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大野芳菲

第52章 雄鹰飞在天空影子落在地上;沉默寡言的歌者 (1)

大野芳菲 额鲁特·珊丹 4763 2021-04-02 20:34

  妻子和小小的索连是他生活中的长链,牵绊着哈斯伦德的心,蒙古民歌又以不朽的魔力诱惑着他,两种交错复杂的感情折磨着他,困扰着他,令他非常痛苦。哈斯伦德想忘掉那些陈年的回忆,越是想要忘掉,回忆就越像一坛搅动起来的陈年老酒,发酵一般搅动着翻江倒海的心情。对蒙古草原的思念,如雨后的青藤疯长,盖住了他荒芜的心。

  爱似青藤在哈斯伦德的心中生根,盘桓在他的心头。他望着这个心中怀有神圣思想,唇齿之间总是流淌着一片虔诚的女人,一时间,想说的话语都哽在了胸口。

  爱情的真谛造就了完美无缺的婚姻,婚姻又因一个小生命的来临,使得美满幸福的家庭变得更加臻于完美。

  1935年春天,哈斯伦德的儿子索连降临人世,雪崩造成的疾病也得到了完全的康复。

  伴随着北欧父亲哼唱的蒙古《摇篮曲》,可爱的小索连渐渐长大了,父亲对蒙古草原的思念之情也日益增加。

  守在儿子的身边,哈斯伦德时而陶醉在意境幽雅的蒙古乐曲中,时而又陷入一种无以言状的痛苦之中。

  这一天,复杂的感情再一次困扰着他。小索连醒着,他用纯洁无邪的目光看着眉头紧皱的父亲,委屈地哭了。

  “别哭,我的儿子,爸爸给你唱一首动听的蒙古民歌,你就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你!”

  小索连被父亲抱在怀里,仍在哭泣。哈斯伦德腾出一只手来,端起水杯,润了润发紧的喉咙,轻轻地拍打着儿子,唱了起来——

  儿子呵,将你抱在怀中的,

  是你长着红色脸膛的阿爸。

  他盼着你像马驹一样长大,

  像乳驹盼望绿洲奔向草原。

  儿子呀,将你搂在怀中的,

  是你善良纯朴勇敢的阿爸。

  他盼着你像雄鹰一样飞翔,

  像雏鸟渴望自由飞上蓝天。

  儿子呀,将你抱在怀中的,

  是你性格刚烈顽强的阿爸。

  你听,远方的蹄鼓在催征,

  你看,蓝色的鹰旗在招手,

  阿爸哟,即将离你去东行……

  小索连在父亲的哼唱中安然睡去,嘴角露出甜甜的笑意。大颗大颗的泪水,却顺着哈斯伦德的脸庞流淌下来。

  妻子和小小的索连是他生活中的长链,牵绊着他的心,蒙古民歌又以不朽的魔力诱惑着他,这两种交错复杂的感情折磨着他,困扰着他,令他非常痛苦。

  哈斯伦德想忘掉那些陈年的回忆,越是想要忘掉,回忆就越像一坛搅动起来的陈年老酒,发酵一般,搅动着翻江倒海的心情。对蒙古草原的思念,如雨后的青藤疯长,盖住了他荒芜的心。

  恰在此时,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丹麦博物馆正酝酿着派出一个前往中国考察蒙古文化的考察队。

  同欧洲的许多国家一样,丹麦是一个非常重视蒙古文化的国家,在他们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匈奴、契丹、鲜卑都来去匆匆,最初各霸一方,最终都归于民族的覆没。如今,他们的影踪只能在历史的博物馆里才有迹可寻,只有蒙古民族依然屹立在中华各民族之林。这些,无疑使一些西方学者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又一个“这是为什么的”的疑问。

  人类,在无数个“为什么”中走向繁荣,在回顾过去中,为无数个“为什么”寻找着一个准确的答案。

  西方研究蒙古历史的学者,曾将一枚无形的盖世勋章——世界皇帝、马背皇帝,授予给威震世界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元太祖奠定的基础下,黄金家族的继承者们在元世祖忽必烈的一统下,又以潮水之势,再次打开丝绸之路的大门,冲开西方……

  被西方人称之为“黄祸”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这般强悍,是什么赐给十万蒙古铁骑征服世界的威力,仅仅是靠他们的野蛮与残忍吗?

  人之初,原本并无多大区别,人文背景可以塑造人的第二性。在相互杀戳的年代里,每一个游牧民族,在不断的你死我活的争斗中,都可能沦为一个野蛮的而又不容别人侵犯的民族。

  是蒙古人的手中拥有一把攻破五方八极的金钥匙吗?有的话,那么,这把金钥匙就是精深的蒙古游牧文化。

  铁木真——成吉思汗,这个曾经征服过世界的马背皇帝,自九岁丧父失去家业之后,一直在母亲诃额仑的带领下,过着夏采野果、冬季狩猎的生活。

  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磨灭诃额仑哈吞(皇后)重振家业的信念。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她以传统游牧文化中的荣辱观念、超人的智慧,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五箭训子》,以“五根箭难折,一根箭易断”这样一个简单易通的说教方式,让幼年的孩子们懂得“五人不团结,不如一孤鸿”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

  当孩子们学会了像日月永不相撞,诃额仑又以祖先留给后人的精练语言,培养少年铁木真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正是有了这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韧骁勇的文化素质,“蒙古三贤圣母”之一的诃额仑,才在一个很短的过程中,培养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大汗国的决心与意志。

  毫无疑问,是精深博大的游牧文化,缔造了强大的蒙古帝国。蒙古的游牧文化是成吉思汗的成长摇篮,一代天骄就是游牧文化孕育陶冶出来的马背皇帝。由此,这也是许多西方学者想要探究蒙古文化的根源,并引发出世界研究蒙古学和成吉思汗的热潮。

  1933~1935年之间,《蒙古的苍穹》和《蒙古的人与神》两部著作的出版,恰恰为哈斯伦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两本书,他完全有资格跻身为丹麦研究蒙古文化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之一。

  做为一个通晓蒙古语以及游牧文化的研究者,博学多才的哈斯伦德具备了绝对的优势,在丹麦博物馆即将派出考察队之际,首先想到了他。

  哈斯伦德欣喜若狂地回到家,迫不急待将这条消息告诉给了妻子。得知丈夫即将离开自己和幼年的索连,弗罗尔的脸上顿时掠过一丝忧郁,转念间,她又想起了与哈斯伦德相爱时曾经许下的诺言。

  她克制住悲伤的情绪,回头冲着哈斯伦德莞尔一笑,“去吧。没有谁比我更懂得你的心,我知道,你总是像儿子想念母亲那样,想念那里的草原……”

  “有这句话就足够了,身为男子,有什么比妻子理解丈夫更为重要?”妻子平实的话语感动了哈斯伦德。他将弗罗尔揽在怀里,深情地吻着妻子的额头。

  男人的泪最使女人心酸。

  “看你,弄得我也要跟着你落泪!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母亲和我,还有我们的小索连,除此之外,就是盼望着你完成工作早点归来。去吧,母亲会和我一样,在每天的祈祷中,再加上一段保佑你一路平安的话。你知道,我们是多么的爱你……”

  爱似青藤在哈斯伦德的心中生根,盘桓在他的心头。他望着这个心中怀有神圣思想,唇齿之间总是流淌着一片虔诚的女人,一时间,想说的话语都哽在了胸口。

  哈斯伦德从欧洲出发之前,曾与丹麦的音乐家们做了一次广泛深入的长谈,音乐研究家们要求,为了让录制的蒙古民歌具有更完美的研究价值,建议他在出发前,有必要去瑞典组装一台技术高超的录音装置,在技术方面尽可能完美无缺。

  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已回到瑞典的拉尔生。在老朋友的引见下,他访问了瑞典广播局的局长安德尔斯·迪姆林博士,请求得到瑞典方面以及迪姆林博士的帮助。

  1927年——1930年期间,哈斯伦德共录制60首蒙古民歌。归国后,其中的大多数民歌被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博物馆所保存。迪姆林博士得知哈斯伦德将再次前往中国内蒙古进行民歌的采集工作,很理解该项工作的意义,命广播局技术部组装了一套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工作的录音装置。

  这套录音装置,适用于没有电源的沙漠地区。在风沙迷漫、运输困难的草原地带,能够随身携带的录音器是必不可少的。在当时录音设备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迪姆林博士的协助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瑞典广播局装配的录音装置异常复杂,机器全身由十个部分组成。此外,瑞典广播局还为哈斯伦德配备了录音磁带三百盘,保证发动机转动的数十个必要的汽油罐。

  除录音器材的增幅器之外,录音器用组合家具形式组成,配有闪光灯、快速照相机、电影剪辑和拾音器及新型机械打字机。录音用打字机靠变压器工作,为保持一定速度,备有调整用的装置,还有微缩胶卷。

  1934年,中瑞科学考察团停止了研究领域的实地考察工作之后,原有的大部分成员也返回各自的国家。

  在当年斯文·赫定先生组织的考察团当中,1936年向内蒙古进发的只有哈斯伦德一人。

  1936年初的一个清晨,哈斯伦德告别了泪眼朦胧的母亲,吻别了正在咿呀学语的索连,带着妻子的叮咛与嘱托,携带着复杂的录音装置上路了。

  这里,不再有板杖鼓的嘭嘭声。乐鼓不再咚咚。筚篥不再瑟瑟。龙笛不再悠悠。琵琶不再铮铮。那奔淌着高山流水韵律的“雅托噶”(蒙古筝),最后划出的那一曲哀韵,今日回荡在何方?没有了。这一切,都归复于蒙古大帝国破灭之后的创伤之中,归复于死一般的沉寂,似没有骆驼的沙漠,无声无息……

  时代变迁,蓝色的鹰旗已经落下,洪亮烈性的“乌兰布利耶”(红号,元代木质军号)已经沙哑,不再以千龙齐吟之势吹之以合众,大元帝国再也不会复返了。这萧杀的景色,使得那曾经流淌在上都天空的阕词与元曲也随着远去的风云散尽了。今日的元上都像一个沉默寡言的歌者,在孤弦寡索中握着有弓无弦的琴,断了歌音。哈斯伦德此次踏查蒙古文化,是为丹麦民族博物馆工作。范围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喀喇沁、土默特、阿巴嘎、苏尼特、察哈尔、茂明安,以及郭尔罗斯前后两旗等近20个旗的旅行。

  哈斯伦德将以察哈尔做为此次重点考察的对象。

  在战乱的年代里,独自携带一套复杂的录音器材出发,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安的感觉,路途险恶,暴风沙雨,气候寒冷,困难重重。

  荆棘载途,一切障碍都没能动摇他前往中国的决心。

  1936年4月,哈斯伦德抵达察哈尔。

  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察哈尔曾经上演过一幕幕威武壮阔的史剧,理当在蒙古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达延汗继成吉思汗之后,再度统一蒙古内部,以分封制在漠南、漠北为蒙古各部奠定了分地定牧的基础。

  此后,林丹汗率部抗击后金入侵近三十年,直到清天聪六年(1632)兵败于皇太极。

  林丹汗逝世后,清军继续向察哈尔余部进攻,降其妻子和皇太子。随着察哈尔部的衰败、瓦解、分割,察哈尔部的消失,标记着自元太祖成吉思汗至林丹汗,凡三十二主二十二世共四百二十八年的蒙古汗国历史的结束。

  清代,尽管察哈尔成为蒙古各部中最受压抑的部族,受其爱国反帝的精神、自强不息的部落之魂并未泯灭,这一时期,察哈尔涌现出众多的民族精英。如:清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地图测绘专家——明安图;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以身殉国的两江总督民族英雄——裕谦等人。

  受到恩格斯高度赞扬的驻守镇江的察哈尔蒙古骑兵,在中国反帝爱国斗争史上,也曾谱写了不朽的一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军驱使军舰七十余艘侵入长江,逼进南京门户——大江枢纽的镇江。当时,镇江守军只有一千五百余人,除五百青州兵外,其余一千人为察哈尔蒙古八旗驻防军。

  面对拥用战舰和洋枪洋炮的英国入侵者,焦山炮台的八旗蒙古军和部分青州兵并肩战斗,奋勇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喜欢大野芳菲请大家收藏:(321553.xyz)大野芳菲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