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大野芳菲

第51章 思念成酒醉一生 (2)

大野芳菲 额鲁特·珊丹 2931 2021-04-02 20:34

  她独守一盏青灯,满腔愁怅,坐在漫漫长夜中,就着蚀骨的孤独,就着力透灵魂的忧伤和无奈,一点点地品尝着杯中苦酒,让思念成酒,醉了今宵,也情愿让思念成酒醉一生……

  悠长的回忆,将黑夜驱散。

  天光在漫长的回忆中,渐渐地亮了。

  窗外,萧索一冬的树木,开始渐渐地走出凋零衰败的景象,翠绿的嫩芽儿点缀在萧疏的落叶间,消泯着冬痕。

  她用忧郁的眼睛看着窗外,握笔的手,却一直不停地在素笺上写着1929年——那个值得让她永生追忆的日子。

  1929年的字样,拥挤在三张素笺上,像三生扯不断的思念,堵塞着她的胸口,终究还是让她无法释怀。

  这个春晨,郁结在尼茹黑德玛心中的伤痛,终于化作滴滴泪水,点点滴滴地打落在刻写着思念的素笺上。

  三日后,她回到了故乡——赛里克提草原上的额林哈·毕尔噶。她的家人离开后,整个王府只剩下二十几名忠心耿耿的仆人。

  夜里,她坐在彩帐内,沉思良久,展开洁白的纸张,为哈斯伦德撰写的《蒙古的人与神》一书写下了这样的《前言》:

  那是在新疆边境楚呼楚(塔城)的一个小镇上,我奇遇般地碰见了我的北欧朋友——亨宁·哈斯伦德,不论是他,还是我,我们都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谈论我们的蒙古民族,因此,我对他的这种恩赐深感愉快。

  我没有什么需要告诉他或向他解释的,因为他是我们土尔扈特人当中的一员。

  是因为我们所经历过的生活,和世界上其他人有些不同,还是因为我们处在遥远偏僻的位置,人类才爱把我们当成怪人——世界上已经消失了的、莫测高深的幸存者!

  要知道,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把自己溶进这个民族的灵魂深处,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亲自去接触他们,去分享他们的苦乐。

  亨宁·哈斯伦德自从1923年第一次接触蒙古人以来,他就一直做到了这点。他曾生活在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生活在蒙古人当中。这个大草原是游牧民族永无止境地游牧、迁徙、冒险和梦幻生活的场所。

  在旅行中,他和驼队一起经历了太阳的灼热,饱受沙漠风沙的折磨。此后,他一直生活在喀喇沙尔(即今焉耆,僧钦活佛当年所辖之地)、尤勒都斯草原,生活在我的同胞——土尔扈特部落当中。

  他所到之处,蒙古人都以无法衡量的礼物——幸福的微笑来招呼他,他也喜欢从孩子们固有的优良本能中去挖掘人性之美,并给予他们强烈的关注和同情。

  我的蒙古同胞已经抛弃了保守而成为他的朋友,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忠实朋友。他们向他吐露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向他叙述先人的历史,以及那些传说和惊人的往事,并且,愿意为他唱出他们最心爱的歌曲。对他来说,他们只所以愿意流露出蒙古人所维护的忠诚,因为他们知道哈斯伦德先生会理解他们。即使他们的想法有时可能显得幼稚,他也不会嘲笑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使他印象最为强烈和感到最为愉快的,是他发现自己和蒙古人是那么地接近。因为对于一个曾经生活在中国、日本和印度的西方人士来说,发现中亚的一个部落,居然和欧洲人的气质如此之一致,那必定是一种愉快的经历。

  但我强调的是,欧洲人的思想方法和对生活的态度,要比其他种族离我们更亲近一些。我们对美和尊严、荣誉有着同样的概念,相同的幽默感,而且我还愿意说着相似的理想。亨宁·哈斯伦德先生已经了解这一切,我对此表示感谢。

  他不仅懂得热爱这里的群山,广袤的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朵朵的云彩,以及中亚细亚灿烂的星辰。重要的是,他已经懂得了,这些生活在荒原上缺乏艺术氛围,而又热爱自由热爱歌唱的子孙们是引路导向之星。他们渴望学习,并随时准备倾听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

  土尔扈特王女尼茹黑德玛

  于额林哈·毕尔噶

  尼茹黑德玛的神思,比任何一个夜晚都更为敏捷。提笔时,与之无关的思绪,时常从她的内心深处倾泻出来。她努力地克制着,带着较为理智的心境,一气呵成地写完了这篇《前言》。

  哈斯伦德送给尼茹黑德玛的临别礼物——那匹叫做忽兰的骏马,圈养在王府的马厩内,由仆人精心地照料着。

  忽兰与王女当年在这片草原上骑乘的那匹云青马一样,如今都是没有鞍辔的自由之马。

  如今,主人尼茹黑德玛回来了,两匹骏马也终于迎来了重新驰骋草原的机会。

  一连几天,她始终与自己的云青马和忽兰生活在一起,它们像是一对亲兄弟,跟着女主人徜徉在额林哈·毕尔噶的山峰下,或者是狂奔在赛里克提草原上,时刻表现着它们无尽的欢乐。

  做为骏马的主人,尼茹黑德玛是理解它们的。同牧人一样,它们需要自由的空间,渴望像同类一样驰骋于广阔的原野上,回到使它们日夜思念的草原,而不是被仆人们拴吊在马厩内。

  拥有仁慈主人的两匹骏马,是非常幸运的,它们就像成吉思汗的那两匹骏马一样,得到了上苍和主人的宠爱。

  新疆的战火已经越燃越旺,尼茹黑德玛必须尽快离开新疆。王女决定随同东去的商队远行时,它们被仆人送到了位于尤勒都斯草原上的巴仑台黄庙。

  它们将成为黄庙神圣马群里的一员,头挂银铃,过着贵人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个乳香飘飘的早晨,一支商队到达了额林哈·毕尔噶的山峰下。长着浓密胡须的维吾尔盐商是帕勒塔王的生前好友,商队中的驼夫大多是来自土尔扈特部的蒙古人。

  哈斯伦德当年系在神树上的哈达,依旧在风中飘荡,仍然是蒙古王女解不开的情愫。等候在神树下的尼茹黑德玛就跟随着这支商队,沿着当年哈斯伦德前往新疆的路程东行,踏上复杂的情感历程。

  她和北欧朋友哈斯伦德一样,接受着沙漠中的灼热气浪,于初夏来到了沙漠绿洲——额济纳旗。

  额济纳旗居住着大量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早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他们曾游牧于阿拉克山等处,最后才定居在额济纳河的两岸。

  1927年,哈斯伦德随同中瑞考察团前往新疆,旅途中路过此地,因考察团只是匆忙经过这里,给他留下了未能将此地蒙古民歌采集下来的深深遗憾。

  在这里,她利用商队休整的时间,用了五天的时间,策马狂奔于额济纳河的两岸,采集到了几十首蒙古民歌,既做为哈斯伦德采集民歌的补充部分,同时也将收入到自己采集的蒙古民歌集中。

  哈斯伦德遭遇雪崩后,蒙杰尔博士曾经携带着录音器材,从新疆游历到额济纳河两岸,在此采集到大量的西蒙古民歌。她不知道自己采集的蒙古民歌是否与蒙杰尔博士采集的民歌有所雷同,但她还是为弥补朋友的一份遗憾而感到高兴。

  东行的商队,于秋季到达终点——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尼茹黑德玛也由此与商队告别,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北京探望母亲和弟弟策林的列车。

  在整个旅行中,尼茹黑德玛重复着当年哈斯伦德所走的途径,思绪也处在不断的回忆当中……

   喜欢大野芳菲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大野芳菲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