信地认为,如果现在让她创办个女性杂志,那简直就是轻车熟路的事情,那简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朱炳麟之所以如此自信,第一,是因为她具备在国内创办学堂的经验;第二是因为,她本人可以任杂志编辑;第三是因为,杂志创办起来之后,可以借助《河南》的发行渠道,随《河南》杂志一起发行。
可是,万事开头难,这创办个女性杂志,虽说经验具备,虽说编辑现成,虽说在发行上可以借助《河南》。但是,炊而无米,则巧妇束手。所以说,朱炳麟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创办中国女性杂志,是万事皆备,只欠资金。
朱炳麟是个热情奔放的女同盟会会员,在所有同盟会会员里,她与秋瑾是为数不多又热情的女同盟会会员。而朱炳麟做事,一旦认准,决不肯放弃。可是,她经多方筹集资金之后,创办女性杂志的经费,仍然相差甚遥。
缺乏创办女性杂志的经费,朱炳麟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贵夫人刘青霞。所以,她明知道青霞已为《河南》捐资二万元银洋,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她还是迫不得已的硬着头皮,找到了青霞。
因为有求于人,朱炳麟见到青霞,没有了往日的快言快语,没有往日的热情奔放,而是嗫嗫嚅嚅、面红耳赤地说:“刘夫人,今日打扰,事出无奈,至于何事,我……我实在是羞于出口呀……”
青霞知道,凡是羞于出口,无不是因为银子之事。所以,她当时很理解朱炳麟羞于出口的心情,但看着平时快言快语的朱炳麟,此时那面红耳赤的难堪样,像是偷了别人的钱一样窘迫,便忍不住大笑:“奋吾,是用钱吧?你说吧,用多少,我会全力以赴。”
奋吾乃朱炳麟参加同盟会以后,给自己重新改的新名字。她之所以给自己改名,是因为,在同盟会会员之中,有一名浙江籍的男同盟会员,姓章名炳麟(章太炎)。所以,为了避免与章炳麟重名,她便忍痛割爱,将父母为她取的名字改为朱奋吾。
此时此刻,她听到青霞的满口承诺,平时大大例例、如男人性格的她,立时泪眼模糊。于是,她激动地一把握住青霞的手,哽咽不成语地说:“我真是没啥说的了,刘夫人,我们同盟会会员不兴磕头,如果兴磕头,我真的就跪在地给刘夫人磕几个头了……”
青霞听朱炳麟如此说,心中立时酸楚楚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拿出用不着的钱财,捐款于同盟会,却能让会员们大展救国宏图,去实现救国理想,去完成救国大业,去传播救国的革命思想……
此时此刻的青霞,忽然想到了那个骂自己的年轻留学生,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他。正因为他的刻骂,让她在被骂之后的疼痛之中突然醒悟;正因为他的刻骂,让她在被骂之后的迷失悲凄之中,突然找到了将钱财用以有意义有价值的捐助。
青霞承诺了朱炳麟之后,又像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忙惊问:“奋吾,你用钱做什么用途呀!能否相告一二?也让我知道自己捐助的钱用到了什么地方?”
朱奋吾正激动的难以自持,见青霞询问她钱的用途,越发激动:“刘夫人,是这样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各种报刊尽管如雨后春笋,相继而出,可是,我们泱泱中华大国,却还没有一份属于我们女性阅读的杂志。自《河南》创刊成功之后,我朱奋吾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创办一份《中国新女界》,专门刊发咱女性的心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也有男女平等呀!所以说,等我们女性的报刊创办成功后,刘夫人您也可以名正言顺地为杂志效力,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因为那是我们女性自己的杂志呀……”
青霞一听,也很激动,立即迫不及待地问:“快别罗嗦了,说吧!到底需要多少钱?你报出个数就行了!”
“六千。”朱炳麟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这个数字。
“好,我给你一万。”青霞不等朱炳麟的话音落定,便果断地说。
四:
东方,初春的曙光才刚刚点亮天空;残夜的昏暗角落,还没完全被明亮托起;整个东京城,才刚刚苏醒;斩新一天才刚刚睁开好奇的双眼,青霞便踏着潮湿的地面,劈开料峭春寒,匆匆忙忙的走在去《中国新女界》编辑部的路上。
青霞之所以匆匆忙忙地去《中国新女界》编辑部,是因为,由她投资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杂志,在去年的年底,也就是1906年年底,正式创刊了。发起人朱炳麟被推为总理,燕斌担任总编兼总发行,而青霞,则担任《中国新女界》的责任编辑。
有了《女界》责编这个差事,每天的她,几乎都是第一个到编辑部的。尽管很忙碌,但她却感到从未有的快乐和充实,感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幸福,感到从未有过的自主和开放。因为这一切未有过的体验,所以她乐不思国。
其实,在青霞的内心深处,从小就有一种自由的天性在呐喊,她总是感到衣食无忧的生活中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巨大限制和束缚,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羁绊和枷锁,她也总是试图打破束缚自己的一切羁绊和枷锁。比如说,儿时的她不愿意在家里的书院读书,而是哭闹着到村头的大堂读书;比如说,八岁那年的她用哭闹和绝食来反抗裹小脚;比如说,她听从张钟端他们的劝说来日本考察……
今天的青霞,与往日一样,也是第一个来到编辑部。她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亲自动手整理房间和桌案。自小生活在宦门的她,长大又嫁作富室之妻,从衣食无忧到锦衣玉食,从来都无需她亲自动手。可自从做了《中国新女界》责编之后,她第一次体验到了劳素手的快乐和辛苦,第一次体验到了脱离独裁和专制的开放世界,和自由天空。
青霞把编辑部和桌案整理过后,开始坐在桌案前审理稿件。做责编以来,在她审理的稿件之中,最吸引她注意的文稿,是一位名叫迅行的作者创写的。因为这位名叫迅行的作者所写的文稿,对时事的观察和评述,每句话里都透着一种巨大的深意;对中国旧制度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每个字里都透着一种无声的呐喊和反抗;对中国腐旧僵硬的条条框框,进行轰轰烈烈的贬斥和抨击。
青霞特别喜欢审阅这位名叫迅行的作者写的文稿,也很想与他当面探讨一番。可是,因为名叫迅行的作者是《河南》杂志的主笔,又因为《中国新女界》是借助《河南》发行的,所以,迅行给《中国新女界》所投的稿件,都是由《中国新女界》的总发行燕斌,从《河南》杂志编辑部捎带过来的,所以,青霞一直无缘面见这位名叫迅行的作者。
此时此刻,青霞正在全神贯注地审阅迅行的文稿,燕斌突然风风火火地推门进来,递给青霞几本革命册子,急急忙忙地说:“刘夫人,这是《河南》杂志社的张钟端总理让我特意带给你的革命册子,他说让您在无事的时候,顺便阅读一下,并且,还要反复阅读,这有利于你在《中国新女界》的责编工作。”
“哦!”青霞一听说是张钟端特意让朱炳麟带给她的,心中忽然一热,浑身上下也立时充满了莫明其妙的巨激情和冲动。于是,她急忙接过革命册子说:“太好啊!我带回家,一定好好阅读!一定反复阅读!”
青霞接过几本革命册子,随手翻看了一下,有邹容写的《革命军》,还有陈天华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不知为什么,青霞一看到《猛回头》和《警世钟》这样震憾人心的主题,身体里突然有一种先阅为快的冲动和沸腾。于是,她立即坐下来,准备先阅读个大概。然后,再带回家仔细阅读。
青霞翻开《猛回头》,刚刚阅读了两行,便被文中的激情给震憾的热血沸腾起来。
突然,总理朱炳麟激动地推门进来。并转身指着身后,快言快语地对青霞说:“刘夫人,你不是很想见一下为我们女界提供优质文稿的作者迅行吗!我刚才路过《河南》杂志社,他正好也在,我趁机把他请来了。不过,人家迅行先生也很想拜见一下为我们《河南》和《中国新女界》捐款的刘夫人呀……”
青霞一听到迅行的名字,如被雷击了一样,立即停止了阅读。她放下手中的革命册子,迅速起身,急步跨到朱炳麟身后,激动地望向门口。可她一看到迅行,却惊的目瞪口呆,立即像雕塑一样,凝固了所有的表情和动作。青霞之所以如此惊诧,是因为笔名叫迅行的作者,就是曾经骂她“是中国有钱的贱民”的那名叫周树人的留学生。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周树人,一看到青霞,也惊诧的目瞪口呆。尽管朱炳麟已搬出坐椅,面向他做出了请的姿势。可他只是目瞪口呆地望着青霞,四目相对地对视着,就那样一脚门里一脚外的凝固着。
在青霞和周树人的惊诧之中,看不出异情的朱炳麟,仍然指着青霞给凝固在门口的周树人介绍说:“周先生,这位便是您敬仰很久的刘夫人。”然后,朱炳麟又指着周树人,转身给青霞介绍说:“刘夫人,这位便是您一直想见的作者迅行。您知道吗!他和弟弟周作人一直是《河南》杂志的主笔作者。不过,周先生在《河南》杂志上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是令飞,他的弟弟周作人的笔名叫独应……”
在朱炳麟的介绍之下,周树人才将门外的另一只僵硬的脚,机械而吃力的拖进屋里,并僵硬地迈步,坐在朱炳麟请他入坐的位置上。可他的目光,仍然望着青霞,并且,还语不成句地问:“您……您就是为《河南》和《女界》捐款的刘夫人呀……”
青霞也缓过神来,她见周树人如此表情,便开玩笑说:“是的,我就是那个中国很有钱的贱民。”
周树人突然面红耳赤,羞愧的低下头,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有些口吃地说:“原来……原来您就是为《河南》和《中国新女界》捐巨款的刘夫人呀!那天……那天真是不好意思,我周树人真是出语无掩,冒犯了刘夫人您,还请刘夫人您宽宥原凉呀!”
青霞见周树人神情窘迫至极,便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周先生多心了,我感激你还来不及呢!你知道吗?幸亏你当时的提醒,让我突然知道如何支配手中的钱了。周先生放心,以后我刘青霞的钱,每一分每一文,都会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青霞和周树人的一对一答,让朱炳麟和燕斌像听天书一样莫明其妙。等青霞把前因后果给二人重述一遍之后,二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并且,口中还重复着那句话:“中国有钱的贱民!中国有钱的贱民……”
在笑声之中,周树人见青霞是不计前嫌的豪爽之人,突然无拘无束的释然了。于是,他就自己投给《中国新女界》的文稿,与青霞展开了有意义的深刻探讨。
青霞很欣赏周树人的才华,中午,当周树人起身告辞的时候,青霞热情的留住了周树人,她邀请《中国新女界》杂志社的全体人员和周树人先生,到饭店里欢聚一堂,共进午宴。
喜欢遗孀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遗孀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