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67章 欲取松柏为我用

永明纪事 水罙 3430 2021-04-02 19:24

  沈昭这几日有些无所事事。

  春闱将至,便是京师里也是一片肃穆。无论是清廉忠臣还是奸佞之辈,在这等紧要关头,都变得极为安分。弹劾的不曾弹劾,诋毁的亦不曾诋毁。

  都只想着此事能安安稳稳渡过。不过还是有一些心思活络的人不愿放过这难得的机会,想要借此一举成名。

  开始打探主考官的消息,探查一下内定的是何人,好知道兴趣爱好之类的。做文章的时候方向往那边偏一点,总归是好的。

  沈昭也收到了消息,据说今年春闱的主考官是都察院左都御使赵鉴和吏部左侍郎郑作瑜。崇仁皇帝的确懂得一手平衡之术。

  瞧瞧今年这主考官,赵鉴显然是程党的人。而吏部虽是程党的地盘,但是这郑作瑜所在的郑家与窦家却有两姓之好。郑作瑜的堂妹嫁与了窦家嫡支做太太。

  双方各有一人,倒是可彼此牵制。不过先前听闻程濂在崇仁皇帝手上屡屡受挫,原以为崇仁皇帝对他有所不喜,却不想恩宠一如既往。

  很明显,正二品的右都御使才是这次会试的正主考官,而郑作瑜不过是从旁协作。

  历届会试都是网罗人才的好时机,想必几位内阁辅臣也是坐不住的。定会好好谋划一番,为自己门下新收几个得力后生。

  不过这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能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有人会名落孙山,调至偏远之地,郁郁不得志。

  这种时候,对沈昭而言也是十分关键的。所谓能金榜题名的不一定是有才之士,那名落孙山的自然也不一定是胸无点墨之辈。

  因此,她早就写了信,让笔墨店里的伙计仔细关注来往的学子。如今已入二月,赴京赶考的学子均已在各大客栈住下,天子脚下的笔墨店怎么也要去逛一番。

  若是有才之士,大可结交。不论是否能够金榜题名,只要运道不太差,总能让他有出头之日。

  其实在这个时候,不止京师,地方也同样值得注意。

  会试一到,便意味着庶吉士三年考满已经结束。运道好的自然是留在翰林院或者六部六科任职,运道差便只能调往地方。

  比如归善县新任知县罗松生。

  罗松生,字季柏。祖籍温州府永嘉县。他是永明六年的二甲进士,点庶吉士,考满后外放归善任知县。

  罗家祖辈皆行商,亦是永嘉有名富豪之家。只是家中钱财虽有,却一直无学识出众的晚生后辈,致门第不高,无甚清望。

  因此可想而知这罗松生能高中对家族而言是多大的荣誉。据说知晓他天赋异禀之后,便倾全族之力,供其读书。罗松生亦不负所望,点庶吉士,观政翰林。

  却不想三年之后,并未如意成为翰林清贵或者入主京师中枢。而成为偏远之地的知县,想必不论是他本身还是其家族都十分遗憾或者说愤恨。

  因为据沈昭所知,这罗松生才学气度皆不凡,不至于沦落到外放知县的地步。这其中只怕还有隐晦之事。

  听京师茶馆里的人闲谈之意,似乎是罗松生此人性情较为耿直。在翰林院观政之时,似乎得罪了里边位高权重的学士。

  因此散馆之时再定品级,便将归为下等,就任归善知县。沈昭虽不知他如何得罪了人家,但想必得罪得不轻,否则就算外放知县,也不该放到惠州这种地方来。

  沈昭对罗松生的为人并不了解,是否耿直她不清楚。

  但是她听闻罗松生到达归善县衙之后,发现衙门从上到下都十分散漫,毫无规矩可言。顿时发了火,将那些不安分的人都敲打了一番。

  同时提出一系列有关衙门行事的章程,倒非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些章程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实行了。可见应当是个做实事的。

  沈昭觉得若是有机会,她定要会一会这新任知县。可惜的是,这个知县年方二十五,膝下虽有子嗣,却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公子。

  她便是想与他们结交,都十分困难。人家堂堂县令夫人总不会平白无故地赴一个小姑娘的约吧。莫非要让她母亲出面?

  可是如今的沈家到底门第不高,他们未必知道有这么号人。便是知道,以她母亲的身份主动去结交朝堂官员,怕是容易起疑,风险太大。

  沈昭觉得还不如想办法打探一下罗夫人的行踪。初来乍到,归善县的清丽景色亦不是,总要逛一逛才对。到时候,她便可趁机来一场偶遇。

  这法子可要靠谱多了。

  如今已是永明九年。距余家蒙怨已有九年之久,若是再长一些,怕是朝中那些人都快忘了罢。余家就更难有出头之日。

  她觉得指望程濂能为崇仁皇帝所恶,从而弃之不用,或者被朝中政敌所戕害,显然是件极为不理智的事。

  她还是需要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然后借窦阁老之势将其扳倒。

  罗松生此人若是有大才,自然可想办法将其纳入麾下。这也算是她网罗人才的第一步。只是仅凭他一人还是太少。

  况且,她哥哥如今连举人都不是。若是想入朝为官,至少要到六年之后。若是到那时,朝中还无可用之人,别说扳倒程濂,她哥哥的仕途是否一帆风顺都要两说。

  思及此处,沈昭便微微叹了口气。看来还是要想办法亲自去一趟豫东学府。首先是结交寒门学子,其次便是寻找有才之士。

  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之人,像惠州这等偏远之地不少。但是应天府未必就少,那南京可是留都。那里的官员名头虽有,不过却是些毫无实权的职位。

  有北京的朝廷在,还需要南京的六部六科做什么呢?但是追求权势的人,又怎会甘心只做个挂名的?谁还不想自己手里握点实在的东西。

  南京那地方待的怕也多是没有门路的人。这于沈昭而言又是一个来源。

  只是跟陈适那边的关系也不能断了,否则就算她能结交这些人,要是仕途不能更进一步,于她而言又有何用?与窦党最好要有利益牵扯才行。

  只是这事却急不来,还是要慢慢谋划才行。

  沈昭这边思索着往后走的路,松雪却取了信进来,竟是派去福建的人又回了信。

  这次她特意选了个识字的伙计,便是希望他打探到消息就立马写信回来。她想尽快收到消息。且没有她的命令暂时不许回来。

  沈昭拆开信仔细瞧了起来。

  看完信后,她才知道原来豫东学府武学府的创建与沈家有着莫大的关系。是沈家先辈出面与豫东学府的山长商谈了一番,最后才成立了武学府。

  而武学府传授的武学多为沈家祖传,那套拳法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也正是沈家做了如此壮举,沈氏族人在福建当地极受尊敬。

  并不因其是武将世家而为人所轻,实乃真正的名门清望。沈家子弟并不旺盛,但是都极为出色。部分从文,外放为官;部分从武,在卫所任职。

  而如今沈家为官者,品级最高的是沈家东府老太爷,任正二品的福建都指挥使。其余子弟皆不及。

  沈家是否祖籍福建并不可考,但其在福建世代经营。如今亦是世族。尽管如此,沈昭却已经确定这个沈家就是原先的沈家后辈。

  她忍不住欣喜起来。原来如今的沈家并非寒门庶族,哪怕经历了政敌打压,王朝更替,沈家子弟依然出色,并未辱没先祖名声。

  而且他们还成立了武学府,传承武学。让沈家武学得以百世传承,而非只收于一人之怀,蒙其光华。此等做法是创万世之功!

  他们是希望沈家的武学能够用来稳定山河,致使国泰民安,而无需承受异族践踏疆土之辱,亦无需遭受战乱之苦。

  沈昭顿时觉得豫东学府非去不可。她想去见一见沈家后辈是如何传承武学的,想去看一看受沈家福泽的学子究竟是和模样。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机会,她一定要去福建走一遭,看看如今沈家比起当年是否有差别。

  她当即写信,让打探消息的人立刻启程回惠州。福建的消息已不需要打探。

  沈家的这个消息是最让沈昭欣喜的事,因此这几日她一直都是笑眯眯的。让府里的下人忍不住疑惑起来。以为她遇到了什么大喜事。

  毕竟自己姑娘原先虽也撒娇,使使小性子,但那都是极少的。很多时候都十分沉静,这么一直面带笑意的时候还真的很少。

  沈昭可不会他们心里怎么想,该高兴的时候还是高兴,不过她的舒坦日子也没过几天。

  因为她接到了周誉的求救。

   喜欢永明纪事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永明纪事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