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怜薄命
陈姬自从生了孩子之后便一病不起,她本就体弱,就算走路的时候也是一种弱柳扶风的姿态,而这种柔弱却是曹操所特别钟爱的,甚至引起了府中曹操的其他的姬妾的争相模仿。生下来孩子的陈姬几乎丢了她的半条命。但是,她很高兴自己以后有了依靠了,母凭子贵,对她来说孩子便是她的命。
亭台楼阁错落的剪影,零星的烛光在静静地照亮夜晚。
陈姬靠着床头看着王姬哄孩子。小小的孩子在床榻上爬来爬去,不知道在被褥上发现了什么,小手一握给王姬去看。
王姬和陈姬几乎同时进府的,两个人年岁相当,从第一次见面便一拍即合,二人时常在一起玩闹,亲如姐妹。而王姬虽然如今深受曹操的宠爱,想不到却是陈姬比她先有了孩子。
几个婢女走过来将烛光剔亮,然后谦恭地行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陈姬笑着说道:“王姐姐,你就让我抱抱他吧!”
王姬把孩子递过去,陈姬支起身子来准备接住孩子。
王姬突然说道:“等等。”
“怎么了?”陈姬觉得奇怪。
“我要等你病好了给你抱才好。”王姬爱怜地看着陈姬,“……你身体这样弱,一阵风都能吹倒,可别把孩子给摔了。”
“只能摔我,我怎么会摔了他?”陈姬眼中含有泪光。
“你瞧瞧,说着说着又哭了。”王姬拿起手绢为她拭泪。
陈姬自己也擦了擦眼泪,说道:“以后我们都是这孩子的母亲。”
王姬听后,虽然心里是高兴的,但是脸上的神色是忧伤的。陈姬只顾着逗孩子玩,叫他叫王姬“阿母”,所以她也并没有看见王姬的忧伤。
曹节被册立为皇后,不久曹操便进爵称魏王,卞夫人却只是称魏王夫人并不称王后。刘协准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而他新添的这一个儿子,被他取名为曹干,上报给刘协之后,刘协即刻封他为高平亭侯。在许都过了年,又在许都参加了新皇后的册立大典之后,五月底,他们举家回到了邺城。
蝉噪林逾静。
崔琰和贾诩散步交谈,崔林在一旁默默地走着。
崔琰叹了一口气,说道:“听说此次攻打张鲁频生波折,请您过来,是想请教一下……大王在汉中发生了什么事?”贾诩自从随张绣归了曹操,日渐得到信任,特别荀彧去世之后,曹操便封他做了太尉。而这次征伐汉中,他亦是跟随在曹操左右为他出谋划策。
“一言难尽!”贾诩亦是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崔琰是想要问什么,但是在这之前他和崔琰没有过多的交集,什么话也不好明说。
做人贵在不动声色。
崔琰沉吟着说道:“现在说什么的都有……”他看着贾诩,“我前日去贺高平亭侯的百日宴,魏王府中的家奴在一边胡说八道,居然说什么大王想废长立幼,封四公子做世子……”
贾诩摇头叹息:“自古以来,总是少不了一些长舌之人。”
崔琰走了几步,停下来:“如果是大王的家务事,那自然不必过问……可是,这件事已然是国事了,所以我们不可不加以重视啊!”
“你说的是。”贾诩摇了摇头。
崔琰说道:“君王偏爱小儿子,废长立幼,甚是视本来就拥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如仇敌,这些事远的可以追述到春秋时晋国的太子申生,近嘛……”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希望全是我在多想。”
两个人心照不宣地默然。
阳光炙热,在庭院里走动的三个人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崔林提醒说道:“大哥,天气炎热,请贾先生到屋子里说话吧!”
崔琰点了点头,向着贾诩说道:“请!”
贾诩亦是向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两个人由家奴引着到屋子里去,崔林走在二人的后面,一个从远处走来的家奴上前来禀报。
崔林问道:“什么事?”
家奴应道:“崔夫人来拜见,知道府中有客人,她便在门口处的耳房里等候着。”
崔林的眉头皱了起来,但还是到耳房里去迎接崔夫人去了。崔夫人一见崔林走进屋子里来,高兴地说道:“三叔叔!”
崔林让她坐下来,问道:“你过来有什么事?”
崔夫人低着头:“……还是原来的事情。我过来,三叔叔……你告诉二叔叔了吗?”
崔林知道她来是干什么的,只是说道:“他现在正和客人说话。你要等一会儿了。”
崔琰和贾诩在屋子说话,两个人心照不宣,都了解彼此的意思,于是不久多了一些轻松的气氛,他们喝着茶水,一边笑一边聊着天,甚至定下了酒馆里喝酒的约。
贾诩起身告辞,崔琰微笑着送他坐上车子,目光看着他的车子走的没影儿了才心满意足地回过身来。他刚踏进府门,崔夫人就匆匆地走来。
“二叔叔……二叔叔!”崔夫人急切地喊道。
“你怎么来了?”崔琰很明显是不愿意看到她,他没有看她一眼,双手背在身后继续往前面走,崔夫人赶紧又跟上去。
崔夫人说道:“二叔叔!”她跟着走进屋子里,给崔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孩儿给二叔叔问安。”
崔琰叹了一口气。
崔夫人哭着说道:“二叔叔,你就这么无情无义?”
崔琰的嘴唇颤抖着。
崔夫人说道:“……邺城落于曹操之手后,孩儿一直担心他会将我们这些世家大族一一摧毁,恨自己是女儿身不能为崔氏排忧解难。”
“……孩子!”
“后来,他向叔叔提亲将孩儿许配给他的四子曹植,听说他才华横溢,最初孩儿的心里也是极愿意的……可是孩儿不能只顾着自己就忘记了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崔夫人跪在地上不起来。
崔琰沉默着。
崔夫人继续说道:“……孩儿不是那种对权力有野心的人,只是想为我们的家族出一份力。当今曹操已经进爵为魏王,汉室倾颓,天子之危近在眼前。曹丕为求世子之位不择手段,连自己的亲弟弟都给杀了,若是让他当了世子,多少人会死在他的手中。而曹植的德行如何,二叔叔也都是明了的。二叔叔,您以为我是在为我自己考虑吗?”
崔琰叹息:“我不管你为谁考虑,我只知道立嫡立长,此乃是春秋大义。”
崔夫人怔住了,隔了一会儿,她说道:“春秋大义就不顾家族,不顾天下百姓了吗?您不信孩儿可以辅佐曹植治国御民吗?”
崔琰抬高了声音:“胡说!”
崔夫人凝望着崔琰,比他的声音更高:“……悉听教诲!”
崔琰在屋子中踱步。他终于停下来,说道:“春秋大义,我们在曹操和天子之间求不来了,退了求其次,我们求曹操和曹丕之间的春秋大义,只要他册立曹丕为世子,我就有能力阻止曹操的野心,此是其一。”
崔夫人不服气:“还有吗?”
崔琰说道:“说到天下的百姓,春秋大义倒在其次,如今天下纷乱,平定天下还需恃强。曹丕和曹植他们谁有这个能力,你也很了解。为君治国,难道只凭你一个女子吗?你还敢说你顾及了天下的百姓吗?”
听了崔琰的话,崔夫人气馁地从地上站了起来:“你还是不答应,还是不答应!以后我们家族遭人欺辱的话,你想扔下不管了吗?”
崔琰的脸上挂着悲伤的笑容:“孩子,以后你不要再掺和进这些事情里。曹操的疑心病越来越重,你一个孩子家不知道这是一个忌讳,难免会惹祸上身……”
“让我不做这件事?我死了才能停下来……你们都想让我去死!”崔夫人恨恨地说道。她过够了那胆战心惊的生活,也受够了曹植的天真。
她说罢,便转身而去。
崔琰落泪摇头:“傻孩子!”
渐渐又入夜了。
玳瑁坐在灯下担心不已,之前有魏王府的人过来传召要求曹丕过去,问他也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玳瑁心里犯嘀咕,如今不同往日,伏皇后已经被废黜囚禁,现在天下的女主是曹节,许都还会出什么幺蛾子吗?还是发生了其他别的事,叫的这样急,除了去平定叛乱还会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事啊?魏王府中没有来传信的人终是不行的,玳瑁暗暗地想着,去结交谁呢?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姬?陈姬?最后,她把目标锁定在了王姬的身上。卞夫人是看不惯她的,根本是无所望,杜夫人、秦夫人以及尹夫人是早就失了宠的,如今受宠的是性格泼辣的王姬和刚生了孩子的陈姬,陈姬体弱多病,不能常常见到曹操,唯有王姬……她想自己曾经帮助陈姬生孩子,而王姬和陈姬似乎走的很近,那么她便和王姬有结交的可能性。
心中正在不安的时候,曹丕推门进来了。
“你回来了。”玳瑁连忙起身迎过去,竟然回来的这么早。
曹丕坐下来,神色亦是不安。
“发生什么事?不会是又惹到阿翁生气了?”玳瑁试探着问道。
曹丕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了?”玳瑁吓了一跳。
“我说不出来是因为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曹丕注视着玳瑁,“阿翁把我叫过去,然后让我大半夜的出个城门,守城的兵士说没有阿翁的手令任何人不能出城,阿翁也没有说把手令给我,那兵士说什么就不肯放我出城,我就没有出城,先去阿翁那里去讨手令,可是,阿翁听了之后便叫我回来了。”他又说道,“我实在感到莫名其妙。”
玳瑁也纳罕地点了点头:“这真是奇怪。”
曹丕双手揣在袖子里,琢磨着。
想到自己打算结交王姬,玳瑁便建议道:“与其这样冥思苦想,不如去问问阿翁身边的近臣。阿翁最近最亲近哪个人?”
曹丕想了想,说道:“阿翁好像现在很相信贾诩,听人说阿翁无论大小事宜都愿意询问贾诩。”
“贾诩?”玳瑁身在深府,没听说这个人。
“这个贾诩曾经是张绣的幕僚,就是他给张绣出谋划策害死我的大哥。”曹丕的眼神闪过一丝阴冷,“他的计策就像是一条毒蛇,不知道阿翁是怎么想的,居然那么信任他。”
玳瑁柔声对曹丕说道:“不知道阿翁是怎么想的,那就去问问贾诩。”
“不行!”曹丕怒了,七情上脸,“不行,夫人,我怎么可以去问一个与我有杀兄之仇的人呢?”
“瞧你,夫君,你也是经世之人。”玳瑁啧啧责怪道,“做大事不拘小节。”她又道,“你也不可意气用事。”
曹丕说道:“好,我看在我夫人的金面上,明日便去问问他。”
玳瑁眼波一横,顺着杆往上爬:“你这样说,可听得我太有负担了。其实,不看在我的面子上,像你这样看得清局势的人还是会求问于他的。”
曹丕笑笑,说道:“我今天真的有点发昏,因为你的提醒我才有所醒悟,而我又比别人心胸广大。”
玳瑁掩口而笑:“做人要别人夸,你竟然自己夸自己心胸广大。”心胸广大,刚才还念念不忘间接害死了他兄长的人是谁?玳瑁知道曹丕一心情变好便会得意地自己夸起自己来。
喜欢皇后当年是大龄婢女请大家收藏:(321553.xyz)皇后当年是大龄婢女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