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遗孀

第174章 功载至千秋,万古永流芳

遗孀 韩咏明 3792 2021-04-02 20:39

  公历1923年,即阴历癸亥年。

  在河南省城开封的南土大街上,也就是原尉氏县刘耀德开设《桐茂典》当铺的原址上,也就是由刘青霞捐出的居贤宅上,也就是已由河南督军冯玉祥收为公有的刘家房产上,河南省第一贸易商场,正在举行开幕仪式,冯玉祥将军带着侍卫队亲自参加商场开幕的剪彩仪式。参加开幕仪式的还有本地商会会长,商界精英,各界的名流和权威。

  因为这是河南省最大的贸易商场,所以,开幕仪式的现场,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前来参观的市民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一时,整个南土街上是车水马龙,人挤车碰,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商户们的喊叫声、叫卖声,是此起彼伏、不绝入耳,远闻南土大街之外;商户们的生意是兴隆繁盛、应接不暇。商户们和满街之人的脸上,是喜笑颜开,合不扰嘴,举眉投足之间都流淌着心满意足和欣愉悦。

  这个贸易商场的名字叫:国货商场。商场建筑形式新颖,内部宽敞,沿周为八棱形状,周长二百四十米。建筑面积为四千平方米左右。正大门座西面东,临南土街,后大门座东面西,临洪河沿街,南北两侧中央各辟一门,四角各有角门,可谓四通八达,进出方便。

  场内环周两侧,是店铺栉比;固定铺面有四十余家,两侧店铺中间的空阔处,一些非固定的摊户也是一家挨着一家。经营的商品以时货、布匹居多,全属零售。场内中心设剧院一座,名唤:华光影剧院。此时此刻,剧院里正在上演豫剧《打金枝》。如果到了夜间,也可以放映电影。

  这个河南省最大的国贸商场,就是由曾经的尉氏刘半县、曾经的中原首富——刘耀德开设的刘家新桐茂典的当铺旧址改建的。

  此时此刻,河南都督冯玉祥正在开幕仪式上剪彩,他的副官突然匆匆匆忙地走进开幕仪式现场,走近冯玉祥身边,附耳轻声禀报说:“都军,刚才刘铁来报,说刘先生已故去,昨天棺疚运至尉氏之后,刘氏族人不让刘先生的灵柩在刘氏族的坟地下葬。刘先生的娘家人无奈,不得不将刘先生的灵柩运回开封,现在正停放在开封孝俨寺内。今天上午,安阳马家人欲求助于都军,可得都军您正在开幕现场剪彩,所以,才请刘铁禀报您……”

  冯玉祥一听,正满面笑容的他,立时深锁了额头,把刚刚剪过彩的剪子,顺手扔到礼仪人端着的托盘里,果断地命令副官:“去!立即带上一支部队,护送刘先生的灵柩回尉氏,并且,还要负责让刘先生顺顺利利的入土为安。我等这里的开幕仪一结束,会立即赶到尉氏的!”

  副官领命,立即执行去了。

  国留商场的开幕仪式结束之后,冯玉祥与参加剪彩仪式的商界精英,各界的名流和河南权威人士欢聚酒店,草草地用过公宴,立即带一支人马,快马加鞭地赴尉氏,不但给已经安全下葬的刘青霞举行了隆得的祭奠仪式,还亲自带领官兵,在青霞的坟墓周围种植了十几亩松柏,以示对青霞一生所立下的丰功伟绩的尊重,及永久的缅怀和纪念。

  监护着青霞的葬礼,顺顺利利的安葬,还亲自带领士兵,在青霞的幕地周围,种植了十几亩的柏树,以喻对青霞一生所立下的丰功伟的称赞和纪念。

  整个尉氏县城,在青霞下葬的当天,市民是心情悲痛,几乎是万民空巷的去参加青霞的葬礼;而尉氏县乡下的父老乡亲,得知青霞故去,灵柩运至违尉氏归葬的消息,是纷纷奔走相告,有的几乎是全村出去,成群结队的赶往县城,心情悲痛的来为青霞送行。

  在青霞故去的好长时间,尉氏人都沉浸在缅怀青霞的悲痛之中。特别是贾鲁河两岸的黎民百姓,把青霞捐款修筑的贾鲁河大桥的功绩,编成了脍炙人口的歌谣,世世代代地传唱,以示对青霞的感激和颂扬:

  青石桥呀青石桥,

  宏伟壮观双路道。

  青霞贤绩垂青史,

  万民同济乐逍遥。

  刘青霞呀刘青霞,

  我是人间活菩萨;

  大桥建成不留名,

  你的功德传天下。

  ……

  时至今日,青霞已辞世将近百年,当年青霞筑建的师古堂,已成为尉氏县委招待所——也就是今天的尉氏宾馆;而青霞居住的院落,依然保存在尉氏宾馆的东北角,全国各地的旅人每在尉氏宾馆住宿的时候,可免费参观游览;青霞当年创办的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学校——华英女校,已成为尉氏县师生力量最强大的南花园小学,也被称为实验小学;青霞当年出资为刘氏族人筑建的刘氏祠堂,现在依然保存在尉氏县大桥乡政府的院子里。

  现在尉氏的教研室,也是尉氏县最早的教育局,曾经是刘青霞手下的刘家盐店;现在的尉氏北仓粮库的所在地,是青霞当年创办华英女校之后,因为在星期天给学生设有植桑养蚕的活动,是青霞专门购置土地,为学生种植的巨大桑园。

  青霞捐资筑建的歇马营贾鲁河桥,尽管尉氏县政府已经重新修建,但仍然保持着青霞当初修建的双路道。可什么是双路道呢的桥呢?有幸经过开尉公路的人,你们一定不要忘了驻足欣赏一下呀!

  现在开封的模范商场,就是曾经的国贸商场,也就是刘青霞当年掌管的刘家新桐茂典旧址的一部份,另一部份即是豫省最早的银城银行及中州中学;豫省最早的河南医院,即是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桐茂典铺旧址。

  青霞捐资创办的北京豫学堂,在民国以后更名为嵩云中学,或者北京河南中学。为河南和北京培养了数千名中学生。一九五六年的北京,所有私立中学并入市立中学之后,嵩云学校(北京河南中学)从此结束。

  在南京孙中山博物院中,仍然存有刘青霞慷慨捐资,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而青霞,之所以在《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一文中,没有披露给孙中山的捐资,第一,是数额巨大,怕引起刘氏族人对她的更加欺凌;第二是因为,当时,虽说袁世凯已辞世,黎元洪为总统,可是,黎元洪只不过是一枚虚设的橡皮章,真正的实权,却掌握在内阁总理段祺瑞手中。而段祺瑞,却仍然执行的是袁世凯的政策,对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恨之入骨。所以,青霞怕引起烧身祸端,才在《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一文中,只字不提经孙中山捐巨额的事情。

  在河南文史资料中,有关于刘青霞捐资革命、捐资社会、乐善好施的资料和记载;在开封文史资料中,有关于刘青霞捐资革命、捐资社会、乐善好施的资料和记载;在我们尉氏的文史资料中,有关于刘青霞捐资革命、捐资社会、乐善好施的资料和记载。

  现在,我挑选四五篇篇幅短小的史料记载,以飨读者:

  一:《女士沿义》:尉氏县刘青霞女士,富而不甘为守财虏者也。留学东洋,素多热心桑梓,日前以汴绅筹办中州公学、中州女学,经费竭蹶,特来函告捐银一千两,以资应用。若刘女士者,诚加人一等矣。(本文原载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汉口的《公论新报》上——摘自文史资料(刘青霞专辑第69页))。

  二:《清政府旨准刘青霞“乐善好施”匾额》:尉氏县一品命妇刘马氏,捐一千两充省坦中州公学经费,由司详院秦奖。于上年十二月三十日奉旨准给“乐善好施”字样,自行制匾悬挂以昭激励(本文原载清宣统元年正月十八日,即公元1909年2月8日的《开封简报》上——摘自尉氏文史资料(刘青霞转辑第83页上))。

  三:《刘女士热心公益》:尉氏县女士刘青霞,家道素殷,乐善不倦,声名早达于乡闾。日前,该县贫民工厂无款开办,该女士捐洋五万元作为该厂开办经费,如是者女界中诚所罕见也。兹闻该县长备文呈报该女士教予义方,急公好义,捐资兴办工厂,实属贤德可嘉,義善勇为。当轴准此,核阅所呈,实为褒杨条例相符,当即咨部立案,从优褒协,以昭激劝云(本文原载民国六年四月二十四日的《大梁日报》上——摘自尉氏县文史资料,即刘青霞专辑第88页)。

  四:《刘青霞捐助开封难民收容所》:所内留养妇孺五十余名,衣裤亦多破烂。除该所自行购物各衫裤外,有桐茂典东家刘青霞女士捐大洋二千元,托难民所所长赵惜为所内小孩购备新制衣裤四十件整,分给服用。(本文原载一九二二年七月九日的《新中州报》上——摘自尉氏文史资料:刘青霞专辑第92页。而此时的青霞,已经将家资全数捐给冯玉祥充为公有,她当时捐难民所的钱,是留给自己的养老钱。)

  五:《资助辛亥革命,兴办公益事业》:马氏,字青霞,刘耀德妻,广东巡抚马公丕瑶之女,湖北布政使马吉樟妹也。重义轻财。清末捐银九千两,创修歇马营石桥。于城西北隅创设桑园,购植湖桑万株,占地三十余亩。创办尉氏华英女校,每年经费五千元,为河南私立女校先河。又捐银二万三千两,创建刘氏祠堂,建筑房屋八十余间。捐地五顷,为刘氏义庄。凡所设施,皆刘君恒泰襄助办理。至捐银三万两在北京设立豫学堂。捐洋一万六千元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杂志。捐洋四千元创办《女界》杂志。出洋数千元在开封开设‘大河书社’,为河南革命运动机关。辛亥起义,河南运动独立,以促革命成功,捐金数万余等项义动暇迩。

  按:青霞系出名门,长嫁巨室。虽系女士,有丈夫风,故编入“义输”,以昭激劝。(本文原载民国22年《尉氏县志》编篡底稿“义输”编。摘自尉氏县文史资料,青霞专辑第55页。)

  ……

  (全文结束)

   喜欢遗孀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遗孀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