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鬼葬

第六十二章红砂岩血手

鬼葬 落霞不归 3400 2021-03-29 18:43

  石刻花纹分为弧形石纹和水平石纹两种,没组间隔约为六十厘米左右,这些花纹都规则有序,该平则平,该凸则凸,似乎是出自一人之手又似乎是机械加工一般具有着装饰美化作用。

  有经验的采石工介绍,弧形石纹可能来自开凿,而水平石纹则是不常见的,尤其是这么多的情形下。那么究竟弧形石纹是不是凿痕呢?而水平石纹又是怎样来的呢?

  当地的两个石匠用完整的工序,在地上开采了一块石料,以此来验证会产生怎样的凿痕,并借此来彻底分析龙游石窟这些凿刻花纹的产生原因,他们选择了一个与石窟相同的岩石体,清理好工作面后,正式开始了开凿工作。显然石窟的

  他们采取的是十分普通的开凿方法,首先是有用的铁千铁凿,从两侧把岩石和岩体剥离,显然石窟的弧形凿痕就是这样一锤一锤产生的。

  当岩石和岩体完全分离后,再用铁千从里面凿出几个小孔,最后用更加巨大凿子从正面击打震动,此时岩石的裂缝就会沿着水平面方向延伸,直到刚刚的开凿处。

  而到此岩石就彻底与岩石分离,从这个采石的工程中可以看出,这些凿痕却是与石窟中的凿痕十分地接近,只是没有横线。

  在博物馆的几件出土文物中,有了新的发现。在一件青铜器上面有与龙游石窟凿痕类似的装饰图案,那么说来也许就是古人将这些他们十分欣赏的装饰图案,沿用到了石窟中。

  石窟洞顶花纹呼应主题,回转处随着石窟走向就像河湾中的流水,由近到远涓涓流淌,笔直处则贯穿石窟东西相当舒畅,在石柱上布满了由弧线和直线交织而成的装饰花纹。再沿着石柱向上看,就可以发现在石柱与洞顶衔接处的工艺十分的细致。

  石柱与洞顶花纹以组相接,十分和谐,洞顶的直线流畅地连接到了石柱的上面。还有另一处的柱顶也出现了罗马柱一般的花纹,这种以弧形过渡的斜托,既增添了石窟的整体美感,也有利于石窟顶部的稳定。

  这石窟就是由不同的工作面同时开采完成的,在这里出现了高差,那是因为古人放弃了后面的基准以便于下一个工作面和石窟整体相一致,这里古人通过精确的控制和细致的装饰,使得两个工作面的连接几乎无法看出。

  谈到了龙游石窟的装饰,不得不提一下在一号石窟北面的石壁上方,还有一组岩画,内容为旱魃,鸟,鱼它们不规则地排列着。其实在中土的岩画十分丰富,岩画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到三万年,这也可以为推测这幅岩画的创作,以及年代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背景。

  一直从事甲骨文研究的曹定云,在不久前发现了石窟岩画中的月字,并就此有了新的发现。

  他确定,石窟岩画中有个月亮。这就为这些岩画打开了一个缺口,与月亮相对应的是西边的鸟也就是传说中金乌,这东西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乌,代表着太阳。

  太阳下边是鱼,在太阳和月亮上方肯定就是天马,因为它在太阳和月亮上方来回奔跑。所以这个图就被定名为‘天马行空图’。

  而天马行空是在西汉之后才有的,西汉以前的年代不会有天马,那是因为汉武帝在抗击匈奴的时候,从西域引进了一批非常好的大宛良马。

  在抗击匈奴,战胜匈奴的过程中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后来就把那大宛良马定为了天马。于是从汉代以后,在我们中土的民间,天马就非常受到崇拜。

  如此说来,这石窟是在西汉之后开凿的了,不管怎么说这石窟的石雕花纹究竟是属于开凿的结果,还是有意于装饰呢?似乎也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目前推测石窟的石刻花纹是在开凿痕迹的基础上,又加以修饰并以此达到修饰的目的,而这些线条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当时古人所喜爱的图形了。

  对于神秘的龙游石窟,层层疑问一直笼罩其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特别是开凿石窟的古人,是怎样照明的呢?要知道深处在石窟宏大的洞穴中,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古人是如何获得照明的?

  没有照明如何看装饰,又是怎么施工的?如果当时石窟内没有充足的采光,如此巨大而细致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同样如果没有充足的采光,这宏大规模的修饰,又有何用途呢?

  在古代没有电灯照明,智能依靠火把,然而在整个石窟中却找不到半点用火的痕迹。就连非常稳定,很少消退的火烧炭黑也毫无踪迹,难道会是被水给泡掉了吗?

  专门从事地下力学和施工组织学研究的教授认为,石窟的照明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石窟洞口很小,完全靠自然采光只能在某一个时段依靠太阳偏到某一种角度,它才能受光,而且它是越向里面深入,光线就越暗。

  而石窟的深度,现在有的是几十米深,还是倾斜下去的,所以肯定要有人工的照明才行。

  火是古老的照明手段之一,龙游自古生长的乌桕树曾为人们提供了蜡烛的原料。为了了解这石窟的照明方法,专家们考察了位于安徽黄山新安江的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面积有一千余平方米,在洞中的石柱上遗留着,当初放置可燃物品作为灯具指引路径的痕迹。显然他们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获得照明,那里面已经发现了古代灯具,底座和燃油盘。

  当怀着关于龙游石窟照明的疑问,看到太阳从石窟的洞口照到了洞下时不禁要问,难道说为了获得照明古代人充分考虑了利用自然?仔细品味着石窟,发现它确实有别于别的洞穴。

  在石窟西南域上方的洞口,使得石窟一天之内始终有阳光从洞口照到洞中,尤其是在中午日照最强的时候,太阳向石窟内投入极强的光线。当在黑暗中适应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在石窟极深的地方,其实也能看清周围。

  龙游石窟的凿痕使人猜测,这石窟是不是采石场?多达几十万立方米的石料用在何处?可是为什么要选择从地下开采?看来也只能找到证据,才能证实猜测了。

  自古以来采石场的石料均有正确的用途,在浙江温岭,开采出来的石料广泛用于建造房屋。通过查阅龙游县志来寻找有关采石,用石的记载发现,龙游曾在明代兴建县城广建城墙,那石方用量达到了五万多平方。然而县城下的一段老城墙遗址,满目青灰的颜色却说明了这里的石料与龙游石窟的红砂岩之间毫无关系,那醒目的官砖字样,也为这结论加上了印记。

  那么说也许是古今地域有所不同,所以县志记载的城墙并不在龙游而在衢州?为此,研究人员也到衢州城墙进行了调查。

  在衢州的旧城门作为古文物保存至今,在这个古城墙中发现了零星散落的红砂岩的石料,它会是来自龙游石窟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数量如此之稀少呢?

  犹豫之间发现,在衢州老城边上有一个旧城墙纪念处,红红一片的红砂岩似乎成了解锁之事。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很快就发现这里石料的尺寸与石窟凿痕出入很大。假如是从衢州经水路返回龙游,一路顺流而下,船只都是顺水漂流,见到这个情况不由得都对石窟采石的想法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

  试想龙游和衢州都是在凤凰山的上游,如果从龙游石窟开采石料建造城墙,那岂不是要逆水运送。也许现实中关于兴城建墙的记载并不是指龙游,这就动摇了采石说的理由。

  龙游那石窟拥有着规整而整齐的空间,与凿刻统一和谐的花纹,这些会是采石场的特征?还有那些无始无终的横线也会是采石场的痕迹吗?

  为了考证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选择了同属江浙流域的几个采石场进行了考证。

  浙江温岭一间有着一千五百年的古老采石场,因岩性和材质差异,开凿时择优采集顺势成洞。

  一千三百多个洞窟各色各异,洞穴多为横洞,为的是进出方便。

  黄山屯西花山迷窟有石窟三十余个,石窟里洞内套洞,洞下有洞,各洞空间完全不同,再看那迷窟的岩壁,不同的开凿面呈现出不同的凿痕,但无论是从哪一种方向的凿痕都没有发现水平凿痕,那龙游的水平凿痕是怎样产生的呢?

  通过考察发现,如果说仅仅是为了获得空间,开凿时横凿点可能低于下凿深度,岩体就会向上裂开并留下残石,而水平凿痕就是清理残石时留下的。

  如果要来解释地下开采的理由,有来自当地的民间传说,地下开采石质较弱,有如刀切豆腐。

  按照这种传说的说法地底下的会有多软?难道说这就是采石场猜测的依据吗?

   喜欢鬼葬请大家收藏:(321553.xyz)鬼葬艾草文学阅读网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