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大野芳菲

第27章 蒙着神秘面纱的新疆将军 (2)

大野芳菲 额鲁特·珊丹 5098 2021-04-02 20:34

  蒙古人将头上的黑色毡帽摘下来,迅速扣在哈斯伦德的一头金发上,“不要让他们看到你的头发。兴奋冲昏了你的头脑,你忘了吗,刚进哈密的时候,他们就围困过你,现在你不能再惹麻烦了!”

  哈斯伦德还在犹豫,不料,另一名蒙古人照着他的赤兔马狠狠地抽了一鞭,顿时间,他的坐骑便腾起四蹄,驮着主人拼命地朝着山岗侧面的开阔地带跑去,两个蒙古人也快马扬鞭、一左一右地跟了上去。

  风声紧,蹄声疾,没过多久,紧追不舍的土尔扈特骑兵队就追了上来。骑兵队带着一股旋风,压过三匹狂奔的骏马,很快就训练有素地掉转马头,呈一字排开,齐刷刷地站在他们的面前。

  一位队长模样的骑兵跳下马背,歪着头,不露声色地看着哈斯伦德,“骏马永远也成不了骆驼。西方人,你的帽子没能遮住你的蓝眼睛,请摘下你的帽子吧?”

  哈斯伦德向上推了推帽子,用马鞭敲了敲靴子筒,“朋友,我没有犯下触怒苍天的罪行,也没有做过有损于土尔扈特蒙古人的事情,我只是一个来自欧洲的友好旅行者,请您不要总是拦在我的马前!”

  “好一个硬骨头,这脾气倒是和蒙古人有几分相似,甚至比我们的那两个蒙古兄弟更烈性!”骑兵队长说完,“哈哈哈”地大笑一阵,这才规规矩矩地打了一个标准的立正,走上前来,“我的蓝眼睛朋友,我们是首领蒙古尔达派出来迎接你的土尔扈特骑兵,请原谅,我和你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哈斯伦德不由自主地摘下了帽子,“蒙古尔达?您说的这个人,是不是我在哈密时遇到的那个蒙古尔达诺颜?”

  “正是他。我们的诺颜听他的哨卫说,你昨天就踏进了他的领地。哈斯伦德先生,蒙古尔达诺颜(官职)让我转告你,他的帐门已经友好地向你敞开了……”

  哈斯伦德正要跳下马背,却被骑兵队长拦住了。于是,他只好以示诚意地将帽子扣在胸前,愉快地笑了,“朋友,我不知道这里就是蒙古尔达诺颜的领地,知道的话,我会不请自到,找他要马奶酒喝!”

  “那就上马吧?”骑兵队长翻上了马背。

  就这样,哈斯伦德带着他的两个蒙古伙伴,头顶诏示着吉运的禄马风旗,跟随着这支骑兵队,走进郁郁葱葱的尤勒都斯草原深处。

  蒙古尔达的领地,处在一片青翠、起伏的草原上。

  在靠近山腰的白桦林前,座落着四座大形的豪华主帐,几十座小形的帐篷,这里就是蒙古尔达的帐群。

  哈斯伦德在十名土尔扈特骑兵的簇拥下,来到毡帐前,人未离鞍,身着蒙古袍的蒙古尔达就迎出帐篷,疾步来到他的身边,“哈斯伦德先生,吉祥的命运,相信吗?是禄马风旗诏示的命运使我们在此重逢!”

  哈斯伦德迎上前,握住了蒙古尔达的手,“幸运的人,前方都有一盏佛灯,映着吉祥的光彩、好运的经文。这不是命运是什么?我的诺颜朋友,我相信这是命运!”

  在宽大华丽的毡幕内,和硕特首领蒙古尔达终于合盘说出请哈斯伦德来此作客的目的。原来,他是受那位神秘的“新疆将军”委托,出面迎接这位外国朋友的。

  “将军”是南路盟土尔扈特部的僧钦活佛。接下来,蒙古尔达向这位北欧人介绍了有关这位活佛的详细情况。

  僧钦活佛的原名叫做多布敦·策楞车敏,出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的11月11日,是土尔扈特部汗王布彦绰克图的四子。1891年,通过观湖测影、占卜降灵等仪式,被认定是西藏重孜寺第四代活佛僧钦·多尔济仓的转世化身,当地人都称他为僧钦活佛。

  僧钦活佛七岁时,赴西藏戈拉丁寺院学习经文,获得大寺庙主持地位的僧钦五世活佛的法名。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曾授予他“托音堪布”的称号,故又称托音喇嘛。

  僧钦活佛的汗父布彦绰克图,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去世,僧钦活佛的哥哥布彦蒙库继承王位。民国六年(1917),布彦蒙库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卒,当时,其长子满楚克札布刚刚年满两岁。北洋政府蒙藏院诏满楚克札布承袭王位,并授这个两岁的孩子盟长之权,由其母署理盟长职务,其叔僧钦活佛协理摄政本部政务。

  摄政之前,僧钦活佛曾经致力于佛学,长期在佛教圣地旅行。他精通喇嘛教玄学和其它佛教,直到1917年他的哥哥布彦蒙库暴卒,才回到土尔扈特人中间。

  民国十二年(1923),署理盟长职务的嫂子病逝,僧钦活佛继而担任焉耆蒙古旧土尔扈特南部的护理盟长。

  1926年,由于政局不稳,前任新疆总督杨增新对东路(指哈密)的关防异常注意。哈密是进入新疆的重要关口,哈密迤东一带,不仅驻防着大量的维族营,还驻扎着僧钦活佛统领的三个堪称新疆最具实力的蒙古营。

  1927年年底,中瑞考察团进入哈密逶东,正值僧钦活佛率领土尔扈特蒙古营在此驻扎期间,故此他才称自己是“新疆将军”。

  在蒙古尔达的帐篷内留宿一夜,哈斯伦德怀着激动的心情跟随着蒙古尔达,由十名蒙古骑兵护送,踏上了僧钦活佛的领地。至此,才解开淖尔罗斯喇嘛谜一样的预言。事情并非如此神化。

  早在考察团分队被蒙古尔达扣压在哈密时,钦僧活佛就从随同考察团前往哈密的察哈尔蒙古人那里,详细地探明了考察团此行的目的。此后,他一直关注着哈斯伦德的生活,因他过早地踏上前往西藏考察的旅途,才未能谋面。

  僧钦对考察队进入新疆不感兴趣,让他感兴趣的恰恰是,长期在蒙古草原采集民歌的哈斯伦德。

  这是一个有着开明头脑的土尔扈特头人,他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恰如哈斯伦德渴望了解蒙古草原一样迫切。

  这个季节,僧钦活佛已从夏营地迁到开都河北岸的冬营地——又称奎克衙门的汗王府。

  这是一片有着坚固防御体的建筑群,城墙很高,城墙高大的瞭望台上站立着手持长枪的士兵,笔挺的身姿表明,他们已受过严格的训练。

  汗王府始建于1919年,它即是一座异常整洁的府邸,又像一座风景幽雅的花园。

  整个建筑群即有蒙古族的风格,又有西方式的细微末节。正殿为高大宽敞的二层楼,两侧分别是东宫和西宫,那里就是僧钦活佛居住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场所。

  在北欧人的想象中,土尔扈特蒙古人和当地的游牧民族一样,生活在两山夹一川的毡帐里,而不是生活在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堡里。

  在蒙古尔达的陪同下,哈斯伦德沿着笔直的林荫大道走向活佛的住所,大道两旁站立着训练有素的土尔扈特骑兵,他们以持枪礼的方式,迎接着这位外国友人的到来。在一座墙上挂满了刺绣着蒙古格言丝绸帷幔的房间里,哈斯伦德受到了僧钦活佛的接见。

  他走进房间,活佛友好地从俄式沙发上站了起来。他迎上前,伸出双臂拥抱着他,热情地拍打着他的后背,“亨宁·哈斯伦德先生,在您前来的路上,我想您也许已经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已用东方人朝气蓬勃的方式,迎接着您这位西方人的到来!您也许闻到了,秋天牧草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正是土尔扈特蒙古人所散发出的那种迫切希望您来到我们中间的气息!”

  “尊敬的葛根活佛(蒙古人对活佛的尊称),谢谢您的热情!对于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令我感到震惊和兴奋,在亚洲的土地上,尤勒都斯草原的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请允许我坦诚地告诉您,您的领地,是我迄今见到过的最好地方!”

  接见室内坐着僧钦活佛的部下,以及当地的官员,所有的人,都对这位西方的学者保持着尊敬的心态。就坐后,彼此询问了健康情况,哈斯伦德很快就转入正题,“我不仅是蒙古人的朋友,还是一位热衷于采集蒙古民歌的西方人,我想做为这个部族的一员,长期生活在您的人民中间,并通过民歌来了解这个部族。”

  头脑开明的僧钦活佛兴趣盎然地打着手势,“很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我真诚地欢迎您,欢迎您生活在我们的人民中间!我相信,当您畅游在蒙古民歌的海洋之时,您会得到非常深刻的体会!白纸《青册》上印着我们蒙古人的足迹,那些文字记载只是片面性的,它远不及您从民歌中了解的更为透彻、准确。同那些文字与史实相比,民歌更为古老。应该说,蒙古人是先有民歌,而后才产生文字的民族,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或认为,蒙古民歌是游牧文化的源流。”

  “是的。我一直这样认为,触及一个民族的音乐,才能触摸到一个民族的灵魂。过去已成为历史,只有世代相传的民歌,才能将现在与过去紧密地相连在一起,只有民歌,才是连接蒙古历史的链条,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此外,蒙古民族给我的震撼力还在于,它带着天然的质朴,这正恰恰反映了蒙古人与生俱来的性格,高亢的节奏,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支撑蒙古人灵魂的力量!”

  “啊嘛呢叭咪哞。我的朋友,佛光普照!阳光之下,阴影藏不住身,真理之下,谬误站不住脚,这是真理,它就像六字真言一样神圣!”

  只有懂得自己无知,才能说明自己已经有所收获。

  两个不谋而合的人,将共同的观点融合在一起,友谊的链条,已将两个志趣相投的人挽紧,密不可分。

  僧钦活佛被称之为近代改革家。

  他不仅是新疆地区最高的佛典经师,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土尔扈特人被宗教所惑之时,他冲破了有清以来“兴黄教以弱蒙古”的羁绊。在他所管辖的地区,他大胆地进行宗教改革,解散了大部分的喇嘛,鼓励他们革新量行,学习畜牧业知识和农业耕作知识,将原有的寺庙变成了学校,改变了喇嘛不能破土从事农耕的戒律。

  与众不同的是,在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又不失正义的情况下,在保持劝善持正的宗教思想前题下,活佛还打破了僧侣“不杀生”之戒律,亲自担任骑兵旅长,奔驰于天山南北,沿袭着圣祖成吉思汗时代的战术,以凌厉的两翼包抄战术克敌制胜。

  同时,他还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即现在的卡尔梅克人)当中请来了高级的骑兵教官,用先进的骑兵战术训练本部的骑兵旅,达到了培养每一个骑兵独立作战的能力。

  僧钦活佛敢于在民族和部落的危机中勇敢崛起,也是一位反对因俗守旧的思想家。为了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他改变了部落现有的教学手段,建立学堂,强制王公子弟一律入焉耆专署创建的两所蒙文学校读书。贫苦牧民子弟进入私塾,学费一律由盟旗给予资助。

  僧钦活佛在西藏学习期间,发现藏区的雪山牦牛终年居高山,吃野草饮溪水,具有耐寒抗饥的特点。返回尤勒都斯草原的那一年,活佛倾囊买了200头母牛6头公牛,远道跋涉带回故乡,交由普通牧民放养繁育。在经济改革方面,活佛带头兴修水利,改变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建立面粉场、地毯场、皮革厂、肠衣厂,改变了官贪吏占的现象。

  在相处的日子里,哈斯伦德又逐渐地得知,长久以来,活佛一直与西方保持着联系。

  事情非常凑巧。这位活佛对于西方的信息和知识,恰恰来自于居住在法国巴黎的蒙古王女尼茹黑德玛。王女离开新疆后,他们一直没有见过面,始终以书信的方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神坛上,活佛是神化的人,主宰着土尔扈特人的灵魂和虔诚的信仰。走下神坛,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是一位不被宗教所惑的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

  他渴望文明,希望用西方的文明之光,点燃富裕之火,引导他的部族走上繁荣昌盛之路。

  活佛与哈斯伦德交谈时,陪坐的总是两个来自西藏的喇嘛。尽管他打破了喇嘛“不担任世俗职务”的戒律,掌管着土尔扈特的事务,不像其他活佛那样,过着远离人间烟火的生活,但他已将毕生的思想,皈依给佛门以及他的改革事业。

  活佛时常与北欧朋友交谈东西方之间的见解,生活在西方的尼茹黑德玛,是他与西方沟通的第一道索链,活跃着他充满智慧的脑海。

  在活佛谈吐儒雅的字里行间,有着优良品质,说着西方语言的尼茹黑德玛,已成为整个新疆地区土尔扈特蒙古人中间的传奇人物。

  有几次,哈斯伦德迫切地想要通过这位活佛,得知蒙古王女在法国的地址。出于至高无尚的尊敬,不违背打探他人隐私的礼仪,他始终保留着端正的思想,从未在人们的面前提起自己钟情于蒙古王女的事情。

  土尔扈特部落,是“四厄鲁特”之一。东归五盟12旗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通过往返于各个部落之间的信使,其他部落的消息会源源不断地传进汗王府。同以往一样,哈斯伦德仍未得到蒙古王女的一丝消息。

   喜欢大野芳菲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大野芳菲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