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亡命之连山归藏

第 42 章

亡命之连山归藏 钱串儿 3658 2021-04-02 19:51

  京房是汉易的代表人物,京氏之学创始人, 他原本姓李, 除易学之外,对音律也是十分的钟爱, 京这个姓就是他推律自定的。京房在朝为官, 辅佐汉元帝,称得上一个忠臣, 也许真的是在某一方面特别擅长,在另一方面就会有所缺失, 京房才华横溢,却不谙人事,最后因为易学干政, 没有落得好下场。其家族后裔担心祸及自己, 在他死后举家迁移,并改“京”姓为“经”。估计也正因为担心受到殃及, 觉得改了姓氏还不够, 干脆连京房所热衷的事业也一同摒弃了吧,所以才有了这位李老先生今天的遗憾与惋惜。

  “王姑娘也听说过老朽祖辈名讳?”

  “京房的大名,在易学界又有谁人不知。”我笑了, 不说现在,就是在千年之后,老先生你家祖辈的名声那也是响当当的, 学术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抱着流传下来的他的典籍埋头苦钻呢。

  李老先生又开始叹气:“都是几百年前的陈年老事了, 族中至我这一辈, 除我之外已再无人关心几百年前那位祖辈曾是何许人也、曾做过什么事情……如此看来,还真抵不过王姑娘你一个外姓之人。”他叹完气,想起了什么,抬头问我:“不知王姑娘师从何处,王姑娘如此年轻尚且有这般学识,想必家师定是个高人无疑。”

  我朝他一笑:“哪里有什么高人,都是我爷爷教的。”不过要说我爷爷是高人,他肯定也当之无愧。

  他嘴里“嘶”了一声,思忖着问道:“王姑娘的爷爷该不是本地人吧,老朽在这城中生活已近十年,虽足不出户,消息却倒是灵通的,这十年间从未听说过城中有这样一位王姓高人的存在……”他说着说着眼睛里放出了光芒,“若是能与高人探讨一二,兴许便能解了我这些年的疑难。可否劳烦王姑娘出面,让你那高人爷爷来府上一叙,不,不劳烦他屈尊移驾了,老朽这就亲自登门拜访!”

  李老先生说着就要让赫连备车,我赶忙给阻止了:“李老先生,实不相瞒,我爷爷在两个月前便已经离开人世,你此番就是去了,也见不到他了。”没想到这位李老先生看着温文尔雅,竟然也是个急性子。

  他一愣,脸上滑过一丝失望,嘴上没忘记让我节哀,又兀自说了些可惜的话,推动轮椅,邀我去看他多年的研究。

  起初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看多了后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我问道:“李老先生在做计算时,是用的农历?”

  对方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我立刻知道了他这么多年算不对的原因。

  “李老先生何不用干支历试试。”

  他听完看着我,两秒后用力推着轮椅去他的书桌上翻出一张纸卷来,拿起笔在上面旁若无人地算了起来。

  干支历,如其字面意思,就是将天干与地支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汉代的筮法,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后来的一切卜筮方法,都是以干支历来起数和推断的。我也是看见他在墙上用作标注的数字和画得乱七八糟的五行,联系他汉代的祖先京房,才有了这个想法。

  他自我介绍时也说了,他并没有从祖辈那里得到任何传承,所学全靠自身的钻研和多年游历的积累,所以就算在易学的其他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终究没有遇上个真正懂筮法的人,告诉他卜筮需要用干支历来起卦。

  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干支历起卦这一点,就算是到了现代,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就拿那本赫赫有名的《梅花易数》来说,有很多研究者以年、月、日、时起卦,占断结果老是不准确,就是因为他们把历法理解错了,错用了农历起卦。

  所谓干支历纪时,特点就是全部用干支来表示时间。干支纪年法不同于我们现代公历纪时的方法来用阿拉伯数字记载时间,也不像农历那样根据日月规律用年号加数字来纪时,它是用六十甲子纪年法来记载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时。

  什么是甲子?甲子的确定来源于天文学的观察,是不受人为改变的。六十甲子即指从甲子年开始直至癸亥年,每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每隔六十年的纪年干支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干支历纪时有其特有的物理和天文学含义,是对宇宙的一种描述,这也是一切卜筮方法以干支历为基础的原因。干支历每一年的第一天,既不是公历的一月一日,也不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而是每一年立春的那一天。

  “对上了!对上了!”李老先生惊呼起来,在我旁边高兴得跟个小孩子似的,要不是腿脚限制着,他这会儿一准能从轮椅上跳起来。

  “嘶……还是不对,并非完全都对得上……”他脸上的表情转瞬又沉了下去,继续提笔算着。

  我看他心急的样子,在旁边宽慰道:“你不要着急,也许是换了历法,计算的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过了一会儿,他放下笔摇着头,眉头皱得比风化的沙丘还要沧桑:“大的事件与时间是对上了,可总会有一些零碎的东西要出错。”

  我拿过他面前的纸卷仔细看了又看,又随意从桌上拿起另几张记录有时间和事件的纸卷大致比对了一下,额头上挂起三根黑线。真不知道该说这老家伙什么好,我刚才看了,在他现有的记录中,小到洪汛旱涝,大至朝代更替,基本上所有的典型事件都让他算准了,这样还不满足,难不成非要把邻居家的狗下崽子也算到才叫完美……

  “师父,一切自有命数,您现如今掌握的筮法恐怕当今世上已无人能及,若再求精准,只怕悖了天道。”看来连他徒弟也看不下去了,出声劝他。

  我也顺着说道:“赫连姑娘所言在理,而且就易学来说,卜卦算命都只是小术,所谓‘易’中真正的大道,远不止未卜先知那么简单。易学精深,其中包涵着世间至理,阐述的是万物之根本,如果先生只一味的追求筮法准确,那便是舍本逐末了。”

  我见他沉默不语,继续添油加醋地说:“李老先生,我认识一个人,在易学上有非常深的造诣,他自创了一套理论,推算出的历史年表可以用准确至极四个字来形容,可也正是因为他一味的追求准确,本末倒置,泄露了过多天机,年级轻轻便风吹不得,日晒不得,虽然活了六十几岁,却终年在温房里度过,就连夏天出门也要披褂带帽,身体还比不得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王姑娘竟认识这等奇人?”李老先生似乎抓错了重点,“老朽还以为,能将推算的准确性提升到如此地步,自己乃是世间第一人……”

  我哪里认识什么奇人,我说的其实是宋朝的邵康杰,就是那本《梅花易数》的作者。邵康杰所创造的先天卦气图,不仅能用来描述一年之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还可以准确地描述人类历史的发展。

  “第几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窥探天机并非好事,李老先生既然喜好易学,便应该将研习的重点放在追寻易学的大道上才是。”

  我嘴上说第几人不重要,自己则偷偷在心里排了个次序,邵康杰是宋朝人,在时间上,这位李老先生确实在邵康杰之前,只是以他现在的能力还达不到邵康杰那般的精准。

  按照邵康杰的情况来看,李老先生这一把老骨头,如果再是这么执着下去,恐怕只能命不久矣,这也是我坚持劝他放弃的原因。自古窥探天机之人,没有一个能健康长寿的。

  李老先生说到底是个博学明理之人,加上我和赫连从不同的角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最后总算看明白了:“王姑娘所言在理,老朽活了这一把年纪,到今天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都扭曲了易学的真谛,枉我一生以京易传人自居……”他转而看向赫连:“己儿,你的心意为师知道了。哎,想来老朽这腿疾,也是上天的一个告诫,叫老朽莫要在错误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感叹一番之后,李老先生再一次朝我转过来:“王姑娘,恕老朽冒昧,可否请问姑娘全名该如何称呼。”

  ※※※※※※※※※※※※※※※※※※※※

  这一章写得好枯燥,想删减一些,看了半天也没删掉什么,算了……

  为了避免误会,特别说明一下,京房、邵雍的故事是我从《白话易经》(编著人郑同)里看来的,当时我还专门百度了一下他们,关于他们的身平事迹百度都有,本文里其他章节还有很多涉及到易经或者与易经有关的人和事,都是参考的《易经》,之后我就不再做说明了,对了对了,之前他们在主墓室里有个小故事,出自《子不语》,我好像在前面说过,这里再说一次吧

  谢谢OLD Youth的地雷~~~

  老高下一章出场~~~

  今天挺郁闷的(忍不住又开启了叨逼模式,大家可以忽视这段),我媳妇儿老板竟然怀疑我媳妇儿跟她同事(一个笔直犹如钢尺的女纸)是一对?!!在自己yy了一段时间后,前两天终于忍不住了跑去问他们隔壁组的组长,还让组长去转告她们,叫她们不要搞办公室恋情wtf?!!!作为一个外人,我三天两头往他们公司跑,她们公司的妹纸全都跟我认识并一起撸过串烫过火锅了,老板竟然从来没有怀疑过我……我堂堂一个胖子,占地面积这么广,就这样被忽视了?!这次伤得很深了……

   喜欢亡命之连山归藏请大家收藏:(321553.xyz)亡命之连山归藏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