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晚秋还是想不明白,母亲双目失明已然多年,如何一见到晚妮,看不到容颜,就这么坚定地断定她就是失散多年的女儿呢?
晚秋娘止住哭声,把晚妮的右胳膊高高举起:“晚秋,你看,你姐从小右手就有六个手指。还有,她胳膊腕上长了一颗肉瘤,这么多年,还在,还在呀!”
听了母亲的话,晚秋果然看见晚妮的右手是六根手指,只不过那最后一根很短,如果不去刻意看,根本看不到。
晚秋把目光又移到晚妮的胳膊上,在她的手腕处,赫然长着一颗肉瘤!
晚妮抱着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也只有一位母亲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才会有这样刻骨铭心的记忆!即使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一下子就能骨肉相认,丝毫不错!
“娘,这么多年,你们,你们都没有想过找我吗?”晚妮的话没说完,百味杂陈的泪水已经奔出眼眶。
当年,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丢了,家人为啥不努力寻找自己呢?这是晚妮一直以来盘在心中的一个心结,她真的想不通!
“闺女啊,找了,找了,咋能不找啊!要不是为了找你,你爹,你爹也不会走的那么急呀!”母亲的眼眶已经干涸,没有一滴泪水溢出,可是,声调里的悲苦却清清楚楚。
母亲给晚妮讲述当年的情形:与晚妮走散的当天,孙家的粮仓也被抢空了。孙财主顾不得家中的生意,拉着失魂落魄的春秀,吩咐所有人四面八方地去打探晚妮的消息。
有个家丁回来汇报说,有人看见一个戏班子领了一个三四岁的小丫头,朝着黄河以北走了。孙财主连夜低价变卖所有的家产,带领着全家人朝着河北追了过去。
是,紧跟了三天三夜,终于追上了戏班子,人家的班子里确实有个三四岁的小丫头,却不是晚妮。无奈之下,一家人又往回走,还是四处打听晚妮的下落。
又有人说,看见一队马帮带着一个小丫头进山区了,孙财主领着一家人又追到了这里。
不料,在过山区的时候,遇到了山匪。
孙财主耿直,与土匪打了起来,被土匪打伤腿,抢空了所有的东西,不能再远行了,只好在这个山区的农村落户了。
又过了几年,一家人眼看着寻找晚妮无望,也就渐渐死了心,这才又生了晚秋。
到了1960年的时候,有人逃荒来到这里,许是为了骗点粮食,给孙员外说,在嵩山少林寺山下的一户农家,有一个捡来的小闺女,描述的岁数、长相和晚妮都差不多。
孙财主本来死了的心,又让他给说活了。他不听家人劝阻,执意只身前去寻找。
谁知,因为腿脚不利索,在翻越山崖的时候,失足掉了下去,连个尸首都没有寻到。家里这下子才彻底死了寻找晚妮的心。
可是,老母亲依旧牵挂着女儿,日思夜想,每晚都是以泪洗面,早早地,就哭瞎了双眼。原以为,这一生一世,母女,家人,再也不复相见了。
晚秋眼看着母亲为这件事伤神,只好在互联网上和报纸上刊登寻亲启事,期望能有姐姐的消息。
没成想,这次在京城,晚秋居然与亲姐姐邂逅,虽然互不相识,却因为血脉之中的联系,才盛情邀请她来家乡,这也就有了此次骨肉团聚!
晚妮在母亲的讲述中,泪水一直就没有停止。这些年,她的心里早就不存在任何幻想了。
但是,一则寻亲启事又把多年的夙愿牵引出来,让她在心里下意识的有了一丝希冀。
母亲得知晚妮这些年的生活经历之后,也是感慨万千,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晚妮在赵家,虽说受一些苦,可毕竟活的好好的。
一家人坐在一起,亲亲热热地唠着家常。晚妮看着兄弟的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都长得精精神神,眉清目秀的,十分欢喜。
得知孩子们因为家穷,都还没有上学时,晚妮奇怪地问:“村里没有小学吗?”
晚秋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学校是有,但是,没有老师啊。前些年,来了一个男老师,呆了不到一年就走了,说是在这里,就得做好打一辈子光棍的准备了。”
晚妮点点头,这倒真是实际情况,本村的姑娘都想嫁到山外去,逃出山区,改变生活状态,谁会留在闭塞的小山村里?
晚妮放下碗,对晚秋说:“晚秋,明天你带我四处转转,看咱这里啥能赚钱。”
晚秋放下碗,一拍大腿,高兴地说:“行了,姐,有你这财神爷给咱们把脉,咱村啊,不愁富不起来!”
晚妮笑着拍了兄弟一巴掌:“不许你这么埋汰姐啊!”“这是真话,咋叫埋汰呢?”晚秋望着远处的黑黝黝的山,皱着眉头说:“姐,这山上的宝贝如果能运出去就好了。”
晚妮也看着远山沉思起来:如果有一条路直通外面,那么,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销售出去了!
第二天,晚妮刚睁开眼睛,就看见晚秋的女儿娇娇静静地趴在自己的枕头边上,看到她睁开眼睛,张嘴笑了,露出两排雪白整齐的牙齿:“哦,哦,姑姑醒了,开饭啦!”
看着小侄女跑前跑后给自己递香皂,递毛巾,晚妮心里暖意融融,这才是家人!她抱住小侄女,把脸凑到她嘴边,说:“给姑姑香一个。”
娇娇听话地用小手抱住晚妮的下巴,“叭叭叭”的在晚妮的脸上亲个不停,晚妮被她弄得奇痒难耐,忍不住一边笑一边躲。
晚秋看着姐姐如此喜欢孩子,试探地问道:“姐,你这么喜欢孩子,一定也结婚了吧?几个孩子?男孩女孩?”
晚妮想了一下,说:“就一个,是个闺女,现在省城呢。”
还没等晚秋说话,母亲拄着拐棍走了过来:“闺女,你咋就生了一个?这也太单了,趁现在还能生,再要几个,孩子多了,热闹,家也才像个家!”
晚妮低下头,没有说话。晚秋察言观色,猜测姐姐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赶紧岔开话题:“那个,来来来,咱们吃饭了!”
说也奇怪,娇娇不知什么原因,特别愿意亲近晚妮,晚妮走哪儿她都跟着。晚妮怕她爬山辛苦,谁知她不言不语跟在后面,懂事的让人心疼。
晚妮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除了山楂,还有银杏,猕猴桃,板栗,菌类和中药材,可谓物产丰富。走进山区,空气清新,山谷里不时传来鸟鸣声,山涧溪水潺潺,林木茂盛,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去处!
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晚妮顿觉心旷神怡。她心中筹划着如何将这些山珍,山果变废为宝。
晚妮回头问晚秋:“你们乡政府有没有给这里修路的打算?”
“有是有,可是,资金总也不到位。乡上领导说,难度有点大。”晚妮思忖片刻,又问:“你跟乡里县里的人都熟吗?”
晚秋点点头:“我是这十里八乡最早把板栗拉出去换钱的人,所以他们都认得我,要不,我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民,哪有机会去北京参加博览会呀!”
“好,明天一大早咱们跑一回乡里和县里,找找渠道。”晚妮和晚秋拉着小侄女的小手,朝着家的方向走。
老远的,晚妮就看见母亲拄着拐棍,依着门框,奋力地朝着山上的方向张望。尽管她的眼睛啥都看不见,却在努力辨别脚步声。
晚妮的泪水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有娘的孩子,是多幸福啊!你再苦再累,想到有一个人在等着你,盼着你,惦记着你,心里该有多温暖啊!
“娘!”晚妮哽咽着扶住母亲的胳膊,母亲枯树皮一般的脸庞上绽放出一朵菊花,她抚摸着闺女的额头,问道:“妮儿,饿了吧?”
晚妮抓着母亲的手,点点头:“饿了!”母亲趴在她耳边,小声地说:“锅里头有我给你留的红心红薯,我知道你打小就喜欢这一口。”
看看,这就是妈,无论你长到多大,她永远都记着你的口味和嗜好。晚妮扶着母亲进屋,简单的饭食早已摆好。
第二天,晚妮坐着晚秋的拖拉机一路颠簸来到了乡政府,说明来意之后,乡上的干部热情地接待了她。
想致富,先修路。晚妮提出自己提供一部分资金,村民出工出力,县里乡里再出一部分,这样,路想修起来就容易了。
晚妮考察了一下,这个山区其实通往外省的公路,有几十公里是阻断的,这一段估计耗时最长,需要资金也最多。但是,一旦打通,那就豁然开朗了。
乡上领导听了晚妮的思路,很是感动。他们当场表示,尽快汇报给县里,得到批复后,马上动工!
晚妮要赶紧回省城,一来筹措资金,二来晚妮想在村里开个罐头厂,将那些农产品深加工,然后运输出去。
离别的时间到了,母亲依依不舍地拉着晚妮的手,说啥都舍不得丢开。她怕一松手,刚找到的女儿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回不来了!
晚妮抱着母亲安慰着她说:“娘,您老人家放心,您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尽快回来!”
喜欢晚妮请大家收藏:(321553.xyz)晚妮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